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正確的因果,才能放過自己|論犯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穩》帶給我的後續思考還在發作,也直接影響我看待事情有很細微但直接的改變。

一、犯錯

就是犯錯這件事情。真的需要那麼嚴厲的受到批評嗎?雖然我自己也很戰別人的、戰觀點、戰背後的動機。

害怕犯錯背後的想法是什麼?

在《穩》一書中提到,害怕犯錯後,自己會被嚴重的批判,傷及到自我認同。
所以,也常在犯錯後或是被否定意見後,興起反擊的衝動,都是為了要捍衛自己的小我。

二、本質

本質是個有趣的字,事物的根本。人其實很盲目的,追逐的東西跟努力的東西是沒有關係的。
  • 想要人際關係好,卻用工作來換取別人對他的稱讚。
  • 想要追逐財富,卻只懂的投資股票。
  • 想要追求愛情,卻連愛自己的能力都沒有。
  • 想要孝順,卻不知道什麼事情對父母是好的,以為順從就是孝。

想要的目標與行動是背道而馳的,所以人們感到痛苦也是滿正常的。

練習看透事情的本質:
問問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適合自己的行動是什麼?
這兩者才會在同一個方向前進。

人們常常拿別人的行為當作模範,卻沒有思考,那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適合自己嗎?

