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缺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昆士蘭餵海豚
最近,網上一位特教老師的觀點引起我的注意,專注力缺陷往往是中文讀寫的隱形殺手,專注力伴隨而來的問題有:注意細節的能力差、空間視覺記憶缺陷、工作記憶缺陷、處理速度慢、執行效率低,這些缺陷都會嚴重地影響到中文讀寫的學習。
專注力缺陷是不是只是發愣晃神而已?是不是只是好動而已?然而有些好動的孩子卻能夠一邊看電視、一邊寫功課,專注於功課的精神完全不會受到外界干擾,有些孩子即便沒有電腦電視音響,外表看起來很安靜、不好動、凡事非常地專心致志,卻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干擾,外界一點點小變化都會讓他魂飛天外、精神渙散,諼諼就是這一類型的孩子。因此,我們要從結果來判斷,並非由外在環境,有些孩子就算是在安靜的環境之下,也很容易分心。
從那位特教老師所提供的照片顯示(服藥前後的比對),一個專注力差的孩子書寫國字時往往缺少筆畫,字體結構差,觀察與記憶字形的能力低,從記憶中呼喚提取字形的速度緩慢,從照片上的字跡來比對,諼諼的字體也是這樣,支離破碎,欠缺結構,彷彿孩子天生欠缺審美觀,況且他還在仿寫階段,要他自己寫出,那就更慘了。要求他仿寫五次後憑著記憶寫出,馬上寫是寫得出來,但隔一段時間之後他就寫不出來了,可見手的動作無法進入長期記憶。
長久以來我並沒有想過問題會出在注意力上,因為諼諼是一個做事情非常專注的孩子,無論是玩樂高、研究科學、還是閱讀,他總是專心致志,非常地投入,這樣的孩子怎麼會有專注力的問題?再加上,我們是無螢幕家庭,除了下西洋棋之外,他絕對不會有機會碰到電腦螢幕,關於專注力,我們可是做了最萬全的防範,孩子怎麼反而因此得了注意力缺陷呢?
若從過動這個面向來觀察,他與一般孩子不同的是,打從出世起就「很忙」,怎麼說「很忙」呢?他一直忙於自己的事情,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很有目標,新生兒期忙於觀察四周,爬行期忙於到處爬行、行走,連睡覺時也在爬。學會獨立行走之後,一屁股坐下來,就決心於「閱讀」,沒書可讀的時候就坐立難安。一個忙於探索這個世界的嬰兒,專注力應該是天生的好。然而,研究卻發現,注意力缺陷正是起於,嬰幼兒的睡眠理應該比成人還要長很多的,到學齡期,一般學童吃過晚飯七八點就就寢,諼諼必須天天耗到十一、二點,出生後就捨不得睡覺,幼兒期甚至精力旺盛到,媽媽說一整夜的故事,寶寶卻完全沒有睡意,整夜都沒有闔上眼,要求我不斷地讀下去,咦!不是說小貝比的專注力只能持續十幾分鐘嗎?怎麼會持續一整夜?故事不是能催眠嗎?沒效啦!他對所有的故事付與高度的關注,無法分心睡覺。雖然日後在行為上表現不像過動兒肢體活動那樣地頻繁旺盛,但是事實上,他的心智活動一直過於旺盛,導致於自我調適與控制的能力欠佳,唉!沒書讀時坐立難安。
因此,我們不能只是從外在環境來判斷孩子的注意力缺陷,雖然我們沒有讓孩子接觸螢幕,儘量讓他接觸書本與大自然,若從學障來觀察,專注力的問題就很明顯了。諼諼的書寫能力在自動化上出現了障礙,讓他描摹字母,一描完,馬上寫出來的字,筆順卻完全倒反(從下到上、從右到左的運筆方式),無論描多少次還是如此,可見他的書寫能力無法經由反覆練習來進入自動化的程序,自動化有障礙。這時候,他寫作文時往往要花很久的時間去回想,我們都知道,寫字本身應該是一種反射、不需要思考的動作,然而他寫字時卻要極力回想,連臨摹抄寫也是如此,處理速度低,都在晃神發愣,無法將心中的意思迅速表達出來。
