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錯指南 : 教你如何在錯誤中學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為什麼承認犯錯這麼難 ?

我們的大腦裡面住了一位迷你的獨裁者,當外界的事實或反對意見要進入我們的心智時,會被它阻擋。

神經科學家也發現,當我們的核心信念受到挑戰的時候,會觸發杏仁核,也就是原始的「蜥蜴腦」,啟動一場激烈的「戰或逃」反應。

所以在面對他人的論點時,我們很容易看到缺點,而對於自己的立場,我們視而不見。

但是,犯錯,也是學習。

心理學家丹尼爾.康納曼 (Daniel Kahnman) 說 :「想法出錯是我能確定自己有所學習的唯一方式。」

發現錯誤,應該要開心。

當然,我們的目標不是更常犯錯,而是要認清我們都比自己願意承認的更常犯錯,而且我們越是否認,給自己挖的洞就越深。

要如何在錯誤中學習呢 ?

脫離過去的你。

與過去脫離有兩種層面 :

一、把過去的你和現在的你分開

想要改變方向,改變做法,就不要讓過去的你拖住,過去的你和現在的你不是一對長不大的老朋友,老牽著手;
他們應該是蝴蝶與幼蟲,是過去的你變成現在的你。

蝴蝶破繭而出,蛻變成現在的你。

脫離過去的自我,人生的方向可以自己掌握,過去的愚蠢信念也可以拋棄了。

二、把你的看法和你的自我認同分開

我們不是生來就有自己的看法,對一件事的看法,源自於你的生活經驗,以及你相信什麼;
而自我認同,來源於你重視什麼。

以閱讀這件事情來說,要能像讀書萬卷那樣的專家寫出好的筆評及筆記實在太難了,我看到的事實就是這樣,大部分人寫出來的東西都不怎麼樣,包括我自己。

但是,我是一個喜歡閱讀的人,做不了專家不防礙我喜歡讀、喜歡寫,況且,我還在進步。

保持開放心態,才有可能改變你根深柢固的信念。

偉大的人能自在地面對自己的錯誤,是因為他們很擅長犯錯。

與我們不同的是,他們承認錯誤,並且修正自己腦袋裡持有的看法。

閱讀來源 : 《逆思維》

歡迎追蹤 ~
FB : https://www.facebook.com/read.by.harry/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read.by.harry/
Blog : https://twwebs.com/how-do-you-learn-from-your-mistake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哈利哥 | 下班後閱讀寫作
95會員
197內容數
閱讀的價值在於形塑自己的觀點,打造知識框架,擁有不同角度思考的能力,這樣才能減少盲點與認知偏誤,讓我們能更精確地理解問題,面對這個真實的世界。
2025/02/06
從《唐吉訶德》探討閱讀如何影響個人認知與行為,並提出避免資訊過載及養成好習慣的方法。
Thumbnail
2025/02/06
從《唐吉訶德》探討閱讀如何影響個人認知與行為,並提出避免資訊過載及養成好習慣的方法。
Thumbnail
2024/02/04
女兒去挑同學的生日禮物,我只有 30 分鐘,開始吧。
Thumbnail
2024/02/04
女兒去挑同學的生日禮物,我只有 30 分鐘,開始吧。
Thumbnail
2024/02/02
想寫點東西,卻又不知道要寫什麼 ; 就算動筆了,寫一寫就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 ; 花了很多時間寫的東西,卻沒有什麼人看。
Thumbnail
2024/02/02