而真的要用自己的方式的時候,又害怕犯錯,害怕被人說話。
如果看的清楚後,就算卡住,就算只會說出一口漂亮話,也明白自己身處的定位,那有何須他人的認同與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句話可以改變生命的走向,而我們準備好了嗎? 我的粉專的初衷,一直就是說真話,做一個誠實的人為目標的方式來整理我的想法,寫一些我希望能夠讓新想法進入各位生命中,能夠讓你們生命更好過一點,能夠在逆境時,有一句話告訴自己,我可以怎麼想,我可以有其他種選擇去思考、去感受。 我的生命絕對不是優雅地過著
《穩》一書第一章正視自己的感受,把焦躁化為穩的第五節-引起分裂的兩種情感。 提到了人在「實然的情感」與「應然的情感」之間的落差,會毫無理由的、不明所以的讓人感覺不愉快,有些人會在真正情感浮現前,會先考慮自己應該有什麼感覺。 在體驗真實情感前,腦中就搶先一步浮現應然的情緒反應,並努力表現出來。
原諒我的沉默,我不是沒話說,而是我喜歡專注在傾聽眼前你的一切,一次做一件事情不是挺好的嗎? 如果你願意聽我說的時候,你好奇的時候,那正是我開口說話的時候。 如果你不願意,我也不勉強,沒關係,我知道你只想說,那我願意成為傾聽者,然後帶著你的故事離開,替你珍惜。 我珍惜我的故事,所以等你準備好,再來。
我認為一個人真正的成長是源自於潛意識打開,是願意正視自己的情緒,願意對自己的情緒負責,而情緒的表現就是潛意識的水面上的冰山,寶藏正是冰山下的潛意識。 儘管我們年紀再大,潛意識的那個自己(內在小孩)如果沒有好好長大,他依舊無法真正學會情緒成熟,難以學會同理。
我以前總想著環境可以過就好了,生活品質什麼的不重要。 在糟糕的環境的確可以活的下去,我曾經在五樓違建的鐵皮屋住了兩年,承受攝氏36度,但活的很差,有些不舒服累積在身體內。搬新家後,至少這個空間讓我不舒服的東西,我都有能力去著手改變,並把時間紮實投資在自己身上。花錢花時間在自己身上,讓自己能夠充分休息
一句話可以改變生命的走向,而我們準備好了嗎? 我的粉專的初衷,一直就是說真話,做一個誠實的人為目標的方式來整理我的想法,寫一些我希望能夠讓新想法進入各位生命中,能夠讓你們生命更好過一點,能夠在逆境時,有一句話告訴自己,我可以怎麼想,我可以有其他種選擇去思考、去感受。 我的生命絕對不是優雅地過著
《穩》一書第一章正視自己的感受,把焦躁化為穩的第五節-引起分裂的兩種情感。 提到了人在「實然的情感」與「應然的情感」之間的落差,會毫無理由的、不明所以的讓人感覺不愉快,有些人會在真正情感浮現前,會先考慮自己應該有什麼感覺。 在體驗真實情感前,腦中就搶先一步浮現應然的情緒反應,並努力表現出來。
原諒我的沉默,我不是沒話說,而是我喜歡專注在傾聽眼前你的一切,一次做一件事情不是挺好的嗎? 如果你願意聽我說的時候,你好奇的時候,那正是我開口說話的時候。 如果你不願意,我也不勉強,沒關係,我知道你只想說,那我願意成為傾聽者,然後帶著你的故事離開,替你珍惜。 我珍惜我的故事,所以等你準備好,再來。
我認為一個人真正的成長是源自於潛意識打開,是願意正視自己的情緒,願意對自己的情緒負責,而情緒的表現就是潛意識的水面上的冰山,寶藏正是冰山下的潛意識。 儘管我們年紀再大,潛意識的那個自己(內在小孩)如果沒有好好長大,他依舊無法真正學會情緒成熟,難以學會同理。
我以前總想著環境可以過就好了,生活品質什麼的不重要。 在糟糕的環境的確可以活的下去,我曾經在五樓違建的鐵皮屋住了兩年,承受攝氏36度,但活的很差,有些不舒服累積在身體內。搬新家後,至少這個空間讓我不舒服的東西,我都有能力去著手改變,並把時間紮實投資在自己身上。花錢花時間在自己身上,讓自己能夠充分休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面對錯誤的心理反應與成長經歷,尤其是如何擺脫對錯誤的恐懼,並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藉由個人經歷,說明認識與承認錯誤的過程,讓我們更能欣賞錯誤的意義與成長機會。本文鼓勵讀者重新定義錯誤,並以正面的心態迎接未來挑戰。
1. 不接受建設性的反饋: - 要從失敗中提高,必須有“反饋”,而且這種“反饋”一定要“對事不對人”。人的習慣思維總是指責“人”,如果自己做錯事,就指責自己。不管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不要因為一件事否定一個人。只有對事不對人,才能從錯誤中獲得教訓並改進。 2. 過於在意個人成敗:
Thumbnail
「現在的我,不需要完美才能感受到安全,我只是會犯錯的凡人,但犯錯不會使我成為一個錯誤。 拒絕貶低自己、要把不合理的毒性羞恥,丟向回羞辱我的人。 我會盡力做事,但不追求完美,只追求「夠好」,有時候努力會帶來成果,有時不會,這很正常。」
Thumbnail
或許,你害怕的不是失敗或錯誤本身, 而是失敗和犯錯,需要面對別人的眼光,承受可能的結果, 當你覺察這樣的慣性與態度,試著洞察背後的真相, 那將為你帶來新的轉機,新的開始,結束與重生。
