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魔教室》(The Wave)(德語:Die Welle): 是一部2008年的德國劇情片,由丹尼斯・甘塞爾執導。電影改編自1967年羅恩・瓊斯在美國加州一所學校進行與法西斯主義有關的社會實驗第三浪潮。作家托德・斯特拉瑟曾根據這個實驗寫了一本同名為《惡魔教室》(1981年)的書籍。為了讓觀眾感受到這種實驗的引誘力,導演丹尼斯·甘塞爾採用了讓約根・沃格爾扮演發起這場運動的老師(「領導人」),採用一步一步指導學生的實驗方式拍攝。 (文字來源:Wikipedia)
從看完《惡魔教室》到現在,我一直無法把想法比較完整的表達出來,因為它實在是真實到一個太驚悚了,而且有很多影評已經把這部片講清楚,所以我現在只針對其中一個片段提出我的想法。
《惡魔教室》與大部分反烏托邦的小說跟電影(註)不同,其他作品大多將時空背景設在未來的虛構世界,但《惡魔教室》卻是從高中的教室一步一步所建立出來,血淋淋的告訴我們:納粹的那種極權離我們一點也不遠,而且程序簡單,操作容易。
電影一開始,老師先在課堂上問學生納粹的極權是否有可能歷史重演,所有學生一致表示那已經是被反省到不能再反省的地步,所以絕對不可能重演。因此老師決定暗自做一個實驗,第一步就是跟學生說從第一堂課開始,每個人只要有任何問題或意見,都要先舉手、起立(這從來都不是德國課室裡的規定,但聽起來有沒有很熟悉?因為我們都是這樣被教大的阿),接下來,就開始要尊稱他叫老師(原來都只是稱呼名字)。
電影演到這裡,班上都還沒有人覺得詭異,直到學生之間開始規定第二天班上每一個人都要穿白襯衫。其中一個女生也覺得這種共同決定的 dress code 很好玩,興致勃勃地在家裡試穿白襯衫,但因為發現自己一點也不適合,所以第二天決定還是穿自己想穿的衣服到校,出乎他意料的,這樣「不合群」的舉動卻引起班上同學的異樣眼光與排擠,甚至連男朋友都很難理解,甚至斥責她「為什麼不穿白襯衫」。
這時候,女生突然覺得這整件事的詭異,她只是單純覺得:「沒有什麼理由,我就是不想穿白襯衫」,因此完全不能理解為什麼她就因此變成「錯的」、「有問題的」。在她疑惑的同時,全班也開始一連串的「建立認同」運動,除了服裝之外,還決定了手勢和暗號,甚至到處宣示地盤。
這些聽起來之所以恐怖,是因為這一切看起來都如此自然,尤其這一連串的元素:服裝(制服)、上對下的權威(尊稱某某老師、課堂上說話要舉手起立)、同儕間的審查(風紀股長、班長等...)、我群的認同,我們的12年國教不是全都包了嗎?如果我們到現在還在重複做著這些獨裁的步驟,是要如何跳脫極權獨裁的思考框架和行為模式呢?
極權獨裁不是只發生在二戰時的德國,也不是只發生在現代的中國、北韓和俄羅斯,極權其實就在你我身邊,甚至台灣到現在還在拜獨裁廟(中正紀念堂),照這樣看來,之前光復中學扮納粹,其實也是剛好而已。
註:
反烏托邦的作品有許多,以下列出其中幾部:
小說—《一九八四》、《美麗新世界》、《華氏451》、《我們》、《動物農莊》
電影—《分歧者1》、《分歧者2:叛亂者》、《分歧者3:赤誠者》、《末日列車》、《終點戰》、《移動迷宮》、《國際殺戮日》、《飢餓遊戲》
動畫—《動物方城市》(美)、《心靈判官》(日)
~~~~~~~廣告時間~~~~~~~
翻譯資歷近10年的我,最近開設了臉書的粉絲專頁,裡面收錄了所有與翻譯相關的討論與譯文,歡迎舊雨新知按讚追蹤:
如果喜歡文章內容,歡迎贊助支持我的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