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們的孩子從沒有匱乏過,他們缺乏的,應該就是這麼一點點的忍耐!

有些時,我常會想起小時候的那個世界。

那是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所有的日子都是用「希望」組成:希望過年早點到來──有紅包可以拿、希望生日就在明天──有個豐盛的雞蛋麵線早餐、希望晚上可以看到卡通、希望……每天都活在很實踐的希望的海洋中、呼吸著希望的空氣。
希望不是慾望,那時沒有太大的慾望,因為外界的刺激沒有任天堂或是流行音樂,更沒有燦爛的遙控汽車和飛機或是任天堂和手遊,僅有的小小羨慕就是隔壁同學口袋裡面的幾顆彈珠、幾條橡皮筋或是……小紙牌。
這樣說並不是懷念物質匱乏,畢竟每個時代都有它時代的背景,今非昔時,拿過時的神主牌來當作教育的教條,不合時宜更不切實際。不過,在特別是身處今日這種經濟風暴和蕭條的環境中,會有這樣的思古幽情,實在是看到許多的孩子無法真正的體會對「物」的惜福、知幅的感嘆。
這週配合國語的課程帶著孩子們到學校中央廚房參觀,一場壯闊旅程下來,看孩子們觀後習寫的心得和他們午餐的表現,更加深我對教育難為的感慨:
教育一定要在生活中有深刻的體驗才得以真正改變氣質,只是用粗微的觀眾眼睛的經歷,只能企盼播下的種子來日方長了。

參觀回來後的那頓午餐,青菜仍是寥寥可得青睞。

嚷著、瞧著便當中就僅僅剩下的一口菜,仍來撒嬌堅持是吃不下、要倒廚餘,可見得種子還沒發芽。
(別誤會!我可不贊成用餓肚子來讓他們體會珍惜食物)
孩子們的胃口已經給某些魚、肉、炸、烤的精緻料理養精了,對於廚房供應的菜飯少有喜悅的情緒──頂多就是填飽肚子吧。
這和我期盼有的教育目標有相當大的差距:希望他們瞭解每一餐都是得來不易,讓自己滿足於這些眼前的「美食」,進而感謝為我們付出的所有人和物,甚至,經由這樣的體悟能夠知道經過「時間」和「期待」的元素所潤飾過後而得到的禮物才是珍貴。
那日孩子的生日,我把一本「樹木圖鑑」送給他當生日禮物,那是他「求」我好一段時間的期待,可是我偷偷買了卻藏了起來,任憑他天天懇求、說盡好話,或是帶著淡淡哀傷的口氣:
「好好喔!我的同學都有這本書……」
他這樣說,我都裝作充耳不聞,雖然聽著在心底仍有愛憐之心,可是我想要藉機粹鍊他小小的忍耐之心,也就堅持鐵面到底。
那日看到他得到這意外禮物時高興的表情,我彷彿尋到我卅年前幼小的希望天堂,覺得「別急著吃棉花糖」是個頗好的教育方法。
我們的孩子沒有匱乏過,他們缺乏的,應該就是這麼一點點的忍耐,有了忍耐的歷練,到手的東西才有珍貴的價值,入口的食物,方是口口都是美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0會員
682內容數
旅行和吃吃的囈語,走走是目的,吃吃是陪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laralk Chu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整天,碰到我的人都會問: 「今天怎麼穿這樣?」 怎樣?嗯,就是穿了正式的加了領帶的白襯衫、西褲,腰繫上帥氣粗皮帶,足蹬皮鞋。打從一早在停車場碰到不太熟的同事,她就睜大眼睛看我,然後問我怎穿這樣?說了原因後,她就說「帥喔!」 進教室,孩子們歡呼,跳開以往的「老師早」問候,今天看到我則是說:
討論一個問題 。 去餐廳吃飯,孩子不小心或調皮,打破碗盤,要不要賠? 。 開車晃神撞壞別人的車,責任在己,要賠否?又或,角色互換,你會要對方賠嗎? 。 那....... 你的孩子在校調皮,弄壞了學校公物(像是打破玻璃,敲壞桌子,打壞掃把,畚斗拖把..... ) 你要賠嗎? 。 一些家長就是認為---
孩子們都出門去游泳啦,剛剛陪他們去游泳池走一回,拍幾張照片、看看哪些人還是旱鴨子,信步回班上樓來卻是肚子呱呱叫。 翻箱倒櫃,是的,我的櫃子、抽屜裡面有很多好吃的,餅乾、糖果……都是我吃過、喜歡的,不過這些櫃子裡的食品都是給孩子們準備的,多半是午後放學時刻讓他們的血液增加一點的糖份,少部份則是投某些未
