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不平衡時,我該怎麼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每個情緒背後,都有一個心理需求

——書籍文章的心理師們

我想先說結論:找出不平衡的原因,辨識心理需求後,我得到了想要的結果。

▫️請先讓我為不平衡做個前導


結束澳洲打工度假的生活後,我們決定先在台南定居一、兩年。台南是伴侶老家的所在。起初,她為了向一位很尊敬的髮型師學習,因而決定在台南定居,大約半年後,為了幫助年邁的父親打理公司,伴侶加入公司,她也因此有了頻繁地與家人相處的機會。

撇除伴侶的家庭課題,當她回租屋處描述與家人的相處時,不管開心的或難過的,伴侶的結論時常是:算了,就當是單純的陪伴父母吧。

▫️觀察到自己心態變了


伴侶幾乎每天都能見到父母,跟他們一起吃飯看電視後,再返回我們的租屋處。對於一個離家十幾年的孩子來說,這些都顯得彌足珍貴。

「真好」是我對伴侶這份實質陪伴的讚許。

我想起剛回台灣時,我父母在我居家隔離14天內,不知道問過多少次「接下來有什麼打算嗎?會住家裡嗎?」當時的我只想著我自己的事,我知道我不會住家裡。

自從伴侶描述她父母外表是如何與從前不同,我感悟到父母逐漸年邁的事實,這讓陪伴父母的時間彷彿進入倒數階段,加上與父母相處的想像,對於伴侶能夠與家人相處,我再次透露出:真好。我意識到我看待伴侶與家人相處的角度有點不同了。

這次的「真好」是:如果我也能這樣,那真是太好了。
raw-image

▫️發現自己的感受


我是個行動派的人,發現自己也想要「陪伴父母」這件事,並不造成我的困擾或不平衡,我完全有能力每週或每個月回老家一趟(每天相處我會吃不消)。伴侶也很鼓勵我,想陪伴家人就安心回老家。

沒錯,我做得到。但為什麼發現這個事實後,仍有種不暢快的感覺呢?

總有個還無法被言喻的感受卡在心上,像尚未被形塑的一坨反芻,我試著在讓人緊縮的狀態中找到出口。

我能夠掌控生活、我是自由的,我隨時可以完成自己想要的、為自己創造喜歡的情景,那麼,還有什麼沒被解開呢?換句話說,如果每個情緒都有一個需求,那麼還有什麼需求,是我沒發現的呢?

▫️找出真正的需求


這個說不上來的感受還沒發酵,大部分時間我還是帶著愉快的心情說出「真好!」。還沒困在負面情緒裡,讓我有心力上尋找「我到底需要的是什麼?」

當你真心渴望某件事時,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我知道灰塵積得越久,拍開塵埃時,會夾帶著更多目不可辨的雜質。忍讓或是委屈而來的怨懟,都不是我想給伴侶的,我渴望發現真正的需求,讓我與伴侶的關係在灰塵飄落之前就得到承接。

專注尋找答案的我,很快在對話中發現「需求」。

▫️使我失衡的關鍵字


生活正在行進,我們時常聊著伴侶回老家時,與父母發生的奇聞趣事。在幾次的回覆她「真好。」時,伴侶開口問:「你也想要陪家人嗎?」

「想啊。」我回答。

「要不要老家走走呢?」伴侶問。

「好啊,只是想到回家要轉車、候車、轉車,要提著行李,好像動力就沒那麼強烈了,我再安排住多天一點的行程好了。」

「謝謝你陪我在台南。不然你也可以每天見到父母。」伴侶說。

這次的對話正是讓我發現需求的關鍵,我不是想跟父母住在一起,而是想要像伴侶一樣,偶爾能幫父母解決長輩無法應付的小事,例如:換抽油煙機的燈、上網幫他們查資料、解決手機設定的問題。

使我失衡的是:方便感。我花許多時間跟精力才能做到的事,是伴侶的日常。
raw-image

▫️找出心裡需求,然後呢?


