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的社會中,成功模式複製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反而可從別人身上學習失敗的經驗,成為自己規避的風險。
失敗經驗更難能可貴
在自己人生中或許失敗次數為成功次數好幾倍,尤其當面對未知時,帶來了害怕與恐懼,筆者的經驗從出社會後,養成在「搞砸」後從中復盤,藉此提升自身心態面,同時了解自己與整體環境的定位,記得2022年參加講師訓課程,孫治華老師透過學員互評,「點評」具體讓筆者知道還有哪些部分可以調整,以及強化與穩定調整時的挫折,然而具體上需要注意哪些關鍵呢?首先以人格特質來說,除了「熱情」外,還需提升哪些能力呢?
筆者以學術與創業進行分析,「學術創作者」或是「創辦人」需要三大能力,一為「概念化能力」,所謂的「邏輯思考力」以及「整合能力」,在閱讀完資料或是消化資訊後,如何把資訊轉譯成聆聽者或是符合消費者需求,筆者認為可從聆聽講座後,試著向講者提出問題,分析講者如何在短時間了解下,進行分析問題與回應,再來建議嘗試舉辦社團活動,在持之以恆二十場後,或許可具體地提升實際整合的能力。
二為「人際關係人互動的社交能力」,包含與供應商、顧客和利害關係人社交直覺,筆者快速提升這樣能力為前往日本留學,在一個完全不熟的新環境,加上語言能力薄弱,需要找到能夠讓自己生存在這個環境下的引路人,當時筆者盤點留學學校附近的非營利組織,嘗試爭取擔任志工的機會,透過與高齡者或是退休志工學習日本社會階級現況,一方面了解許多高齡退休的職場經驗法則,並從活動體驗可幫助外國學習者感受社會階級的動態。除此之外,從別人對話感受出當代社會需注意的脈絡,特別在飯局時,如果對於新鮮人來說,建議可從綜藝觀察節目如《相遇的夏天》,透過分析多人活動中,怎麼增強社交能力,在上帝視角觀察別人社交的動態,思考觀察員說法與脈絡,再來省思自我借鏡節目培養社交直覺,及感受人對話情緒波動,這些能力在學生時代因階級差距不大,較難有這樣的訓練,筆者建議學生時代多嘗試國際活動打工,可快速提升與累積這樣技能。
三為「技術能力」屬於專業領域相關知識與技術,就學期間學習興趣技能,筆者於求學時嘗試各式各樣領域,如:彈吉他、學日語、電腦繪圖、表演工作坊,透過不斷地學習與復盤,將學習領域分類,「電腦繪圖」屬於技術,「彈吉他」、「學日語」或是表演比較偏向人際關係互動和概念化能力,因自己學術領域中屬於人文,故在專業領域會比較像是論述上個案研究,在人文科系的訓練多為田野調查,田野通常需長期觀察,筆者認為如要累積專業領域的知識與技術,通常需要三到六年的長期規劃,短期至少要以一年規劃為進度,再來就是在專業領域培訓上,遇到許多不順利的鳥事通常都是正常的,或許這也是學術創作和創業相似的點。
團隊人數與制度的關聯
我現在任職於學校所成立的中心,一開始只有五個人到現在三十人,起初創業時制度並不是最重要,各自熟悉與合作可以達到團隊的運作。不過隨著人數的增加,制度性能幫助組織運作更為順暢,包含例會、月會、工作會議、專責人員會議等行政項目,如果能於會議中清楚讓會中成員了解,就能幫助整個團隊運作更為順暢。
筆者認為在團隊治理中,「能規模化的MVP才能算是成功」,筆者在工作透過繪製作不同模組研發,發現成功案例並非都可以複製化,主要是一間機構治理與十間機構治理是完全不同的,當一個模組成功時,先要思考員工是「獨特性」還是「通則性」,如果屬於「獨特性專才員工」,意味著接下來要設計「研習制度」,讓獨特性轉譯成教育推廣,伴隨而來思考如何製作員工手冊與指南。
一旦公司或是學校預計將一個案例變成研習制度與手冊時,首先是公司有多少時間可以完成這樣的內容,以及之中試教與調整需要花多少時間,這些都是公司的資源與財務,再來從公司聘任制度與薪水配置的思考,從原本小組之成長到中型組織,整個公司運作就會發生變化,領導者如何在這樣的轉型下,做出果斷的決策,加上隨著失敗經驗累積,對於創辦人來說,面對搞砸在治理公司很正常的事情,如公司要能持續永存,在這樣轉型下會面對的是「少犯錯比多得分更重要」,但是少犯錯又不等於不做事,之間的拿捏就是主管掌控與調整。
先佔優勢未必是好的
在認知上或許覺得「先佔優勢」是好事,但在創業或是學術創作上,前提建立在產品或是作品夠卓越且充足時間成本或財務金流,以學術創作來說「轉型策略」這個題目用在不同的案例中,所搭配的理論與核心就完全不同,以公立美術館來說,包含政府治理、行政法人,在私立美術館運營為企業或是基金會經營,在組織運作上的核心完全不同,即使當下先找到論述先機,可能會因理論尚未完全或是者是環境變化過快,這樣的先機就變成了綑綁,以自身搞砸經驗分析,曾為了讓甘特圖運作在時程上,故在提案階段時先開跑了,結果後因被業主大幅調整,原本偷跑的部分卻變成巨大的損失,所以宣傳時機掌握十分重要,當時與業認知不同,業主認為當時階段維持培訓,導致錯找廠商問題,所以有時候誤以為先佔優勢時,或許可以先緩緩等到合作意向書簽訂後,再進行動工這也是在搞砸中學到的工作直覺。
以上為筆者對於失敗累積以及搞砸為通往成功時必須經歷的過程,就像前往戶外教育時,未必所有時候天氣都給力,不給力時的那些問題,正是讓筆者成長的契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