【正念靜心】與不定同在

2022/08/1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不定是世界的常態。(圖:Denys Nevozhai on Unsplash)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發表日期:2022/08/18
本文彙整自精神科門診的診間絮語、認知行為治療、正念認知心理治療、正念講座的經驗,所有對話皆已改寫,去除所有可以標示出特定身分的描寫。若有巧合,請勿對號入座。
作為人,活在這個充滿變數與紛亂的世界上,本來就是很辛苦的。一個人只要轉過頭,否認自己的感覺,企圖用驕傲掩飾自己的不安,吃憂鬱症治療藥物是難以改善的。正念是一種接納自己情緒的過程,簡單也充滿挑戰,可以幫助我們面對我們內心的脆弱與恐懼。

多重社會壓力聚焦的2022年7月與8月
最近兩個月的熱門關鍵字是①經濟衰退、②台海的戰爭風險、③柬埔寨詐騙與④COVID-19疫情復燃。面對這些一般人無法掌握的變數與未來生活的不確定性(不定),在新聞媒體不停曝光影響下,有人出現焦慮與憂慮的情緒,有人徹夜難眠,有些新手父母們罹患產前憂鬱症。
作為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是很辛苦的。特別是在這動盪的時代,一點點的火花好像就能夠點燃整個臺灣,干擾許多人心中理想的平靜生活。
面對不定,我們心中隱藏起來的脆弱與恐懼
對於青少年與成年初期的一些人來說,這樣的動盪是致命的,一方要面對自己生活的安頓,一方面要回應別人對自己的期待,一方面要面對原生家庭的內在衝突,一方面要面對社會人際關係的背叛,還要面對這些更巨大又層出不窮的變動與不安。僅僅是這二週,整體門診個案的焦慮反應與憂鬱都增加許多。
難過的是,有些人不習慣感受自己的情緒,無法釐清自己的內在感覺,無法辨識自己的情緒,不習慣主動述說情緒,不習慣麻煩親朋好友,不習慣展現自己的脆弱與恐懼。他們生活,帶著了無生氣的眼神,枯乾站立著,只是空洞的凝視,好似在等待甚麼,等待其內在憤怒的爆發,不管是用吞藥、自傷、自殺或言語攻擊,也可以是歡愉、跳舞、唱歌與暴食。
這樣的狀態,有時候旁邊的人、只有一面之緣的身心科醫師或是心理師都無法理解,因為連個案自己都處在否認、壓抑、反抗、顧左右而言他的狀態。
平實的說,一個人只要轉過頭,否認了自己的感覺,或是用另一個名字替代自己真實的感覺,企圖用驕傲掩飾自己的不安,只靠憂鬱症治療藥物是難以改善的。
站在牙籤棒後面,我們無法隱藏住自己
面對這些人生難以掌握的變數,即便一個人可以在主觀感覺上隱藏起來自己真實的感受,也無法控制自己頭腦與身體的所有反應。
我們的頭腦與身體會自動自發調節,幫助自己就位戰鬥姿態,幫助自己迎戰外在的變動。我們的頭、肩頸與身體的肌肉都會緊繃起來,無意識地收縮,幫助我們更為快速地處理外在的變動與威脅,不管有沒有效。
我們身體其他部位也可能跟著自律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系統折騰起來,出現血壓飆高、頭暈、頭痛、心跳加速、腹脹、便祕、身體冒汗、四肢顫抖、性致減退、身體沉重、精神疲勞、體能下降、體溫上升、食慾改變與體重變化。
所有一切發生在我們頭腦與身體中的感覺,都是我們真實感受的一部分。如果我們只是討厭、恨、想要去掉部分我們挑出的不舒服感覺,否定我們頭腦與身體幫助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如此討厭自己,也是一種自我傷害。
陰陽相生,始終如一
我們的不情所願,不管是不想被誕生,或是不想處在這個時代、這個家庭或這個世界,都是無比真實的。這個真實確認了我們自己的存在,沒有甚麼對錯。我們不會因為有這樣的想法,就代表心理生病。我們不會因為有這樣的想法,就代表道德上有所瑕疵。
我們可以感受自己心中無底的深淵,因為生命未曾豐盛。在努力做好自己想做或被指定的事的同時,本來就一定會有做得不夠好、害怕被責備、不相為謀、感到委屈、筋疲力盡,甚至是過度耗竭等時刻。
陰陽兩極,有正有反。當我們標誌出來所謂正向的情緒,我們就必然感受到反正向的情緒。我們不可能只享有正向的情緒,卻不承擔反正向的情緒。
反正向情緒不是單純負面的情緒。正向情緒和反正向情緒都是一樣重要的情緒。如果我們未曾聽聞過快樂、喜悅或愉悅等正向情緒,我們就不會懂得悲傷、憂鬱與失落等反正向情緒。如果我們未曾體驗過焦慮、憂鬱、擔憂、害怕,我們就無法分清平安、喜樂與平靜。
我們可能忘記了,不代表我們沒有了──沒有早年一些恐懼與害怕的經驗。我們走過了,度過了,經驗過了,或者提著走過來了,帶著過去反正向與正向情緒的經驗來到這裡,這一刻,成就了這一刻的我們。
童年的快樂,是現在我們的修飾。它發生在現在,而不是發生在過去。現在的我們,同時擁有著恐懼、悲傷與快樂,處在同樣一個時空。
在充滿不定的荒蕪土地上呼吸與感受身體
面對不定,我們可以做的,是每天決定把自己照耀在哪一塊土地上,是前進?是停駐?昨天對自己的誓約已經過去,今天的誓約今天必須重新開始。每一天早上幫自己做一個決定。
決定自己要停留在自己陷落的慣性情緒,通常是反正向的情緒,像是憂鬱、焦慮或是無能為力之中休息,或是要小小向前一步,挑戰生物的敗亡本性,在寬廣無邊無際、充滿不定的荒野世界裡努力。
偶爾出現的疲倦、想放棄的感覺,是我們疼惜自己的感覺。偶爾出現的不安與焦慮,是我們與所處世界的連結。我們與世界之間也有最佳的界線,理解無法預測與充滿變數的是世界,而我們的情緒只屬於我們自己。
在我們生命中的某一刻,我們可能會經驗到被時間追趕,感受到生命缺乏踏實的感覺,就像是行走在星空,突然佇足在地球之外,看著地球兀自的轉動,發現自己足底為空,毫無立基之地,彷彿自己與世界脫離了連結。然而,正是在這好似斷裂的時刻,我們才有機會靠近自己隱藏的記憶與情緒,開放自己,與各種情緒亂流同在,保持呼吸與感受身體,讓情緒亂流穿透,轉化生命能量,點亮自己的靈魂。
110會員
64內容數
情緒腦學,彙整與精神科、身心科相關的腦科學論文,幫助讀者透過腦科學來理解自身或親朋好友遭遇的情緒障礙或情緒疾病(憂鬱、焦慮、強迫等等)。與公開的文章不同,情緒腦科學專欄,將更深入解釋腦部與情緒的關聯,幫助希望進一步理解情緒在頭腦間運作機轉的讀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