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抒懷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病中抒懷(象山慶’23.1.17)

謝謝蓮友們十日來的看顧與鼓勵,有人說,"一回相見一回老"~唉,說穿了,"雖沒相見也一樣老"。平時我們看似健康,其實從出生就有種種身病心病,只是強弱隱顯的差別,對一般人,"老"也是病,或"病"的加強版,總匯版。對念佛人,"疑"更是病,或"病"的代表型,障礙型。[大智度論]曰:「般若波羅蜜,能除八萬四千病根本。」我輩平時除了運動,吃藥休息以養身之外,就靠生活中念佛,念佛中生活來調理身口意諸病了。南無阿彌陀佛

淨土宗人既以「愚惡凡夫」為自覺,則應先「悲」後「智」,與一切人和好,揚人之所長,成人之所美,對一切世間/世出之善,皆能「如我所做」的隨喜、成全。心中若有任何不平之氣、競較之想,或嘀咕之言,即可說是煩惱業的現行,更確證了無始劫來至今難改的「凡夫」本性~~我就是這樣的人,最適合一心稱名,往生極樂,才能免於貪嗔無明的習慣性發作,而不自覺、無節制的於此世多造惡業,傷害他人。南無阿彌陀佛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的沙龍
13會員
336內容數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2025/04/20
自知自覺or人云亦云(象山慶25.4.14)     翻閱佛經,拜見如下經文之際,內心感戴而歡喜,學佛人本當如此奉行,雖一時不能成就,但隨緣隨分去做,也可熏習第八識,深值諸佛緣與善淨種。     《大寶積經》卷111:菩薩成就八種法故,於諸佛前蓮花化生。何者為八?一者    乃至失命不說他過,二
Thumbnail
2025/04/20
自知自覺or人云亦云(象山慶25.4.14)     翻閱佛經,拜見如下經文之際,內心感戴而歡喜,學佛人本當如此奉行,雖一時不能成就,但隨緣隨分去做,也可熏習第八識,深值諸佛緣與善淨種。     《大寶積經》卷111:菩薩成就八種法故,於諸佛前蓮花化生。何者為八?一者    乃至失命不說他過,二
Thumbnail
2025/03/06
母子連心相感應(象山慶25.3.2) https://blog.udn.com/6ccc7d15/181908865 或問:ooo老菩薩,20年前中風開腦,不醒人事,小兒子給了美國的親戚;有一次,小兒子回台灣,沒來醫院看生母;幾天後老菩薩清醒,問說「小兒子為何沒來看她?」家人都說「沒聽說他有回
2025/03/06
母子連心相感應(象山慶25.3.2) https://blog.udn.com/6ccc7d15/181908865 或問:ooo老菩薩,20年前中風開腦,不醒人事,小兒子給了美國的親戚;有一次,小兒子回台灣,沒來醫院看生母;幾天後老菩薩清醒,問說「小兒子為何沒來看她?」家人都說「沒聽說他有回
2025/02/18
念佛-居家與群聚(象山慶25.2.8)    「念佛往生」,乃彌陀大願,釋尊廣宣,諸佛作證,超越一切世間之判教,其詮釋權、弘揚權不屬一宗一派所獨佔,誰都不能宣稱「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乃至被少數人的偏見與盲點所蒙蔽,而代佛決定誰能往生,誰生邊地?或誰順次生、誰順後生?或誰該調熟、誰該攝受?……每個
2025/02/18
念佛-居家與群聚(象山慶25.2.8)    「念佛往生」,乃彌陀大願,釋尊廣宣,諸佛作證,超越一切世間之判教,其詮釋權、弘揚權不屬一宗一派所獨佔,誰都不能宣稱「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乃至被少數人的偏見與盲點所蒙蔽,而代佛決定誰能往生,誰生邊地?或誰順次生、誰順後生?或誰該調熟、誰該攝受?……每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今天起床,身體突然不適。 身為學佛之人,這是一個難得因緣可以練習,趁自己身體狀況不好時,練習讓心念不為身體所影響,也藉機去體會「五陰非我」的感受。 《雜阿含經》卷二第三十三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非是我。若色是我者,不應於色病、苦生,亦不應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色無我故,於色有病、有苦生
Thumbnail
今天起床,身體突然不適。 身為學佛之人,這是一個難得因緣可以練習,趁自己身體狀況不好時,練習讓心念不為身體所影響,也藉機去體會「五陰非我」的感受。 《雜阿含經》卷二第三十三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非是我。若色是我者,不應於色病、苦生,亦不應於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色無我故,於色有病、有苦生
Thumbnail
夫不體道本。沒溺生死。處胎卵濕化橫豎飛沈之類。於中失人身者。如大地之土。得人身者。如爪上之塵。於人身中。多生邊夷下賤。及處中國。或受女身。若為男子。癃殘百疾。 設得丈夫十相具足者。處恐畏世生五濁時。以肉為身。以氣為命。一報之內。如石火風燈。逝波殘照。瞬息而已。
Thumbnail
夫不體道本。沒溺生死。處胎卵濕化橫豎飛沈之類。於中失人身者。如大地之土。得人身者。如爪上之塵。於人身中。多生邊夷下賤。及處中國。或受女身。若為男子。癃殘百疾。 設得丈夫十相具足者。處恐畏世生五濁時。以肉為身。以氣為命。一報之內。如石火風燈。逝波殘照。瞬息而已。
Thumbnail
