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討伐呢?抑或是侵略?——湯武革命的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文提到齊宣王問孟子:商湯放逐夏桀,武王討伐殷紂,是有這種事嗎?臣下弒君犯上,可以嗎?

孟子回應說:當然,臣是不可不臣,但前提是君不可不君。若是君不君在先,臣也可以不臣。也就是說,夏桀與殷紂都是君不君在先;那麼,怎能怪責商湯和周武王的臣不臣呢?再者,夏桀和殷紂都是虐殺無道,眾叛親離,這是違反仁義的。反仁義,就是違反人性,違反人道。這樣的話,誅殺(不是弒)一個暴君、一個獨夫,又怎能說是臣下弒君呢?

為什麼孟子會認同湯武革命?

到了夏朝末年,商湯放桀於南巢,而建立商朝;到了商朝末年,武王伐紂於牧野,而又建立了周朝。依孟子的反省,商湯把夏桀放逐,而沒有誅殺他,而周武王卻要把殷紂給殺了,那二者都是合乎當時的情理的。所謂合乎情理者,夏桀與殷紂都同是盡失民心,臣下眾叛親離,其他部落不予支援,在這樣欠缺天時、地利、人和之下,湯武的革命,才有成功的可能的。

也就是說,孟子站在儒家的以德治天下,並不否定征伐革命的,這要視乎被征伐當地的人民意願,來決定這征伐是仁義之師、是替天行道?抑或是舊瓶裝新酒,換朝而不換制?是拯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呢?抑或只是擴張地盤,以展示強國之威呢?若是拯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那麼,百姓理應心悅誠服,視之為再生父母。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是仁義之師。相反的,若百姓不悅,生靈塗炭,流離失所,家破人亡,這個軍事征伐,就是侵略,就不是仁義之師;換句話說,就是逆天而行呀!

由此觀之,儒家講仁義道德,同時又會認同軍事革命的,關鍵在這革命是否得民心,是否真是天意。否則,這與侵略有何分別?

(寫於2022年2月1日)
後按:孟子這個觀點,或可應用於當今俄烏戰事和臺海局勢,如果當地的百姓不悅,不是拯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那軍事行動就是侵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dai zhongshi ye的沙龍
65會員
851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2025/04/03
有一句話,從來都不會對著別人說的,啥話呀?「我食鹽多過你食米」。要是說了,人家就知道你一定有高血壓。 《論語》裡有一句話——「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歷來的解釋,都把這個「得」解作「貪得」,貪這個、貪那個,貪那些蠅頭小利,以致患得患失。這樣詮釋孔老夫子的心路歷程,實在格格不入。何況,貪
2025/04/03
有一句話,從來都不會對著別人說的,啥話呀?「我食鹽多過你食米」。要是說了,人家就知道你一定有高血壓。 《論語》裡有一句話——「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歷來的解釋,都把這個「得」解作「貪得」,貪這個、貪那個,貪那些蠅頭小利,以致患得患失。這樣詮釋孔老夫子的心路歷程,實在格格不入。何況,貪
2025/01/22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人要過小年了。與此同時,有些內媒外輸的視頻,都提起灶君,講到灶君,自然就提起「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這句話。那麼,咱家不妨重閱以下的舊文。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什麼叫做「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呢? 簡單地說: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
2025/01/22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人要過小年了。與此同時,有些內媒外輸的視頻,都提起灶君,講到灶君,自然就提起「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這句話。那麼,咱家不妨重閱以下的舊文。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什麼叫做「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呢? 簡單地說: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
2024/08/22
Cheng Joe 儒家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提出一個方法來決定誰有資格做君,只能提一個君權神授,這種迷信說法,導致後代為了爭取所謂的天命,殘殺了多少人,亂世時儒生全跑光,盛世時才稱人天子,這些帳要不要算一下?   回應: 剛剛看到閣下所提出的異議,當中有許多論點和定義,必須界定清楚的,這也不是
2024/08/22
Cheng Joe 儒家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提出一個方法來決定誰有資格做君,只能提一個君權神授,這種迷信說法,導致後代為了爭取所謂的天命,殘殺了多少人,亂世時儒生全跑光,盛世時才稱人天子,這些帳要不要算一下?   回應: 剛剛看到閣下所提出的異議,當中有許多論點和定義,必須界定清楚的,這也不是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為政第二)。  這段話,孔子比較了儒家和法家兩種統治手段的優劣。當然是貶法贊儒。   孔子認為法家的手法簡單粗暴、不怎麼高明。靠嚴峻的政令來規範民眾,靠嚴酷的刑法來規整民眾。民眾就會想方設法免
Thumbnail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為政第二)。  這段話,孔子比較了儒家和法家兩種統治手段的優劣。當然是貶法贊儒。   孔子認為法家的手法簡單粗暴、不怎麼高明。靠嚴峻的政令來規範民眾,靠嚴酷的刑法來規整民眾。民眾就會想方設法免
Thumbnail
仁義是貪婪者的通行證  《莊子·徐無鬼》 齧缺遇許由,曰:“子將奚之?”曰:“將逃堯。”曰:“奚謂邪?”曰:“夫堯,畜畜然仁,吾恐其為天下笑。後世其人與人相食與?夫民,不難聚也。愛之則親;利之則至;譽之則勸;致其所惡則散。愛利出乎仁義,捐仁義者寡,利仁義者眾。夫仁義之行,唯且無誠,且假夫禽貪者器
Thumbnail
仁義是貪婪者的通行證  《莊子·徐無鬼》 齧缺遇許由,曰:“子將奚之?”曰:“將逃堯。”曰:“奚謂邪?”曰:“夫堯,畜畜然仁,吾恐其為天下笑。後世其人與人相食與?夫民,不難聚也。愛之則親;利之則至;譽之則勸;致其所惡則散。愛利出乎仁義,捐仁義者寡,利仁義者眾。夫仁義之行,唯且無誠,且假夫禽貪者器
Thumbnail
衛國州吁發動四國聯合攻打鄭國,圍困了鄭國首都的東門五天,讓魯國的魯隱公注意到弒君自立的州吁。在當時,弒君是一件很嚴重的事,其他諸侯有義務去討伐弒君的人⋯⋯
Thumbnail
衛國州吁發動四國聯合攻打鄭國,圍困了鄭國首都的東門五天,讓魯國的魯隱公注意到弒君自立的州吁。在當時,弒君是一件很嚴重的事,其他諸侯有義務去討伐弒君的人⋯⋯
Thumbnail
古代人的目的是在同一個祖國的公民之間分享社會權力,這就是他們所說的自由。現代人的目的是享受私人歡愉中的自由;他們把自由稱為由公共機構為這些歡愉所作的保證。 — — 伯納德·克里克,民主
Thumbnail
古代人的目的是在同一個祖國的公民之間分享社會權力,這就是他們所說的自由。現代人的目的是享受私人歡愉中的自由;他們把自由稱為由公共機構為這些歡愉所作的保證。 — — 伯納德·克里克,民主
Thumbnail
《禮記表記》─【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先祿而後威,先賞而後罰,親而不尊;其民之敝:蠢而愚,喬而野,樸而不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先罰而後賞,尊而不親;其民之敝:蕩而不靜,勝而無恥。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其賞罰用爵列,親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
Thumbnail
《禮記表記》─【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先祿而後威,先賞而後罰,親而不尊;其民之敝:蠢而愚,喬而野,樸而不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先罰而後賞,尊而不親;其民之敝:蕩而不靜,勝而無恥。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其賞罰用爵列,親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