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不平衡時,我該怎麼辦?

2022/03/2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每個情緒背後,都有一個心理需求
——書籍文章的心理師們
我想先說結論:找出不平衡的原因,辨識心理需求後,我得到了想要的結果。

▫️請先讓我為不平衡做個前導


結束澳洲打工度假的生活後,我們決定先在台南定居一、兩年。台南是伴侶老家的所在。起初,她為了向一位很尊敬的髮型師學習,因而決定在台南定居,大約半年後,為了幫助年邁的父親打理公司,伴侶加入公司,她也因此有了頻繁地與家人相處的機會。
撇除伴侶的家庭課題,當她回租屋處描述與家人的相處時,不管開心的或難過的,伴侶的結論時常是:算了,就當是單純的陪伴父母吧。

▫️觀察到自己心態變了


伴侶幾乎每天都能見到父母,跟他們一起吃飯看電視後,再返回我們的租屋處。對於一個離家十幾年的孩子來說,這些都顯得彌足珍貴。
「真好」是我對伴侶這份實質陪伴的讚許。
我想起剛回台灣時,我父母在我居家隔離14天內,不知道問過多少次「接下來有什麼打算嗎?會住家裡嗎?」當時的我只想著我自己的事,我知道我不會住家裡。
自從伴侶描述她父母外表是如何與從前不同,我感悟到父母逐漸年邁的事實,這讓陪伴父母的時間彷彿進入倒數階段,加上與父母相處的想像,對於伴侶能夠與家人相處,我再次透露出:真好。我意識到我看待伴侶與家人相處的角度有點不同了。
這次的「真好」是:如果我也能這樣,那真是太好了。

▫️發現自己的感受


我是個行動派的人,發現自己也想要「陪伴父母」這件事,並不造成我的困擾或不平衡,我完全有能力每週或每個月回老家一趟(每天相處我會吃不消)。伴侶也很鼓勵我,想陪伴家人就安心回老家。
沒錯,我做得到。但為什麼發現這個事實後,仍有種不暢快的感覺呢?
總有個還無法被言喻的感受卡在心上,像尚未被形塑的一坨反芻,我試著在讓人緊縮的狀態中找到出口。
我能夠掌控生活、我是自由的,我隨時可以完成自己想要的、為自己創造喜歡的情景,那麼,還有什麼沒被解開呢?換句話說,如果每個情緒都有一個需求,那麼還有什麼需求,是我沒發現的呢?

▫️找出真正的需求


這個說不上來的感受還沒發酵,大部分時間我還是帶著愉快的心情說出「真好!」。還沒困在負面情緒裡,讓我有心力上尋找「我到底需要的是什麼?」
當你真心渴望某件事時,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我知道灰塵積得越久,拍開塵埃時,會夾帶著更多目不可辨的雜質。忍讓或是委屈而來的怨懟,都不是我想給伴侶的,我渴望發現真正的需求,讓我與伴侶的關係在灰塵飄落之前就得到承接。
專注尋找答案的我,很快在對話中發現「需求」。

▫️使我失衡的關鍵字


生活正在行進,我們時常聊著伴侶回老家時,與父母發生的奇聞趣事。在幾次的回覆她「真好。」時,伴侶開口問:「你也想要陪家人嗎?」
「想啊。」我回答。
「要不要老家走走呢?」伴侶問。
「好啊,只是想到回家要轉車、候車、轉車,要提著行李,好像動力就沒那麼強烈了,我再安排住多天一點的行程好了。」
「謝謝你陪我在台南。不然你也可以每天見到父母。」伴侶說。
這次的對話正是讓我發現需求的關鍵,我不是想跟父母住在一起,而是想要像伴侶一樣,偶爾能幫父母解決長輩無法應付的小事,例如:換抽油煙機的燈、上網幫他們查資料、解決手機設定的問題。
使我失衡的是:方便感。我花許多時間跟精力才能做到的事,是伴侶的日常。

▫️找出心裡需求,然後呢?


清楚知道我的需求是「方便感」之後,就像捕獲即將在關係中墜落的那一粒塵埃,讓梗在心頭上的淤塞感消失了,至少我知道可以從哪裡用力、從哪裡讓生活更符合自己所舒適的。
我決定告訴伴侶我的這些想法,並尊重伴侶的回應。
提出自己的需求前,所幸伴侶再次詢問:「你也想要見到家人嗎?」。我明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對!」
伴侶的詢問也代表她想要面對我的需求,此時她或許不知道我的心理是不平衡的,平不平衡不是重點,只是一個檢視自己負面情緒來源的警鈴。重要的是在她面對我的需求前,我的功課是:先想好怎麼樣的情況我能感到平衡。
找出理想版本:我要每個月方便又舒適的回家一次。
我知道對方尊重我的「想法」,我當然可以隨時回家,但這份不平衡來自於:回家只是我的事(事實上這沒有錯),但對方回家是彼此共識而來的結果(住在台南)。車程15分鐘她就能回家吃晚餐、跟家人一起看電視。住在外縣市的我減少了這份方便感。

▫️如何得到理想的結果?


  • 告訴對方自己的感受與需求
  • 陳述事實不需要加油添醋
  • 具體提出想要的協助
「我想到每次搭火車,背著東西、等車、轉車,就覺得很懶,但我也想要陪伴家人。至少一個月一次,太多我也會覺得很累。」這是我全部的話語,最完整的。
「那我每個月都開車載你回家一次好不好?」伴侶在我進一步提出請求與協助前,先開口問。
「真的嗎?以前在新的月份到來時,問你休假時間,你會回不確定當天會不會排工作,然後我會自己買好火車票。」
「我決定下個月開始先畫休假,只要你告訴我想幾號回家,我就排休開車載你回家。」
「真的可以嗎?我好開心噢!」我說。
「當然可以啊,我想要你也可以輕鬆的回家,東西都放車上,不用自己背、自己轉車。」
「太好了,謝謝你!」
此時,我心中的不平衡解決了!從「觀察失衡的地方」、「發現自己的需求」到「明確告訴對方自己理想的情況」,最後只要帶著「信任對方會想幫助你、想讓你過得更舒適」的心情,放輕鬆等待回覆。
切記!不管對方的回應如何,都要尊重。

▫️總結


自己都不知道的,為什麼要別人知道?
有個說法是:喜歡抱怨的人,是因為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要什麼,才以情緒模糊地向他人索求。(實際的句子我忘記了,大約是這個意思。)對我而言,覺察出自己的需求後,再以尊重他人意願的方式提出具體的請求,是很有效的突破淤塞感的方法之一。
6.4K會員
205內容數
沙龍由強留一些小事的閒人經營。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認為事情是中性的,若能鬆動僵固信念,就能更輕鬆面對關係、自在的活著。☞ 常見主題:陪伴憂鬱伴侶 |自我覺察 |鬆動信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