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書|不要當一個什麼都理所當然的大人《此時此刻,我們相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向自己承諾,永遠不會變成一個把世界當成理所當然的人。」

此時此刻,我們相遇:一部人生哲學|Jostein Gaarder

此時此刻,我們相遇:一部人生哲學|Jostein Gaarder

我的辦公室電腦裡,一直都設著由韋伯望遠鏡所拍攝,距離地球7,600光年的船底座星雲一角為桌面。每當我感到焦躁煩心,下班前準備關機回到桌面,看到星雲都會讓我有種,這一切其實都微不足道的寬慰。

raw-image

寫出經典哲學小說《蘇菲的世界》作者喬斯坦・賈德,此次帶來的新作《此時此刻我們相遇》是一封封寫給孫子女輩的書信,也是寫給大眾的智慧箴言。帶給我的感受如同那個星雲桌面,當下的焦慮好似也沒什麼,我們的存在於這個宇宙只是過客,同時感受到自身渺小,更加想好好體驗這段生命。


活著是什麼感受

賈德在孩童時期便感受到自身活著很「奇怪」。他將世界存在的疑惑拋向大人,得來的只有一句「我覺得你不該成天想太多有的沒的。」

得到如此澆冷水回應的賈德並沒有因此放棄追尋萬物存在的本質,他秉著好奇心,才能繼而在樹木花草、在超自然事物、在時間與空間裡發現了「我並不只是身在自然中,我就是自然」,與世界萬物循環共好。讓我直接聯想到我很喜愛的漫畫《鋼之煉金術師》裡的「一為全,全為一」。當我們把世界理解成某種模樣,並覺得那應該才是真理,我們也在為自己設下界限,而不斷地為生命提問,縱然沒有最終解答,也或許不會有唯一解,但珍貴的是那依然持續發問的行為。

若不彼此詢問美好人生有何特點,你我就不能期待過上美好的生活;若不試著定義公平正義的社會,你我就建立不出一個公正的社會;在我們仔細思考什麼是愛之前,也大概不太能在線上約會有所斬獲。

或許正是因為能思考這些「有的沒的」,這種主動的發問才是身而為人、才是我們無法被AI取代的原因吧。

raw-image

看過後的知識都忘了怎麼辦

必須得老實說,在看的當下,發現有很多是我現在的大腦無法理解的,賈德的哲學觀甚至擴大至整個宇宙,也在看完後擔心,這些內容有些我要慢慢讀懂,但若最終仍無法記得,這樣閱讀還有用嗎?(真的就是有的沒的問題)

但我發現自己又再度被有限的大腦給侷限住了,因為這就是一本生活處處是哲學的書籍,重要的不是你能記住多少,而是強化了多少念頭,當你碰到焦慮、遇逢挫折,萬事萬物都被極度放大時,只要有那樣一個被強化的觀念,就是自己的救贖。

所以當我望著桌面的星雲,我會想起我們都是生命中的過客,應該要好好來體驗,進而與焦慮拉開距離;當我又陷入了比較心態,會知道必須重新花時間在自己身上,專注自己而不是他人;當我覺得有些話很老套,但想感謝誰時應該直接說,因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物往往都不那麼難以用言語表達。」

有些事情的確急不得,無法理解的總有一天會走進心中,若還因為某些事情太花時間想抱怨時,比如八0年代賈德所遇到的那位爸爸脫口而出:「天哪,養小孩怎麼這麼花時間!」或許就會想到賈德爺爺戲謔的語氣:「是呀,人生可花時間了。

好好去做那些需要「花時間」做的事,好好吃飯,好好睡覺,或許這些最重要的事情,往往都不那麼難。

raw-image

最後最後,歡迎來到IG版面參與【時光寶盒】兼抽書活動
畢竟一本需要花時間慢讀的書,玩一個需要花時間的遊戲也是合情合理XD:

在IG此貼文留言處提問一個你現階段沒有答案的問題,可以芝麻般小,也可以如宇宙般大。(e.g.人為什麼要工作?愛是什麼?我如何結識有緣的另一半?什麼是美好人生?人生的價值有量表可以計算嗎?為何跟父母溝通總是有溝沒有通?我的貓/狗/另一半/現在到底在想什麼?......)

