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情緒還是解決問題,孩子~你希望我怎麼做?

更新於 2024/11/2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媽媽~弟弟搶我的東西啦!][弟弟已經把東西拿給你了,為什麼還生氣?][媽媽~姐姐撞到我啦!她是故意弄我的。 ][她沒有故意,她是不小心的]像類似的聲音是不是媽媽們的日常呢?當媽媽開始當和事佬說理道情時,孩子們通常還是不依不饒的,搞得我常常覺得自己很無用很挫敗。不是已經介入處理,為什麼卻沒有人滿意呢?
這時我將腦海畫面轉成過去曾跟老公的對話……[姐姐今天又拖很久才完成作業,我覺得好煩喔!][我今天生理期好不舒服喔!]這時直男老公就會回答:[妳是不是沒有給限制時間?妳要兇一點才有用啊!][生理期來你有多喝熱水嗎?昨天還看妳吃冰,難怪會痛!]這時候相信多半的女性都會大大地翻白眼。
好!這時候我們來對比一下這兩種場景,是不是都屬於“解決問題”呢?這時我們往心裡深處再探究一下,當我有情緒時選擇一個比較親近的對象傾訴時,我希望得到什麼?我希望有人知道我很難過很委屈,有人可以在乎我的心情,有人可以理解我為什麼生氣,有人可以看到我的努力與犧牲甚至是我的價值。
我們會發現雖然是一個單純的事件,但這背後的情緒可以是很多元且複雜的。(可以另闢一個主題討論了)在眾多思緒中,‘’解決方法‘’這點,想必不會佔太多篇幅,也不會是第一順位。
很有趣的一點是,明明我在討論孩子的情緒,為什麼還要扯我跟先生的相處模式呢?原因是人本來就難以對他人產生同理,[感同身受]只是一個形容詞卻不是一個事實。除非相同的事發生在你自身上,否則你永遠無法確實理解他人。
#事實上,我們本來就無法復刻他人感受。 #這就是為什麼每個人的情緒都是獨特的,你的悲傷程度也不容他人來定義。
後記:那孩子抱怨時該怎麼做呢?
➡️複誦-感受-同理-詢問
我看到弟弟搶你的東西---你感覺很生氣對嗎?還有不被在乎的感覺嗎?---我感覺到你很生氣,因為弟弟沒有經過你的允許就拿走東西。你很愛弟弟,如果他有好好詢問,你會考慮是嗎?---媽媽知道你很生氣很難過,我可以陪你哭哭一下,生氣是很正常的,除了哭還有需要什麼嗎?---(幾分鐘後孩子應該就會稍微冷靜)那你覺得這件事要怎麼處理比較好呢?媽媽請他放下東西先詢問?還是你想自己告訴他?
情緒練習需要經年累月,但絕對很有幫助。大人小孩雙方練習的過程,同時也會經歷反思跟調整。希望我們一起越來越好喔~
avatar-img
2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悠悠天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小就有很明顯高敏感特質的女兒,受傷、被拒絕、不如意甚至是看到他人受難,她都很容易陷入焦慮。一旦哭泣一定都是馬景濤式哭法(天要亡我啊這樣),時間通常都一個小時起跳。 某天跟以前的幼兒園老師談到,老師很訝異!因為她在學校就是一個活潑乖巧的孩子,很少用哭鬧的方式跟老師表達。但現實是,她為了在外面表現好,
從小就有很明顯高敏感特質的女兒,受傷、被拒絕、不如意甚至是看到他人受難,她都很容易陷入焦慮。一旦哭泣一定都是馬景濤式哭法(天要亡我啊這樣),時間通常都一個小時起跳。 某天跟以前的幼兒園老師談到,老師很訝異!因為她在學校就是一個活潑乖巧的孩子,很少用哭鬧的方式跟老師表達。
《我與世界格格不入-成人的亞斯覺醒》陳豐偉 著 亞斯學在台灣仍是屬於較為不被看見的議題,相較於歐美社會對亞斯特質的意識抬頭,這些隱性的族群在台灣因為不被理解(或自我了解)而感受到諸多困頓與憂慮。近幾年研究顯示,在歐美社會發現具亞斯特質的人劇增,概估約有10-20%的人即具有亞斯特質
養育孩子的終極目標,就是協助他們活出自己的人生。父母能做的就是「尊重」且接受孩子最真實的樣貌,並無條件「信賴」孩子給予勇氣。不干涉、不教養,成為孩子可信賴的後援。幫助孩子「自立」,肯定他的「貢獻」與價值,就能有能力面對所有的人生課題。因此,從「孩子好好活著」開始為孩子加分吧!(可以參考
從小就有很明顯高敏感特質的女兒,受傷、被拒絕、不如意甚至是看到他人受難,她都很容易陷入焦慮。一旦哭泣一定都是馬景濤式哭法(天要亡我啊這樣),時間通常都一個小時起跳。 某天跟以前的幼兒園老師談到,老師很訝異!因為她在學校就是一個活潑乖巧的孩子,很少用哭鬧的方式跟老師表達。但現實是,她為了在外面表現好,
從小就有很明顯高敏感特質的女兒,受傷、被拒絕、不如意甚至是看到他人受難,她都很容易陷入焦慮。一旦哭泣一定都是馬景濤式哭法(天要亡我啊這樣),時間通常都一個小時起跳。 某天跟以前的幼兒園老師談到,老師很訝異!因為她在學校就是一個活潑乖巧的孩子,很少用哭鬧的方式跟老師表達。
