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 每個心思細膩的人,都應該學習先照顧自己的心思細膩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後來我發現,越是喜歡照顧別人的人,往往越不懂得如何照顧自己。你也是嗎?

這篇文章獻給,總將他人情緒感受擺第一的人。你的心思細膩,帶給你諸多對人對事的洞察,也讓你能與個人或團體相處時,默默的觀察整體相處的氛圍與發展,照顧大家的感受。

但我知道,有時的你也很渴望被照顧,也知道你有時為了要讓大家開心,可能因此會做出一些,利他卻不利己的行為,當然這些行為不是什麼違法的事,卻會讓心思細膩的你有時感到孤單,總覺得大家只認識了外表所看到的模樣,卻沒有花時間好好的認識最本質的你。

別擔心,我懂,我也是這樣的人,讓我說給你聽,給你多一點的同理心。

raw-image

藝術家多數也都是心思極其細膩的人

最近和友人聊了一下幾位藝術家的生平與創作風格,有古典音樂界的貝多芬、莫扎特、蕭邦和巴哈;日治時期的幾位台灣代表性畫家,如郭雪湖等,聊著聊著我們一致認同,每一位創作者的作品一定都富含著當時內心的情緒感受。

像是貝多芬,從小在父親嚴厲的管教下成長練琴,同時又需要忍受父親對他的家暴,以至於內心有許多的苦,也使得他的性格變得容易激動敏感;長年受到耳疾的困擾,使得他的情緒健康逐漸出現了問題,因此,你總能在貝多芬的一些音樂作品裡,感受到氛圍很震撼、很激動,但時而又有點悲傷。

美國有很多喜劇演員,因長期受到精神疾病所苦,最終走向了自殺,或許很多人會覺得意外,因為喜劇演員總能帶給他人歡笑,因此直觀的會認為他們應該都很樂觀。

但如果此時換一個角度來看,喜劇演員之所以能很精準的帶給他人歡樂,知道什麼段子、時機點會使觀眾發笑,很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心思其實都極為細膩,看人看事比一般人透徹,因此才懂得人會在什麼事件之下,感覺到幽默,感覺到好笑。

無論是音樂家、藝術家與演員,他們的共同點都是在服務他人的同時,忘了先好好照顧自己的心;總想用作品來向他人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可是觀眾的靈魂終究不住在藝術家的身體裡,因此大多只能從作品的表層來認識、來解讀他們。

以至於有些創作者,可能長期覺得沒人懂自己,於是越來越憂鬱。


心思細膩的你,也具有藝術家的性格

如果你跟我一樣心思細膩的話要了解,雖然我們不是藝術家,但我們跟藝術家本質上來說,有些異曲同工之妙。

因為我們也總是先照顧他人,卻忘了好好照顧自己的心,以至於有時候,當我們也想真誠的坦白自己時,別人卻容易以表層所認識的我們來相處,使得我們有時候會覺得沒人懂自己,因而感到孤單。

前兩年的我,內心其實充斥著匱乏感,很渴望有人陪伴,因此我總是想幫助別人,希望透過我的幫助,對方也能給予我想要的陪伴。

但我後來發現,這樣的做法,反而使我的內心更容易感到匱乏,因為一但他們沒有在我需要的時候,給予陪伴或幫助,孤單感反而來得更多更重,完全無法安定自心;原以為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情緒,沒想到在無形當中,我已經將內心的安定感,全部都交由那些被我幫助的人來負責。

猶如你一直以為,是自己緊抓住了繩索,所以才沒掉落懸涯,實則是繩索從頭到尾都不存在,只是有人抓住了自己,所以才倖免於難,但自己生命的選擇權,也就此全權落在了他人手中。

意識到這樣的問題之後,我不快樂,於是我開始對自己坦承,沒想到就此照顧到了自己的心思細膩。


心思細膩的人,都應該學習先照顧自己的心思細膩

自我坦承是一個與自己對話的過程,說實話,這需要一點勇氣,所以如果你願意嘗試,記得請找一個安靜的地方,一個只屬於你的空間。

接下來,就讓我分享4個自我坦承,讓心思細膩的你,學習如何照顧自己:

覺察自己的匱乏感來自於何處

我做的第一件自我坦承是「覺察自己的匱乏感來自於何處」。

只有在找出問題之後,才可能對症下藥,免於一直處在自我批判的狀態。

接受自己擁有的所有負面情緒

我做的第二件自我坦承是「接受自己擁有的所有負面情緒」。

人都不愛面對負面的情緒或是事件,但只有接受這些負面,才不會擴散了匱乏感,因此我嘗試將自己所感受到的一切情緒,依依地寫出來,接著不批判、不抱怨,只選擇接受,並告訴自己「擁有負面情緒很正常」。

承認自己有時並不想幫助他人

我做的第三件自我坦承是「承認自己有時並不想幫助他人」。

後來我意識到,有時候,當身邊有人向我提出邀請或幫助時,我其實是想”say no”的,但因個性關係,總習慣將他人的事放第一,所以此前的我,總容易忽略這個感受。

因此,我開始選擇傾聽自己內心的想法,適時的選擇拒絕對方,而這選擇反倒給了我更多,關注自己的時刻。

沒有人要求我一定要照顧對方

我做的第四件自我坦承是「沒有人要求我一定要照顧對方」。

我們都需要練習當個負責者,面對令你不開心的事情,裡頭一定也有我們需要,反省與負責的地方。

當我意識到匱乏感之後,我檢討了自己,理解了沒人要求我,一定要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會想將對方的事情擺第一,是出於我的本性,既然如此,學習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才能使自己不會掉入受害者心態。


後來在我不斷練習,上述4個自我坦承之後,我的匱乏感漸漸消退了,但我必承認,它並未完全消散。可是,我開始能在匱乏感來臨時,控制自己的情緒,不過度的被負面情緒影響生活,影響與他人之間的相處。

於是我終於明白,越是喜歡照顧別人的人,往往越不懂得如何照顧自己;每個心思細膩的人,都應該學習先照顧自己的心思細膩。

希望這篇文章能帶給心思細膩的你,多一點的支持與同理心

我是Kai.致 每個心思細膩的人


HELLO 我是楷富,《Wow這就是人生》部落格&Podcast創作者,如果你喜歡探討自我成長議題,歡迎追蹤。

合作邀約:jaycine0420@gmail.com

更多關於自我成長的文章,請至《Wow!這就是人生》部落格專屬網站:

https://youknowthatkai.com

《Wow這就是人生》推出Podcast節目囉:

https://open.firstory.me/user/wowlife/platforms (記得訂閱喔!)

《Wow這就是人生》Podcast單集推薦:

