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十六妙觀頌 ‧ 憨山大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金剛池底金沙布,念念心開七寶蓮。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又稱為《觀無量壽經》、《十六觀經》,為淨土五經中之一。修淨土法門,有持名念佛及觀想念佛。《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以觀想為主,故稱十六觀經。

佛因韋提希夫人遭受惡子之難,至心懇禱佛陀。佛陀乃說此十六觀經,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說淨業三福,為往生的正因。又以方便說十六妙觀,使其觀想成就,親見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蒙佛授記,淨除無量劫業障生死之罪,臨終決定往生。得生西方極樂世界。

raw-image

淨土十六妙觀頌

(摘自 憨山大師夢遊全集)

第一日觀 : 觀落日如懸鼓

白日西沉寄所思。夕陽盡處有心知。
一從別後無消息。自此常如見面時。

第二水觀 : 觀大水澄清,凝氷映徹,作琉璃想

清涼心地碧澄澄。瑩徹猶如水結氷。
一片琉璃光潔地。休教埋沒老胡僧。

第三地觀 : 觀氷琉璃,成就地想

遊心何處可經行。寶地琉璃一掌平。
未動脚跟前一步。看來原不涉途程。

第四樹觀 : 觀琉璃地上,作寶樹想

行樹重重七寶林。目前羅列氣陰森。
花含無量摩尼聚。風動常宣妙法音。

第五池觀 : 觀七寶池中,有八功德水想

如意珠王出涌泉。水含八德注花閒。
金剛池底金沙布。念念心開七寶蓮。

第六總觀 : 作寶樓閣想

寶嚴樓閣影重重。無量諸天集此中。
不鼓自鳴天樂動。法音盈耳樂無窮。

第七座觀 : 觀七寶蓮華中,含金剛臺想

七寶華含七寶臺。摩尼華蕊結胞胎。
隨心一片光明藏。自身金容出現來。

第八像觀 : 觀一佛二菩薩想

相好光明水月身。恰如亡子見慈親。
從今一識娘生面。不作悠悠行路人。

第九佛觀 : 觀佛相好想

毫若須彌目若蓮。重重相好總無邊。
通身毛孔光明聚。照徹三千及大千。

第十觀音觀 : 作大士形像,佛立頂冠想

長大無邊大士身。頂光化佛等微塵。
細看毛孔含生土。觸目分明是故人。

第十一勢至觀 : 作端坐,手執蓮花想

光明色相總非差。頂上天冠百寶華。
華裏淨含諸佛土。不知誰是主人家。

第十二普觀 : 作自身往生蓮華開合想

心想蓮華量若空。託身深處密難通。
光明照破華開後。醒眼依然似夢中。

第十三雜觀 : 作佛大小不定身想

百川月落影參差。來去隨人任所之。
只道兩頭分二路。誰知動處不曾移。

第十四 : 上三品觀

心想遙登兜率宮。莊嚴妙麗境重重。
親聞彌勒談真諦。只恐相逢是夢中。

第十五 : 中三品觀

天子求才選孝廉。鄉評大小共稱賢。
一朝特地登金殿。白屋公卿豈偶然。

第十六 : 下三品觀

劍樹刀山在目前。回光一照變金蓮。
椎埋拜將英雄事。始信為官不是錢。

淨土十六妙觀頌 完

相關:
. 《觀無量壽佛經》經文
. 西方發願文解 — 蓮池大師
. 西方發願文注 — 省庵大師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念相應一念佛
19會員
439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一念相應一念佛的其他內容
2023/05/11
「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彌陀出現,步步極樂家鄉。」— 憨山大師 《淨宗法要》一書,原出於憨山大師全集,憨山大師為明代高僧,至今肉身不壞,與六祖慧能大師肉身同在廣東南華供奉,其所述全集共五十五卷。今之淨宗法要,乃清道光趙鉞居士自全集中所選錄出,內容精簡,開示習禪修淨學人,句句踏實真切。
Thumbnail
2023/05/11
「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彌陀出現,步步極樂家鄉。」— 憨山大師 《淨宗法要》一書,原出於憨山大師全集,憨山大師為明代高僧,至今肉身不壞,與六祖慧能大師肉身同在廣東南華供奉,其所述全集共五十五卷。今之淨宗法要,乃清道光趙鉞居士自全集中所選錄出,內容精簡,開示習禪修淨學人,句句踏實真切。
Thumbnail
2023/05/10
「開金剛正眼,的信自心,則成佛正因。」— 憨山大師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 譯 《金剛決疑》 明曹溪沙門 憨山釋德清 撰 般若為諸佛母。菩薩之真因。眾生之佛性。生靈之大本也。由向背之分。故有聖凡之別。是知眾生日用現前。見聞知覺。皆般若之光。端在信與不信耳。
Thumbnail
2023/05/10
「開金剛正眼,的信自心,則成佛正因。」— 憨山大師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 譯 《金剛決疑》 明曹溪沙門 憨山釋德清 撰 般若為諸佛母。菩薩之真因。眾生之佛性。生靈之大本也。由向背之分。故有聖凡之別。是知眾生日用現前。見聞知覺。皆般若之光。端在信與不信耳。
Thumbnail
2023/05/03
「當下迴光返照。一念熏修。則生死情關忽然隳裂。正如千年暗室。一燈能破。」 — 憨山大師 【自序】此經題稱般若者何。乃梵語也。此云智慧。稱波羅蜜多者何。亦梵語也。此云到彼岸。謂生死苦趣。猶如大海。而眾生情想無涯。無明不覺。識浪奔騰。起惑造業。流轉生死。苦果無窮。不能得度。故云此岸。
