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矽谷與創業-為什麼投資美國可能是最好的策略

2022/10/05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淺談矽谷

矽谷是許多新創公司的發源地,也出現過許多顛覆性的公司,當然,並不是每家新創公司都有潛力成為世界級的企業,因此,作為投資者在早期要如何發掘有潛力的小型科技公司,以及要如何解釋矽谷為什麼容易出現顛覆性的公司呢?這本書【矽谷天王彼得提爾從0到1的致勝思考】可以給投資者一些啟發,在此寫下我的心得,其中也有結合自身觀點與經驗的部分。
首先,由於矽谷有許多創投與天使投資長期關注,在這裡無非是一個很好的融資管道,開創新事業相對有利。再者,矽谷通常氣氛樂觀隨和,充滿活力,時常給人前景無限的美好想像(也可能是錯覺)。
許多初創公司創辦人開口閉口都是公司的宏大使命,這種新創氛圍對外人來說可能過於樂觀,不過對於艱難且成功率低的創業,這種樂觀是必須的,如果每天工作都苦悶,死氣沉沉,想必難以成就大業,因此企業的使命感其實非常重要,雖然聽起來虛無縹緲,卻是一家企業早期能夠快速前進很重要的動力,所以,一個新創公司的創辦人,勢必要作為員工的楷模,薪水最好不要領太多,盡量要克制自律,這樣才能對員工起到激勵的作用,因為老闆跟員工都過著儉樸而且勤奮的生活,才能確保公司內部向心力足夠,所有人都在同一條船上。
而確保所有人都在同一條船上最好的方式就是,發放公司股票期權給員工,一旦公司規模越來越大,做到上市之後,早期的員工至少都能成為百萬富翁,因此,透過未來可能大幅升值的股權激勵,可以促進員工樂於工作、接受挑戰,而且讓人自發性的完成各種任務。
然而企業的理想與使命,必須是正面的,或至少不能是非常負面的,要是企業遊走法律邊緣,甚至出現任何違法亂紀的行為舉措,一旦被監管單位盯上,公司可能在一夕之間變得一文不值,投資者將血本無歸。

創業究竟有多難?

有人形容創業就像攀爬聖母峰,過程充滿不確定性與危險,稍一失足就難以再起。也有人形容創業是在開F1賽車,既不能太急躁也不能反應太慢,不能開太快也不能開太慢,一切都要視當下狀況進行動態的調整,因此,能夠成為百裡挑一,甚至是萬中選一的企業,絕對不是單純運氣好,這些團隊一定是靠著無比的堅毅以及良好的執行力,才能有所成就。
彼得提爾的過往事蹟不必多談,他的投資眼光肯定優於常人,也是跟巴菲特一樣,採取集中投資的風格。而他認為新創企業最重要的除了使命感,不可或缺的就是長期主義思維,他反對大家普遍所信奉的「把每一天當成最後一天來過」,而是強調,應該把「每一天活得彷彿你會永遠活著」,這正是長期主義的體現。
真正能夠發展為國際級的企業,一定要有長期思維,也要有始終如一的使命感,加上可靠的管理層以及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當然還要有一些機運,能夠在適當時機順勢的高速發展,很多公司的商業模式不錯,但是誕生的太早(市場不明)或是太晚(競爭激烈),以至於沒有辦法把握到絕佳的良機,一舉爬上世界巔峰,因此投資這些早期的企業,一定要關注有沒有強烈的競爭,以及夠大的市場,一個壟斷而有很大潛在市場的企業,就有可能在早期展現出帝王之相。

為什麼唯矽谷獨尊?為什麼美國容易出現世界級企業,一言不合就統治全球?

我想我們可以從查理蒙格的經典名言「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來思考這個狀況,所以應該把問題改成,為什麼其他地區難以出現世界級企業?其實答案很好理解,以歐洲的體制來說,雖然歐洲也號稱鼓勵創新的思維,但是對資本家較不友善,除了高稅率之外,還有相對多數非歐洲國家而言,對勞工極為有利的勞動法律,勞工依法享有很多優渥的福利,當然這些福利都會提高公司的營運成本,雖然對勞工是件好事,但是新創事業往往都會比較辛苦,經常要縮衣節食,如果要負擔優渥的員工福利,犧牲的就是早期股東的回報。再者,歐洲公司監管相對嚴格很多,公司的董事會之上還會設立監事會,雖然美國也有,但歐洲公司的監事會權力很大,如果管理層與監事會目標落差過大,甚至會被強制離開公司,而美國公司通常沒有這個問題,只要持股佔多數,管理層永遠有最大的話語權,只要不做出違法有違常理的行為,就可以做長期的打算,不會被外部的噪音影響,甚至被迫下台。
而東南亞或是非洲等地,由於還有許多的政治因素與歷史文化遺毒,很難完全轉向資本主義發展經濟,這些地區中除了許多國家對於種族、性別等普世價值還有很多的進步空間之外,有些國家人民貧富差距過大,而有些國家還維持著貴族與平民的分化體系,在種種紛爭與問題的干擾下,就沒有足夠多的中產階級來消費與製造商品,難以促成良性的經濟流動,這樣的社會體系要產生全球化的企業自然很不容易,在這種較為固化的體系之中,若有人懷著雄心壯志想要做大事成大業,最好的方式自然是離開當地,前往體制更完善的地方發展,尋找人才以及資金。
因此過去數十年,最有能力,最有想法的人,不約而同地都逐漸來到美國的矽谷,美國從二戰後就一直在完善社會與政治體制,雖然也有各種社會問題,如醫療保險不完善、高昂學貸等等,不過至少美國政治體制發展至今相當健全,任何一個人包含總統,都很難一意孤行的去推動對特定族群極為不利的政策,因此整個社會很難往極端的情況去發展。美國擔心的不是失敗,而是害怕不嘗試,嘗試的越多,成功的絕對數字就越多,這是大數定律,雖然偶爾也會出現一些違法騙徒,但相對之下,合理的監管以及開放的社會風氣,可以讓有遠大志向的人大展長才,造就了當今的矽谷。

我的看法

投資美國確實是目前最安全的策略,有充沛的資金熱錢、極高的經濟話語權、最強的軍事實力及美元霸權,除非發生了外星人侵襲、隕石撞擊這種科幻場面,否則投資於美國企業在未來十幾年甚至數十年,將會是最明智的選擇。我相信有些人會反對我的看法,可能會拿經濟大蕭條與00~10年期間的差勁股市表現來反駁我的說法,我不否認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幾年內,都可能比美國有更好的股市表現,但我想說的是安全穩定的政治與包容開放的社會體制,對投資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前提,至少投資於美國,我不會擔心投入的錢某一天突然被無預警的凍結,或是無法提現甚至消失無蹤。我主要採取集中投資的策略,因此大盤指數的表現我並不怎麼在意,在大盤表現差勁時,還是會有部分企業擁有傑出的回報率,因此我會關注的是,我所認定的美國優勢是否持續存在,若是有那麼一天,美國大部分的優勢都消失了,我自然會往其他更適合的地區找尋投資機會,這也是我一直以來機會成本的投資思維。
僅為個人想法 不構成投資建議
巴菲特說過:成長是價值投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筆者的投資理念是,在未來幾年找到下一個Amazon。在這個專題中,會將我大部分投資想法記錄下來,並深入分析我關注的公司基本面,也會不斷更新我的持股狀況。若您看完文章後對我的分享有興趣,歡迎持續追蹤。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