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的覺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某心理師的fb頁面看到一則po文,大致上是轉述在某次朋友的對話中,提到人過了35歲後,過去的創傷會慢慢找回來。

我起初不太明白為何是35歲,而不是其它的時間點?後來想到可能是大部份的人從學校畢業後,還是必須經過好一段時間的努力,讓自己在工作或是各種社會標好的位置上穩定下來,而這段時間平均大概會是十年左右。

換句話說,35歲過後,不管你有沒有達到世俗成功的標準,你的工作表現或是職場的可期待性應該已大致底定。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人會先滿足最基本的需求,比如食物和安全感,接著才會考慮到更往上層延伸的東西,比如說自我價值。

如果用這個概念來討論,一個人35歲過後,在工作和社會角色上已獲得一定程度的滿足,或者說是暫時沒有危險性,才有餘裕回過頭來省視自己過往的人生,看看究竟發生過什麼事?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看,的確是35歲後才慢慢開始正視過往的創傷經驗。20多歲到30出頭這段時間,把所有的心力花在搶一份工作上,期間當然也有經歷過幾段關係帶來的傷害與迷惘,也數度尋求過諮商,但往往問題處理到一個程度後,就無法往下走;有點像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要處理過後還能恢復行動,就不必執著非得要處理到病根才罷休。

但35歲過後,很多時刻就不能再忽視那些陳年的傷口。如果是往前衝刺的階段,傷口稍微處理一下就可以繼續跑,但當我速度慢下來時,特別是還能偶爾看看路邊風景的時候,傷口又開始以各種方式提醒我它的存在。

有的人會說,如果能一直不要去看那個傷口,就像以前那樣忽略它,不是也可以繼續正常生活嗎?

我自己驗證了身邊的人,包括我自己,發現這句話對了一半。傷口可以忽略不去看,但它並沒有因為忽略而不見,而是以雜草的姿態在陰暗處繼續生長。平常的日子倒是還好,當遇到外力的襲擊,這些雜草們會往生命最脆弱的部份鑽進,好從斷裂面竄出來。

關於忽視自己過往的傷,例子真的不難找。

我的一個朋友小時候家境比較辛苦,長大後有了不錯的工作,卻因為過度消費的習慣,導致工作多年仍無法有積蓄。其實她也知道自己愛買名牌的習慣,應該跟小時候的經歷有些關係,但了解和面對終究是兩件事情,如果沒辦法真正的直視自己的傷,強壓下來的痛會在各個階段反覆出現,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對於自己不喜歡的行為,卻還是選擇重蹈覆轍。