清楚知道我的需求是「方便感」之後,就像捕獲即將在關係中墜落的那一粒塵埃,讓梗在心頭上的淤塞感消失了,至少我知道可以從哪裡用力、從哪裡讓生活更符合自己所舒適的。

我決定告訴伴侶我的這些想法,並尊重伴侶的回應。

提出自己的需求前,所幸伴侶再次詢問:「你也想要見到家人嗎?」。我明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對!」

伴侶的詢問也代表她想要面對我的需求,此時她或許不知道我的心理是不平衡的,平不平衡不是重點,只是一個檢視自己負面情緒來源的警鈴。重要的是在她面對我的需求前,我的功課是:先想好怎麼樣的情況我能感到平衡。

找出理想版本:我要每個月方便又舒適的回家一次。

我知道對方尊重我的「想法」,我當然可以隨時回家,但這份不平衡來自於:回家只是我的事(事實上這沒有錯),但對方回家是彼此共識而來的結果(住在台南)。車程15分鐘她就能回家吃晚餐、跟家人一起看電視。住在外縣市的我減少了這份方便感。

▫️如何得到理想的結果?


  • 告訴對方自己的感受與需求
  • 陳述事實不需要加油添醋
  • 具體提出想要的協助

「我想到每次搭火車,背著東西、等車、轉車,就覺得很懶,但我也想要陪伴家人。至少一個月一次,太多我也會覺得很累。」這是我全部的話語,最完整的。

「那我每個月都開車載你回家一次好不好?」伴侶在我進一步提出請求與協助前,先開口問。

「真的嗎?以前在新的月份到來時,問你休假時間,你會回不確定當天會不會排工作,然後我會自己買好火車票。」

「我決定下個月開始先畫休假,只要你告訴我想幾號回家,我就排休開車載你回家。」

「真的可以嗎?我好開心噢!」我說。

「當然可以啊,我想要你也可以輕鬆的回家,東西都放車上,不用自己背、自己轉車。」

「太好了,謝謝你!」

raw-image

此時,我心中的不平衡解決了!從「觀察失衡的地方」、「發現自己的需求」到「明確告訴對方自己理想的情況」,最後只要帶著「信任對方會想幫助你、想讓你過得更舒適」的心情,放輕鬆等待回覆。

切記!不管對方的回應如何,都要尊重。

▫️總結


自己都不知道的,為什麼要別人知道?