病中抒懷(象山慶’23.1.17) 淨土宗人既以「愚惡凡夫」為自覺,則應先「悲」後「智」,與一切人和好,揚人之所長,成人之所美,對一切世間/世出之善,皆能「如我所做」的隨喜、成全。心中若有任何不平之氣、競較之想,或嘀咕之言,即可說是煩惱業的現行,更確證了無始劫來至今難改的「凡夫」本性~
Thumbnail
病中抒懷(象山慶’23.1.17) 淨土宗人既以「愚惡凡夫」為自覺,則應先「悲」後「智」,與一切人和好,揚人之所長,成人之所美,對一切世間/世出之善,皆能「如我所做」的隨喜、成全。心中若有任何不平之氣、競較之想,或嘀咕之言,即可說是煩惱業的現行,更確證了無始劫來至今難改的「凡夫」本性~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學了佛之後,我們願意吃素、 放生、學習經論、佛堂用功......., 這些都是善業,但是在造做過程中, 往往也會遇到種種的障礙而感到不順心。 此時我們應當迴光返照,不管順心否,都是我們業力的顯現。 於順境生貪、逆境生瞋, 或者於法門的功德法喜、沉醉、愛著, 是不是又是一種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學了佛之後,我們願意吃素、 放生、學習經論、佛堂用功......., 這些都是善業,但是在造做過程中, 往往也會遇到種種的障礙而感到不順心。 此時我們應當迴光返照,不管順心否,都是我們業力的顯現。 於順境生貪、逆境生瞋, 或者於法門的功德法喜、沉醉、愛著, 是不是又是一種
Thumbnail
2013/4/23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善導大師: 「但當放下身心,莫生戀著。 才有病患,莫論輕重,便念無常,一心待死… 死門事大,須是自家著力始得。 若一念差錯,歷劫受苦,誰人相代,思之!思之! 若無事時,當以此法精進受持,是為臨終大事」 良因曰: 唯有多用佛法思惟,便知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Thumbnail
2013/4/23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善導大師: 「但當放下身心,莫生戀著。 才有病患,莫論輕重,便念無常,一心待死… 死門事大,須是自家著力始得。 若一念差錯,歷劫受苦,誰人相代,思之!思之! 若無事時,當以此法精進受持,是為臨終大事」 良因曰: 唯有多用佛法思惟,便知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Thumbnail
2013/4/19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無量壽經》: 「汝今亦可自厭生死老病痛苦,惡露不淨,無可樂者。」 良因曰: 世間的本質,是不淨、苦、無常、無我。 世人也稍知此相,卻仍如飛蛾撲火, 義無反顧的撲向輪迴,其因為何? 皆由不肯認真觀察世間的本質,唯恐看太清即失卻此樂, 故願擁抱一時的幻樂。
Thumbnail
2013/4/19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無量壽經》: 「汝今亦可自厭生死老病痛苦,惡露不淨,無可樂者。」 良因曰: 世間的本質,是不淨、苦、無常、無我。 世人也稍知此相,卻仍如飛蛾撲火, 義無反顧的撲向輪迴,其因為何? 皆由不肯認真觀察世間的本質,唯恐看太清即失卻此樂, 故願擁抱一時的幻樂。
Thumbnail
2013/ 4/14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劉念台云: 「易喜易怒,輕言輕動,只是一種浮氣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良因曰: 佛門中有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並非只是為了形儀端莊,更是為了攝護道念。 如《菩薩善戒經》云:「菩薩若行若坐,晝夜常調惡業之心… 正思惟義,如法而住。 分別法界,修奢摩他、毘婆舍那。」
Thumbnail
2013/ 4/14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劉念台云: 「易喜易怒,輕言輕動,只是一種浮氣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良因曰: 佛門中有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並非只是為了形儀端莊,更是為了攝護道念。 如《菩薩善戒經》云:「菩薩若行若坐,晝夜常調惡業之心… 正思惟義,如法而住。 分別法界,修奢摩他、毘婆舍那。」
Thumbnail
晚晴集 2013/2/25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道宣律師: 「凡夫學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誹。 諦觀少言說,人重德能成,遠眾近靜處,端坐正思惟。 但自觀身行,口勿說他短,結舌少論量,默然心柔軟。 無知若聾盲,內智懷實寶,頭陀樂閒靜,對修離懈惰。」 良因曰: 凡夫因種種欲,而生心中種種名
Thumbnail
晚晴集 2013/2/25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道宣律師: 「凡夫學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誹。 諦觀少言說,人重德能成,遠眾近靜處,端坐正思惟。 但自觀身行,口勿說他短,結舌少論量,默然心柔軟。 無知若聾盲,內智懷實寶,頭陀樂閒靜,對修離懈惰。」 良因曰: 凡夫因種種欲,而生心中種種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