──太愛計較自己的人生、放不下自己的執著,因此煩惱多多,橫豎半夜無法入睡而輾轉床寐 📷 常常在班上看到孩子們的小小衝突。 孩子就是孩子,一個小小事端就是他們的全部:腳被踩到了、書本給弄到地上了、被人指了一下、給人懷疑了、球K了頭……芝麻蒜皮大概就是如此。這些事件發生過後,無一不告狀: 「老師,某某
小孩把午餐吃的木瓜種子丟到花臺去。 過了一個暑假,發現花臺上滿滿的木瓜樹,他們很興奮,說以後會有木瓜吃了。 我說,這樣密集的長,應該無法有木瓜樹可以長到會開花結果的。 「怎辦?」他們問。 就是要「疏苗」,拔掉一些小的,留下大的;或是,移植到其他地方去。不過土地有限,也沒有多少地方可以移植就是了;不然
我真的超討厭學校辦這些萬聖節活動。 這無關情緒,我只單純的從教育的角度來討論為何討厭。 首先,這個萬聖節說穿了在本地根本就是個商業活動,跟那個什麼情人節,巴啦巴啦節類似,就是商家拿個外來的節日,大肆的推銷商品,而且是包裝得很粗糙的商品,這個包裝就是「給孩子快樂的一天」。 所以,全校的「小鬼」們就盡情
一整天,碰到我的人都會問: 「今天怎麼穿這樣?」 怎樣?嗯,就是穿了正式的加了領帶的白襯衫、西褲,腰繫上帥氣粗皮帶,足蹬皮鞋。打從一早在停車場碰到不太熟的同事,她就睜大眼睛看我,然後問我怎穿這樣?說了原因後,她就說「帥喔!」 進教室,孩子們歡呼,跳開以往的「老師早」問候,今天看到我則是說:
討論一個問題 。 去餐廳吃飯,孩子不小心或調皮,打破碗盤,要不要賠? 。 開車晃神撞壞別人的車,責任在己,要賠否?又或,角色互換,你會要對方賠嗎? 。 那....... 你的孩子在校調皮,弄壞了學校公物(像是打破玻璃,敲壞桌子,打壞掃把,畚斗拖把..... ) 你要賠嗎? 。 一些家長就是認為---
孩子們都出門去游泳啦,剛剛陪他們去游泳池走一回,拍幾張照片、看看哪些人還是旱鴨子,信步回班上樓來卻是肚子呱呱叫。 翻箱倒櫃,是的,我的櫃子、抽屜裡面有很多好吃的,餅乾、糖果……都是我吃過、喜歡的,不過這些櫃子裡的食品都是給孩子們準備的,多半是午後放學時刻讓他們的血液增加一點的糖份,少部份則是投某些未
──太愛計較自己的人生、放不下自己的執著,因此煩惱多多,橫豎半夜無法入睡而輾轉床寐 📷 常常在班上看到孩子們的小小衝突。 孩子就是孩子,一個小小事端就是他們的全部:腳被踩到了、書本給弄到地上了、被人指了一下、給人懷疑了、球K了頭……芝麻蒜皮大概就是如此。這些事件發生過後,無一不告狀: 「老師,某某
小孩把午餐吃的木瓜種子丟到花臺去。 過了一個暑假,發現花臺上滿滿的木瓜樹,他們很興奮,說以後會有木瓜吃了。 我說,這樣密集的長,應該無法有木瓜樹可以長到會開花結果的。 「怎辦?」他們問。 就是要「疏苗」,拔掉一些小的,留下大的;或是,移植到其他地方去。不過土地有限,也沒有多少地方可以移植就是了;不然
我真的超討厭學校辦這些萬聖節活動。 這無關情緒,我只單純的從教育的角度來討論為何討厭。 首先,這個萬聖節說穿了在本地根本就是個商業活動,跟那個什麼情人節,巴啦巴啦節類似,就是商家拿個外來的節日,大肆的推銷商品,而且是包裝得很粗糙的商品,這個包裝就是「給孩子快樂的一天」。 所以,全校的「小鬼」們就盡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他們的靈魂居住於明日之屋,而你連在夢中,都到不了那個地方。」
雖然我也曾有過期待,但更多的還是偏向期許那類的感覺。 就像是小孩子在過年期間,從長輩手中收到紅包後,被家長收回紅包,然後被保證會存在銀行裡,長大後可以有一大筆積蓄的那種心情。 你知道不可能,但還是會期盼……可、他剛剛說了什麼? 為什麼他要做到這種程度?我一直以為我們之間就是利用與被利用的關係;
Thumbnail
忍耐是長大最需要的東西。 小時候想著大人的模樣 以為可以隨心所欲的做任何事 買想買的東西,吃想吃的食物。 十八歲那天 雖然法律上已經承認你成年 但行為想法卻沒改變 照樣大聲控訴心裡的不爽 跟著朋友隨心所欲的揮灑青春。
Thumbnail
在面對孩子情緒激烈時,保持冷靜、接納孩子的情緒,並等待他們逐漸冷靜下來。此外,在教育孩子時,以自我覺察為出發點,學習如何適當地表達情緒、接納負面情緒。父母做出的選擇和決定與對孩子的愛並無關,愛是一直存在的。通過自我覺察,學習接納和等待孩子的情緒,才能成為更好的父母。
Thumbnail
在我還是兒童的那個年代,父母都在為生活奔忙,孩子們的生日也都視為平常日,更別說兒童節了。