❷我將在今年底也就是2023/12/31再跟留言的大家對一次答案,你們是否有找到理想的解答,還是仍然在疑惑呢?

讓我們持續好持好奇的心~不斷對著世界發問(⁎⁍̴̛ᴗ⁍̴̛⁎)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沒想到會在文章中看到“鋼鍊”出現(同好路過
avatar-img
畫說有一天|閱讀.文學.你我的故事
112會員
116內容數
紀錄最近看完,且好希望讓你們也知道的書。
2025/02/28
提到社會底層人物,或許第一印象是悲慘和壓抑?其實不然。史坦貝克所描寫的小人物,就如同你我一般的普通人,有日常的期待、未竟的目標、野心勃勃的計畫,甚至是一些微不足道但能滿足自我的快樂。這些人生百態,經由史坦貝克敏銳的觀察與靈動的筆觸,用同理心、偶爾幽默詼諧的方式呈現,讓這些角色鮮活立體,直抵人心。
Thumbnail
2025/02/28
提到社會底層人物,或許第一印象是悲慘和壓抑?其實不然。史坦貝克所描寫的小人物,就如同你我一般的普通人,有日常的期待、未竟的目標、野心勃勃的計畫,甚至是一些微不足道但能滿足自我的快樂。這些人生百態,經由史坦貝克敏銳的觀察與靈動的筆觸,用同理心、偶爾幽默詼諧的方式呈現,讓這些角色鮮活立體,直抵人心。
Thumbnail
2025/02/16
閱讀這本與品嚐美食的過程令我快樂,但同時又能在其中看見過去殖民地歷史,當中臺灣人一直存在卻又必須壓抑的自我認同,是在看起來愉悅的劇情中,不可忽視也糾結複雜的情感。
Thumbnail
2025/02/16
閱讀這本與品嚐美食的過程令我快樂,但同時又能在其中看見過去殖民地歷史,當中臺灣人一直存在卻又必須壓抑的自我認同,是在看起來愉悅的劇情中,不可忽視也糾結複雜的情感。
Thumbnail
2025/02/08
悲傷不是一個該「解決」問題,也不會因為失去了誰而可以被比較。大家常說時間久了要記得放下,但經歷過的人明白,放下並不是淡忘,而是心裡仍有一塊他的位置,換個方式活著,在你想到的時候,仍能伴你一起往前。
Thumbnail
2025/02/08
悲傷不是一個該「解決」問題,也不會因為失去了誰而可以被比較。大家常說時間久了要記得放下,但經歷過的人明白,放下並不是淡忘,而是心裡仍有一塊他的位置,換個方式活著,在你想到的時候,仍能伴你一起往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 #還少寫一個字到底多恍神 我相信宇宙總是會吸引跟你當下同頻率的事物來到身邊。 這兩天收到了黃繭的新書:「生活是有恃無恐」, 我很早就知道這個作家, 在2018年手寫帳剛開的時候, 就曾經抄寫過好幾篇她的文章, 但都是零碎片段的文字, 這是第一次完整地讀完一本作品, 很奇妙地, 非常符合我此刻的心
Thumbnail
- #還少寫一個字到底多恍神 我相信宇宙總是會吸引跟你當下同頻率的事物來到身邊。 這兩天收到了黃繭的新書:「生活是有恃無恐」, 我很早就知道這個作家, 在2018年手寫帳剛開的時候, 就曾經抄寫過好幾篇她的文章, 但都是零碎片段的文字, 這是第一次完整地讀完一本作品, 很奇妙地, 非常符合我此刻的心
Thumbnail
在這世上,多數的人感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正常的,好像每個人都是這樣子過的,或認為這個世界的運作機制就是如此,只能接受,沒有什麼好質疑的 真是這樣的嗎? 如果這一切本就該如此,那麼那些聖人、智者與哲人不就是放著好好的生活不過,沒事找事,自尋煩惱,自討苦吃?
Thumbnail
