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譜] 肉骨茶 bak kut teh

2022/12/17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從沒去過馬來西亞。但身旁有許多來自大馬的朋友,疫情前他們回家過年後,往往帶回來的家鄉伴手禮不是珈椰就是肉骨茶包,但常一放經年,料理包變成櫥櫃裡的實體鄉愁。今年冬天來的迫不及防,一時興起便決定試試自己動手來試試看煮一鍋肉骨茶,抱著反正不成功就當藥膳排骨的心情,沒想到給幾個馬來西亞朋友試吃後,得到據說口味很接近家鄉味的評價。於是寫下來,給日後要再煮,留下參考。
肉骨茶分成兩大口味派系(細分一些,更有福建黑湯、廣東黑湯、潮州白湯的區別),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新加坡胡椒味濃重,湯頭多半也略帶乳白;相較之下馬來西亞的肉骨茶,多半色澤清透,口味則側重突出藥材味,兩者幾經流傳發揚,各有各擁護愛戴的受眾。本篇以想像中更靠近馬來西亞(福建黑湯/巴生)的口味為主。

肉骨茶的材料

約4人份
  • 豬肉      約 1~1.5kg
  • 高麗菜     約大顆1/4 顆
  • 洋菇      200 g
  • 鴻禧菇     200 g (約市售包裝兩包)
  • 金針菇     200 g (約市售包裝兩包)
  • 凍豆腐     300 g
  • 腐皮 / 豆皮   適量,隨自己愛吃的量加
  • 油條      適量,通常約一般豆漿店販售兩條
豬肉部分,可選用豬背脊肉,有軟骨、也較瘦,較符合一般不愛吃肥肉的人。也可以加一條五花肉、豬尾、豬蹄等,另,豬肚、腸在當地也是常見的食材。視個人口味選購即可。強烈建議加入一隻豬大骨,一起熬煮的湯頭大升級。
較為常見的肉骨茶多使用萵苣(美生菜、蘿蔓心),起鍋前才放入,點綴顏色也解膩。但家中正好有高麗菜,加入也讓湯頭多一層蔬菜甜味。
菇類視喜好添加,當地多會使用洋菇+金針菇的組合。
凍豆腐為我的個人喜好,當地常見為油豆腐。
一是油豆腐在住家附近不易取得,二是凍豆腐的油耗味通常較淡,比較不影響湯頭。若使用油豆腐,可考慮最後和蔬菜菇類另起一鍋煮,如此可保持湯頭清澈,沒有其他油味或蔬菜味干擾。同理,腐皮、豆皮、油條也可能影響湯頭,也可考慮加在另一鍋中。
[調味料]
  • 蠔油      2大匙
  • 陳年紹興酒   2大匙
  • 大華醬油    2大匙
  • 蒜頭      整顆4顆+6~8瓣
  • 老薑      70g (約可厚切8片左右)
  • 紅辣椒     1支
  • 青辣椒     2支 
  • 白胡椒粒    1大匙 (可用胡椒粉取代)
  • 二號砂糖    1大匙
  • 料理米酒    3.2公升
大華醬油為東南亞醬油,可在愛買買到,若有其他東南亞醬油選項可取代,亦可使用老抽(上色)+生抽+糖+少許豆豉的組合。
另也有如豆豉油、曬油等可添香加味。
若上述特別的醬油都沒有,其實用一般臺灣的醬油加糖也可代用。
蠔油黃酒類味道獨特,不建議省略,味道比較多層次。
辣椒視吃辣程度決定。
本食譜為全酒燉製,可用方便取得的料理米酒、也可混用米酒頭、黃酒等,只要燉的時間夠長,最後酒精揮發吃不出酒味,可增香,也讓肉質更加軟嫩。不喜酒燉也可用豬骨高湯或純水取代。
[藥材]
  • 當歸      1片, 12 g
  • 桂皮      6片,15 g
  • 黨蔘      1支,4 g
  • 甘草      1大把,20 g
  • 玉竹      少許,10 g
  • 川穹      少許,6 g
  • 枸杞      1大把,30 g
  • 紅棗      3顆,30g
  • 黑棗      3顆,25g
  • 市售肉骨茶包  70 g
一切包含白胡椒粒皆可在中藥店取得,因為和住家附近中藥店就是用「一點點」、「一支」、「一大把」溝通,用量可能多少有些出入,嘗試測量重量僅供參考。
另,多半還會有如八角、黃耆、熟地、陳皮、人蔘、肉桂等調味料/藥材,甚至有的版本還會加入何首烏,個人嘗試後不太喜歡,且本食譜基於會使用市售肉骨茶包為前提,比如八角多半在市售包中已有添加,故僅揀選自己喜歡的味道多加強。
市售包廠牌眾多,使用過著名A1、李文地、阿福,味道略有細微不同,其中也有以磨製成粉或藥材本體可見的版本。磨製成粉狀的多半有添加味精和鹽,差別不大,調味時稍微注意即可,可自行選用。

