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畢業後,曾經跟家人有過一次很激烈的抗爭,若要問是否後悔曾經與家人抗爭到所謂的「離家出走」,或許在身為國小老師的爸爸來說,真是一場侮辱。
那年,我認識了一位後來交往九年半的女友,因為大學室友的一句話,認真面對一段感情,卻讓我回到家鄉做實習教師的工作,分隔兩地讓我選擇一到兩個周末就奔向前女友身邊。這也讓爸爸非常難以接受,甚至在大吵過程提出未曾出現在我家所謂的「家規」,儘管約法三章的後面兩章簡單到爆炸,第一章就直接爆炸了,或許在海峽的兩端「分治」也在我家慢慢孕育了。
後來給了一套理論「人生鏡像」,能接受的父母真的不多,但能接受的長輩卻很多,或許這就是最難去執行的一套親子教育理論了吧。「人生鏡像」這套理論想要表示的是親子關係,而不是所謂的生老病死的單行道。怎麼說呢?兒女在出生之前身為父母的期待比照父母在死亡之後身為兒女的悲傷,這段時間並不應該是一個很長的;兒女出生後的把屎把尿比照父母死亡前的把屎把尿;教導兒女時可能怒氣攻心的打罵比照教導父母時可能怒氣攻心的打罵;兒女進入青春期的叛逆不聽話比照父母進入更年期的固執不講理;兒女離開父母塑造自己形象比照兒女回來陪伴父母發現長輩形象不再;中間這段過程,是很長的一段時間,如果把父母跟兒女的位置對調,其實親子根本就是鏡像行為,然而拋棄了親子關係,中間的過程在儒家思想之下,我是你爸爸,我是你媽媽,你是我兒子,你是我女兒,「就該」怎樣怎樣。
親愛的父母,饒了自己吧,當你選擇孕育一個生命之時,你是否還記得你想要他過怎樣的生活,快樂、自在、健康,老調常談,抓得越緊,拿得越少,放開其實才是擁有。當你孕育一個生命時,其實你已經沒有自己的樣子了,放下對於小孩的控制權,時候到了小孩自己會清楚自己的任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