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與投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Image: Pixabay)
認識一個人,
不是從別人口中聽到的,不是從別人眼裡看見的;
認識一個人,
是從彼此真實的互動與相處,從瞭解對方的經歷與內涵,從認識對方的內心世界開始,
並且反思自己的感受變化,觀察自己的內在起伏,覺察自己的回應與心境;
認識一個人,
從各自不同的視角,
我們其實看見得是另一面的自己。
avatar-img
26會員
819內容數
<<提供卡巴拉天使療癒、基礎靈魂藍圖解讀、心靈對談分享>> 認識自己是一輩子的事,愛自己是一輩子的學習,這個空間分享我認識自己的過程,除了見證自己的生命經驗,也但願啟發所有接觸者心中的內在之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anuya心靈內在空間 的其他內容
你總說你接納,事實上你害怕不夠好與不完美, 你總說你信任,事實上你害怕未知與變動, 你總說你尊重,事實上你害怕表達自己的責任與界線; 因為頭腦的認知無法被你全然地接納, 它需要被理解,被實踐,被運用,被內化, 才能成為你的一部分; 那時, 即使沉默,你的品質也展露無遺。
沉澱是必要的, 沉澱使你回到內在的核心與平靜, 讓自己暫停,給自己獨處的時間,進行反思, 不論外在如何紛擾,思緒如何起伏, 你依然保有自身的平衡與穩定, 依然能在你之內感受和平與平安。
當你覺得自己只有這樣,只能這樣,只願意這樣, 你也限制了自己只接受這樣,只付出這樣,只擁有這樣; 覺察這樣的自己, 是否些許的無奈與無力,些許的匱乏與不自信,些許的害怕與退縮, 反思這樣的自己, 是否對自己不滿意,對現況不滿意,對付出與接受不滿意, 問問這樣的自己, 是否感到滿足與快樂,是否沒有遺憾
在你之內,既有人性,也有神性; 人性喜歡安逸,喜歡成功,害怕變動和未知,害怕失敗與孤單, 人性習慣將眼光放在外面,習慣做些什麼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神性喜歡挑戰,視挑戰為機會, 在神性的角度裡,沒有所謂的困難,只有挑戰,才能體驗與體會慈悲、良善、寬恕、仁慈、豐盛、正直、臣服、信任、與愛的品質,那些品質
過去,你習慣按照別人教導的經驗在學習人生、體驗人生,很少提出質疑,很少探索自己, 現在,你渴望聽見內在真正的聲音,渴望表達真實的自己,成為自己的引導者; 是的,這是自我意識萌芽的徵兆,是想要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為自己負責,自我賦權的開始; 耐心地,穩定地,一層層剝開表相的包裝,一步步深入去探索,你會
每個人之內有不同的人格,反應不同面向的自己, 有些能夠覺察,有些可能連自己都不知道, 每個人格都是自己,熟悉的、陌生的、無意識的自己, 透過已知的世界、未知的世界、過去與未來,個人與集體意識的積累,成為眼下自己的多樣貌。 當人們無意識地將不適合自己、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吸收內化,當作自己的一部分,內在就
你總說你接納,事實上你害怕不夠好與不完美, 你總說你信任,事實上你害怕未知與變動, 你總說你尊重,事實上你害怕表達自己的責任與界線; 因為頭腦的認知無法被你全然地接納, 它需要被理解,被實踐,被運用,被內化, 才能成為你的一部分; 那時, 即使沉默,你的品質也展露無遺。
沉澱是必要的, 沉澱使你回到內在的核心與平靜, 讓自己暫停,給自己獨處的時間,進行反思, 不論外在如何紛擾,思緒如何起伏, 你依然保有自身的平衡與穩定, 依然能在你之內感受和平與平安。
當你覺得自己只有這樣,只能這樣,只願意這樣, 你也限制了自己只接受這樣,只付出這樣,只擁有這樣; 覺察這樣的自己, 是否些許的無奈與無力,些許的匱乏與不自信,些許的害怕與退縮, 反思這樣的自己, 是否對自己不滿意,對現況不滿意,對付出與接受不滿意, 問問這樣的自己, 是否感到滿足與快樂,是否沒有遺憾
在你之內,既有人性,也有神性; 人性喜歡安逸,喜歡成功,害怕變動和未知,害怕失敗與孤單, 人性習慣將眼光放在外面,習慣做些什麼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神性喜歡挑戰,視挑戰為機會, 在神性的角度裡,沒有所謂的困難,只有挑戰,才能體驗與體會慈悲、良善、寬恕、仁慈、豐盛、正直、臣服、信任、與愛的品質,那些品質
過去,你習慣按照別人教導的經驗在學習人生、體驗人生,很少提出質疑,很少探索自己, 現在,你渴望聽見內在真正的聲音,渴望表達真實的自己,成為自己的引導者; 是的,這是自我意識萌芽的徵兆,是想要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為自己負責,自我賦權的開始; 耐心地,穩定地,一層層剝開表相的包裝,一步步深入去探索,你會
每個人之內有不同的人格,反應不同面向的自己, 有些能夠覺察,有些可能連自己都不知道, 每個人格都是自己,熟悉的、陌生的、無意識的自己, 透過已知的世界、未知的世界、過去與未來,個人與集體意識的積累,成為眼下自己的多樣貌。 當人們無意識地將不適合自己、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吸收內化,當作自己的一部分,內在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沒有發現當你愛一個人時往往以為自己很了解對方,但很多時那了解只是腦中的想像,並不是真正的了解,相處久了就才發現對方跟自己想像中的不一樣。有時是自己或對方為自己畫了一個圈,根本不想走出那個圈子以外讓對方去了解自己。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Thumbnail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扮演不同的角色,外界觀察並評價我們的行為和言語。然而,外在形象和內心真實自我之間的分界線通常看不見。文章探討了這種內外角色之間的矛盾,並從占星學的角度提出了自我和家庭內心世界的關聯。