難道這是注意力缺陷的徵兆?最近看了一本書『How to Help Your Dyslexic and Dyspraxic Child』,作者提出了一個點值得我們注意,患有讀寫、運動障礙的孩子注意力往往不佳,因為自動化程度低,因此凡事進行緩慢,本來不需要花費精神的反射動作,他們卻必須比常人花費更多注意力去執行,正常小孩只需要反覆書寫幾次就能夠進入自動化程序,然而,患有書寫困難的小孩並沒有這種能力,自動化程度低,寫字無法隨心所欲,執行任何一個小動作都需要經過思考,結果是本來不需要思考注意的小細節,都需要思考注意,相較於一般人,專注力會比較差。我想,他與過動兒和緩慢兒不同的是,注意力缺陷不是學障的原因,而是學障的結果。他們班有服藥的過動兒,寫字完全沒有自動化的問題,行雲流水,非常流暢漂亮,但是閱讀時則是兩樣,完全無法集中精神。
什麼是專注力缺陷?難道專注力非常高的孩子也會有注意力缺陷嗎?諼諼往往可以專心地讀好幾個小時的書,完全不會分心,還能過目不忘。他七個星期大時(請注意不是七個月大),我們提著嬰兒籃參加家人的洗禮,他全程參與,一整天到半夜都沒闔上眼睛,而且也沒有哭鬧,非常聚精會神地觀察周遭的一切。精神這麼專注的小貝比長大後,在學校卻完全無法專注、無法學習、晃神分心、做白日夢,做功課時靈魂總是雲遊四海,那是因為他一向太專注了,外界所有訊息統統接受,大腦中沒有內建起篩選的機制,統統專注的結果是,在學校那種吵雜的環境中︰
完、全、無、法、專、心。
入學之後,事情的發展就越來越清楚了,諼諼這樣的孩子跟著好動的e世代一起學習,身處於多元媒體無所不在的教室中,根本無法集中注意力,長久以來我們在家中所培養的專注力徹底地被擊潰,是因為沒看過電視,沒打過預防針所以不俱免疫力嗎?是因為長久以來生長於安靜、專注的環境之中,孩子反而因此不適應吵雜、凌亂、沒有秩序的學校生活嗎?是因為自動化缺陷,即使是孩子本身擁有高度的專注力,自動化缺陷也會耗盡孩子的專注力嗎?
是也!非也!
就拿看書這一件事情來說,令人驚訝的是,諼諼走在人來車往的路上也能專心看書,顯然地,他對於有興趣的事物專注力很高,而且有著沈溺、上癮、無法自拔的傾向,相對來說,對於沒有興趣的事物,專注力就很低了,無論進行多少次的練習都無法進入自動化的程序,是寫字時不專心寫、背九九乘法時不專心背,而無法自動化的?還是對於寫字、背九九乘法完全沒有興趣,而無法自動化?說來起來,這個現象其實很正常,誰家的孩子不是如此呢?對於有興趣的事物付與高度的關注,學習迅速,對於沒有興趣的事物缺乏學習的意願,學習速度緩慢。看起來很正常的現象,不幸的是,但當這種現象呈現兩極化時,就變成學障了。
一個剛出世不久的嬰兒照理說應該好好地睡覺才對,為了觀察周遭所發生的事情,他卻沒空睡;讀故事書時,應該只是瀏覽大概內容來得到樂趣 就行了,他卻給予高度的關注,一一地把細節都給背起來了。你說他的專注好還是不好呢?我想,這不是好不好的問題,既好又是不好。就拿他爸爸來說,他在工作時,你跟他說什麼、外界發生什麼事情、就算天崩地裂,他也沒反應,他的專注力不僅是好而已,而是太好了。我想,從這裡可以得到一個結論,他們父子兩個對於專注力的自我調節控制的能力比起常人來說,是比較太差,該專心時容易受到影響,該「分心」的時候卻無法分心,無法控制自如。
會影響到孩子的專注力,關鍵在哪裡?我想是在於自動化,需要透過機械式學習的事物,像是書寫、數數、乘法表,卻無法進入自動化的程序,造成寫字的時候常常發愣,想不起來,字無論描多少次,都無法牢記;九九乘法背了很久,還是記不牢。雖然教育界反對機械式學習的聲浪越來越強(請見『建構式數學』),但是很現實的是,就算九九乘法不用背,用累加法一樣也能夠計算,寫國字能夠省掉機械式練習嗎?有人說用電腦打字,打字也要能選字,寫字能力差的孩子,識字能力不見得好。很現實的是,每個小孩子在學習的路上,皆無法躲過機械式的歷程,對一個自動化有困難的學障兒來說,更是如此。不用背九九乘法,累加法要寫很長,寫字本來就非常困難了,累加弼教好嗎?
