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看到有茶席用「大音希聲」當主題。
不清楚主辦方用「大音希聲」的緣由,但藉機就這個主題聊聊這個主題。
「大音希聲」這來自老子第四十一章。
原文為:「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要理解「大音希聲」就要先理解老子所謂的「大」與「希」
何謂「大」?
老子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何謂「希」?
老子第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
大小本來是相對的,但極大與極小是相對的嗎?或極大與極小有可能是絕對的?或極大就是極小?
老子「大音 vs 希聲」或是「大音 = 希聲」,這個論述挑戰了我們對尺度的概念。其實莊子在逍遙遊也討論過: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鯤本來是小魚的名字,而這隻小魚卻有幾千里這麽大。
所以常人的小大之辨,是用常人的有限尺度去衡量,但如果有超越尺度或無尺度的問題,就可能顛覆常人的認知。
讀道德經的先決條件是理解人在有限生命中的有限認知,因爲認知的局限,所以人才要尺度來衡量。
當某天某人認知無限了,也許極大就是極小,或跟本已無大小,某人就得道了。
這也就是莊子說常人只聽的到「人籟」與「地籟」,而聽不到「天籟」。
呵呵呵,聽不到的天籟就是「大音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