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上班族都有大學畢業?!為什麼去旅遊時說英文不會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上一篇文章,提到了日本和台灣截然不同的大學升學率,台灣發動高教改革之後,高等教育從菁英教育變成了普及教育,「博士生賣雞排」是一個個案,但也可以代稱整體的現象,也許一言以蔽之是「浪費國家教育資源」,當然雞排博士本人對於博士教育有他的解讀,但台灣的整體的體制,跟日本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旅遊時接觸的日本人,其實大部分只有高中畢業

根據目前我所能找到的最新的「厚生労働省」(類似於台灣的勞動部)2021年的統計資料整體就業人口中,大約4300萬人的最高學歷是中學或高中畢業,另外約2800萬則是短大、高專、大學畢業以上的畢業生(相當於台灣大專以上學歷)。對比台灣的數據,整個台灣的就業人口中(有被主計處算到的),大約500萬人是國高中學歷、600萬人是大專以上學歷。不論黑數有多少,台灣整體就業人口的學歷,還是比日本高的

日本有一個詞,叫做「学歴社会」,意思是「在這樣的社會裡面,透過學歷決定一個人的職業、所得以及在社會上的聲望和地位,而非透過一個人的技能、工作能力來決定」而學歷到底怎麼影響了日本整體的就業人口呢?

在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2800萬人之中,有1800萬左右,即絕大多數的人成為了白領,從事專門的技術職或是事務職等,不論是工程師還是行政工作,都算在這個類別裡面。然而,而持有國高中學歷的人,僅有約900多萬人從事這類型坐辦公室的工作。

也就是說,我們在日劇裡面經常看到的小資族、上班族、社會人、大部分都是在辦公室裡面上班的,都有大專以上的學歷,而實際上在日本旅遊時,接觸更多的是從事餐飲業、服務業、零售業的現場工作人員,在這類型的工作中,約2000多萬人是國高中學歷的人,大專學歷僅有700多萬人,從統計數字來看,其實在日本旅遊時所接觸到的日本人,大部分都只有高中畢業而已。

日本「學歷社會」讓學歷決定了一個人的許多未來,而整體產業也呈現了很多和學歷相關的結構性特色

日本「學歷社會」讓學歷決定了一個人的許多未來,而整體產業也呈現了很多和學歷相關的結構性特色

有的時候會看到台灣人討論日本的服務,比方說去吃個飯卻吃了悶虧,抱怨為什麼店員不會說英文、找錢找錯等等,其實換個角度想,這也算是一種日本文化吧。畢竟這就是日本,對方其實也沒學過什麼英文(普通的日本人從國中才開始從ABC學起,不過2020年以後,教育體制已經有提早教英文了,但時數還是很少),如果要當個好觀光客,說點日文可以增進溝通,也才能玩得更盡興。

台灣人外語能力好?!日本人要說好標準日語也是一個挑戰?

先前和日本同學聊天時,同學們提到他們印象中,台灣人的英文很好。不過這或許是個錯覺,如果依照成績來看的話,其實台灣整體跟日本整體的英文程度是差不多的。依照EF2018的資料台灣人英語成績排名48名,日本人排名49名,其實程度相當。不過這個主要是在看有去參加EF考試所計算出來的成績排名。

但之所以有台灣人英文不錯的印象,或許是因為在台灣,會講英文而且敢講的人,往往很熱情的招待外國人的關係吧

而關於語言,國家國土大、人口多的地方,說好「標準」的「國語」,也變成了一種能力。台灣整體而言,雖然還是可以隱約辨識出某些地方腔調或說話習慣,但基本上來講,大家說的國語還是非常相似的。

有的時候在日本動漫影劇裡面會看到這樣的內容,鄉下來的主角到東京去,一開始不太會說標準語還要好好練習等等。而外國人的日語學習者們也以學習東京首都圈的關東標準語為主,一開始我學習日文時,一位日籍的日語老師就以自己是土生土長說著標準語的東京人為賣點來告訴大家要好好學發音。

有一個有趣的網路調查是這樣的,調查題目是「平常使用標準語說話嗎?」,首都圈大約有9成,但是近畿、中国・四国大約只有4成,九州、沖繩則是大約5成,西日本最有名的莫過於大阪話、關西腔,而且也有名到普通的日本人也都大概聽得懂關西方言的程度。

所以有些人為了工作需要,要練好標準語是個學問,網路上還有教如何說好標準語的文章。但是在台灣,大概也不會特別有人寫文章教台灣人怎麼說好國語吧。反倒是為了工作需要,有些人必須練練台語,但這又是台灣另外的議題了。


台灣的外語課程起步比日本早得多,但就結果來看,成績好像沒有比日本排名更前面,台灣人英文白學了嗎?

