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解封先等等?你的抵抗力已經放假三年!減藥藥師:口罩解封之後,保全家平安的三項重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胡廷岳藥師專注在「發明低門檻的健康方法」,提供一般大眾照顧自己的能力。因而預防生病,減少吃藥。公益環島演講的時間地點:《減藥藥師公佈欄
延伸閱讀:「我爸的止痛藥,為什麼要管制?」管制性止痛藥會讓人成癮嗎?副作用很強嗎?

生病的來源

口罩終於要解封了。只是,這三年來我們的自主防疫真的做的太好,原本容易生病的人也變得不常生病,導致我們的抵抗力這三年來都失去了「受訓」的機會,一放假就放了三年。甚至還只打了新冠疫苗,只記得如何對付「新冠疫情」。

根據過去的經驗看來,肺炎鏈球菌、流感,其實才是死亡率更高的殺人兇手呀!我就問,流感與其他容易突變的病毒,我們的身體真的還記得怎麼對付嗎?

廷岳我環島減藥演講時,常常說,生病的來源有三項,只要移除任何一個來源,就可以保障全家人平平安安,分別為:1.克服較弱的抵抗力2.克服較強的病原體 3.克服接觸病原體的機會。

(相關文章:為什麼「阻止親友吃」清冠一號?藥師曝光兩大成份副作用)

想要保護家人的話,以下是廷岳我整理的重點分析:

raw-image

1.克服較弱的抵抗力:

疫情終於到了尾聲,口罩解封之後,抵抗力較弱的人,就算自己的防疫做的很好,也請小心身邊的家人出門已經不戴口罩。

他很有可能成為無症狀的感染者,然後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傳染給你。抵抗力較差的族群例如化療、孕婦、孩童長輩、長期臥床病人、長期無法出門曬太陽、先天或後天抵抗力缺乏的夥伴。以及呼吸系統比較脆弱的族群,例如氣喘、肺水腫、嚴重過敏的夥伴。也許近期流感還在流行的期間,還不適合突然群聚。

我建議等第一波「口罩解封後」的國內多種多重傳染病疫情結束之後,醫療量能有了,再讓自己嘗試沒有口罩的生活,把抵抗力訓練回來,會是明智的選擇。

反過來說,若你可能成為這些族群的探望者,我建議你的口罩晚一點再解封,因為你的強大抵抗力很可能隱藏了你的病情,讓你成為無症狀感染者,感染給你的家人。

2.克服較強的病原體:

當病原體傳染力超級強,我想來想去,最好的方法還是幫自己補支疫苗。

眼看台灣的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施打率一直以來都不高。老實講,這三年來我們防疫做的太好了,不常生病了,因此我們的抵抗力這三年來都失去了「受訓」的機會,身體裡只剩下菜鳥,早忘了怎麼打仗。

很多長輩都會常常說:「但我都躲在家阿,我都不跟別人接觸,安啦!」其實有一個很大的盲點,我們等等說。我擔心的是,當我們的免疫力已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只要今年不幸中獎,症狀應該會很明顯。因為今年絕對是派新兵上戰場打精實幹練的敵人啊…。

3.克服接觸病原體的機會:

環島減藥公益演講時長輩常常告訴我:「不會啦,我出門都會戴口罩,回家就會用漂白水全身上下清潔一遍,我超級保護自己,所以我不用打疫苗。」

有趣的是,廷岳我並不擔心你在家裡確診,反倒擔心:當你在家裡面滑倒,摔了一跤骨折了,想必你會想去住院打石膏。

你一定會想說,不就打個石膏,住院7天14天就可以安全回家了嗎?抱歉,很多人就是在這個時候感染肺炎。你會在醫院吃飯、在醫院被照顧,在醫院裡面生活24小時連續七天。沒想到突然就沒辦法呼吸,突然就來不及說再見(這就是肺炎鏈球菌的危險性)。

為了避免危及情況,以及更多未知被傳染的可能性(就算你防疫做得很好,也無法避免意外進入醫院的機會)。反正肺炎鏈球菌疫苗一輩子只要打一次就好,我認真建議全家人自費也好公費也好,一起去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擋住看不見的子彈。

*

別讓無症狀的自己,傳染給免疫力低下的家人,也別讓細菌病毒趁著口罩解封時節有機可趁。廷岳我以上從三條路徑分析生病的原因,以及避免生病的方法,希望能影響你的行動,打支疫苗,照顧好自己,減少吃藥。

減藥最好。

我是廷岳。

相關文章:感冒藥「少吃80%」的方法?用5招避免自己藥越吃越多,人人都能輕鬆辦到!

*

環島演講中!

