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邁向下一個百年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住家附近有個賣早餐的攤子,賣飯糰、三明治和冷熱飲。飯糰分成傳統、日式兩種,除了外型相異,內餡也有別。傳統飯糰為白飯捏成飽滿圓球狀,餡料可任選鮪魚、豬排、培根等。日式飯糰則是白飯以模具壓成三角形狀,可選擇的饀料含魚卵、德式香腸、泡菜,不一而足。其實就我來看,這兩種都該稱作台式,呈顯出假借、並置、融匯域外元素後不折不扣的台灣味。

詹宏志先生在個場合提到過兩道麵食,也很能由小見大,說明台灣文化兼容並包的開創性。一道是牛肉麵,另一道是外省麵,平平凡凡,卻都是孕生於特定歷史情境的創新。這裡說的「創新」,非指「無中生有」,而是「組合」。調和麵條、牛肉,或是麵條、肉臊,所煮成的新的庶民吃食,濃縮了一段「外省」、「本省」離散、相遇的歷史。到如今,新吃食成了傳統一部分,令人不覺其新,所謂「外省」、「本省」,在族群相遇而融合後,也不該再是別有用意的指涉符號。

回過頭寫早餐攤。擺攤的兩位婦人,禮數相當周到。某次買了飯糰和綠茶,無意間注意到婦人找的零錢裡,一枚硬幣的樣式有異其餘。仔細看才發現,硬幣上的頭像不是孫中山、蔣介石二氏,而是蔣渭水先生。

論者常拿蔣渭水先生比附國父孫中山先生,指出兩人不少共通處,例如,都是醫者,也都由醫療人身病苦擴大至診治民患民瘼。蔣渭水先生於1921年發表過一篇〈臨床講義:關於名為台灣的病人〉,以擬人的手法,檢視彼時台島人民智識不足的弊病,並規劃救弊之方。此時此刻重讀〈臨床講義〉,頗有些地方值得留心。

在蔣渭水先生眼中,台灣這名病人「以其頭較身大,理應富於思考力,但以二、三常識問題試加詢問,其回答卻不得要領……聞及稍微深入的哲學、數學、科學及世界大勢,便目暈頭痛」。現今網路超越國界,資訊不僅豐富,而且流通幾無障礙,但是不代表資訊就能為人人所知所用,進而有所助益,畢竟對資訊的渴求、搜索、辨析、歸納,在在需要後天啟發。就如同,便利的工具羅列眼前,如果使用者不具備使用工具的意識、不曉得使用工具的方法,再多的工具都是枉然,無異於破銅爛鐵。要讓吾民聞「世界大勢」,不至於「目暈頭痛」,換個時髦的說法,讓吾民具備「國際觀」,還有繼續努力的空間。

〈臨床講義〉還寫道,台灣「明顯地具有黃帝、周公、孔子、孟子等血統」。蔣渭水先生所設想的台灣血統,需要擴充定義。台灣血統幾經新血注入,該含括原住民族、漢族,以及許許多多因婚嫁、經商及各種因素棲止島上的族群。王鼎鈞先生引用過的「同舟共擠」一語,最能點明現況。這麼多族群「擠」在一小島上,匯流成同一活躍血脈。

手邊現在有好幾枚印有蔣渭水先生像的硬幣。留起來,彷彿可以提醒我接過第一枚時,感受到的混雜米飯熱度與手熱的溫厚。彷彿還可以提醒我一段段關於台灣的故事。這些故事,或者說歷史,還以各種形式存在,或許,就在一碗尋常的牛肉麵裡。民國邁向下一個百年,接著會有什麼發展,我不清楚。這得問詹宏志先生。他是趨勢大師。疫情往復、政經起伏,有句詩卻常帶給我對未來的希望。「百年淬厲電光開」,記得龔定庵是這麼寫的。