然而去機械化的教學法終究是治標不治本,要改善專注力只有一方了,讓讀寫計算儘早進入自動化,讓該專心的能夠專心,不需要注意的事情,皆能自動化,這才能夠讓專注力導入正常!
avatar-img
103會員
145內容數
徜徉於空山不見人的簡約生活中,匍匐於多語多文化的坎坷道路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薇亦柔止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曾經撰寫過兩篇文章︰『澳洲小學怎麽教數學』與『續集』,文中討論了,澳洲小學的數學教學法所帶來的困擾,這種看似有趣、好玩、靈活、多元化的教學法,可能適合大多數的孩子,卻不利於自動化有困難的學障生。諼諼是一個手眼協調度低、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固著性行為強的孩子。換成學障的術語來說就是:書寫障礙+亞斯。
何謂2E(Twice Exceptional)?即是高智商與學習障礙同時出現在同一小孩身上,互相作用而呈現出某種特質與特殊的學習模式。心理學將高智能定義為超前發展,將學習障礙定義為發展遲緩,超前與遲緩怎會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2E即是這樣一種發展類型。相較於同齡兒童,2E兒的智能發展大幅度提早,某些基
新冠肺炎在歐洲大流行已經年滿一年了,不是人的身體受到感染,而是人的思想全受到嚴重感染,學校持續關閉狀態,恐慌在人世間持續擴散著,社會生態訇然而變。   然而,宵禁、管制、禁閉的時代卻沒有影響到我們的山居生活。孩子賦閑在家,成日徜徉於山谷之中,在這片爛漫春光裏,總是會看見孩子騎車、騎馬、玩沙的身影。
一般資優教育、兒童發展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的相關書籍上,都會列舉一些資優兒童的特質,讓老師和父母做參考,這些特質包括:很早開始學走路、很早開口說話、很晚開口但語言發展快速、豐富的字彙、學前閱讀、閱讀程度超前、記憶力特佳、長時間的專注力、迅速的學習速度、理解力高於同儕兩三年、對數字敏感、喜歡獨立完成工作
曾經撰寫過兩篇文章︰『澳洲小學怎麽教數學』與『續集』,文中討論了,澳洲小學的數學教學法所帶來的困擾,這種看似有趣、好玩、靈活、多元化的教學法,可能適合大多數的孩子,卻不利於自動化有困難的學障生。諼諼是一個手眼協調度低、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固著性行為強的孩子。換成學障的術語來說就是:書寫障礙+亞斯。
何謂2E(Twice Exceptional)?即是高智商與學習障礙同時出現在同一小孩身上,互相作用而呈現出某種特質與特殊的學習模式。心理學將高智能定義為超前發展,將學習障礙定義為發展遲緩,超前與遲緩怎會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2E即是這樣一種發展類型。相較於同齡兒童,2E兒的智能發展大幅度提早,某些基
新冠肺炎在歐洲大流行已經年滿一年了,不是人的身體受到感染,而是人的思想全受到嚴重感染,學校持續關閉狀態,恐慌在人世間持續擴散著,社會生態訇然而變。   然而,宵禁、管制、禁閉的時代卻沒有影響到我們的山居生活。孩子賦閑在家,成日徜徉於山谷之中,在這片爛漫春光裏,總是會看見孩子騎車、騎馬、玩沙的身影。
一般資優教育、兒童發展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的相關書籍上,都會列舉一些資優兒童的特質,讓老師和父母做參考,這些特質包括:很早開始學走路、很早開口說話、很晚開口但語言發展快速、豐富的字彙、學前閱讀、閱讀程度超前、記憶力特佳、長時間的專注力、迅速的學習速度、理解力高於同儕兩三年、對數字敏感、喜歡獨立完成工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專注力的本質並非遠離手機或不追劇,而是忠實完成自己在特定時間內設定的計劃。最大的分心並非外在的多工或干擾,而是來自內心的偽裝與內耗,如扮演非真實自我或未解的內心衝突。這些心理耗能比任何外在分心更具破壞力。擺脫內耗、學會傾聽內心。為自己而活,放下內心小劇場,專注力將成為推動人生的強大力量。
消遣涉及兩種相互排斥的力量,一種是專注力,另一種為吸引力。 讀書、工作需要專注力,休閒和消遣也要,但程度有差,後者比較不需要那麼高度的專注力。傳統的消遣活動比較需要專注力,例如,下一盤圍棋,從頭到尾都要很專注,否則可能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又如,打八圈麻將,幾個小時之內都得聚精會神,否則人財兩失。現
Thumbnail