台灣的外語課程起步比日本早得多,但就結果來看,成績好像沒有比日本排名更前面,台灣人英文白學了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葉子-avatar-img
2023/03/04
原來是這樣!我還以為英文可以通
avatar-img
Life Notes | Guan-Yun Wang
119會員
144內容數
高中時候夢想成為一位「文人」,至今依舊。雜食性熱愛學習,念過中文系、心理所、資訊所。古有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願以文字為核心,建立我的六藝。這是我的沙龍,包含文學、心理學、AI、資訊工程,還有很多雜七雜八。透過書寫持續成長,讓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好,散發正能量。E-mail: gywang.tp@gmail.com
2023/10/21
最近讀了一本書《上班何須太委屈,轉職身價再晉級》,作者是Linkedin的日本負責人,這本書也有不少描述當前日本職場及社會現況的內容。正因為看了這本書,也發現到了一些原來一直覺得卡卡的地方,其實是因為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而產生的。最明顯的大概就是「不稱讚別人」以及「主管說的算」的文化。
Thumbnail
2023/10/21
最近讀了一本書《上班何須太委屈,轉職身價再晉級》,作者是Linkedin的日本負責人,這本書也有不少描述當前日本職場及社會現況的內容。正因為看了這本書,也發現到了一些原來一直覺得卡卡的地方,其實是因為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而產生的。最明顯的大概就是「不稱讚別人」以及「主管說的算」的文化。
Thumbnail
2023/10/07
長大是學習處理鳥事。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了一本書《做自己的人生教練:致富、堅強、受人喜愛——史丹佛大學的生涯規劃必修課》,作者是茱莉・李斯寇特-漢姆斯,雖然我還沒有買,但是先在網路上看了試閱章節。這是一本寫給20多歲年輕人的書,作為20歲後半的我,看這本書的時候彷彿也像是變成了書中的「阿姨」(作者在
Thumbnail
2023/10/07
長大是學習處理鳥事。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了一本書《做自己的人生教練:致富、堅強、受人喜愛——史丹佛大學的生涯規劃必修課》,作者是茱莉・李斯寇特-漢姆斯,雖然我還沒有買,但是先在網路上看了試閱章節。這是一本寫給20多歲年輕人的書,作為20歲後半的我,看這本書的時候彷彿也像是變成了書中的「阿姨」(作者在
Thumbnail
2023/08/05
上個月因為研討會的關係,出差去了哥本哈根,那裡的七月天氣涼爽,最熱的正中午也只有20度,一回到日本,馬上就又回到30多度的高溫仲夏。不過走在日本秩序良好的街道及商店、享受各種方便的小確幸,還是會覺得,回到日本真是太好了。 日本是個四季分明的地方,不只是字面上的意思而已 以許多國家的標準而言,可說
Thumbnail
2023/08/05
上個月因為研討會的關係,出差去了哥本哈根,那裡的七月天氣涼爽,最熱的正中午也只有20度,一回到日本,馬上就又回到30多度的高溫仲夏。不過走在日本秩序良好的街道及商店、享受各種方便的小確幸,還是會覺得,回到日本真是太好了。 日本是個四季分明的地方,不只是字面上的意思而已 以許多國家的標準而言,可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台灣一直以為都崇尚學歷至上的觀念,從小到大多少人白天去學校晚上去補習班呢?說台灣的教育是分數至上,應該大多數的人都可以認同吧! 我覺得新聞媒體刻意強調台大兩個字並不能完全說明台灣教育現場的價值問題,指是因為台大這光環夠大,加上台灣學歷至上的迷思,標題購聳動才能有點閱率,台灣教育缺乏人格發展及人文素養
Thumbnail