胡廷岳藥師專注在創造「不費力又自願行動的健康生活」,想在2030 年底以前,讓台灣每一個人都能控制好慢性疾病,與我的爸媽一樣。關於為什麼我要環島演講

我是廷岳,人人都知道平常要運動要養生、要預防臥床,但其實連醫師自己也做不到。所以我立志幫全台灣的長輩,找到【做得到的健康生活】!必須降低健康的門檻,人人才能健康起來、減少吃藥、預防臥床。
我環島演講發明的【低門檻,台灣臥床七大主因的5步驟預防訣竅】 (手機觀看版PDF),還附加了10份低門檻的國內外實例整理,很歡迎你下載使用哦!很歡迎你點此領取:【台灣臥床7大主因的5步驟預防訣竅】

◆其他低門檻治病建議:《低門檻養生的100種方法
◆其他簡單醫學故事:《阿嬤的醫學字典計畫
◆你也會喜歡的實用確診日記:《藥師確診日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胡廷岳藥師的醫病故事集的沙龍
1.1K會員
131內容數
當我公益演講時,民眾來問我問題,我只有一次說服他的機會、還必須盡量保有這個人原來的習慣。所以我給的「低門檻養生建議」必須超實用、超簡單、又超有道理。漸漸的,已經蒐集100種方法、蒐集成一本故事集了。
2023/05/15
據統計,台灣人在死前平均臥床時間約8年,所耗費的龐大照顧成本,對於患者、照顧者和家庭都是沉重負擔。原本擔任醫院藥師的胡廷岳因為爸媽生病的親身經驗,認為現行的醫療和衛教宣導過於僵化,因而開啟了環島公益演講行動,推廣用長輩們「聽得懂、做得到」的健康建議,希望藉此達到人人能縮短臥床時間、減少吃藥的目標。
Thumbnail
2023/05/15
據統計,台灣人在死前平均臥床時間約8年,所耗費的龐大照顧成本,對於患者、照顧者和家庭都是沉重負擔。原本擔任醫院藥師的胡廷岳因為爸媽生病的親身經驗,認為現行的醫療和衛教宣導過於僵化,因而開啟了環島公益演講行動,推廣用長輩們「聽得懂、做得到」的健康建議,希望藉此達到人人能縮短臥床時間、減少吃藥的目標。
Thumbnail
2023/05/03
你有沒有同樣的經驗?抵達公司之後就忘了自己今天是怎麼過來的、到了晚上就想不起來今天早餐吃了什麼、打完麻將就忘了剛剛贏的過程,只知道自己贏了。沒有錯。這就是「剛剛沒有動到腦」的證據。
Thumbnail
2023/05/03
你有沒有同樣的經驗?抵達公司之後就忘了自己今天是怎麼過來的、到了晚上就想不起來今天早餐吃了什麼、打完麻將就忘了剛剛贏的過程,只知道自己贏了。沒有錯。這就是「剛剛沒有動到腦」的證據。
Thumbnail
2023/04/24
你也知道橄欖油很棒、211健康餐飲食計畫很好,但你根本就沒時間煮對吧?我也是,今天我想跟你分享3+1個很聰明的解決方法。
Thumbnail
2023/04/24
你也知道橄欖油很棒、211健康餐飲食計畫很好,但你根本就沒時間煮對吧?我也是,今天我想跟你分享3+1個很聰明的解決方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最近感冒疫情再起,個人+夫妻因為外來的傳染+沒有預防隔離=導致ㄧ傳多的辛苦。感冒恢復的過程,說明平時身體的保養勝過感染戰時的對抗,因為可以短期脫離症狀+產生輕微症狀=避免重大症狀的傷害喔!
Thumbnail
最近感冒疫情再起,個人+夫妻因為外來的傳染+沒有預防隔離=導致ㄧ傳多的辛苦。感冒恢復的過程,說明平時身體的保養勝過感染戰時的對抗,因為可以短期脫離症狀+產生輕微症狀=避免重大症狀的傷害喔!
Thumbnail
這三年來我們防疫做的太好,原本容易生病的人也變得不常生病,導致我們的抵抗力這三年來都失去了「受訓」的機會,放假放了三年。甚至只打了新冠疫苗,只記得如何對付「新冠疫情」。我就問,流感與其他容易突變的病毒,真的還記得怎麼對付嗎?
Thumbnail
這三年來我們防疫做的太好,原本容易生病的人也變得不常生病,導致我們的抵抗力這三年來都失去了「受訓」的機會,放假放了三年。甚至只打了新冠疫苗,只記得如何對付「新冠疫情」。我就問,流感與其他容易突變的病毒,真的還記得怎麼對付嗎?
Thumbnail
3+4 居家隔離終於已經到了尾聲,確診者們也已經慢慢恢復,症狀也已經明顯紓緩或已經沒有症狀了。居家隔離這幾天最難熬的還是小孩子,學校有課上不了了,線上上課又容易分心效果不好,整天待在家裡又沒辦法運動,明顯體力過剩!日夜顛倒生活起居已經是亂了套啊,等到正式結束後又得好好在調整一番。
Thumbnail
3+4 居家隔離終於已經到了尾聲,確診者們也已經慢慢恢復,症狀也已經明顯紓緩或已經沒有症狀了。居家隔離這幾天最難熬的還是小孩子,學校有課上不了了,線上上課又容易分心效果不好,整天待在家裡又沒辦法運動,明顯體力過剩!日夜顛倒生活起居已經是亂了套啊,等到正式結束後又得好好在調整一番。
Thumbnail
