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空間正義》一書中看到了一個很有趣的概念:衍生地理(consequential geography)。它的基本定義就是「地理不僅是一種背景反映或可描繪物理屬性的空間表達」,讓我來幫大家翻譯翻譯,它的意思就是:「地理其實不只是一種客觀的背景描述、描繪空間的工具,它背後還隱藏著許多利益關係與主觀的行動」,也就是說我們所身處的物質空間其實無時無刻都在形塑著我們的社會關係跟社會發展。但是在過去,多數人都並不會把空間視為形塑社會行動、影響社會正義的重要力量,就只是簡單的把它當成一種固定背景(Edward W.Soja著,顏亮一、王丹青、謝碩元譯,2019)。 總之就是「地理不只是簡單的背景,它也會影響著我們的行動。」
上面這段話可能大家會有點難理解,讓我再努力嘗試用別的文章解釋的更清楚。戴伯芬在《他者的都市文化地景建構:三種外籍勞工研究取徑下的地圖分析》一文中以地圖權利學的分析,來探究「台北市政府提供給外籍勞工的外勞文化地圖」背後所涵蓋的意義,試圖去檢視台北市政府製造地圖背後的動機與企圖。深入分析過後,你只會覺得很生氣而已,如果我們認真檢視台北市政府所製作的外勞文化地圖可以發現,製作這個地圖的背後根本不是是以實際的城市導覽功能為主要目的,而是希望透過此地圖來引導外籍移工去從事台北市政府認為「適當的」都市休閒,這背後其實涵蓋著高度的政治象徵(簡單來說這個地圖只是要引導移工去到不會影響到”台北人”的地方)。結果就是台北市政府製作的「外勞文化地圖」根本無法讓多數外籍移工來使用,他們多半只能依據「母國產業」與「全球連鎖企業」的消費地景來辨識,或是只能透過平常零碎片段的勞動路徑來認識城市。當外籍移工感受到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歡迎他們聚集,而市民也選擇持續保持距離,此發展有可能強化了族群之間的社會邊界,而台北市政府所製作的地圖在這過程當中也只會助長了分化族群的趨勢(戴伯芬,2005)。總之就是,地理化為看似客觀無害的一張地圖,但其實大大地影響著我們的行動,而這背後也都隱含著空間的鬥爭。不知道這樣有沒有讓大家更理解「衍生地理」的概念?
講完讓人生氣的部分了,接下來我想延伸這個概念到「符號性的層次」來討論一些搖滾樂。我覺得對於搖滾樂來說「其實地理不只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也可以抽象化為作為承載情感的符號,並以主觀的方式來指認區域的社會現象以及表達情感。」我認為搖滾樂在很早以前就已經呈現出「衍生地理」的現象,我怎麼會這樣說呢?因為以地方作為歌名的歌曲應該不勝枚舉,而且多數這些歌曲都不僅是客觀的地理描述;反之,我們可以在歌曲中聽見「空間」是如何影響著創作者,或者是創作者的主觀情感。當創作者「主觀」地去賦予這個地方某種情感或是意義的同時,地理是否就不再只是一個客觀背景?而是共同參與形塑了這首歌?舉個例子,羅大佑《鹿港小鎮》中的台北作為一種符號,應該不只是一個地名,而是象徵著資本主義不均地理發展所造成的混亂,而鹿港則是代表著傳統社會中的一種安定象徵。某種程度上,不論是鹿港還是台北,它們都不只是一個地名,它們在這裡都承載了衍生的情感,並藉此形塑了文化。總之,講了那麼多,又亂挪用人家的概念,其實我只是想要藉由這個主題來介紹一些有關地名的歌曲,以下分享給大家。
Lynyrd Skynyrd-Sweet home Alabama
我第一次聽到Sweet home Alabama是在我看湯姆漢克演的《阿甘正傳》中,當Jenny回到她跟阿甘一起長大的阿拉巴馬時的配樂,第二次是在小小兵的開頭裡面聽到。後來我就愛上這首歌了,從高中一路聽到現在都還在聽啊!太好聽了。另外補充這首也是我高中剛學吉他時在練的歌(現在還沒練完)。到了後來去看歌詞我才知道原來這首歌是他們在回應Neil Young的歌:《Alabama》。Neil Young在那首歌中表達了他對南方種族主義的失望,我猜身為南方樂團的Lynyrd Skynyrd應該就覺得有點被挑釁到了?於是用這首歌回應了Neil Young:「不是所有南方人都支持種族隔離的政策,你們虛偽的北方人管好自己的事(水門事件)」(以上是我對歌詞的個人詮釋)。總之,Alabama在這邊不僅僅是一個地名(至少在這首歌),它背後所涵蓋討論的東西可以說是滿滿溢出來了。但對於我個人而言,我只能說這首歌真的超適合當電影配樂,一聽到真的就有種美國人來了的感覺!(附上小小兵的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sdG6kuYYDI
好吧,我希望 Neil Young 會記得
Well I hope Neil Young will remember
