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來臨,我們該恐慌嗎? 盤點歷史上股債齊跌的時間點】(下)

2022/10/29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延續【熊市來臨,我們該恐慌嗎? 盤點歷史上股債齊跌的時間點】(上),我們接著來看看1969年的時空背景。

196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結束後,美國成為了世界第一大的經濟體與軍事強權,此時許多重要的發明都是由軍工複合體所發展,這與國際間政治及軍事對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尤其美國政府吸收了許多投降的德國科學家,使得長程武器與航太科技的發展突飛猛進。

科技發展背後的大國博弈

二戰結束後,戰時崛起的共產主義以蘇聯為首,透過『紅軍』扶持東歐、中國、北韓、北越、古巴等國成立共產政權,與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對抗,形成美國及蘇聯兩大強權對峙的『冷戰』時代。
1949年,美國與西方國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也就是北約(NATO)。同年,蘇聯成功試爆了原子彈,使得雙方陷入了恐怖平衡,而雙方也開始研發大範圍射程的洲際導彈系統。
美蘇不敢正面開戰,但會進行介入各地衝突的『代理人戰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韓戰(1950~1953)與越戰(1955~1975);而比較直接的衝突就是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最後以蘇聯撤除導彈落幕,隔年雙方更簽訂了『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禁止核武的測試。
在古巴飛彈危機過後,冷戰進入了下一個階段,也就是太空競賽,蘇聯早在1957年就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1961年蘇聯太空人尤里.加加林成為首次進入太空的人類。
太空計畫一開始由蘇聯拔得頭籌,但美國成立了NASA後來居上。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兩名太空人尼爾.奧爾登.阿姆斯壯(Neil Alden Armstrong)與伯茲.艾德林(Buzz Aldrin)更是親自踏上了月球表面,這也代表美國在太空競賽上正式超越蘇聯。
原本的太空計畫是的目的是開發長程武器,直到1963年『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簽訂後才轉變為技術性質為主的競賽。

美國的黃金時代

科技創新遍地開花,帶動了美國民間的產業升級,並造就了新一輪生產力循環的榮景。
石油的應用促進了重工業、石化材料的研發;冶鐵技術與航太技術的提升使得燃料與引擎技術大幅提升,讓飛機與汽車的運載量與航行距離有著明顯的增加,也逐漸形成了我們熟知的外型;太空競賽時所開發的人造衛星進一步擴張了太空探索、通訊技術、氣象預測等領域,其中衛星通訊的發展更是為現代電子產品開啟了一扇大門。
而另一個改變未來的通訊系統-網路,也在冷戰期間被發明出來,當初的用途是提供軍方加密通訊的方案,現在的發展各位都有目共睹了。
冷戰時期的各種對抗使工業需求暢旺,加上利用他國廉價的天然資源(特別是石油,1950~1973年沙烏地阿拉伯的原油每桶不到2美元)以及便宜的勞力為企業帶來了豐厚的利潤,減稅政策更使國民生產總值成長了10%`.
整體財富的成長帶動了就業與消費,而彩色電視機問世後,充滿色彩與互動性的娛樂節目與商業廣告將『消費主義』推上了新高,信用卡的出現則讓信用消費成為常態。
此時的股市同樣熱絡,市場上的科技股與題材股受到市場的追捧,在70年代初期更是出現了『漂亮50(Nifty Fifty)』,其中的股票本益比最高甚至達80倍以上。
黃金時代的一切看起來都相當美好,但這番榮景卻開始出現了大通膨的陰影。

戰爭支出與福利政策堆起的通膨

前面提到過,冷戰期間美蘇並不會正面開戰,但會進行介入各地衝突的『代理人戰爭』,這些戰爭讓軍用及民生物資支出大增,特別是越戰的戰情陷入膠著,對美國政府來說就是個大錢坑。
根據統計,耗費在越戰的國防開支約7,380億美元以上。1962年開始的太空競賽更讓美國政府帳上再添一大筆預算。
同時,美國本土正在實施一連串的福利政策。1960除了是經濟最繁榮的年代,也是文化變遷爆炸的時期,種族平等、男女平權、勞工權益、縮小貧富、差距、反戰、環境保護等議題開始被社會重視,相關訴求紛紛被提出。
於是在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與林登.詹森(Lyndon Baines Johnson)在位時便推動一連串的改革與福利政策,當中又以詹森時期的『偉大社會』(Great Society)』最為知名。
『偉大社會』實行期間推動了國民義務教育、醫療保險與補助、最低工資的提升、環境保護法與消費者保護法的制定、對貧困人口的補貼、稅制的改革以及公民權利的保障等等,為美國的人民權益打下了相當深厚的基礎,但也大量增加了政府的公共支出。

