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的發生,不是因為我想要,而是靈魂需要(下篇)

2023/03/0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發覺自己的優勢

沈澱了一些時日,我開啟商業思維學院的「成為自己的CEO」這堂課,我慢慢地隨著每周功課做完大約8-10周的自我梳理,我想知道我心裡想做什麼,在行銷的世界中,有沒有我喜歡的事情呢?
雖然我的專業是行銷,不過我的物欲很低,對於折扣優惠也不太敏感(購物時我都是「需要」大於「想要」很多才會購買),我常在想我已經提供商品價值、切中痛點需求且擁有好的客戶服務,那麼我應該就有能讓消費者願意購買的底氣了吧,但是我卻要一直做優惠、找KOL、辦活動等等,而這些花錢的活動很有可能短期內無法大幅提升銷量。

不開心是一種生命的提醒

我在做行銷工作時並沒有很快樂,但我也沒有討厭行銷的工作內容,但我總覺得在5-6年的行銷職涯中,我好像沒獲得什麼成就,比如大賣的商品、大紅的品牌、大咖的合作藝人,總覺得好像少了些什麼,還想再做更多事情,卻又覺得陷入某種循環,沒有知名品牌的工作經驗,找工作時只能到小型公司,小型公司可能行銷預算又很少,那可能就無法跟大咖合作。
品牌就是用錢砸出來的
我曾在不缺錢的傳統產業跟缺錢的新創公司工作過,其實做品牌就是銀彈,誰後面有富爸爸誰就贏了,雖然這樣思考有點消極,不過當我意識到這點後,對於工作上那些並非我能控制的因子釋懷,在我能做的範圍裡我做到最好,其他無法控制的家族糾葛、個人恩怨,那就算了。
我開始思考「我」這個人能做什麼事情,過去的工作經驗中有什麼任務是我做起來好像有點成就的,或是自己其實蠻喜歡的步驟。

開啟探索職涯之路

2年前我決定從通路行銷轉為數位行銷時,我先盤點技能優劣勢且轉職過程中,薪水勢必會有所調整,接著我從104的高年級職涯教練課程,進行履歷優化跟面試練習(我上過不同的三位老師,最推薦的是胡祖惠老師),轉職過程中發現了履歷王,也從履歷王的分享文中建立良好的轉職思維。
我整理出我擅長圖像加文字的整合,我能跟眾多外包廠商溝通,不論是展場、公關活動或是設計公司,而且我很會想主題內容,比如商品是「礦泉水」我可以找到很多切角去談論「水」,歷史故事也好醫療知識也可以,我蠻會找資料,又可以用消費者可能會有興趣的方式切入。但弱點是對於數位行銷的「行銷漏斗」概念還不太理解,行銷工具(GA、GTM)上的運用不太熟悉。因此第一份數位行銷工作先從社群行切入,如果可以有電商經營的經驗就再好不過了。

一邊嘗試一邊摸索

剛進入數位行銷時,做了一陣子社群,但隨著演算法三不五時地調整,加上當時的公司也沒有規定一定要跟時事,我喜歡產出產品相關的內容,不過看到人力銀行對於社群行銷的要求都會寫喜歡分享以及要跟上時事潮流,自己並不想隨時隨地都盯著手機,也思考著除了社群行銷外自己可以往數位行銷哪個方向走。
數位行銷領域參考圖

怎麼發現自己想做的事

我倒底怎麼找到自己可以前進的方向呢?我是用篩選法,因為我沒有特別想要做得事情,只是不排斥,但在篩選前,我確實做了不少嘗試,我曾經在上市公司子公司的連鎖通路做B2C的行銷,看到花錢蠻隨性的組織,不是說大方而是在效益上的監督不算嚴格。
到了新創公司後,就算是簡單的印刷立牌也需要估算其效益,我開始想行銷真的就是只能計較那幾分錢嗎?對於老闆來說當然每一分錢都很重要,行銷本身就是一個花錢部門,這也不意味著行銷就可以亂花錢,認真看待每一分錢是行銷的基礎,理解每一分錢的用途與轉化目標是行銷的責任。
我漸漸體會到,行銷想做得有聲有色,端看公司願意花多少行銷費用,我開始想或許我能嘗試做B2B的行銷,KPI很明確就是要新客戶名單,我又很喜歡產內容也做過實體活動規劃,也想朝SEO邁進。

探索職涯從不會結束

從我進入品牌方擔任行銷開始,我一直在找想做的事情,這三年多來,我也買了啟點文化的《讓夢想著地》課程,後來我發現賈桃樂有免費的職涯諮詢,更是成為我心靈支柱的一部分,現在回頭看才發現原來我做了這麼多嘗試,近期我轉職成為我想做的軟體業B2B行銷,期間投了70多封履歷,面試10多家公司,一路走來不容易,但我最大的收獲是「跟自己和解」這也是我在三月份想記錄的故事。
在104上,我也是用這張圖
15會員
18內容數
從閱讀和職場慢慢理解自己,學習感受當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