無論如何南方人都不需要他的建議
A southern man don't need him around anyhow
羅大佑、蔣志光 - 皇后大道東
我查了查維基百科,得知皇后大道是一條位於香港北部的主要道路,其英文原名Queen's Road就是為了紀念當時的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而歌詞中的皇后大道指的其實就是資本主義,而皇后大道西指得是西方的英國,皇后大道東指的則是東方的香港,最後皇后大道中指的便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首歌完美運用這種象徵和隱喻的手法,去描繪了香港社會面對1997年主權移交的心態。想當然在當時一發佈便成為禁歌,直到香港的局勢趨向穩定才獲得解禁。但長期關注華語搖滾樂發展的樂迷習近平,在2019年反送中時又把這首歌給禁了。
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東
皇后大道東轉皇后大道中
皇后大道東上為何無皇宮
皇后大道中人民如潮湧
非人物種-美蘿
我接下來要介紹的兩首歌都不算是一個地名,而是店名。美蘿是一間在在民生社區的咖啡館(已經消失了...),看這首歌的MV的時候,讓我想到傅柯(Michel Foucault)所提出的「異質空間」或是翻成「異托邦」(heterotopias), 異質空間可以說是由次文化群體中的規範與價值觀所建構出來,與社會真實空間形成對比的一種真實存在的空間或是虛擬地點。許多次文化都是起源於一個異質空間,像是酒吧、咖啡店、刺青店等等,而其中運作的規範與價值觀都是與現實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成人社會)形成一種強烈對照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透過異質空間來與現實世界做個對比,以此對比來檢討到底有什麼是被主流社會所遺漏、不接受的。配上歌詞的話,就像是一群無法進到資本主義烏托邦的人,高喊著:既然擠不進去,不如就荒度餘生吧!
早已經變成討厭的那個人
一時的心傷不足以認真
倦怠人生 從來沒有照著時針
腦袋很笨 路很遙遠 走得很慢
棚裡棚外 每個人後的心酸
相聚的時間很短 沒有想像釀成災
荒渡餘生的念頭
看日早晚-樂園Paradise KTV
樂園是一間在林森北路的傳統KTV,而這間KTV就坐落在延聲練團室的樓上,許多樂團練團休息時都會蹲在它門口抽煙。某次看日早晚的林逐就在樂園KTV的門口看見有人在地板上用粉筆寫著:「看日早晚 與時浮沉」,我想這句話在當時應該就在他心中產生了某種共鳴與理解,進而讓他從台北市街景一隅出發,來敘說一種跟著時事浮沉、無法做出改變的無奈心情。我想這段偶然的際遇不僅造就了一首歌,也替這個地方增添了幾分詩意。而我最喜歡歌詞中的頭尾兩句疑問,它道出了人們心中深處那股無奈的疑惑,每次聽到這兩段都會在我腦中浮現一位小姐(已跟創作者求證過,這是我的個人想像),她在虛情假意的歡場中異常清醒的尋找真實:
這條路已經行幾若工,是按怎揣攏無你的影 ?
咱的一生共撋佇遮 ?路哪會按呢行?
我想對於某些人來說,或許這間KTV是他們生命中為數不多的舞台,這裡頭所承載的情感也都是再真實不過的。而這也是異質空間存在的意義,它提供人們一個真實存在的幻想空間,以彰顯我們所身處的真實社會其實是更為虛幻、病態的,畢竟我想沒人見過真正的烏托邦長什麼樣,但異質空間卻是真實的存在在你我之中。會不會到了最後,其實所謂的“真實”與“虛幻”我們早就已經分辨不出來了?
最後,講了那麼多,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我很容易被這種類型的歌曲打動,不論是「空間它所承載的意義」還是「空間本身具有承載意義的能力」都很令我感動。我想這是因為我是一個念舊、不愛嘗試新東西的人,我總是走一樣的路回家、去一樣的店吃飯、去一樣的公園抽菸,總是對一些無聊的事產生歸屬感。可惜的是,我總是在四處移動,才剛習慣某個地方,又要離開對我來說實在是蠻消耗的,而每當有人問到我是哪裡人,我也都需要整理一下我的身份認同才能回答。但不論如何,我想我們永遠需要知道我們來自哪裡,因為我們塑造了那裡,那裡也塑造了我們。最後,其實還有很多有關地方的歌曲,歡迎大家分享給我!
參考書目:
Edward W.Soja 著,顏亮一、王丹青、謝碩元譯,2019,《空間正義》。台北:開學文化。
戴伯芬,2005,〈他者的都市文化地景建構:三種外籍勞工研究取徑下的地圖分析〉,《中外文學》, 5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