台灣一直以為都崇尚學歷至上的觀念,從小到大多少人白天去學校晚上去補習班呢?說台灣的教育是分數至上,應該大多數的人都可以認同吧! 我覺得新聞媒體刻意強調台大兩個字並不能完全說明台灣教育現場的價值問題,指是因為台大這光環夠大,加上台灣學歷至上的迷思,標題購聳動才能有點閱率,台灣教育缺乏人格發展及人文素養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提到了日本和台灣截然不同的大學升學率,台灣發動高教改革之後,高等教育從菁英教育變成了普及教育,「博士生賣雞排」是一個個案,但也可以代稱整體的現象,也許一言以蔽之是「浪費國家教育資源」,當然雞排博士本人對於博士教育有他的解讀,但台灣的整體的體制,跟日本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旅遊時接觸的日本人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提到了日本和台灣截然不同的大學升學率,台灣發動高教改革之後,高等教育從菁英教育變成了普及教育,「博士生賣雞排」是一個個案,但也可以代稱整體的現象,也許一言以蔽之是「浪費國家教育資源」,當然雞排博士本人對於博士教育有他的解讀,但台灣的整體的體制,跟日本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旅遊時接觸的日本人
Thumbnail
最近接觸很多教育相關的東西,才發現人一輩子脫不了學習。從義務教育、高等教育、出社會後的進修、以興趣為主的課程等等,統統算是教育的範圍。最近文科就業艱難的問題才剛出現在我思考範圍內,加入了文科理科分類後,讓我心中的台灣思想又添了一筆,只能說以前自己太無知。
Thumbnail
最近接觸很多教育相關的東西,才發現人一輩子脫不了學習。從義務教育、高等教育、出社會後的進修、以興趣為主的課程等等,統統算是教育的範圍。最近文科就業艱難的問題才剛出現在我思考範圍內,加入了文科理科分類後,讓我心中的台灣思想又添了一筆,只能說以前自己太無知。
Thumbnail
本書由兩位教授接力寫成, 作者提醒日本實驗室的教授多半都在日本取得學位, 雖也自覺與歐美等國的戰力相比還是不如, 不過多數學者還是會以少許的預算進行獨立性高的研究題目, 這和台灣研究多半追隨歐美為主的Me Too研究非常不同。 日本的研究在某方面來說甚至比歐洲主要國家還要有更高更深之遠見卓識。 日本
Thumbnail
本書由兩位教授接力寫成, 作者提醒日本實驗室的教授多半都在日本取得學位, 雖也自覺與歐美等國的戰力相比還是不如, 不過多數學者還是會以少許的預算進行獨立性高的研究題目, 這和台灣研究多半追隨歐美為主的Me Too研究非常不同。 日本的研究在某方面來說甚至比歐洲主要國家還要有更高更深之遠見卓識。 日本
Thumbnail
剛好上週日高燒不退,昏昏沈沈的過了幾個日與夜,就和兩週前動手術一樣,靠著那隻手機與外界聯繫卻也沒錯過「台灣人吃海鮮」,這次依然完美的追了一齣「學歷說」的鬧劇!身為台灣人,面對政治人物及媒體人毫無底線的無聊爭吵應該是再熟悉不過了,但每次還是能驚訝於他們將自己逼到死胡同的白痴言論。
Thumbnail
剛好上週日高燒不退,昏昏沈沈的過了幾個日與夜,就和兩週前動手術一樣,靠著那隻手機與外界聯繫卻也沒錯過「台灣人吃海鮮」,這次依然完美的追了一齣「學歷說」的鬧劇!身為台灣人,面對政治人物及媒體人毫無底線的無聊爭吵應該是再熟悉不過了,但每次還是能驚訝於他們將自己逼到死胡同的白痴言論。
Thumbnail
海外遊子們都各有一段獨特又奇幻的人生旅程。而上課跟學習,對從現任或曾經的留學生們來說,重要性不言而喻。經歷過日本公部門工作的洗禮後,我想從當年自己還是個一般人的時代,跟大家分享這幾年透過課程看到了什麼有趣的人事物。
Thumbnail
海外遊子們都各有一段獨特又奇幻的人生旅程。而上課跟學習,對從現任或曾經的留學生們來說,重要性不言而喻。經歷過日本公部門工作的洗禮後,我想從當年自己還是個一般人的時代,跟大家分享這幾年透過課程看到了什麼有趣的人事物。
Thumbnail
文 / 郭智輝 1960年台灣出生人口有42萬多人,這是在網站上查得到最久的官方資料;當年的小娃娃,如今也到了算著日子等退休,看著兒女等抱孫的年紀了。但是,很抱歉!2021年台灣的出生人口陡降至15.3萬人,減幅高達六成。 延伸閱讀 「歷史共業」或「上下交相賊」—談論文抄襲問題
Thumbnail
文 / 郭智輝 1960年台灣出生人口有42萬多人,這是在網站上查得到最久的官方資料;當年的小娃娃,如今也到了算著日子等退休,看著兒女等抱孫的年紀了。但是,很抱歉!2021年台灣的出生人口陡降至15.3萬人,減幅高達六成。 延伸閱讀 「歷史共業」或「上下交相賊」—談論文抄襲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