本篇分享專注力如何影響我們的人生,取自書籍《從1%的選擇開始,去做你真正渴望的事:每天7分鐘微行動,在追求中釐清優先順序,每個選擇都為人生加分》之摘要。
Thumbnail
手機訊息不斷地跳出通知,社交媒體一滑下去才驚覺時間已經過了一小時,有沒有覺得這些場景經常出現在生活之中。 學生時期專注力還不錯的我,一出社會後開始做PM的工作,這工作很要求多工的能力,起初的我還以能同時多工的能力引以為傲,結果到後期開始發現自己的專注能力越來越差。 短影音遍地開花,很多的演算法流
Thumbnail
專注力的提升來自於減少生活中的干擾與過量的資訊輸入。我們可以透過主動篩選資訊、簡化日常決策,以及建立一個清晰、有序的工作環境來找回專注力。這樣的減法練習能幫助我們有效應對信息過載與決策疲勞,讓大腦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任務,從而提升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特殊需求兒童小達的情緒波動、自我調節、注意力缺陷及衝動行為等症狀。通過個案故事描述了小達在家庭和學校中所面臨的挑戰,提出了家庭、學校和社會應針對這類兒童的需求,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幹預,協助他們融入社會,實現潛能。
Thumbnail
認識海君老師對小語的特殊教育教學方法,如何幫助小語突破認字與書寫的困難,以及發現其豐富的創造力與想像力。特殊教育不僅需要專業知識與耐心,更需要創意和靈活性。這篇文章看見了教育的深遠影響和無限可能。
Thumbnail
你吃過聰明藥嗎? 你知道孩子無法專心也可能是一種病嗎? 我認為特殊需求兒童的故事,透過照顧者或其親近的任何一位家人寫來格外寫實也更能寫到心坎兒裡。這是作者 林滿秋外甥的故事,透過身為家人的觀察以及紀錄,讓更多大人們看見這些孩子的不容易,對某些孩子來說學習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Thumbnail
專注力的本質並非遠離手機或不追劇,而是忠實完成自己在特定時間內設定的計劃。最大的分心並非外在的多工或干擾,而是來自內心的偽裝與內耗,如扮演非真實自我或未解的內心衝突。這些心理耗能比任何外在分心更具破壞力。擺脫內耗、學會傾聽內心。為自己而活,放下內心小劇場,專注力將成為推動人生的強大力量。
消遣涉及兩種相互排斥的力量,一種是專注力,另一種為吸引力。 讀書、工作需要專注力,休閒和消遣也要,但程度有差,後者比較不需要那麼高度的專注力。傳統的消遣活動比較需要專注力,例如,下一盤圍棋,從頭到尾都要很專注,否則可能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又如,打八圈麻將,幾個小時之內都得聚精會神,否則人財兩失。現
Thumbnail
本篇分享專注力如何影響我們的人生,取自書籍《從1%的選擇開始,去做你真正渴望的事:每天7分鐘微行動,在追求中釐清優先順序,每個選擇都為人生加分》之摘要。
Thumbnail
手機訊息不斷地跳出通知,社交媒體一滑下去才驚覺時間已經過了一小時,有沒有覺得這些場景經常出現在生活之中。 學生時期專注力還不錯的我,一出社會後開始做PM的工作,這工作很要求多工的能力,起初的我還以能同時多工的能力引以為傲,結果到後期開始發現自己的專注能力越來越差。 短影音遍地開花,很多的演算法流
Thumbnail
專注力的提升來自於減少生活中的干擾與過量的資訊輸入。我們可以透過主動篩選資訊、簡化日常決策,以及建立一個清晰、有序的工作環境來找回專注力。這樣的減法練習能幫助我們有效應對信息過載與決策疲勞,讓大腦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任務,從而提升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特殊需求兒童小達的情緒波動、自我調節、注意力缺陷及衝動行為等症狀。通過個案故事描述了小達在家庭和學校中所面臨的挑戰,提出了家庭、學校和社會應針對這類兒童的需求,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幹預,協助他們融入社會,實現潛能。
Thumbnail
認識海君老師對小語的特殊教育教學方法,如何幫助小語突破認字與書寫的困難,以及發現其豐富的創造力與想像力。特殊教育不僅需要專業知識與耐心,更需要創意和靈活性。這篇文章看見了教育的深遠影響和無限可能。
Thumbnail
你吃過聰明藥嗎? 你知道孩子無法專心也可能是一種病嗎? 我認為特殊需求兒童的故事,透過照顧者或其親近的任何一位家人寫來格外寫實也更能寫到心坎兒裡。這是作者 林滿秋外甥的故事,透過身為家人的觀察以及紀錄,讓更多大人們看見這些孩子的不容易,對某些孩子來說學習不是一件簡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