眼界決定孩子的世界 前言 對幼童來說不存在怕不怕?難不難?要不要等問題,有這些問題的是他的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而且,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照書教或者照網養,其實就是自我設限,把自己心智關閉起來,只看到或聽到自己認同的內容。例如,幼童喝奶,初當父親時,只知幼童須定時餵食,每四個小時要餵奶一次。休假回
Thumbnail
掙扎於孩子的挑食煩惱?來,讓我們一起將每次的用餐時光,化作家庭歡聚的美好時刻!不再是勉強的喂食,而是樂在其中的共享。 孩子對食物的抗拒,其實是探索世界的一部分,用一點巧思,我們可以讓餐桌成為學習與樂趣並存的地方。從創意遊戲到正向鼓勵,從家長的榜樣到共同參與,一切皆有可能。 想知道如何讓孩子從勉強
我有一個一旦對工作開始不滿意,就會把生活行程塞到爆炸的壞習慣。(熵增定律?) 這個週末就算是一個例子吧。早上去試教小朋友的作文課,我本來很擔心小朋友精神渙散,上課沒有反應。沒想到他們完全往我預期的反方向發展,非常踴躍發言,而且聊個不停。本來準備了生巧克力要當作小朋友答題的獎賞,沒想到現在的小朋友都
Thumbnail
在孩子相處中,通過被孩子提醒與被矯正的場景,感受到了孩子無條件的包容和付出,讓我們重新思考愛與包容的真諦。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他們的靈魂居住於明日之屋,而你連在夢中,都到不了那個地方。」
雖然我也曾有過期待,但更多的還是偏向期許那類的感覺。 就像是小孩子在過年期間,從長輩手中收到紅包後,被家長收回紅包,然後被保證會存在銀行裡,長大後可以有一大筆積蓄的那種心情。 你知道不可能,但還是會期盼……可、他剛剛說了什麼? 為什麼他要做到這種程度?我一直以為我們之間就是利用與被利用的關係;
Thumbnail
忍耐是長大最需要的東西。 小時候想著大人的模樣 以為可以隨心所欲的做任何事 買想買的東西,吃想吃的食物。 十八歲那天 雖然法律上已經承認你成年 但行為想法卻沒改變 照樣大聲控訴心裡的不爽 跟著朋友隨心所欲的揮灑青春。
Thumbnail
在面對孩子情緒激烈時,保持冷靜、接納孩子的情緒,並等待他們逐漸冷靜下來。此外,在教育孩子時,以自我覺察為出發點,學習如何適當地表達情緒、接納負面情緒。父母做出的選擇和決定與對孩子的愛並無關,愛是一直存在的。通過自我覺察,學習接納和等待孩子的情緒,才能成為更好的父母。
Thumbnail
在我還是兒童的那個年代,父母都在為生活奔忙,孩子們的生日也都視為平常日,更別說兒童節了。
眼界決定孩子的世界 前言 對幼童來說不存在怕不怕?難不難?要不要等問題,有這些問題的是他的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而且,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照書教或者照網養,其實就是自我設限,把自己心智關閉起來,只看到或聽到自己認同的內容。例如,幼童喝奶,初當父親時,只知幼童須定時餵食,每四個小時要餵奶一次。休假回
Thumbnail
掙扎於孩子的挑食煩惱?來,讓我們一起將每次的用餐時光,化作家庭歡聚的美好時刻!不再是勉強的喂食,而是樂在其中的共享。 孩子對食物的抗拒,其實是探索世界的一部分,用一點巧思,我們可以讓餐桌成為學習與樂趣並存的地方。從創意遊戲到正向鼓勵,從家長的榜樣到共同參與,一切皆有可能。 想知道如何讓孩子從勉強
我有一個一旦對工作開始不滿意,就會把生活行程塞到爆炸的壞習慣。(熵增定律?) 這個週末就算是一個例子吧。早上去試教小朋友的作文課,我本來很擔心小朋友精神渙散,上課沒有反應。沒想到他們完全往我預期的反方向發展,非常踴躍發言,而且聊個不停。本來準備了生巧克力要當作小朋友答題的獎賞,沒想到現在的小朋友都
Thumbnail
在孩子相處中,通過被孩子提醒與被矯正的場景,感受到了孩子無條件的包容和付出,讓我們重新思考愛與包容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