從來我只堅持自己沒錯,但是絕不去說別人錯了!這並不是我怕得罪人,而去選擇做了兩面人。而是對與錯,在不同的角度看起來,真的是有不一樣的判斷。 時常看到父子、母女在爭吵。我都是勸換個地方再吵吧!我怎麼可以說子女一定有錯呢?我不知道父母做過什麼樣的事,也沒受過子女可能受過的苦?輕飄飄的一句,子女本來就應
Thumbnail
時機,就不講究自己還能失去什麼,而是得失已不再重要的底氣。
Thumbnail
      你有這種想法嗎?現在發生不好的事,是過去發生不好的經驗,一直在心裡揮之不去,最後影響到現在的生活。人的天性讓我們容易聚焦在負面的情緒上面,因為我們對於自己所沒有或損失的東西,產生匱乏的心理,過度聚焦在負面的想法上,卻忽略了每件事都有負面跟正面等許多角度。
Thumbnail
重點摘要: 課題分離要解決人際的煩惱,要區分什麼是你的課題,什麼是我的課題。 對錯觀-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法學家的對錯觀-依據證據進行判斷經濟學家的對錯觀-看誰付出的成本高商人的對錯觀-個人利益最大化
Thumbnail
修改自己的行為,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不可恥。可恥的是那些永遠不認為自己有錯,不承認自己有錯的那些人。我們是人,都會犯錯。 那些人不承認自己有錯,總是覺得有錯的都是別人,他永遠不會犯錯,可是其實他一直在犯錯,他努力的想要讓自己不犯錯,卻不知道不承認自己犯錯就是一件錯誤的事情。錯了就錯了,一旦發生錯了
Thumbnail
很多人有這種「奇怪」的經驗:  明明是對方不講理在先,吵完架之後,卻一直難過地在反芻「是不是我也做錯什麼」、「我剛剛如果換個方式講,他也不會這麼生氣」、「一定我也有哪裡不對,我也要改」。 聽起來很「善良」、很「自我覺察」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面對錯誤的心理反應與成長經歷,尤其是如何擺脫對錯誤的恐懼,並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藉由個人經歷,說明認識與承認錯誤的過程,讓我們更能欣賞錯誤的意義與成長機會。本文鼓勵讀者重新定義錯誤,並以正面的心態迎接未來挑戰。
1. 不接受建設性的反饋: - 要從失敗中提高,必須有“反饋”,而且這種“反饋”一定要“對事不對人”。人的習慣思維總是指責“人”,如果自己做錯事,就指責自己。不管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不要因為一件事否定一個人。只有對事不對人,才能從錯誤中獲得教訓並改進。 2. 過於在意個人成敗:
Thumbnail
「現在的我,不需要完美才能感受到安全,我只是會犯錯的凡人,但犯錯不會使我成為一個錯誤。 拒絕貶低自己、要把不合理的毒性羞恥,丟向回羞辱我的人。 我會盡力做事,但不追求完美,只追求「夠好」,有時候努力會帶來成果,有時不會,這很正常。」
Thumbnail
或許,你害怕的不是失敗或錯誤本身, 而是失敗和犯錯,需要面對別人的眼光,承受可能的結果, 當你覺察這樣的慣性與態度,試著洞察背後的真相, 那將為你帶來新的轉機,新的開始,結束與重生。
從來我只堅持自己沒錯,但是絕不去說別人錯了!這並不是我怕得罪人,而去選擇做了兩面人。而是對與錯,在不同的角度看起來,真的是有不一樣的判斷。 時常看到父子、母女在爭吵。我都是勸換個地方再吵吧!我怎麼可以說子女一定有錯呢?我不知道父母做過什麼樣的事,也沒受過子女可能受過的苦?輕飄飄的一句,子女本來就應
Thumbnail
時機,就不講究自己還能失去什麼,而是得失已不再重要的底氣。
Thumbnail
      你有這種想法嗎?現在發生不好的事,是過去發生不好的經驗,一直在心裡揮之不去,最後影響到現在的生活。人的天性讓我們容易聚焦在負面的情緒上面,因為我們對於自己所沒有或損失的東西,產生匱乏的心理,過度聚焦在負面的想法上,卻忽略了每件事都有負面跟正面等許多角度。
Thumbnail
重點摘要: 課題分離要解決人際的煩惱,要區分什麼是你的課題,什麼是我的課題。 對錯觀-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法學家的對錯觀-依據證據進行判斷經濟學家的對錯觀-看誰付出的成本高商人的對錯觀-個人利益最大化
Thumbnail
修改自己的行為,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不可恥。可恥的是那些永遠不認為自己有錯,不承認自己有錯的那些人。我們是人,都會犯錯。 那些人不承認自己有錯,總是覺得有錯的都是別人,他永遠不會犯錯,可是其實他一直在犯錯,他努力的想要讓自己不犯錯,卻不知道不承認自己犯錯就是一件錯誤的事情。錯了就錯了,一旦發生錯了
Thumbnail
很多人有這種「奇怪」的經驗:  明明是對方不講理在先,吵完架之後,卻一直難過地在反芻「是不是我也做錯什麼」、「我剛剛如果換個方式講,他也不會這麼生氣」、「一定我也有哪裡不對,我也要改」。 聽起來很「善良」、很「自我覺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