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心理師,聽別人說話和為別人治療是我的工作。
我也是一個人,人類會有的七情六慾、喜怒哀樂、承擔的社會責任、期待框架,這些我一個也沒有比別人少過。
心理師訓練的其中不成文的手則,成為別人治療師之前得自己也進行過治療。這是手則,比較是成為一位心理師的教戰方針,而不是守則,規定得遵守這件事。
當然有些學派的治療師,想想到該學派治療師的認可,手則就變成守則了。
從研究所時代起,我陸陸續續也接受過幾次短期心理治療,但除費用昂貴外,我也找不到讀懂,或能讀到我心坎裡的心理師,也許自己也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關係,對於治療師的期待也就更為嚴格吧。
因為治療費用是如此昂貴(備註1),我也找不到能契合的心理師,因此我走上自療之路。從研究所時期起,每當我感到困頓時,就會有意識地透過和自己對話聊天,抵達自療。有時自聊的過程會持續數天,有時會僅有一小段時間,直到我感到安定就會停下來。
我想的是或許有部分的人他們有些心理的煩惱,但不知道如何安處,想要治療卻困難負擔高額的費用。我想自聊的過程對我有用,我想對某些人或許也有幫助。當然如果個人的議題太過複雜、沉重,有複雜性的創傷,建議還是尋求專業的管道協助會比較好。
當你的人生有些小煩惱,還不會危及你或他人的安危,但卻困擾影響你的情緒和生活,若你想要自我幫助,或許可以試試自聊的方法。
自聊,其實就是進行自瞭、自我探索的過程,透過一個又一個客觀的提問,來找到困擾癥結點,不斷透過反覆的提問,尋找自己的核心,例如看重的事物、堅持的價值觀,自己的夢想期待等。
自聊最困難的是客觀,有時很難單純對自己提問,經常提問到一半,需多批判自己的言語和負面的情緒都夾雜而來,經常情緒感到過於糟糕而停下自聊的歷程,對自己客觀是最難的事情。
要如何客觀提問呢?如果可以想像自己是一位記者訪問自己,受訪者所說的內容沒有對錯可言,他就是在分享自己的經驗,我們從分享的經驗再往下提出好奇或疑惑的問題,從中去慢慢理解受訪者他真正想要傳達的意思或是他們核心想關注的事情。
舉例來說,近期我感到困擾的是我不知道是否要在方格子上進行創作,開通帳號很久卻停滯不前。我對自己進行了幾個提問。
提問:妳怎麼了?
我:我開通帳號,但我卻還沒寫
提問:你想要想寫東西嗎?
我:我想寫啊(心裡的另一個聲音卻表達,你到底有什麼好寫的,你寫的會有價值嗎?多少人寫得比你還好,要知識他們隨便搜尋網路就有,你有什麼好寫的,你會不會太浪費時間阿)
提問:那什麼阻礙你去寫呢?
我:我想是擔心我寫得不夠好,我寫得沒有價值吧
提問:那寫得不夠好,沒有價值會如何呢?
我:可能就沒有人會想看吧
提問:沒有人想看,會怎麼樣呢?沒有人看你就不想寫了嗎?
我:不會,我還是想寫。
提問:那你想寫的理由是什麼呢?
我:我只是想分享,想表達我的經驗,這是我能做出的選擇。但別人也可以選擇看或不看,每個人都可以做出自己想要的選擇。
提問:那什麼時候可以行動呢?
我:或許就是現在吧!
備註1:現在台北普遍的自費心理治療,每50分鐘費用坐落在2500到3500之間,視會談的時間和會談形式,收費會有所不同,如伴侶治療所需的會談時間更長,處理的議題更為複雜,費用4000~到4500以上)。如果是學生,若能使用學校的輔導系統,免去心理治療費用,大大減輕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