當爭執發生時,在意「感覺」的人,碰上喜歡先「處理」事情的人該怎麼溝通?|feat.Kana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楷富|Wow這就是人生
28會員
103內容數
你,認識自己最喜歡的樣子嗎?我們活在節奏飛快的世界裡,有更多時刻都忘了,好好從心而外的整理自己,以至於有時我們會對自己、對生活產生疑慮與擔憂。 我專注於自我成長,透過腦科學、職場發展、人際關係、人生哲學與感情經營的視角,探索生活中無數的大小議題,並藉由腦科學、領導力概念與各位閒聊人生中的大小事,幫助你獲得更多的選擇。
2025/03/25
如果你對於閱讀這件事,總充滿著排斥感,甚至已經認定自己就是個沒辦法看書的人,本文我要告訴你一個重點:閱讀真的超容易。我將與你分享4個大部分人的閱讀迷思與改善方式,以及分享我的閱讀技巧、如何善用ChatGPT增加知識吸收。相信我,看完本文,你將會大大改觀對於閱讀的認知。也推薦你收聽本集的Podcast
Thumbnail
2025/03/25
如果你對於閱讀這件事,總充滿著排斥感,甚至已經認定自己就是個沒辦法看書的人,本文我要告訴你一個重點:閱讀真的超容易。我將與你分享4個大部分人的閱讀迷思與改善方式,以及分享我的閱讀技巧、如何善用ChatGPT增加知識吸收。相信我,看完本文,你將會大大改觀對於閱讀的認知。也推薦你收聽本集的Podcast
Thumbnail
2025/02/17
在溝通中,你是否曾因害怕衝突而選擇隱藏真實想法,最終讓自己委屈?我想在本文與你分享防備心如何影響表達與人際關係,並透過「動機」與「溝通界線」的概念,幫助你理解內心阻礙,學習勇敢說出需求。此外,藉由我的妥瑞氏症經歷,揭示如何透過坦承與正確的回應方式,突破對話盲點,建立更自在的人際互動。
Thumbnail
2025/02/17
在溝通中,你是否曾因害怕衝突而選擇隱藏真實想法,最終讓自己委屈?我想在本文與你分享防備心如何影響表達與人際關係,並透過「動機」與「溝通界線」的概念,幫助你理解內心阻礙,學習勇敢說出需求。此外,藉由我的妥瑞氏症經歷,揭示如何透過坦承與正確的回應方式,突破對話盲點,建立更自在的人際互動。
Thumbnail
2025/01/22
你有過給予他人過多的情緒價值,導致情緒內耗的經驗嗎?練習適時給予他人情緒價值,有助於提升人際關係。但何時該停止供應情緒價值也是個重要課題。本文分享3種你該停止供應情緒價值的情況,幫助你守好自己的界線。
Thumbnail
2025/01/22
你有過給予他人過多的情緒價值,導致情緒內耗的經驗嗎?練習適時給予他人情緒價值,有助於提升人際關係。但何時該停止供應情緒價值也是個重要課題。本文分享3種你該停止供應情緒價值的情況,幫助你守好自己的界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當感覺自己悲慘時,我會有意識地想起全世界有許多和我有一樣感受的人,他們是如何走過,他們是如何應變的,而我有他們的陪伴,並不算孤獨。 不逼迫自己,解放自己 但現在在學習的是,不要逃避自己感到悲慘的情緒,逼著自己的內心快速轉為積極正向,而是先關懷自己,原諒自己,療癒自己;找出自己完全空白的時間來安撫
Thumbnail
當感覺自己悲慘時,我會有意識地想起全世界有許多和我有一樣感受的人,他們是如何走過,他們是如何應變的,而我有他們的陪伴,並不算孤獨。 不逼迫自己,解放自己 但現在在學習的是,不要逃避自己感到悲慘的情緒,逼著自己的內心快速轉為積極正向,而是先關懷自己,原諒自己,療癒自己;找出自己完全空白的時間來安撫
Thumbnail
你常因害怕拒絕別人、試圖滿足大家的期待、而活得很累? 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例子,一輩子為家庭、為身邊的人付出,把自己搞得很累很苦、充滿怨念。結果身邊的人並不珍惜和感激。 在你把別人排優先時,就把自己排到後面去了,你忘了要愛自己。 這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份關係,是你跟自己的關係。 如果你不愛自己,你也很難愛
Thumbnail
