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不再等於學力和實力,職場即戰人才可遇難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文 / 郭智輝

1960年台灣出生人口有42萬多人,這是在網站上查得到最久的官方資料;當年的小娃娃,如今也到了算著日子等退休,看著兒女等抱孫的年紀了。但是,很抱歉!2021年台灣的出生人口陡降至15.3萬人,減幅高達六成。

少子化現象的延伸,是台灣的人力匱乏、人才斷層,進而對經濟發展、社會安定,逐漸而全面地形成衝擊。台灣的大學面臨雪崩式的關門潮,對少子化危機的感受更為深刻。

在新生兒40萬人的年代,大學錄取率約在10%以下;到了新生兒15萬人的現在,大學錄取率幾達111%,而且還有逐年遞增的趨勢。

早年大學畢業生所學扎實,是典型的社會精英分子;現在若排名在30名之後的學校,畢業生的差異不大,普遍的共同點是,所學不足以因應企業所需。尤其當大學開出的招生名額比報考人數還要多的時候,我們又要如何期待大學生的素質呢?

圖/對企業而言,擁有入職後立刻上手的即戰力人才,可遇難求,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pexels

圖/對企業而言,擁有入職後立刻上手的即戰力人才,可遇難求,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pexels

台灣有些優秀的孩子,卻缺少國際觀,有的為了培養國際觀而出國留學,學成後卻不回來了。影響所及,企業在招募新人時,總有人才難覓之憾。

企業需要具備解決問題能力的人才,而若擁有入職後立刻上手的即戰力,更是可遇難求。

台灣習慣以低成本、而非高價值的思維來看待事物;企業經營要降低成本,學校辦學也在努力節省開支,捨不得給老師好的待遇,自然不容易找到好老師;沒有質量夠水準的師資,辦學品質江河日下,形成惡性循環。

回到教育的本質,不過傳道、授業、解惑而已;但關鍵在於:傳什麼道、授哪種業、解何種惑。但不論如何,要盡可能地因材施教,就算是朽木也可以雕成藝術品。然而基於資源有限,多數學校、老師只能在低成本思維下量產畢業生,很少能視學生為客製化的手作精品,以致遭來文憑含金量被稀釋的譏諷。

傳道、授業、解惑三者不容易兼具,有的老師滿肚子學問,卻無法清楚明白地傳授給學生,指導研究生更顯得力不從心。但是也有的老師同時帶領二、三十位研究生仍遊刃有餘,最近大家對研究所的論文產生過程大感興趣。

延伸閱讀

學歷不等於學力,更不等於實力

有寫過論文的人大概都有類似的經驗:老師白天很忙,到了晚上才有空召集所指導的研究生一起meeting,討論進度和解決困難;先前大家研讀的期刊論文大致相同,也要提出自己的看法。頻繁地交換心得,進而相互影響研究方向和論文內容,應該是相當普遍的狀況。

好不容易(或是好容易)畢業了,社會新鮮人憑著在學校還算不錯的成績獲得企業青睞,卻在入職後才發現學歷不等於學力,更不等於實力。簡單說,當今的文憑已無法作為人才鑑別度的依據。

《崇越論文大賞》今年已邁入第15屆,過去評選出不少論文品質相當優秀的學生;但我們數度聘用論文得獎的同學進入公司,工作表現卻不盡如人意。

長於學術研究的人,未必有執行力;論文寫得好,未來在學術領域發展較具優勢,卻不必然等同於工作績效。如果畢業後不打算走學術路線,坦白說,不太需要執著於研究所階段的論文品質,甚至實務型研究所的畢業門檻,如EMBA等,是否一定要有論文,也值得討論。