在這世上,多數的人感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正常的,好像每個人都是這樣子過的,或認為這個世界的運作機制就是如此,只能接受,沒有什麼好質疑的 真是這樣的嗎? 如果這一切本就該如此,那麼那些聖人、智者與哲人不就是放著好好的生活不過,沒事找事,自尋煩惱,自討苦吃?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大多數時候都在自我懷疑、尋求認同,這兩個過程之間徘徊,但正是因為有了這兩個過程,我們才有辦法重新(從心)長出力量!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大多數時候都在自我懷疑、尋求認同,這兩個過程之間徘徊,但正是因為有了這兩個過程,我們才有辦法重新(從心)長出力量!
Thumbnail
「若不彼此詢問美好人生有何特點,你我就不能期待過上美好的生活;若不試著定義公平正義的社會,你我就建立不出一個公正的社會;在我們仔細思考什麼是愛之前,也大概不太能在線上約會有所斬獲。」 或許正是因為能思考這些「有的沒的」,這種主動的發問才是身而為人、才是我們無法被AI取代的原因吧。
Thumbnail
「若不彼此詢問美好人生有何特點,你我就不能期待過上美好的生活;若不試著定義公平正義的社會,你我就建立不出一個公正的社會;在我們仔細思考什麼是愛之前,也大概不太能在線上約會有所斬獲。」 或許正是因為能思考這些「有的沒的」,這種主動的發問才是身而為人、才是我們無法被AI取代的原因吧。
Thumbnail
曾經,似乎也是充滿想法的自己,去哪了呢? 為了找到那個自己,並與他對話, 我考古了以前寫的網誌,歷盡艱難解開密碼, 挑了個號稱是第一篇的文章(但其實只是未鎖起的第一篇), 開始窺探過去自己的一段旅程...... 好啦,有點過於美化了, 說穿就是搬運以前的文章,然後盡可能的......忠於「原著」。
Thumbnail
曾經,似乎也是充滿想法的自己,去哪了呢? 為了找到那個自己,並與他對話, 我考古了以前寫的網誌,歷盡艱難解開密碼, 挑了個號稱是第一篇的文章(但其實只是未鎖起的第一篇), 開始窺探過去自己的一段旅程...... 好啦,有點過於美化了, 說穿就是搬運以前的文章,然後盡可能的......忠於「原著」。
Thumbnail
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時,是看到淇淇的介紹,當時並沒有太吸引我,因為平行時空的題材好像已經欠缺新鮮感,接著不久又看到漫閱讀,還有其他馬特巿的巿民介紹,其中有一個書評寫:這是一個科幻包裝的心靈故事。就是這一句吸引我看這本書。
Thumbnail
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時,是看到淇淇的介紹,當時並沒有太吸引我,因為平行時空的題材好像已經欠缺新鮮感,接著不久又看到漫閱讀,還有其他馬特巿的巿民介紹,其中有一個書評寫:這是一個科幻包裝的心靈故事。就是這一句吸引我看這本書。
Thumbnail
假如人活著,是一個真正專心的人,那麼他除了專心一意於他自身內在的生命之外,是再也不遑他顧了。 假如人果然能超越於自身日常生活的俗務之外,他就會像是突然間從一種極端的痛苦中甦醒過來一樣,看著眼前的每一樣事物,幾乎沒有一物不是美麗的。
Thumbnail
假如人活著,是一個真正專心的人,那麼他除了專心一意於他自身內在的生命之外,是再也不遑他顧了。 假如人果然能超越於自身日常生活的俗務之外,他就會像是突然間從一種極端的痛苦中甦醒過來一樣,看著眼前的每一樣事物,幾乎沒有一物不是美麗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