有個說法是:喜歡抱怨的人,是因為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要什麼,才以情緒模糊地向他人索求。(實際的句子我忘記了,大約是這個意思。)對我而言,覺察出自己的需求後,再以尊重他人意願的方式提出具體的請求,是很有效的突破淤塞感的方法之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碎進時間的裂縫
26.7K會員
348內容數
捕捉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分享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認為事情是中性的,若能鬆動僵固信念,就能更輕鬆面對關係、自在的活著。☞ 常見主題:陪伴憂鬱伴侶 |自我覺察 |鬆動信念
碎進時間的裂縫 的其他內容
2025/02/19
怎麼知道自己愛不愛一個人?從「喜歡」一直到經驗「愛」,從說出「不知道什麼是愛」的人,最後醒在關係裡的無所畏懼,才「知道」自己愛著一個人。內容樸實無華,只保留最大的真誠,描述發現「我無法再帶著惡意看待對方」作為愛的體現。最終,伴侶給我的愛,與我發現對她的愛,讓我將愛情的體驗延伸至對世界的愛。
Thumbnail
2025/02/19
怎麼知道自己愛不愛一個人?從「喜歡」一直到經驗「愛」,從說出「不知道什麼是愛」的人,最後醒在關係裡的無所畏懼,才「知道」自己愛著一個人。內容樸實無華,只保留最大的真誠,描述發現「我無法再帶著惡意看待對方」作為愛的體現。最終,伴侶給我的愛,與我發現對她的愛,讓我將愛情的體驗延伸至對世界的愛。
Thumbnail
2024/12/03
手中握著靈感的意義,並不是為了找時機插入話題,而是在需要的時候用來承接對方。這也意味著,即便再怎麼想要分享、再怎麼想將「好東西」塞到對方手上,仍必須接受有派不上用場的時候,否則「爲你好」就只會淪為自我滿足的起手式。
Thumbnail
2024/12/03
手中握著靈感的意義,並不是為了找時機插入話題,而是在需要的時候用來承接對方。這也意味著,即便再怎麼想要分享、再怎麼想將「好東西」塞到對方手上,仍必須接受有派不上用場的時候,否則「爲你好」就只會淪為自我滿足的起手式。
Thumbnail
2024/10/31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因生理不適而影響情緒,對身邊的人表現出不耐煩。這篇文章記錄了身體不適而引發的情緒波動,如何在伴侶面前坦誠自己的感受,並最終道歉。透過這段經歷,讓我們反思如何在困難時期保持溝通與理解,並學會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與壓力。
Thumbnail
2024/10/31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因生理不適而影響情緒,對身邊的人表現出不耐煩。這篇文章記錄了身體不適而引發的情緒波動,如何在伴侶面前坦誠自己的感受,並最終道歉。透過這段經歷,讓我們反思如何在困難時期保持溝通與理解,並學會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與壓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人,終其一生都在追尋自己與對方間的平衡,嘗試控制彼此間的距離,就像是在跳恰恰一樣,盡可能不踩到腳、一進一退維持著平衡。 舉例來說,長大之後之後結婚生子有了自己家庭,與另一半希望能住在雙方都上班方便、通勤減少的地方,但對爸媽來說他們希望即便結婚生子也應該留在身邊,有個照應等等,親情勒索的羈絆,就造成了
Thumbnail
人,終其一生都在追尋自己與對方間的平衡,嘗試控制彼此間的距離,就像是在跳恰恰一樣,盡可能不踩到腳、一進一退維持著平衡。 舉例來說,長大之後之後結婚生子有了自己家庭,與另一半希望能住在雙方都上班方便、通勤減少的地方,但對爸媽來說他們希望即便結婚生子也應該留在身邊,有個照應等等,親情勒索的羈絆,就造成了
Thumbnail
整個八月~九月中旬,因為沒有找短期打工,大部分都閒置在家,媽媽陪我說了很多話,有時候媽媽綿延不絕的展開話題,我會一邊處理自己的事,一邊打開耳朵,聽到關鍵字,好奇驅使就會探問的更多一些,有時索性放下手機、關上電腦,專心的聽她幾回。
Thumbnail
整個八月~九月中旬,因為沒有找短期打工,大部分都閒置在家,媽媽陪我說了很多話,有時候媽媽綿延不絕的展開話題,我會一邊處理自己的事,一邊打開耳朵,聽到關鍵字,好奇驅使就會探問的更多一些,有時索性放下手機、關上電腦,專心的聽她幾回。
Thumbnail
她其實已經努力在覺察自己,也願意說出自己的真實 前兩天的個案是目前跟先生分居的她,一坐進個案室的小沙發,她就盡可能的把自己對先生、對自己的覺察通通說出來。 必須說,其實很多點都很準確,只是她不知道,看見了,然後呢? 意識拆解一、為什麼你只聽媽媽的話? 意識拆解二、為什麼你不為我們的家努力?
Thumbnail