《我與世界格格不入-成人的亞斯覺醒》陳豐偉 著 亞斯學在台灣仍是屬於較為不被看見的議題,相較於歐美社會對亞斯特質的意識抬頭,這些隱性的族群在台灣因為不被理解(或自我了解)而感受到諸多困頓與憂慮。近幾年研究顯示,在歐美社會發現具亞斯特質的人劇增,概估約有10-20%的人即具有亞斯特質
養育孩子的終極目標,就是協助他們活出自己的人生。父母能做的就是「尊重」且接受孩子最真實的樣貌,並無條件「信賴」孩子給予勇氣。不干涉、不教養,成為孩子可信賴的後援。幫助孩子「自立」,肯定他的「貢獻」與價值,就能有能力面對所有的人生課題。因此,從「孩子好好活著」開始為孩子加分吧!(可以參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情緒勒索還是真誠邀請?從家族出遊談起 前幾天,我妹妹突然想在11月安排四天的宜蘭旅行,於是她找我商量。不過,當我看了看行程時間,不禁在心裡翻了好幾個白眼——她難道不知道她的姐姐是一名老師嗎?雖然我身兼行政職務,課堂的時間相對彈性,但還是有課程進度需要趕上。放假並不像她那樣容易,她的工作以行政為主,
Thumbnail
年輕一代將所面對的困境、無奈與無力感,賦予這些經歷一種價值與意義,視為一種「等價交換」。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前言: 這禮拜上了一堂線上課程的主題是『情緒管理』, 當中有許多不錯的提醒與建議, 我個人認為可當作覺察情緒的工具參考, 特別最近也正在學習覺察自己, 好的情緒管理也是相當重要, 節錄部分重點整理後分享給大家. 自我覺察四步驟: ㄧ、事件覺察 例如:事件發生時,你覺察到開心或不
Thumbnail
妳是否覺得小孩有情緒的時候,都要慎重處理呢?我不覺得。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情緒不太會大起大落。 以人類圖說來,身為情緒權威的人,這樣好像是不錯的事,不容易受到週遭的人事物影響波動自己的情緒。 如果要用相對值來說,還是免不了會有特別亢奮,或特別丫雜的時候,但高點跟低點在這些年來,不太常見。大都維持在一個不會超過30%的曲線中來來去去。 倒是會有許
Thumbnail
前言 再過幾篇就到結尾了,也可能沒有結尾。 感謝大家一路陪伴我從2015年寫到2023年 八年的時光飛逝,彷彿看了部紀錄片一樣 即使是我本人,也用了整整三個月來回憶 目前正在和團隊著手進行 Podcast 的相關企劃 或許節目形式口說,能夠將更多細節表達完整 綜觀以上內容,包含很多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情緒勒索還是真誠邀請?從家族出遊談起 前幾天,我妹妹突然想在11月安排四天的宜蘭旅行,於是她找我商量。不過,當我看了看行程時間,不禁在心裡翻了好幾個白眼——她難道不知道她的姐姐是一名老師嗎?雖然我身兼行政職務,課堂的時間相對彈性,但還是有課程進度需要趕上。放假並不像她那樣容易,她的工作以行政為主,
Thumbnail
年輕一代將所面對的困境、無奈與無力感,賦予這些經歷一種價值與意義,視為一種「等價交換」。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前言: 這禮拜上了一堂線上課程的主題是『情緒管理』, 當中有許多不錯的提醒與建議, 我個人認為可當作覺察情緒的工具參考, 特別最近也正在學習覺察自己, 好的情緒管理也是相當重要, 節錄部分重點整理後分享給大家. 自我覺察四步驟: ㄧ、事件覺察 例如:事件發生時,你覺察到開心或不
Thumbnail
妳是否覺得小孩有情緒的時候,都要慎重處理呢?我不覺得。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情緒不太會大起大落。 以人類圖說來,身為情緒權威的人,這樣好像是不錯的事,不容易受到週遭的人事物影響波動自己的情緒。 如果要用相對值來說,還是免不了會有特別亢奮,或特別丫雜的時候,但高點跟低點在這些年來,不太常見。大都維持在一個不會超過30%的曲線中來來去去。 倒是會有許
Thumbnail
前言 再過幾篇就到結尾了,也可能沒有結尾。 感謝大家一路陪伴我從2015年寫到2023年 八年的時光飛逝,彷彿看了部紀錄片一樣 即使是我本人,也用了整整三個月來回憶 目前正在和團隊著手進行 Podcast 的相關企劃 或許節目形式口說,能夠將更多細節表達完整 綜觀以上內容,包含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