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與他人的「關係覺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如何對待他人,
其實是投射出自己如何對待自己本身。

過去雖然知道這個道理但是要覺察自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直到我看見媽媽的轉變,才知道人和人之間就像一面鏡子互相映照著。過去媽媽是一位能管家且能經營店面的老闆娘,懂得與客人閒聊哈拉!也很會管理家中的大小時,簡直就是萬能媽媽,可...唯獨管理不了那突然之間就會爆炸的情緒,也許工作上的壓力和不順心,會向最親近的人去釋放,過去身為小孩子的我,就像磁鐵一般吸附著媽媽的負面情緒,在我成長的過程中少不了打和罵的教育。
以為媽媽大概天生這種爆脾氣吧!可是直到今年終於收掉營業十幾年的店面,回歸到家庭後,性格開始就突然有很大的轉變,逐漸變得寬容、能容忍別人的缺點、也懂得花時間和金錢照顧自己、甚至會與朋友一同出去餐廳吃飯,而她開始懂得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
身為她的小孩,都能深切的感受到的轉變,不在像過去以打罵教育和控制人的方式,來掩飾她對金錢的不安全感,曾經也埋怨過自己的家會如此的不堪,可到頭來才明白家計會成為一種龐大的負擔,而如今才明白原來我可以不用再承擔他人的情緒,來為難小時候的自己。
每個人都有責任去向內看見自己的情緒,
認識情緒並理解它為何存在是一種自我覺察。
慢慢地學會以第三者的角度去觀察事情,才不會讓自己陷入一種無限迴圈裡,跳出那限制性的框架中,覺察別人的狀態其實就是反映他人內心的需求,他人即便是負面的情緒也不應該讓自己全盤接受,畢竟這是他的課題,為了滿足別人而讓自己受傷才是一種不夠愛自己的表現。因此學會察覺並歸納他人與自己的課題,是一種情緒成熟,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事情。共勉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2會員
10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uby 鹿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沒有你的支持和讚許,我依舊要選擇自己的人生, 畢竟我不想到老的時候為自己感到抱歉!
長期用情緒來控制他人的,其實內在非常需要被愛被在乎。
「人生」這門課有太多事情需要學習,而讀書只是累積知識的基石罷了!
「我們都應該學會承認我們的自我懷疑,並以更健康、更有建設性的方式重新建構它。」-《大器可以完成》
因為碌碌無為,所以才有更加空間去累積以及找尋自己的價值!
我們人只能掌控當下今天的自己,如果超出這個範圍會讓自己背負太多東西。
沒有你的支持和讚許,我依舊要選擇自己的人生, 畢竟我不想到老的時候為自己感到抱歉!
長期用情緒來控制他人的,其實內在非常需要被愛被在乎。
「人生」這門課有太多事情需要學習,而讀書只是累積知識的基石罷了!
「我們都應該學會承認我們的自我懷疑,並以更健康、更有建設性的方式重新建構它。」-《大器可以完成》
因為碌碌無為,所以才有更加空間去累積以及找尋自己的價值!
我們人只能掌控當下今天的自己,如果超出這個範圍會讓自己背負太多東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我現在有點低落 我還是走不出媽媽的陰影,還是好希望可以得到她的認可 我從小到大只要看到同學媽媽看女兒的驕傲眼神,都好羨慕,我媽永遠都是用鄙視的眼神看著我,怎麼做都達不到她的標準。 我以為我已經可以不在意了,但其實還是很容易受影響 最糟糕的是,我發現我會複製貼上這行為,小孩的各項表現都不差,但
我和父母、太太、孩子的心情故事   緣起   我自認是一個負責任的人,因此對於家人總有著許多的關心,不管被認為是理所當然,還是多此一舉,抑或呵護備至,對我而言,那都是一種情緒的直覺反射。   我更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因此對於與家人的互動總有著多一點的感受,不管對方如何的解讀,還是如何的規勸,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爸爸的易怒性格讓我從小學會了迎合與避免衝突,以維持家庭和平。這種模式影響了我在家庭和職場中的行為,讓我常常順從他人,這導致不只是犧牲自己,甚至可能會犧牲到他人。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每個人在回溯原生家庭時,都能從中爬梳出負面的影響。本文探討如何通過自我覺察與療癒,打破慣性的迴圈,活出更好版本的自己。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了對選擇性緘默症的體驗,並提出了辨認情緒以及面對憤怒的方式。同時,呼籲讀者成為自己的父母,覺察與療癒自己,讓悲劇在自己身上劃下句點,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靈魂。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我現在有點低落 我還是走不出媽媽的陰影,還是好希望可以得到她的認可 我從小到大只要看到同學媽媽看女兒的驕傲眼神,都好羨慕,我媽永遠都是用鄙視的眼神看著我,怎麼做都達不到她的標準。 我以為我已經可以不在意了,但其實還是很容易受影響 最糟糕的是,我發現我會複製貼上這行為,小孩的各項表現都不差,但
我和父母、太太、孩子的心情故事   緣起   我自認是一個負責任的人,因此對於家人總有著許多的關心,不管被認為是理所當然,還是多此一舉,抑或呵護備至,對我而言,那都是一種情緒的直覺反射。   我更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因此對於與家人的互動總有著多一點的感受,不管對方如何的解讀,還是如何的規勸,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爸爸的易怒性格讓我從小學會了迎合與避免衝突,以維持家庭和平。這種模式影響了我在家庭和職場中的行為,讓我常常順從他人,這導致不只是犧牲自己,甚至可能會犧牲到他人。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我覺得我小時候非常希望討爸媽歡心,但是不論怎麼嘗試,總是被笑,被批評,被貶低,被侮辱。後來長大了以後,就很不喜歡爸媽了。看他們表面上成功,細看其實問題也一大堆。就算告訴自己不要學他們的缺點,但是實際上,很多他們的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跟方法還是會被我內化了。
Thumbnail
每個人在回溯原生家庭時,都能從中爬梳出負面的影響。本文探討如何通過自我覺察與療癒,打破慣性的迴圈,活出更好版本的自己。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了對選擇性緘默症的體驗,並提出了辨認情緒以及面對憤怒的方式。同時,呼籲讀者成為自己的父母,覺察與療癒自己,讓悲劇在自己身上劃下句點,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