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農民朋友提出一個問題,我覺得很好,也很有意思,便提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提問內容如下:「我們一直對於市售的高磷鉀甚至其他資材存有疑慮,專業技術可以累積與努力學習,但資材成分的真偽以及是否符合外包裝,農民通常無力證明或是確認的管道!」
首先,購買肥料的時候,要先確認包裝的完整性,接著確認包裝外的標示,在肥料的包裝、容器或說明書上,要有肥料名稱、登記成分、用法、用量或其他有關事項之文字、圖案或記號,另外還要有肥料登記證字號、肥料製造業者或輸入業者名稱及地址、肥料製造工廠(場)名稱及地址、製造年月批號及有效期限、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規定應標示之事項等。
如果是符合上述條件的產品,真偽是政府必須把關的,就像我們生病了,醫師開給我們處方,然後我們去找藥師拿藥,醫師、藥師和我們都不太能知道藥有沒有成分上的疑慮,但這是對整個國家機制信任的問題,這個機制若是不可信,就會大亂。所以,必須在我們能夠信任這個機制的基礎上去談這件事。
再來是,我們常常會說要找可以信任的商家,這樣便能大致排除非法經營的問題,這個信任不只是來自情感,更要訴諸法律。根據《肥料管理法》規定,不得販賣或意圖販賣而陳列、貯藏「未取得肥料登記證」、「來源不明」、「未依規定包裝與標示」及「品質不良」等肥料。如果有發現以上情形,我們便能合理懷疑這個商家是有問題的。
學習正確的知識當然也是有用的,知道自己用的肥料正確名稱是什麼,而不只是統稱或俗稱,才不會有模糊地帶的爭議,像是「白肥」這個俗稱很多人聽過或使用,卻不知道正確名稱是「硝酸鈣」,如果有人拿「硝酸銨鈣」(俗稱「膨風肥」)賣他,他也不知道。
除了知道正確的產品名稱,了解成份也非常有幫助,「硝酸銨鈣」通常會各有13.5%的「銨態氮」和「硝態氮」,但是「硝酸鈣」各廠牌產品含「硝態氮」大約在13~15%左右,加 1%左右的「銨態氮」,這兩種肥料用途不一樣,買錯不只是售價上的落差,更多的是用錯時機可能造成很大的損失。
另外,以「高磷鉀」來說,我們通常都是買「磷酸一鉀」、「磷酸二鉀」,這也算是化工材料,所以在化工行也能買到,還可能更便宜。這類產品用量不大,有些人可能會想要買分裝的,但依據《肥料管理法》的規定,肥料販售業者不得拆封、分裝、摻雜、稀釋或塗改肥料標示。而化工行販售的若不是「第一至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與「關注化學物質」,便沒有嚴格的規範。
講了那麼多,我想表達的是,學習正確的農業知識還是很有幫助的啦!要補充一點,農戶或家庭自製的有機質肥料供自用無販賣行為者,不適用《肥料管理法》規定。最後,想讓大家思考一件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教授辨認肥料真偽的文章都來自對岸,甚至很多一看就是來自內容農場,這代表什麼呢?我們就靜思不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