她其實已經努力在覺察自己,也願意說出自己的真實 前兩天的個案是目前跟先生分居的她,一坐進個案室的小沙發,她就盡可能的把自己對先生、對自己的覺察通通說出來。 必須說,其實很多點都很準確,只是她不知道,看見了,然後呢? 意識拆解一、為什麼你只聽媽媽的話? 意識拆解二、為什麼你不為我們的家努力?
Thumbnail
昨天下班回到家,立馬呼喚大小寶換衣服去夜市吃喝,母子女三個在夜市人擠人邊走邊吃,七晚八晚11點了才洗澡,快一點才上床睡覺。 我們三個現在一起離開家出去,都不會再想著不能太晚回家了,因為那個會在家等我們的人,已經不在了。 你妳得先知道,想要的是什麼。
Thumbnail
昨天下班回到家,立馬呼喚大小寶換衣服去夜市吃喝,母子女三個在夜市人擠人邊走邊吃,七晚八晚11點了才洗澡,快一點才上床睡覺。 我們三個現在一起離開家出去,都不會再想著不能太晚回家了,因為那個會在家等我們的人,已經不在了。 你妳得先知道,想要的是什麼。
Thumbnail
觀察到自己失衡的感覺,卻始終騷不到真正的癢處,我試著從書籍與文章中,心理師與諮商時時常提到的「每個情緒背後,都有一個心理需求」為方向,去探索我的不平衡是出於什麼樣的需求呢?
Thumbnail
觀察到自己失衡的感覺,卻始終騷不到真正的癢處,我試著從書籍與文章中,心理師與諮商時時常提到的「每個情緒背後,都有一個心理需求」為方向,去探索我的不平衡是出於什麼樣的需求呢?
Thumbnail
我的答案是:是的!是需要努力的! 聊 這份努力,不是努力於讓對方愛上自己,而是努力於讓自己回到「愛」的狀態。我們都曾因著人際互動而受過傷,而那些沒有好好修復、療癒的傷,會讓我們在不經意的狀態下去傷害別人。
Thumbnail
我的答案是:是的!是需要努力的! 聊 這份努力,不是努力於讓對方愛上自己,而是努力於讓自己回到「愛」的狀態。我們都曾因著人際互動而受過傷,而那些沒有好好修復、療癒的傷,會讓我們在不經意的狀態下去傷害別人。
Thumbnail
某日,有位年資逾十年的全職媽媽,前來療癒。近來,兒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自己的衣著、課外生活也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這讓她有了「不再被需要」的感覺!但在一開始時,還算忍受得了⋯⋯直到一趟「應該要,但是卻沒有」歡樂的採買行,她終於被先生給踩爆了!
Thumbnail
某日,有位年資逾十年的全職媽媽,前來療癒。近來,兒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自己的衣著、課外生活也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這讓她有了「不再被需要」的感覺!但在一開始時,還算忍受得了⋯⋯直到一趟「應該要,但是卻沒有」歡樂的採買行,她終於被先生給踩爆了!
Thumbnail
Photo by Caroline Hernandez on Unsplash ⁡很多人在生涯選擇上,都會受到父母期望的影響,當自己沒有朝父母想要的方向前進時,心裡會有自我實現,但心裡又默默感到罪惡的感受。 ⁡即使已經是一個成人男性或女性,潛意識裏還是會不斷追尋父母對自己的認同,希望父母支持自己的決
Thumbnail
Photo by Caroline Hernandez on Unsplash ⁡很多人在生涯選擇上,都會受到父母期望的影響,當自己沒有朝父母想要的方向前進時,心裡會有自我實現,但心裡又默默感到罪惡的感受。 ⁡即使已經是一個成人男性或女性,潛意識裏還是會不斷追尋父母對自己的認同,希望父母支持自己的決
Thumbnail
身邊的人怨東怨西、批評路人甲乙丙,或是做錯事懊惱、討拍,也可能面臨挫折正沮喪、討救兵……,這些狀況雖是警訊,但都不是急於出手的時候 或許,只要先觀察或聆聽,給對方時間也給自己空間,彼此才不容易被情緒勒索或 心情綁架。因為,對方需要的或許是  #心靈感受 的抒發,確認有人在旁陪伴,而不是 #問題解決
Thumbnail
身邊的人怨東怨西、批評路人甲乙丙,或是做錯事懊惱、討拍,也可能面臨挫折正沮喪、討救兵……,這些狀況雖是警訊,但都不是急於出手的時候 或許,只要先觀察或聆聽,給對方時間也給自己空間,彼此才不容易被情緒勒索或 心情綁架。因為,對方需要的或許是  #心靈感受 的抒發,確認有人在旁陪伴,而不是 #問題解決
Thumbnail
---獻給每個在關係中關心他人卻忘了自己的你/妳--- 在家,我們接受了父母長輩「都是為我們好」的心意,卻犧牲了自己內心的渴望。 在外,我們順著他人的期待走,一樣忽略了自己的需求。 「自我分化」一個新的思維方向。讓關係自在,心花朵朵開。
Thumbnail
---獻給每個在關係中關心他人卻忘了自己的你/妳--- 在家,我們接受了父母長輩「都是為我們好」的心意,卻犧牲了自己內心的渴望。 在外,我們順著他人的期待走,一樣忽略了自己的需求。 「自我分化」一個新的思維方向。讓關係自在,心花朵朵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