想把新冠肺炎當成小感冒,還有好長的一段路 文 / 魯皓平 想要新冠肺炎成為普通流感的歷程,還有許多問題必須克服…… 2020年年底,在各大廠牌的疫苗都即將要問世之前,德國(Germany)病毒學家克里斯蒂安(Christian Drosten)便警告,這些疫苗在預防疾病傳播的效果非常有限。
Thumbnail
想把新冠肺炎當成小感冒,還有好長的一段路 文 / 魯皓平 想要新冠肺炎成為普通流感的歷程,還有許多問題必須克服…… 2020年年底,在各大廠牌的疫苗都即將要問世之前,德國(Germany)病毒學家克里斯蒂安(Christian Drosten)便警告,這些疫苗在預防疾病傳播的效果非常有限。
Thumbnail
跟美國同學聊過之後,心情稍微和緩,大多數後遺症似乎在足夠營養補充、免疫力提升之後有很大機會逐漸康復(他也曾經嗅味覺喪失)。 美國的家庭醫生說,如果妳不嚴重,就當感冒一樣,哪裡痛吃甚麼藥(沒有特效藥),如果有呼吸困難的情況就去大醫院。 這個訊息其實有兩點: 我們明明有時間可以做得更好的,不是嗎?
Thumbnail
跟美國同學聊過之後,心情稍微和緩,大多數後遺症似乎在足夠營養補充、免疫力提升之後有很大機會逐漸康復(他也曾經嗅味覺喪失)。 美國的家庭醫生說,如果妳不嚴重,就當感冒一樣,哪裡痛吃甚麼藥(沒有特效藥),如果有呼吸困難的情況就去大醫院。 這個訊息其實有兩點: 我們明明有時間可以做得更好的,不是嗎?
Thumbnail
看起來「一定比例的全民確診」,將會是台灣的未來趨勢。​甚至,我在台中的家人,也都做好了「總有一天會確診的心理準備、物資準備」。
Thumbnail
看起來「一定比例的全民確診」,將會是台灣的未來趨勢。​甚至,我在台中的家人,也都做好了「總有一天會確診的心理準備、物資準備」。
Thumbnail
這篇文章原本想過幾天去杜拜時才寫的,因為杜拜沒封關,想去實地看了再寫,但剛剛聽到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馬特市作者 @風翔萬里  打了疫苗後胸悶頭暈,當天就在醫院去世了。 因為這樣,也有其他準備要打疫苗的朋友表示擔心,所以想和大家說一下自己的經驗和想法。 2000年 1月底,我人在北京,朋友問我買口罩
Thumbnail
這篇文章原本想過幾天去杜拜時才寫的,因為杜拜沒封關,想去實地看了再寫,但剛剛聽到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馬特市作者 @風翔萬里  打了疫苗後胸悶頭暈,當天就在醫院去世了。 因為這樣,也有其他準備要打疫苗的朋友表示擔心,所以想和大家說一下自己的經驗和想法。 2000年 1月底,我人在北京,朋友問我買口罩
Thumbnail
剛剛走路看到 綠燈過馬路的人在抽菸 紅燈等待的人也在抽菸... A.今天在臺灣是降級解封,但人鬆動的行為,馬上出現了… 老兄,請戴上口罩,即使在降級解封,也是必須尊守的行為,單獨持續戴口罩,許多研究報告顯示,可以阻止社區傳播,也可防止疫情再度延燒⋯ B.研究報告 1.英國劍橋大學  Brit
Thumbnail
剛剛走路看到 綠燈過馬路的人在抽菸 紅燈等待的人也在抽菸... A.今天在臺灣是降級解封,但人鬆動的行為,馬上出現了… 老兄,請戴上口罩,即使在降級解封,也是必須尊守的行為,單獨持續戴口罩,許多研究報告顯示,可以阻止社區傳播,也可防止疫情再度延燒⋯ B.研究報告 1.英國劍橋大學  Brit
Thumbnail
「還是有很多人不戴口罩」。這畫面讓我很有感覺,該是時候寫這篇文章了。「這世界上阿,有90%的病是無法治好的。不要太期待醫師能做到什麼,人類就是這麼渺小。」
Thumbnail
「還是有很多人不戴口罩」。這畫面讓我很有感覺,該是時候寫這篇文章了。「這世界上阿,有90%的病是無法治好的。不要太期待醫師能做到什麼,人類就是這麼渺小。」
Thumbnail
這個問題有點可愛,但我想說為什麼不both?可是,在我們繼續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或許我們應該先釐清這問題要不要放在一起討論,或者是否有先後順序要加入進來。 首先,新冠病毒的科學證據累積依然不足,但我們也只能夠就目前的感染者,去回溯還有釐清這些患者的特性,然後依據各個不同國家以及社會的狀況,由政策制
Thumbnail
這個問題有點可愛,但我想說為什麼不both?可是,在我們繼續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或許我們應該先釐清這問題要不要放在一起討論,或者是否有先後順序要加入進來。 首先,新冠病毒的科學證據累積依然不足,但我們也只能夠就目前的感染者,去回溯還有釐清這些患者的特性,然後依據各個不同國家以及社會的狀況,由政策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