肉骨茶的作法

  1. 將豬肉洗淨擦乾後,用少量鹽醃30分鐘。
    此步驟可讓成品豬肉較「入味」,但因後面還會再有調味,這裡的鹽量要注意不要下太多。
  2. 白胡椒粒、藥材除紅、黑棗,用酒泡30分鐘,可讓香氣更容易釋放。
    此處可順便把較大的藥材如當歸先切分成小片
    另,一半的枸杞和紅、黑棗先另外分一組,這些會在起鍋前半小時才加入。
    第一部份的藥材數量較多,浸酒後可用茶包袋、香料袋等包起來,如此成品中便不會有過多懸浮藥材,當然,不介意可略。
  3. 等待豬肉和藥材醃泡的時候可以來處理其他材料
    食材部分:高麗菜洗淨切成喜歡的大小;蘑菇切厚片(也可直接一分四);鴻禧菇、金針菇去除培土與菌根,清潔後分拆成易食用的小叢;凍豆腐切厚片。
    調味料部分:蒜頭4顆分成單獨瓣,清除多餘的碎皮即可,不須剝皮;紅、青辣椒切小圈;老薑洗淨,不去皮切厚片。
    醬料部份:蒜頭6~8瓣切蒜末;青辣椒切碎。
    蒜頭剝皮會影響最後湯的成色,因久燉的關係,蒜頭容易化進湯裡,若不在意或希望湯頭的蒜味濃郁一些也可以剝皮使用。
  4. 川燙豬肉
    冷鍋冷水,加入豬肉、少許料酒、薑片兩片(去腥用),用小火慢煮,約20~30分鐘,注意整個過程不要讓水滾,可以看到血水等髒汙被慢慢煮出來。
    這個步驟不需要讓豬肉煮熟,大部分血汙煮出來即可,是為了讓後面的湯頭較清澈,也比較少豬腥味。若想要肉味重一些,那在此處就不要煮太久,約一半時間就起鍋。
    若食材中有豬肚、腸等內臟,建議放在最後才川燙,它們的腥味較重,可加多一些薑片和料酒。
  5. 洗淨川燙好的豬肉
    講究一些可準備溫水,將肉撈起放進水中簡單洗淨,瀝乾備用。
  6. 預炒食材
    用準備燉的鍋(因有炒煮的動作,建議此處不要直接用砂鍋),熱油後放入紅、青辣椒、薑片,翻炒煸香後加入蘑菇、鴻禧菇炒至上色。
  7. 燉煮食材
    原鍋加入豬肉,將火開大,沿鍋邊加入陳年紹興酒,快速翻炒混合食材,也可順道刮一刮鍋底。然後加入米酒至淹沒內容物(因需久燉,可加比目標湯量更多一些,防止燉製過程中蒸散過多湯水。燉的過程隨時回來檢查、加水也可以)
    加入第一部份藥材、白胡椒粒、泡製藥材香料的酒水、市售肉骨茶包
    中大火煮滾後轉小火,自轉小火起算,慢燉2小時
    注意不要讓湯大滾,否則湯容易混濁。

    豬肚、豬腸約1.5小時即可起鍋,若有,且同鍋一起燉的話,此處可選擇連同調味料(蠔油、醬油、紹興酒、二砂)一起加入,時間到檢查熟度,熟了就先取出以免燉爛。
    據說先加入調味料燉煮,食材不易煮透,實測上也許因為燉煮時間較長的關係,覺得差別不大。
  8. 加入蔬菜菇類與第二部份藥材
    兩小時後開鍋檢查,這時候全家應該都是濃濃的藥膳香味,把表面上的浮沫撈掉,喝喝看確認湯頭無酒精味殘留。若前面沒有加入調味料,在此處加入,並測試鹹淡口味

    之後,加入蔬菜、菇類、凍豆腐、第二部份藥材(紅、黑棗、一半枸杞)續煮半小時即可起鍋食用。
  9. 製作醬料
    蒜末、青辣椒碎、豆豉約1/2大匙剁碎、大華醬油 / 二砂約 3:1~2:1
    ,材料拌勻確認砂糖溶解即可。吃更辣的人可以再加些辣油或增加辣椒的量。
  10. 完成





























鴉人
鴉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