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以我自己來說,我自認為我擅長從 「0 ➡️ 60」 以及 「-10 ➡️ 0 」。
\n工作的過程中我不時會有些靈感,突然想要做點什麼小專案,然後很快就去實踐。這個專案以我的能力,雖做不到 100 分,不過至少有個 60 ~ 80 分的程度。
\n有時候也會遇到一些突發狀況,需要將某些錯誤的內容修正,我可以判斷出哪些內容是有問題的,但要我針對每一個錯誤的狀況來提出修正案,那我就沒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了。
\n認清這些內容以後,才能夠藉此補強自己不足的部分。
\n\n
我如何補強自己不足的部分:
\n增進提案技巧\n
我自認為自己表達能力還算不錯,但有些想法或專案,其實有辦法用更簡潔的語句去說明,能夠讓別人更好理解。
\n而當別人聽懂你的想法,自然就可以給予你回饋或建議,自己就有辦法將內容做得更好,從 60 ~ 80 分 進步到 70 ~ 90 分。
\n當時我是選擇閱讀這本書,我覺得蠻有幫助的,《簡短卻強大的3分鐘簡報:好萊塢金牌導演教你「WHAC法」成功提案,用最短時間說服所有人》。
\n改善簡報排版\n
工作中常常需要製作 PPT 簡報,要如何在有限的空間中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我自己看了幾本理論書籍,像是《圖像溝通的法則》,但發現改善簡報最快的方式還是看影片。
\n近期短影片流行,除了一些搞笑的短片以外(雖然很多不好笑),我發現蠻多教你 PPT 排版技巧的短影片,通過不到一分鐘的影片,讓你了解如何將一份密密麻麻的文字,整理成好閱讀並凸顯重點的內容。
\n我相信很多人排斥這種短影片內容(抖音、小紅書...之類的),但我覺得正確的態度就是適當地善用它,雖然很多不必要的內容,不過還是有可以學習仿效的地方。
\n即便 10 個影片中,只有 1 個有用,
那你還是比完全不看多學到一點。
直接詢問別人該怎麼做\n
以往我是很害怕發問的人,覺得問這些問題會被當成什麼都不會的新人,但後來轉念一想,如果以長期來看,我問了以後就能夠學到怎麼做,怎麼樣都不虧吧?我原本不會的東西,現在會了,那不就是件好事嗎?我為什麼要害怕發問呢?
\n我以前不太會使用 Excel 函式,看到同事的報表非常精美,但是看他寫的公式又看不懂,自己找了網路上的文章看了看,但只了解個別函式的功能是什麼,一但組合起來卻又不理解。
\n我自己糾結了很久,後來某一次在辦公室遇到那位同事,就鼓起勇氣問他是怎麼做的,沒想到同事只花了五分鐘就跟我解釋完畢了,我也能夠理解並使用,後續再去觀看網路文章也變得輕鬆很多。
\n不會的就直接問吧!
\n後來該位同事也有不會的事情來詢問我,我也花了一些時間和他說明,就成了工作上能夠交流經驗的夥伴,收穫到了很多。
\n不過也要注意一件事情,問了就要學,問了以後卻不學或不記下來,其實還蠻不尊重人的!我有一位同事就是這樣,讓我覺得教他蠻浪費時間的,後續也不想和他交流了。
\n增進提案技巧
改善簡報排版
直接詢問別人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