然而寫論文也有其正面功能,研究的過程可以訓練我們的邏輯思維、研究方法與定義問題的能力,並學習以科學的方法來找出可能的解方。

以前我們對「學而優則仕」有近乎不理性的迷戀情懷,但仔細想想,若能破解文憑迷思,或許能讓我們更清楚了解,學歷、能力、實力之間的關係,絕對不是等號。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崇越集團董事長、光華管理策進基金會董事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遠見雜誌的沙龍
30會員
195內容數
創刊於1986年的《遠見雜誌》,一直以「傳播進步觀念」,「社會進步的動力」自許。為了要在網路時代,一面要減少資訊氾濫,一面要用新的平台擴大影響,2013起,我們十分慎重地邀請了五十餘位(累積迄今超過百位)來自台灣、大陸、美國、香港、新加坡等海內外有成就、有見解、有理想的人士,各在其專業領域發表其獨立意見。
遠見雜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17
現在公司的組織都走向扁平化,升遷不容易,因此會出現一些不合理現象,使得屬下左右為難,不知所措,而且沒人教。
Thumbnail
2023/01/17
現在公司的組織都走向扁平化,升遷不容易,因此會出現一些不合理現象,使得屬下左右為難,不知所措,而且沒人教。
Thumbnail
2023/01/17
以前我是一個超級怕麻煩的人,不僅怕麻煩自己,也怕麻煩別人,因此就算心裡有需求,就算可以幫忙的人就在旁邊或是好友,也很難開口要求別人幫忙,就怕麻煩到別人過意不去。因此漸漸的有人覺得我冷漠或高高在上,有一種距離感。
Thumbnail
2023/01/17
以前我是一個超級怕麻煩的人,不僅怕麻煩自己,也怕麻煩別人,因此就算心裡有需求,就算可以幫忙的人就在旁邊或是好友,也很難開口要求別人幫忙,就怕麻煩到別人過意不去。因此漸漸的有人覺得我冷漠或高高在上,有一種距離感。
Thumbnail
2022/11/18
文 / 丁菱娟 真正的人脈不是你認識誰而已,而是在這些認識的人當中,你對他們做了什麼,幫助了什麼。 我有一位朋友非常的特別,他是天生的業務高手,擅長經營人脈關係,他有一條特別的天線,總是可以把他認識的人、事、物串連起來,有時不同的族群、不同的行業,經常在他的引薦之下連結在一起,然後有更多的合作關係。
Thumbnail
2022/11/18
文 / 丁菱娟 真正的人脈不是你認識誰而已,而是在這些認識的人當中,你對他們做了什麼,幫助了什麼。 我有一位朋友非常的特別,他是天生的業務高手,擅長經營人脈關係,他有一條特別的天線,總是可以把他認識的人、事、物串連起來,有時不同的族群、不同的行業,經常在他的引薦之下連結在一起,然後有更多的合作關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最近接觸很多教育相關的東西,才發現人一輩子脫不了學習。從義務教育、高等教育、出社會後的進修、以興趣為主的課程等等,統統算是教育的範圍。最近文科就業艱難的問題才剛出現在我思考範圍內,加入了文科理科分類後,讓我心中的台灣思想又添了一筆,只能說以前自己太無知。
Thumbnail
最近接觸很多教育相關的東西,才發現人一輩子脫不了學習。從義務教育、高等教育、出社會後的進修、以興趣為主的課程等等,統統算是教育的範圍。最近文科就業艱難的問題才剛出現在我思考範圍內,加入了文科理科分類後,讓我心中的台灣思想又添了一筆,只能說以前自己太無知。
Thumbnail
這是一整個世代的新故事。 招不到人、留不住人、搶不贏人、找不對人更成為跨產業集體痛點。 人口結構高速老化、生育率世界倒數是問題根源,短期難解。 人才技能加速 Reskill & Upskill 是台灣企業迫切需要補修的學分。 〈人才難求,世界第一〉5原因 〈如何把人才找回來、留下來〉? 對今年的大學
Thumbnail
這是一整個世代的新故事。 招不到人、留不住人、搶不贏人、找不對人更成為跨產業集體痛點。 人口結構高速老化、生育率世界倒數是問題根源,短期難解。 人才技能加速 Reskill & Upskill 是台灣企業迫切需要補修的學分。 〈人才難求,世界第一〉5原因 〈如何把人才找回來、留下來〉? 對今年的大學