你常因害怕拒絕別人、試圖滿足大家的期待、而活得很累? 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例子,一輩子為家庭、為身邊的人付出,把自己搞得很累很苦、充滿怨念。結果身邊的人並不珍惜和感激。 在你把別人排優先時,就把自己排到後面去了,你忘了要愛自己。 這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份關係,是你跟自己的關係。 如果你不愛自己,你也很難愛
Thumbnail
後來我發現,越是喜歡照顧別人的人,往往越不懂得如何照顧自己。你也是嗎? 這篇文章獻給,總將他人情緒感受擺第一的人。你的心思細膩,帶給你諸多對人對事的洞察,也讓你能與個人或團體相處時,默默的觀察整體相處的氛圍與發展,照顧大家的感受。 但我知道,有時的你也很渴望被照顧,也知道你有時為了要讓大家開心,可能
Thumbnail
後來我發現,越是喜歡照顧別人的人,往往越不懂得如何照顧自己。你也是嗎? 這篇文章獻給,總將他人情緒感受擺第一的人。你的心思細膩,帶給你諸多對人對事的洞察,也讓你能與個人或團體相處時,默默的觀察整體相處的氛圍與發展,照顧大家的感受。 但我知道,有時的你也很渴望被照顧,也知道你有時為了要讓大家開心,可能
Thumbnail
梳理自己與他人的狀態, #尊重 是甚麼呢? 人與人相處是雙向關係,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基於 #善良 的本性,會對他人有 #關心、 #擔心、 #照顧、 #關懷 為根本,作為互動。 根本原因是好的,但方法跟行為是否會影響自己跟他人,要停下來好好思考,徐徐圖之。 是可以這麼想的!
Thumbnail
梳理自己與他人的狀態, #尊重 是甚麼呢? 人與人相處是雙向關係,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基於 #善良 的本性,會對他人有 #關心、 #擔心、 #照顧、 #關懷 為根本,作為互動。 根本原因是好的,但方法跟行為是否會影響自己跟他人,要停下來好好思考,徐徐圖之。 是可以這麼想的!
Thumbnail
前一陣子,我瘋狂問正在禪修的弟弟,我可以如何去愛人? 在上一段關係中,我發現自己一遇到對方的情緒、問題時,會先選擇逃跑。說好聽點是讓對方有時間消化,但這也常常成了曖昧失敗的原因,畢竟誰會喜歡不能吐露情緒的對象?直到我看了《愛的藝術》,它顛覆了我對「給予」的定義,在「愛自己」之後,教會我「如何去愛人」
Thumbnail
前一陣子,我瘋狂問正在禪修的弟弟,我可以如何去愛人? 在上一段關係中,我發現自己一遇到對方的情緒、問題時,會先選擇逃跑。說好聽點是讓對方有時間消化,但這也常常成了曖昧失敗的原因,畢竟誰會喜歡不能吐露情緒的對象?直到我看了《愛的藝術》,它顛覆了我對「給予」的定義,在「愛自己」之後,教會我「如何去愛人」
Thumbnail
因為害怕自己沒有朋友,我總是忽略自己的感受以求和他人和平共處,甚至討好別人。
Thumbnail
因為害怕自己沒有朋友,我總是忽略自己的感受以求和他人和平共處,甚至討好別人。
Thumbnail
已經有非常多相關的文章(或書籍)介紹這一類的人,都有很詳細的論述,有興趣的人可以多深入研究一下。  也是因為看過幾本書與文章之後,開始有意識地觀察自己,以下是我自己本身這幾年下來覺得最深刻的覺察。 是特質,也是天賦 對於聲音、光線、味道都很敏感,因此很重視睡眠品質及時長,才可以在有限
Thumbnail
已經有非常多相關的文章(或書籍)介紹這一類的人,都有很詳細的論述,有興趣的人可以多深入研究一下。  也是因為看過幾本書與文章之後,開始有意識地觀察自己,以下是我自己本身這幾年下來覺得最深刻的覺察。 是特質,也是天賦 對於聲音、光線、味道都很敏感,因此很重視睡眠品質及時長,才可以在有限
Thumbnail
總是在為他人著想的人嗎? 因為善良,因為在乎,所以總站在他人角度去想,迎合所有人的需求,配合著他人的喜怒哀樂,把這作為生活的習慣.... 可,這是你想要過的人生嗎? 這是你自己的人生,還是他人人生的附屬品呢?
Thumbnail
總是在為他人著想的人嗎? 因為善良,因為在乎,所以總站在他人角度去想,迎合所有人的需求,配合著他人的喜怒哀樂,把這作為生活的習慣.... 可,這是你想要過的人生嗎? 這是你自己的人生,還是他人人生的附屬品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