幸好這些傷是有解的。前面的對話提到心理諮商可以做到,只是可能耗時良久,我於此心有戚戚焉。

心理諮商提供我們一個機會和過去的傷痛對話。過往的傷終將能追上來,也許暫且緩一緩,轉過身來寧視它,聽一聽它想說什麼吧。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踢娜的沙龍
21會員
107內容數
教育界像是個粉筆堆成的象牙塔,圈子裡的我還在適應,希望能在完全融入前,留下一點自己的看法和教學觀察紀錄,怕自己以後忘記。有可能一直都是心靈上的圈外人,不過也沒關係啦!
陳踢娜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2/08
上週在台北國際書展聽到了有趣的講座,內容是三位新銳作家在比賽講家庭的壞話,看看誰在今年的過年過得最慘。其中有一位作家提到,文學圈流傳著一個魔咒,一個作家的前三本書通常都在寫家庭;現場的另一位作家則剛好驗證,他第一本寫爸爸,第二本寫媽媽,第三本還在進行中的,可能也是寫家庭。
Thumbnail
2023/02/08
上週在台北國際書展聽到了有趣的講座,內容是三位新銳作家在比賽講家庭的壞話,看看誰在今年的過年過得最慘。其中有一位作家提到,文學圈流傳著一個魔咒,一個作家的前三本書通常都在寫家庭;現場的另一位作家則剛好驗證,他第一本寫爸爸,第二本寫媽媽,第三本還在進行中的,可能也是寫家庭。
Thumbnail
2022/12/29
不過,如果明天要買三明治當早餐,那就不一樣了。阿公就會特別說:明天早上吃三明治好不好?我當然會開心地回答,好啊!然後一邊開心地去準備上床睡覺,期待明天的早餐。
Thumbnail
2022/12/29
不過,如果明天要買三明治當早餐,那就不一樣了。阿公就會特別說:明天早上吃三明治好不好?我當然會開心地回答,好啊!然後一邊開心地去準備上床睡覺,期待明天的早餐。
Thumbnail
2022/12/18
就在我叨叨絮絮講了一陣後,諮商師突然問我: 「對妳而言,打混是什麼?」
Thumbnail
2022/12/18
就在我叨叨絮絮講了一陣後,諮商師突然問我: 「對妳而言,打混是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金惠男著 蕭素菁譯 2011 大田出版 我每天都會遇見許多心靈受傷的病人,但是很慚愧地我認為我並沒有治療他們,反而常會覺得是他們在治療我。 現在我想對你說的話只有這一句:「你永遠是對的,所以毫不猶豫勇往直前吧!」 我的人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不顧一切去享受」是指追求每個瞬間的沈溺。當社會令人
Thumbnail
金惠男著 蕭素菁譯 2011 大田出版 我每天都會遇見許多心靈受傷的病人,但是很慚愧地我認為我並沒有治療他們,反而常會覺得是他們在治療我。 現在我想對你說的話只有這一句:「你永遠是對的,所以毫不猶豫勇往直前吧!」 我的人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不顧一切去享受」是指追求每個瞬間的沈溺。當社會令人
Thumbnail
中年之路是指一敞心靈的成長之路,大多數初發於三十歲,然而因為生活的壓力,已然習慣的生活模式、道德責任,很多人會將這種感覺忽略或壓抑。不過,這種感覺並不會消失,它會繼續累積,直至爆發,這種爆發也是常道的中年危機。
Thumbnail
中年之路是指一敞心靈的成長之路,大多數初發於三十歲,然而因為生活的壓力,已然習慣的生活模式、道德責任,很多人會將這種感覺忽略或壓抑。不過,這種感覺並不會消失,它會繼續累積,直至爆發,這種爆發也是常道的中年危機。
Thumbnail
在某心理師的fb頁面看到一則po文,大致上是轉述她朋友的對話中,提到人過了35歲後,過去的創傷會慢慢找回來。
Thumbnail
在某心理師的fb頁面看到一則po文,大致上是轉述她朋友的對話中,提到人過了35歲後,過去的創傷會慢慢找回來。
Thumbnail
要讓自己的「自我」茁壯沈穩,除了生活經驗的歷練,另外就是積極學習和自我訓練。 無論是關於生活處事的各種能力和知識,或是自己專業領域的知識能力和處理經驗,只要「保持學習」都是在增進我們大腦神經元發展,同時也在滋養個體「自我」的獨立精神。
Thumbnail
