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規劃與策略-6-興趣可以成為找工作的方向嗎?跨領域轉職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若已30而立,想轉職至數位行銷領域(偏好裡面的企劃跟策略類職位),但過去沒有直接的經驗(都擦邊角),想詢問可以作哪些學習來證明自己的決心?p.s.因為年紀關係,遲遲無法下定決心脫離舒適圈,導致一直在作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要記住!遲遲是一個可怕的事情。

遲遲大部分的情況下表示你處在一個「與問題相處或是在忍受問題」的狀態,遲遲最關鍵的事情就是停留在無作為的狀態中。我們要用積極行為去取代消極的忍受,所以先問自己一句話「我們為了這興趣所做的積極行為在哪?」

用產出、成果與行為來證明自己的興趣

這個時代大多數的職務都會有相對應的「本科系」人才,其實早就已經過了靠熱情來找工作的時代了,畢竟本科系中就有哪些充滿熱情的專才了,對方要用非本科系的理由就薄弱了。

用產出說話、用成果吸引人、用行為改變現況

建立自己的外部價值:記錄自己所有的成長

最簡單的產出就是自己建立一個部落格與粉絲頁,三不五時的就寫下自己的對於行銷與企劃的學習心得與模擬議題的提案規劃,要是你今天是真的對行銷企劃有興趣,就把行銷企劃的經典書籍拿來寫心得文章、舉辦讀書會,當別人質疑你的非本科系時,你繳出的是一個上萬字學習心得的網站、或是自己已經經營了一個行銷相關的社群時,這樣的興趣才夠打動人

參加比賽認識對的人與了解業界競爭力

或是在行銷社團中看看有沒有人會想要參加一些相關的比賽,一起組隊參加,讓自己有一些具體的模擬議題可以「與團隊一起討論」讓你體會那些過程中的開心與不開心,畢竟比賽就是競爭,競爭就可以把興趣帶回現實面,你的興趣具有競爭力嗎?或是為了讓你的興趣具有競爭力,你願意做到什麼樣的程度呢?看過業界的高手要是你還是心生響往,勇於挑戰,那這認知應該是夠的了。

以上這兩件事情都是屬於具體的行為,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可能就已經是「行銷人」或是「企劃人」了,那自然而然就會有對的人或是機會出現在你的身邊。