Thumbnail
教育程度會阻礙生育率,是生育年齡大幅往後,不是書讀越多越不想結婚生子。另一個則是自由派教育加上媒體,不停地墊高結婚生子條件,當我們覺得年薪沒500萬在台北活不下去,在台北當然就不敢結婚生子。加上台灣生活條件提升,結婚育兒其實是放棄個人部分自由,越鼓吹自由教育,鼓勵逃避責任,年輕人就越不想走這條路。
Thumbnail
教育程度會阻礙生育率,是生育年齡大幅往後,不是書讀越多越不想結婚生子。另一個則是自由派教育加上媒體,不停地墊高結婚生子條件,當我們覺得年薪沒500萬在台北活不下去,在台北當然就不敢結婚生子。加上台灣生活條件提升,結婚育兒其實是放棄個人部分自由,越鼓吹自由教育,鼓勵逃避責任,年輕人就越不想走這條路。
Thumbnail
怎麼要面對台灣統計數字時,就突然重質不重量,要求要看教育的內容,不能批評學生程度?這其實不是因為親中,主要是批評者多數不想承認,自己小孩不聰明。
Thumbnail
怎麼要面對台灣統計數字時,就突然重質不重量,要求要看教育的內容,不能批評學生程度?這其實不是因為親中,主要是批評者多數不想承認,自己小孩不聰明。
Thumbnail
回到主題談一代不如一代,如果說大學生是如此,難怪這些年畢業的新鮮人,感覺更加不行,好像有道理是吧? 對,沒錯,這幾年畢業的新鮮人,連同筆者教過的學生,程度真的是跟他們學歷「不符」。問他們該科系學長姊,看看這些小學弟妹有沒跟自己一樣。
Thumbnail
回到主題談一代不如一代,如果說大學生是如此,難怪這些年畢業的新鮮人,感覺更加不行,好像有道理是吧? 對,沒錯,這幾年畢業的新鮮人,連同筆者教過的學生,程度真的是跟他們學歷「不符」。問他們該科系學長姊,看看這些小學弟妹有沒跟自己一樣。
Thumbnail
所以筆者才會估計,以前40萬現在30萬的數字。主要是要解釋人口變少、大學錄取名額卻變多,到底會發生何事。不是寫論文,沒講求精確性,覺得沒做完整圖表就是唬爛,可以請上一頁離開,謝謝。
Thumbnail
所以筆者才會估計,以前40萬現在30萬的數字。主要是要解釋人口變少、大學錄取名額卻變多,到底會發生何事。不是寫論文,沒講求精確性,覺得沒做完整圖表就是唬爛,可以請上一頁離開,謝謝。
Thumbnail
文 / 郭智輝 1960年台灣出生人口有42萬多人,這是在網站上查得到最久的官方資料;當年的小娃娃,如今也到了算著日子等退休,看著兒女等抱孫的年紀了。但是,很抱歉!2021年台灣的出生人口陡降至15.3萬人,減幅高達六成。 延伸閱讀 「歷史共業」或「上下交相賊」—談論文抄襲問題
Thumbnail
文 / 郭智輝 1960年台灣出生人口有42萬多人,這是在網站上查得到最久的官方資料;當年的小娃娃,如今也到了算著日子等退休,看著兒女等抱孫的年紀了。但是,很抱歉!2021年台灣的出生人口陡降至15.3萬人,減幅高達六成。 延伸閱讀 「歷史共業」或「上下交相賊」—談論文抄襲問題
Thumbnail
說白一點,就是這類方法要是有用,可以有效紓解台灣各大小企業缺工的問題,早就解決了。就是因為沒有想像中的有效,甚至是無效,才會弄到今天這樣。
Thumbnail
說白一點,就是這類方法要是有用,可以有效紓解台灣各大小企業缺工的問題,早就解決了。就是因為沒有想像中的有效,甚至是無效,才會弄到今天這樣。
Thumbnail
知識流動,一日分享 從前四個月推估整年 今年出生人口數1-4月47,181人,5月的數據即將出來。 在5月數據還沒出來之際,大概可以用前4個月推估整年度的出生人口數,大約14.1萬人。 不過光這樣子說並沒有很清楚,我們可以畫出從民國37年迄今的出生人口數,可以發現台灣出生人口數正在不斷地下滑,而且
Thumbnail
知識流動,一日分享 從前四個月推估整年 今年出生人口數1-4月47,181人,5月的數據即將出來。 在5月數據還沒出來之際,大概可以用前4個月推估整年度的出生人口數,大約14.1萬人。 不過光這樣子說並沒有很清楚,我們可以畫出從民國37年迄今的出生人口數,可以發現台灣出生人口數正在不斷地下滑,而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