民國一百年二月十六日初稿於府城,
一百一十一年年十月四日修訂於嘉義鵲枝寫譯樓
初稿刊於《中華日報》副刊「當我們同在一百」專欄(2011.4.2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南鵲的沙龍
32會員
187內容數
觀今不忘古,讀史亦論今。篇章散見報刊。
南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03
於古人筆記注意到唐代有位富豪叫王元寶,其名直觀反映世俗想望,頗讓我懷疑是旁人所取渾名,本名反倒不傳。
Thumbnail
2024/09/03
於古人筆記注意到唐代有位富豪叫王元寶,其名直觀反映世俗想望,頗讓我懷疑是旁人所取渾名,本名反倒不傳。
Thumbnail
2024/08/11
舞台上男歌者緩步邁出,雄渾低沉地唱出生年不永的感概:「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Thumbnail
2024/08/11
舞台上男歌者緩步邁出,雄渾低沉地唱出生年不永的感概:「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Thumbnail
2024/07/05
這幾天晚上老想著重讀《天龍八部》。
Thumbnail
2024/07/05
這幾天晚上老想著重讀《天龍八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手邊現在有好幾枚印有蔣渭水先生像的硬幣。留起來,彷彿可以提醒我接過第一枚時,感受到的混雜米飯熱度與手熱的溫厚。彷彿還可以提醒我一段段關於台灣的故事。
Thumbnail
手邊現在有好幾枚印有蔣渭水先生像的硬幣。留起來,彷彿可以提醒我接過第一枚時,感受到的混雜米飯熱度與手熱的溫厚。彷彿還可以提醒我一段段關於台灣的故事。
Thumbnail
‧ 去西門町開封街吃老牌「賽門」天婦羅,小碗居然漲為70元了。商家告知,早在3月1日即已調漲。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來,通貨膨脹止不住,將來天婦羅小碗漲為100元,也不令人意外。 ‧ 儼然儒者,實為道家。中國歷史上最有魅力的人物,多才多藝、多采多姿的蘇東坡,當之無愧。
Thumbnail
‧ 去西門町開封街吃老牌「賽門」天婦羅,小碗居然漲為70元了。商家告知,早在3月1日即已調漲。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來,通貨膨脹止不住,將來天婦羅小碗漲為100元,也不令人意外。 ‧ 儼然儒者,實為道家。中國歷史上最有魅力的人物,多才多藝、多采多姿的蘇東坡,當之無愧。
Thumbnail
藝術家的塵囂
Thumbnail
藝術家的塵囂
Thumbnail
「我等都是亞細亞黃色的人種,介在漢族一血脈日本的百姓, 所以天降大使命囑咱緊實行, 發達文化振道德造就此才能!」 「臺灣文化協會之歌」這首台灣第一首的「社會運動之歌」 包圍了我好幾個月,至今腦中都會不由自主的飄著旋律跟著唱。 當製作人說要做「臺灣文化協會」的時候,我腦中立即想起蔣理容老師
Thumbnail
「我等都是亞細亞黃色的人種,介在漢族一血脈日本的百姓, 所以天降大使命囑咱緊實行, 發達文化振道德造就此才能!」 「臺灣文化協會之歌」這首台灣第一首的「社會運動之歌」 包圍了我好幾個月,至今腦中都會不由自主的飄著旋律跟著唱。 當製作人說要做「臺灣文化協會」的時候,我腦中立即想起蔣理容老師
Thumbnail
如果要定義現代台灣人的飲食習慣,其中最核心的一條會是,「聚會要吃鍋,煮湯一定要加香菇。」而這種餐桌上要有一鍋(碗)湯的傳統,雖然不是島嶼獨有,卻是最能將湯料理發揮得淋漓盡致的一個地方——湯是台灣人餐桌上的靈魂。 從鋤燒到日式涮涮鍋 台灣人吃鍋以蛋佐料
Thumbnail
如果要定義現代台灣人的飲食習慣,其中最核心的一條會是,「聚會要吃鍋,煮湯一定要加香菇。」而這種餐桌上要有一鍋(碗)湯的傳統,雖然不是島嶼獨有,卻是最能將湯料理發揮得淋漓盡致的一個地方——湯是台灣人餐桌上的靈魂。 從鋤燒到日式涮涮鍋 台灣人吃鍋以蛋佐料
Thumbnail
筆者兒時住在聯勤四四兵工廠附近,記憶中凡外省族群聚集處,周遭必有眷村美食,一看到周芳軍老師的「懷舊小旅行--被遺忘老味道和神祕眷村探索」導覽課,立即眼睛一亮。除了好奇眷村今日風貌,更想知道老字號的庶民麵點館子,老師傅是否將手藝傳了下去,依舊在某個巷口街角生火起灶。 撰文=駱亭伶 攝影=陳敏佳
Thumbnail
筆者兒時住在聯勤四四兵工廠附近,記憶中凡外省族群聚集處,周遭必有眷村美食,一看到周芳軍老師的「懷舊小旅行--被遺忘老味道和神祕眷村探索」導覽課,立即眼睛一亮。除了好奇眷村今日風貌,更想知道老字號的庶民麵點館子,老師傅是否將手藝傳了下去,依舊在某個巷口街角生火起灶。 撰文=駱亭伶 攝影=陳敏佳
Thumbnail
被造神的政治人物面對食慾,本該走下神壇,但他們吃喝什麼、怎麼吃喝、如何請客國宴,往往又成為塑造金身的利器。 一道料理追溯出國愁和家味,是大家需要能作為本土認同的文化原型,悄悄或明白地將自己的認同入菜,來集合同溫層的歸屬感。
Thumbnail
被造神的政治人物面對食慾,本該走下神壇,但他們吃喝什麼、怎麼吃喝、如何請客國宴,往往又成為塑造金身的利器。 一道料理追溯出國愁和家味,是大家需要能作為本土認同的文化原型,悄悄或明白地將自己的認同入菜,來集合同溫層的歸屬感。
Thumbnail
​ ​ 來到花蓮縣旅遊吃甚麼好呢???是已經知名的麻糬、奶油酥條、-漂流木餅、芋頭餅還是其他的。這裡要告訴大家一個國民小吃,是大家比較不知道的。這個國民小吃就是扁食。花蓮縣的扁食會這麼出名,最主要的關鍵就在民國六十五年時,當時候總統蔣經國先生因緣際會來到「液香扁食」用餐,因而上了報紙新聞,讓花蓮扁
Thumbnail
​ ​ 來到花蓮縣旅遊吃甚麼好呢???是已經知名的麻糬、奶油酥條、-漂流木餅、芋頭餅還是其他的。這裡要告訴大家一個國民小吃,是大家比較不知道的。這個國民小吃就是扁食。花蓮縣的扁食會這麼出名,最主要的關鍵就在民國六十五年時,當時候總統蔣經國先生因緣際會來到「液香扁食」用餐,因而上了報紙新聞,讓花蓮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