用產出說話、用成果吸引人、用行為改變現況

先建立自己的部落格,撰寫十篇以上的學習心得
搜尋相關產業是否有一些公開比賽,然後去組隊比賽
閱讀這篇有收穫嗎?有執行的方向了嗎?歡迎抖內,為知識與經驗付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策略思考-生活的累積
106會員
15內容數
策略是為了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我喜歡從本質去思考一件事情的底層邏輯,因為也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在這多變的商業世界中找到自已安身立命之道。
2024/03/18
兩個概念,讓短影音成為你的學習競爭力 很多人對於短影音應該是只有一些負面的概念,像是時間很快都會消磨掉了、其實不知道自己剛剛看了什麼、一個晚上一下就沒了,甚至是生活中更多了疲憊感,因為原來可以讓大腦休息的時間,被短影音取代了,的確短影音的確是有很多認知學上的設計是可以上人上癮的,但是事實上你要是懂
Thumbnail
2024/03/18
兩個概念,讓短影音成為你的學習競爭力 很多人對於短影音應該是只有一些負面的概念,像是時間很快都會消磨掉了、其實不知道自己剛剛看了什麼、一個晚上一下就沒了,甚至是生活中更多了疲憊感,因為原來可以讓大腦休息的時間,被短影音取代了,的確短影音的確是有很多認知學上的設計是可以上人上癮的,但是事實上你要是懂
Thumbnail
2022/02/12
實務與理論是兩個不同目標的知識領域 實務是操作中的細節、眉角與當下的即時反應, 理論是在討論思考事情時的完整性。 理論是來至於一百的實務的累積與共通性 實務與理論是兩個不同目標的知識領域,實務是操作中的細節、眉角與當下的即時反應,理論是在討論思考事情時的完整性。 而面試最重要的事情會是什麼?
Thumbnail
2022/02/12
實務與理論是兩個不同目標的知識領域 實務是操作中的細節、眉角與當下的即時反應, 理論是在討論思考事情時的完整性。 理論是來至於一百的實務的累積與共通性 實務與理論是兩個不同目標的知識領域,實務是操作中的細節、眉角與當下的即時反應,理論是在討論思考事情時的完整性。 而面試最重要的事情會是什麼?
Thumbnail
2022/02/12
請問要如何面對彼得理論的主管? 對於每次開會無法決策或是都會不斷推翻自己的決策,但因為面對這些虛耗的過程導致最後的結果對公司來說都不是很理想的結果。Q2請問要如何面對這樣的工作狀態是否有突破點? 老師身歷其境,既視感超強 所以我可以給你幾個觀點來停損 1.別想太多:主管負全責,過程對員工就是磨練
Thumbnail
2022/02/12
請問要如何面對彼得理論的主管? 對於每次開會無法決策或是都會不斷推翻自己的決策,但因為面對這些虛耗的過程導致最後的結果對公司來說都不是很理想的結果。Q2請問要如何面對這樣的工作狀態是否有突破點? 老師身歷其境,既視感超強 所以我可以給你幾個觀點來停損 1.別想太多:主管負全責,過程對員工就是磨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有幫大家進行轉職前的五大項資源盤點,一起思考轉職前的事前準備工作有哪些。這一篇文章會接續協助大家思考自己轉職的方向,與大家談談轉職過程中的進修重點,以及轉職後的職場適應上,大家可以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態。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有幫大家進行轉職前的五大項資源盤點,一起思考轉職前的事前準備工作有哪些。這一篇文章會接續協助大家思考自己轉職的方向,與大家談談轉職過程中的進修重點,以及轉職後的職場適應上,大家可以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態。
Thumbnail
你還不知道要做什麼工作嗎?超扎實求職筆記在這裡,用3個方法5個問題幫你有效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從找工作方法、如何找到喜歡做的事情、該不該離職,完整求職攻略大揭秘!
Thumbnail
你還不知道要做什麼工作嗎?超扎實求職筆記在這裡,用3個方法5個問題幫你有效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從找工作方法、如何找到喜歡做的事情、該不該離職,完整求職攻略大揭秘!
Thumbnail
發覺自己的優勢 沈澱了一些時日,我開啟商業思維學院的「成為自己的CEO」這堂課,我慢慢地隨著每周功課做完大約8-10周的自我梳理,我想知道我心裡想做什麼,在行銷的世界中,有沒有我喜歡的事情呢? 雖然我的專業是行銷,不過我的物欲很低,對於折扣優惠也不太敏感(購物時我都是「需要」大於「想要」很多才會購買
Thumbnail
發覺自己的優勢 沈澱了一些時日,我開啟商業思維學院的「成為自己的CEO」這堂課,我慢慢地隨著每周功課做完大約8-10周的自我梳理,我想知道我心裡想做什麼,在行銷的世界中,有沒有我喜歡的事情呢? 雖然我的專業是行銷,不過我的物欲很低,對於折扣優惠也不太敏感(購物時我都是「需要」大於「想要」很多才會購買
Thumbnail
若已30而立,想轉職至數位行銷領域(偏好裡面的企劃跟策略類職位),但過去沒有直接的經驗(都擦邊角),想詢問可以作哪些學習來證明自己的決心?p.s.因為年紀關係,遲遲無法下定決心脫離舒適圈,導致一直在作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要記住!遲遲是一個可怕的事情。 用產出、成果與行為來證明自己的興趣
Thumbnail
若已30而立,想轉職至數位行銷領域(偏好裡面的企劃跟策略類職位),但過去沒有直接的經驗(都擦邊角),想詢問可以作哪些學習來證明自己的決心?p.s.因為年紀關係,遲遲無法下定決心脫離舒適圈,導致一直在作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要記住!遲遲是一個可怕的事情。 用產出、成果與行為來證明自己的興趣
Thumbnail
「會覺得年紀大選擇會變少,是因為過去的你都在揮霍時間。」 在討論版上看見有人發文詢問未來職涯發展,發文者接近 40 歲且有案底,不論應徵什麼基礎工作頻頻被拒絕。
Thumbnail
「會覺得年紀大選擇會變少,是因為過去的你都在揮霍時間。」 在討論版上看見有人發文詢問未來職涯發展,發文者接近 40 歲且有案底,不論應徵什麼基礎工作頻頻被拒絕。
Thumbnail
本業與興趣通常都是互補的,像我過去本業從事機械業,很少講話,都在從事手動工作,那時候我的興趣就是研究如何與人溝通以及肢體語言,或是權謀、心理這類的思考領域。 而一些文書類型的辦公室工作者,平時白天都坐在電腦面前,晚上的興趣則會是以健身、慢跑、球類運動的類型較多數。 我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興趣? 結論
Thumbnail
本業與興趣通常都是互補的,像我過去本業從事機械業,很少講話,都在從事手動工作,那時候我的興趣就是研究如何與人溝通以及肢體語言,或是權謀、心理這類的思考領域。 而一些文書類型的辦公室工作者,平時白天都坐在電腦面前,晚上的興趣則會是以健身、慢跑、球類運動的類型較多數。 我該如何找到自己的興趣? 結論
Thumbnail
如果想要獲得一份心目中理想的工作,進公司前你要先進修自己,關注產業動態,最重要的是「跟自己對話」,不要因為職位薪水高、聲望高或家人期待,就貿然闖入。你需要冷靜想想這份工作是否能為你帶來熱忱,你是否願意傾盡全力把它做好,工作不是不能選錯,而是如果選錯,你要有勇氣立刻轉身。
Thumbnail
如果想要獲得一份心目中理想的工作,進公司前你要先進修自己,關注產業動態,最重要的是「跟自己對話」,不要因為職位薪水高、聲望高或家人期待,就貿然闖入。你需要冷靜想想這份工作是否能為你帶來熱忱,你是否願意傾盡全力把它做好,工作不是不能選錯,而是如果選錯,你要有勇氣立刻轉身。
Thumbnail
進修當然也是職涯困境的解決之道,而且終究不會是浪費時間;但如果沒有先找到自己的問題或興趣所在、在原本的工作上也沒花心思,所謂「進修」往往只是另一種逃離現實的方式而已。
Thumbnail
進修當然也是職涯困境的解決之道,而且終究不會是浪費時間;但如果沒有先找到自己的問題或興趣所在、在原本的工作上也沒花心思,所謂「進修」往往只是另一種逃離現實的方式而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