要讓自己的「自我」茁壯沈穩,除了生活經驗的歷練,另外就是積極學習和自我訓練。 無論是關於生活處事的各種能力和知識,或是自己專業領域的知識能力和處理經驗,只要「保持學習」都是在增進我們大腦神經元發展,同時也在滋養個體「自我」的獨立精神。
Thumbnail
自我懷疑可以抹煞很多東西,想法、行動、善意等等,或是像這樣曾經很喜歡書寫的短文。雖然當時其實得到很多正面回饋和鼓勵,卻也莫名因為擔心他人眼光而停筆。
Thumbnail
自我懷疑可以抹煞很多東西,想法、行動、善意等等,或是像這樣曾經很喜歡書寫的短文。雖然當時其實得到很多正面回饋和鼓勵,卻也莫名因為擔心他人眼光而停筆。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對於生涯的迷惘或是年齡的焦慮,一部分確實令人很心煩。但另一方面,不安,其實是推動自己成長的力量,只要不畏改變就能活出最舒服的姿態。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曾經在30歲之前我也感到非常焦慮,因為30歲感覺就是一個里程碑,彷彿30歲之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對於生涯的迷惘或是年齡的焦慮,一部分確實令人很心煩。但另一方面,不安,其實是推動自己成長的力量,只要不畏改變就能活出最舒服的姿態。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曾經在30歲之前我也感到非常焦慮,因為30歲感覺就是一個里程碑,彷彿30歲之
Thumbnail
小時候,對未來都有些期待,幻想長大後的樣子應該是標誌又可愛。​ 一年一年過去了​ 我們變高變胖,經歷了一些悲歡離合,看了一些社會險峻,經驗到無法言述的委屈,學習與無可奈何相處。​ 我們發現還沒學好,怎麼就慢慢步入中年,開始嘗到老了滋味​ 吃東西很快就飽,一不小心就變胖,也不再容易減重​ 膠原蛋白慢慢
Thumbnail
小時候,對未來都有些期待,幻想長大後的樣子應該是標誌又可愛。​ 一年一年過去了​ 我們變高變胖,經歷了一些悲歡離合,看了一些社會險峻,經驗到無法言述的委屈,學習與無可奈何相處。​ 我們發現還沒學好,怎麼就慢慢步入中年,開始嘗到老了滋味​ 吃東西很快就飽,一不小心就變胖,也不再容易減重​ 膠原蛋白慢慢
Thumbnail
你在童年時期遭遇的困難,就是你後來人生的問題。 生命後來的情境,總讓你難以理性的就事論事,瞬間就能輕易的誘發你童年的失落及傷痛、恐懼及無助,而延展、類化到你現在的生活場境,特別是在關係裡。你越越想否認、越想壓抑,那些過往的恐懼及傷痛,還有失落及焦慮,就像是隱藏在內心深處的鬼魅,時不時地出來恐嚇你..
Thumbnail
你在童年時期遭遇的困難,就是你後來人生的問題。 生命後來的情境,總讓你難以理性的就事論事,瞬間就能輕易的誘發你童年的失落及傷痛、恐懼及無助,而延展、類化到你現在的生活場境,特別是在關係裡。你越越想否認、越想壓抑,那些過往的恐懼及傷痛,還有失落及焦慮,就像是隱藏在內心深處的鬼魅,時不時地出來恐嚇你..
Thumbnail
回想過去的自己,真的會發現人每到了一個年紀後思考邏輯與價值觀會漸漸改變。 二十歲時,覺得許多事物都是新鮮的,享受當下,肯吃苦也敢玩樂,卻也不想過著循規蹈矩、跟別人一樣的生活,但「自己想要什麼」永遠都是個問題。
Thumbnail
回想過去的自己,真的會發現人每到了一個年紀後思考邏輯與價值觀會漸漸改變。 二十歲時,覺得許多事物都是新鮮的,享受當下,肯吃苦也敢玩樂,卻也不想過著循規蹈矩、跟別人一樣的生活,但「自己想要什麼」永遠都是個問題。
Thumbnail
深層傷口的修復旅程需要多少時間,因人而異, 唯一確認的,這絕不是一兩天能完整建構的。 透過每一次的自我對話、安慰、執行新模式, 只要開始了, 內在力量能一次次的變大, 觸發不舒服的程度,也會越來越小。 然後有一天, 當你能笑看著過往這些經歷時, 就表示這些傷痛,已經成為培養你如此堅強的養分之一了。
Thumbnail
深層傷口的修復旅程需要多少時間,因人而異, 唯一確認的,這絕不是一兩天能完整建構的。 透過每一次的自我對話、安慰、執行新模式, 只要開始了, 內在力量能一次次的變大, 觸發不舒服的程度,也會越來越小。 然後有一天, 當你能笑看著過往這些經歷時, 就表示這些傷痛,已經成為培養你如此堅強的養分之一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