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14號是日本的白色情人節,我們來說個跟情人節有關的有趣話題,也就是戀愛資本主義。同時也會聊到一些其他與白色情人節有關的內容。
一、西洋情人節,與白色情人節。
2月14號是西洋情人節,由於西方世界(歐美國家)近幾百多年的殖民主義遍及全世界,在二戰後依然主導世界主流社會。所以全世界除了信奉伊斯蘭教的地區之外,幾乎都認同這個節日。
而3月14號,則是日本甜點製造商的商業行銷創造的非正式節日,甚至還捏造了一個與情人節起源有關的後續故事(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搜尋)。
故事是捏造的,但所謂行銷的重要元素,就是故事。至少他們這些甜點商都懂。白色情人節除了日本外,受到日本影響較深的東亞地區國家,也有類似的紀念節日,但不像日本那麼嚴謹的視為回禮日。
圖是用AI計算,『故意』把情人節相關字眼拼錯,但乍看很相似。實為筆者嘲諷情人節所作。
二、去死去死團。
而同樣來自日本。日本「革命的非モテ同盟」成立於2006年,簡稱「非革同」。由一群沒興趣討異性歡心以求戀愛的男子組成,此團體主張反對和商業化掛勾的戀愛資本主義,只要是白色情人節、西洋情人節或是聖誕節就會上街遊行抗議,提醒世人這一切都是商人的陰謀!
口號:
『粉碎聖誕節!
情侶們都給我去自我檢討!
日子過得左右逢源(無論是感情或是工作)的人都給我去死~!!
沒興趣戀愛的人不可以被踐踏人權!
禁止情侶放閃!
粉碎戀愛資本主義!』
因為口號中提到去死,所以也被稱為「去死去死團」,或是「去死去死軍」。
三、何謂戀愛資本主義?
戀愛資本主義,簡而言之,就是把一個人,當成一個物品,通常是錢包或是ATM,把人當成某種工具,也算是。
這裡也補充一下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的定義查詢維基百科之類的文章,會有「落落長」的說明。簡單說就是原本是用於生產跟買賣制度的「追求利潤」主義,後來隨著工業革命擴及到社會面、政治面,乃至日常生活。人開始把成功的定義與「財富」跟「權力」綁定,不再追求「生命的其他價值」,這也就是所謂的「功利」主義社會。然後網路因為沒有時間跟地域的限制,讓「攀附」跟「比較」的概念更擴及到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跟每分每秒。對更詳細內容有興趣的可以參考筆者另一篇文章「
資本主義的陰謀:貧窮感」。
而所謂的戀愛資本主義,就是把戀愛的核心價值與資本主義的價值相連結。情人節許多的消費,是被人為的創造出來的。也就是資本主義的介入,用愛情來包裝。
馬克·沃特,也就是「革命的非モテ同盟」創始人,認為在日本,示愛方式已經被物化和高度商業化,買不起昂貴禮品的人只能被淘汰出局,買的禮物越貴就顯得愛意越足(問題是全世界好像都是如此了......)。
而他認為,好的社會模式應該是每個人都以各自的方式為社會作出貢獻,而非以金錢衡量。
說的有點道理,但在這世界的價值觀標準下,就顯得太理想了。
這也是為何之前曾經去死去死團很龐大,近幾年來卻越來越少,除了這幾年的新冠疫情影響遊行人數之外。主要是在很多人眼中,「戀愛資本主義」並不是問題。
也就是,癥結就是那一句:「錢不是問題,問題是你沒錢。」
大家已經漸漸地合理化了資本主義這個概念,也就是逐漸用「物化」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
如果整個社會都物化了,愛情如何獨善其身呢?
四、這是如何發生的?
每個國家或地區的進程都不一樣,但共通的是網際網路時代加速了戀愛資本主義的發展。
在社群平台秀出豪禮、大餐等等,日常已是如此,何況情人節?
也就是當日常已是如此,戀愛這件事,當然也就是日常的一部分,如何能例外?
現今的一切傳統價值都已被高度物化。親情、友情、愛情、正義、良心等等。
一針見血的問題就是,愛情能夠標價嗎?
如果不能?但為什麼大部分人衡量對象的標的好像是薪水、職業、房、車等等,即使是樣貌也算是物化的一種概念。
這當然也不只是女生如此。很多男生其實也是如此。
你看那些男星嘴上不說,但結婚對象,或是對外公布的女友幾乎都是富家千金(例如那位時間管理大師)。多位知名的男性網紅,也是常常強調女友很會賺錢,或是家裡很有錢。
這不是很奇怪的事嗎?
五、結論。
任何社會進步都是不太可逆的,除非大毀滅發生,人類才可能重新回到草原上奔跑。所以要改正這種風氣,基本不可能。
但愛情之所以可貴,還是在於它能讓彼此兩個陌生人,變成了最親密的人。
願大家都能依循本心,找到真愛。
==================
聯絡信箱:fireloam@hotmail.com
YouTube:
臉書粉絲團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