想寫點東西,卻又不知道要寫什麼 ; 就算動筆了,寫一寫就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 ; 花了很多時間寫的東西,卻沒有什麼人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失誤,是發現之門。 過去,我曾要求自己,不允許自己犯錯,犯了錯,又自責不已的這樣的過去,對我,對我的身體造成莫大的傷害。 於是乎....我就生病了。 而今,最近....頻頻犯錯的我,也引以為記,小心不犯錯,但卻已經不會過度的自責不已。 錯誤,是讓你發現,原來你在這件事上沒有看到的那部分。
Thumbnail
失誤,是發現之門。 過去,我曾要求自己,不允許自己犯錯,犯了錯,又自責不已的這樣的過去,對我,對我的身體造成莫大的傷害。 於是乎....我就生病了。 而今,最近....頻頻犯錯的我,也引以為記,小心不犯錯,但卻已經不會過度的自責不已。 錯誤,是讓你發現,原來你在這件事上沒有看到的那部分。
Thumbnail
今天介紹一本由平安文化出版,跟心理學相關的書,作者Adam Grant畢業於哈佛大學,不到30歲就成為世界知名的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聘教授,美國心理學會讚譽「他改變了我們對工作動機的既有認知,並點出了人際關係可帶來無所不在、強而有力的激勵因子」。 這本書名「逆思維」就已經告訴大家,這是本建議大家學
Thumbnail
今天介紹一本由平安文化出版,跟心理學相關的書,作者Adam Grant畢業於哈佛大學,不到30歲就成為世界知名的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聘教授,美國心理學會讚譽「他改變了我們對工作動機的既有認知,並點出了人際關係可帶來無所不在、強而有力的激勵因子」。 這本書名「逆思維」就已經告訴大家,這是本建議大家學
Thumbnail
華頓商學院最具影響力的教授,突破人生盲點的全局思考
Thumbnail
華頓商學院最具影響力的教授,突破人生盲點的全局思考
Thumbnail
為什麼承認犯錯這麼難 ? 我們的大腦裡面住了一位迷你的獨裁者,當外界的事實或反對意見要進入我們的心智時,會被它阻擋。 神經科學家也發現,當我們的核心信念受到挑戰的時候,會觸發杏仁核,也就是原始的「蜥蜴腦」,啟動一場激烈的「戰或逃」反應。 所以在面對他人的論點時,我們很容易看到缺點,而對於自己的立場,
Thumbnail
為什麼承認犯錯這麼難 ? 我們的大腦裡面住了一位迷你的獨裁者,當外界的事實或反對意見要進入我們的心智時,會被它阻擋。 神經科學家也發現,當我們的核心信念受到挑戰的時候,會觸發杏仁核,也就是原始的「蜥蜴腦」,啟動一場激烈的「戰或逃」反應。 所以在面對他人的論點時,我們很容易看到缺點,而對於自己的立場,
Thumbnail
只要是人都會犯錯,您是大小錯不斷已習以為常,還是將犯錯事件當成經驗,並能隨時警惕自己,不再重蹈覆轍。最重要是如何看待事件的本身,任由一錯再錯,還是修補中導正。職場犯錯跟生活中的錯誤不太一樣,因為有可能會牽扯到事務性本身或是人際關係,職場空間本就不大,侷限的空間可容許範圍就更小。如果真的錯了要從經驗中
Thumbnail
只要是人都會犯錯,您是大小錯不斷已習以為常,還是將犯錯事件當成經驗,並能隨時警惕自己,不再重蹈覆轍。最重要是如何看待事件的本身,任由一錯再錯,還是修補中導正。職場犯錯跟生活中的錯誤不太一樣,因為有可能會牽扯到事務性本身或是人際關係,職場空間本就不大,侷限的空間可容許範圍就更小。如果真的錯了要從經驗中
Thumbnail
這不是完成式,而是現在進行式;會走到低谷,必然是一件又一件、大小不斷的錯誤累積而成,如果你也正逢人生低潮,如果你也不想再繼續沉淪,就跟著JN,一起重新檢視自己,從面對自己在人性中犯的錯開始。
Thumbnail
這不是完成式,而是現在進行式;會走到低谷,必然是一件又一件、大小不斷的錯誤累積而成,如果你也正逢人生低潮,如果你也不想再繼續沉淪,就跟著JN,一起重新檢視自己,從面對自己在人性中犯的錯開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