Thumbnail
投射並非榮耀般的閃耀,但擁抱給予的心,就能自然將投射成為榮耀。
Thumbnail
如何透過真正看見他人,透視自己,締造深刻人際關係, 提供了關於如何真正瞭解一個人的方式,並針對社群媒體和人際關係的幻覺提出了觀點。作者關注於被看見、賞識及陪伴的力量,並強調照亮者和削弱者之間的對比。此外,文中也提到了透過對話技巧以及提出好問題來促進雙向交流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看待他人評價自己的兩種角度,提到了人們在他人身上看到的特質其實是自己的內在反映,並且強調了重視自我認知不受外界評價左右的重要性。文章內容深入並具有啟發性。
Thumbnail
不知道你是否曾體驗過,你跟朋友在談論同一個人時,而對方口中描述的人,跟你認知中的人卻全然不同?這樣的覺察是來自於生活中尤感而發的小啟發,某次我拜訪了父親的一位朋友,在聊天過程中,他所描述的父親跟我所認知中的父親完全截然不同。
Thumbnail
我們所謂的「認識自己」,都是透過和另外一個人互動相處,才能真正看清自己的樣子。某些時候,我們對那個人所做的行為,其實是讓我們能看見自己在某些特定的情境裡面,原來還存在不同的樣貌。 童年時期,我們從照顧者中感受到的愛是什麼樣子,我們模仿學習到的愛就是什麼樣子,這是記憶的複製,也會銘印在我們潛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有效溝通成為了一項至關重要的技能。然而,溝通的藝術不僅僅在於表達自己,更在於理解他人。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不同的背景、經驗和觀點,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我們看待問題的視角。正是這些不同的視角,讓我們的世界變得豐富多彩,但同時也給溝通帶來了挑戰。 當我們努力去理解他人
習慣於聽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與看法,但往往只願接受自己認同的部份。渴望從他人口中得知自己的好壞,卻又無法接受事實。其實我們都很清楚,在不同的人面前我們呈現出的自己也會有所不同。 從別人口中得知的自己,很大部份只是你願意讓那個人看見的你,不見得是真實的你。 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人格特質」,但也不是一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沒有發現當你愛一個人時往往以為自己很了解對方,但很多時那了解只是腦中的想像,並不是真正的了解,相處久了就才發現對方跟自己想像中的不一樣。有時是自己或對方為自己畫了一個圈,根本不想走出那個圈子以外讓對方去了解自己。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Thumbnail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扮演不同的角色,外界觀察並評價我們的行為和言語。然而,外在形象和內心真實自我之間的分界線通常看不見。文章探討了這種內外角色之間的矛盾,並從占星學的角度提出了自我和家庭內心世界的關聯。
Thumbnail
投射並非榮耀般的閃耀,但擁抱給予的心,就能自然將投射成為榮耀。
Thumbnail
如何透過真正看見他人,透視自己,締造深刻人際關係, 提供了關於如何真正瞭解一個人的方式,並針對社群媒體和人際關係的幻覺提出了觀點。作者關注於被看見、賞識及陪伴的力量,並強調照亮者和削弱者之間的對比。此外,文中也提到了透過對話技巧以及提出好問題來促進雙向交流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看待他人評價自己的兩種角度,提到了人們在他人身上看到的特質其實是自己的內在反映,並且強調了重視自我認知不受外界評價左右的重要性。文章內容深入並具有啟發性。
Thumbnail
不知道你是否曾體驗過,你跟朋友在談論同一個人時,而對方口中描述的人,跟你認知中的人卻全然不同?這樣的覺察是來自於生活中尤感而發的小啟發,某次我拜訪了父親的一位朋友,在聊天過程中,他所描述的父親跟我所認知中的父親完全截然不同。
Thumbnail
我們所謂的「認識自己」,都是透過和另外一個人互動相處,才能真正看清自己的樣子。某些時候,我們對那個人所做的行為,其實是讓我們能看見自己在某些特定的情境裡面,原來還存在不同的樣貌。 童年時期,我們從照顧者中感受到的愛是什麼樣子,我們模仿學習到的愛就是什麼樣子,這是記憶的複製,也會銘印在我們潛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有效溝通成為了一項至關重要的技能。然而,溝通的藝術不僅僅在於表達自己,更在於理解他人。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不同的背景、經驗和觀點,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我們看待問題的視角。正是這些不同的視角,讓我們的世界變得豐富多彩,但同時也給溝通帶來了挑戰。 當我們努力去理解他人
習慣於聽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與看法,但往往只願接受自己認同的部份。渴望從他人口中得知自己的好壞,卻又無法接受事實。其實我們都很清楚,在不同的人面前我們呈現出的自己也會有所不同。 從別人口中得知的自己,很大部份只是你願意讓那個人看見的你,不見得是真實的你。 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人格特質」,但也不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