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台東農莊生活隨筆 (1)──有人在乎中文錯別字嗎?

2023/01/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幾天看到張曼娟老師臉書上的一篇短文,談到今天的台灣,中文錯別字連篇,甚至新聞媒體也是如此,但大家似乎並不在乎。
張曼娟老師說:「也許誰都不在乎,但我堅持讓他們知道,還有我在乎。」
我要說:「我也在乎,我非常在乎使用正確的中文字!」
張曼娟老師這篇短文有超過1700條留言,我看了100條,其中一條讓我忍不住噗笑出來,這真的可以當選年度最好笑的笑話:
有個候選人在選舉公報上說自己「經歷罄竹難書」。
天哪,中文程度要低落到什麼地步,才可能寫出這種東西來呀!
我對中文錯別字極為反感,正如我對「中文西化」極為反感。我熱愛語言,任何語言只要道地,都非常優美,即便沒有書寫文字的方言亦然。
余光中先生早在三四十年前,就有一篇演講談到「中文西化」的嚴重現象。受到英文的影響,很多講中文的人,已經不知道何為純粹道地的中文。
以下摘錄其中一段給大家讀讀就知道:
「發生」,其實不必有這回事
你每天坐在電視機前面,字幕上絕對有「....的發生」。太多了,連楊貴妃也是這樣說的。貴妃對別人說:「我和皇上之間有很多的事會發生。」哦!她那時候已經受西化的影響了。皇上懷疑貴妃的時候,貴妃說:「不、不、不,我沒有作那件事。」我當時坐在電視機前,覺得很奇怪,為什麼說:「不、不、不....」,後來我恍然大悟,那就是說:「No, No, No, I didn't do it.」我相信中國古人絕不是這樣說的。我們看舊小說,大概是說:「沒有啊,沒有,我絕對沒有。」不會說:「不、不、不...」所以,「存在」、「發生」,我認為都是畫蛇添足。
什麼是道地的語言?
一個不懂外語、只會講母語的人,他說出來的母語,八九不離十應該就是道地的語言。現代人有很多懂外語的,若不留心,很快就會講出四不像的語言來,或是摻雜的語言。我們家的孩子目前語言摻雜情況有些嚴重,這是中文和英文都不道地造成的,當然也是偷懶,比如英文不會講的詞,就直接講中文代替。
我想,只有對語言抱持「純粹主義」者,才會堅持不摻雜吧。當然啦,現在很多人寫中文都喜歡摻雜台語,覺得俏皮、幽默。也許,「適可而止」還可接受吧。
余光中先生在演講最後,語重心長的說:
「到目前為止,我只能說中文有常態。我們讀書人心目中,多少要把握常態;至於小小的變態,無傷大雅則不妨。但如果委屈中文,甚至把中文扭曲到全部變形的狀態,我堅決反對。所以在中文西化無法避免,這個悲觀的大前提下,唯一希望的,就是變得慢一點,不要太離譜,作家、學人也要知道自己的責任,把握筆下和口頭的中文,以此為中流砥柱,至少西化會慢點兒,不至於過度扭曲。那麼「明天會很壞」的那天(西化說法),就不會那麼快來到。」
這篇演講內容非常精采,2010年我自費出版拙作《這樣學翻譯就對了!──口譯、筆譯、影視翻譯實用祕笈》,曾寫信徵求余光中老師同意,在書中收錄他這篇演講稿。
不管別人在不在乎,我在乎,我反對扭曲中文的面貌,其實,任何一種語言皆然...
已故的實力派演員吳朋奉曾在電視劇《純純》中飾演臺灣日治時期的電影辯士詹天馬,維基百科介紹他時,特別提到他「以流利的台語縱橫影劇圈」。電視劇《純純》我看過幾集,非常喜歡這位演員的台語,聽了會產生一種「道地的台語就像這樣」的共鳴。
能充分掌握一個語言,需要天分,更需要努力。優美道地的語言,賞心悅目,每個人聽了都會覺得很享受。
若您也在乎,也許從現在起,就開始留意使用正確和道地的語言吧。
962會員
261內容數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