黃金年代的結束

戰爭與公共支出對大量物資的需求刺激了經濟,但企業及民眾的預期心理也使得物價不斷的升高,連帶拉升了利率。
到了1969年美國全年CPI上漲至5.5%,聯邦基金利率最高曾升至10.5%,這時的GDP成長已經跟不上通膨的速度,經濟開始失衡,而越戰的帶來的財政赤字也瀕臨極限。此時世界已對美金的信心產生動搖,紛紛拋售美金資產換取黃金,美國股市及債市應聲下跌,S&P 500指數甚至回檔超過15%(下圖紅框處)。
1950~1975 S&P 500走勢圖 資料來源:macrotrends
1962~1970 美國10年期國債殖利率走勢 資料來源:macrotrends
即使FED採取一系列措施在短期內穩定金融市場(例如降息),但仍無法挽回國際對美金的信心,美金對黃金的匯率不斷貶值,最後美國在1971實質上放棄了金本位,布列敦森林制度隨之瓦解,從此世界貨幣開始定錨美金。
但真正的大通膨在1973年才真正開始,當時正值第四次中東戰爭,OPEC對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國家實施石油禁運,讓石油價格與物價暴漲,對於經濟更是雪上加霜,這也就是後世所說的停滯性通膨年代,至此,黃金年代正式結束了。

總結

最後,我們來比較一下1931、1969、2022這三個股債齊跌年份背景的相似之處:
1. 上一個階段都經歷過使經濟停滯的大事件
1931: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1969: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2022:Covid-19疫情
2. 政府為了使經濟復甦採用寬鬆經濟政策
1931:政策主軸為藏富於民,將利率維持在低檔,並採用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
1969:沒有特別的寬鬆,但冷戰時的軍工複合體訂單以及福利政策為市場創 造許多就業機會,也帶動了經濟與消費。
2022:為了維持隔離時的經濟動能,FED一口氣將利率降為0,並祭出給付經濟影響補助金、從市場購買公司債及債券ETF等量化寬鬆措施。
3. 經濟進入過熱後升息而造成衰退
1931:由於市場投機行為嚴重,泡沫越來越大,聯準會在1928~1929年升息至6%,造成資金撤出市場,信用與股債市場崩潰,企業減少投資,最後形成了大蕭條,甚至引發了二戰。
1969:戰爭與公共支出對大量物資的需求刺激了經濟,但企業及民眾的預期心理也使得物價不斷的升高,為了抑制通膨FED拉升了利率,但由於國際對美金失去信心,使得美金大貶,美金計價資產大跌,又碰到石油禁運,無法有效打擊物價,最終形成了停滯性通膨。
2022:在疫情逐漸穩定後,為了抑制過高的房價、物價,以及解決缺工,美國政府停止發放補助金,FED也開始升息將市場上過多的資金收回,直至寫作當日美國已從0%升息至3~3.25%,目前看到股市有明顯的回檔,消費也有減少的趨勢(雖然這一點要歸咎於疫情期間的集中下單),但通膨還沒有明顯的降低(烏俄戰爭有一定程度影響),預期升息還會繼續進行。
從以上的結論我們可以知道,一段經濟的循環是始於寬鬆,結束於緊縮,而股債同為負報酬的情況發生於FED發現經濟出現泡沫跡象,並開始升息時,通常升息後又會迎來一次衰退,接著再不斷的重複。
雖然歷史不一定等於未來,但歷史的作用是讓我們從過去的錯誤中學到教訓,而在往後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可以避免犯下同樣的錯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8會員
30內容數
從金融業跨足到軟體業PM的社畜,記錄身為身為PM的各種辛酸雜談,還有一些跨產業的心態調整以及如何適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