Thumbnail
2023/05/03
「當下迴光返照。一念熏修。則生死情關忽然隳裂。正如千年暗室。一燈能破。」 — 憨山大師 【自序】此經題稱般若者何。乃梵語也。此云智慧。稱波羅蜜多者何。亦梵語也。此云到彼岸。謂生死苦趣。猶如大海。而眾生情想無涯。無明不覺。識浪奔騰。起惑造業。流轉生死。苦果無窮。不能得度。故云此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 佛想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既契之後。心佛雙亡。雙亡定也。雙照慧也。 即定慧齊均。亦何心而不佛。何佛而不心。 心佛既然。則萬境萬緣。無非三昧者也。 取自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 《淨土十要》卷五
Thumbnail
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 佛想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既契之後。心佛雙亡。雙亡定也。雙照慧也。 即定慧齊均。亦何心而不佛。何佛而不心。 心佛既然。則萬境萬緣。無非三昧者也。 取自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 《淨土十要》卷五
Thumbnail
「金剛池底金沙布,念念心開七寶蓮。」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又稱為《觀無量壽經》、《十六觀經》,為淨土五經中之一。修淨土法門,有持名念佛及觀想念佛。《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以觀想為主,故稱十六觀經。 佛因韋提希夫人遭受惡子之難,至心懇禱佛陀。佛陀乃說此十六觀經,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說淨業三福
Thumbnail
「金剛池底金沙布,念念心開七寶蓮。」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又稱為《觀無量壽經》、《十六觀經》,為淨土五經中之一。修淨土法門,有持名念佛及觀想念佛。《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以觀想為主,故稱十六觀經。 佛因韋提希夫人遭受惡子之難,至心懇禱佛陀。佛陀乃說此十六觀經,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說淨業三福
Thumbnail
眾緣消盡絕疎親。老眼何容著點塵。 莫使六時蓮漏斷。華中已有未來身。 初因愛念感娑婆。淨土應須出愛河。 要得蓮華為父母。全憑念念見彌陀。 見聞知覺盡常光。心地蓮華暗吐香。 若使六根無染著。自然觸目是西方。 眉閒一道白毫光。諸佛眾生總覆藏。
Thumbnail
眾緣消盡絕疎親。老眼何容著點塵。 莫使六時蓮漏斷。華中已有未來身。 初因愛念感娑婆。淨土應須出愛河。 要得蓮華為父母。全憑念念見彌陀。 見聞知覺盡常光。心地蓮華暗吐香。 若使六根無染著。自然觸目是西方。 眉閒一道白毫光。諸佛眾生總覆藏。
Thumbnail
「十念一念,亦能見佛。縱十惡罪人,佛亦不棄,況十善凡夫,一生發願念佛,而不得往生乎。且一稱洪名,滅罪八十億劫,暫持聖號,勝於布施百年。」 《西方發願文》為蓮池大師之著作,大師並親自作科判及解文。淨宗十一祖省庵大師為其復作註文,謂其文可分為六章:自發菩提心為始,而後懺悔三障、立四宏誓以此立願求生淨土。
Thumbnail
「十念一念,亦能見佛。縱十惡罪人,佛亦不棄,況十善凡夫,一生發願念佛,而不得往生乎。且一稱洪名,滅罪八十億劫,暫持聖號,勝於布施百年。」 《西方發願文》為蓮池大師之著作,大師並親自作科判及解文。淨宗十一祖省庵大師為其復作註文,謂其文可分為六章:自發菩提心為始,而後懺悔三障、立四宏誓以此立願求生淨土。
Thumbnail
「唯有一乘法。只是一心。心即是法。法即是心。更住何法。故言不住。」— 金剛經義云 夫一代時教。了義諸經。雖題目不同。能詮有別。皆目一心之旨。終無識外之文。凡挂一言。盡歸宗鏡。橫周法界,皆同此釋。如稱妙法蓮華經者。妙法即是絕待真心。稱之曰妙。蓮華以出水無著為義。即喻心性,隨流墮凡而不染垢。
Thumbnail
「唯有一乘法。只是一心。心即是法。法即是心。更住何法。故言不住。」— 金剛經義云 夫一代時教。了義諸經。雖題目不同。能詮有別。皆目一心之旨。終無識外之文。凡挂一言。盡歸宗鏡。橫周法界,皆同此釋。如稱妙法蓮華經者。妙法即是絕待真心。稱之曰妙。蓮華以出水無著為義。即喻心性,隨流墮凡而不染垢。
Thumbnail
佛告訴阿難及韋提希, 凡生西方極樂國, 有九品人。分為上中下三個品位, 每個品位並各分上中下, 合共九品。此九品蓮花圖說, 文字是摘錄自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的第十四觀, 第十五觀, 及第十六觀。
Thumbnail
佛告訴阿難及韋提希, 凡生西方極樂國, 有九品人。分為上中下三個品位, 每個品位並各分上中下, 合共九品。此九品蓮花圖說, 文字是摘錄自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的第十四觀, 第十五觀, 及第十六觀。
Thumbnail
同歸向淨國,皆共成佛道。 —釋道綽撰 唐朝的道綽禪師(562-645)撰寫《安樂集》一書,上下二卷,是繼承龍樹菩薩,曇鸞大師之自力難行、他力易行的思想。道綽禪師把佛的教法分為聖道、凈土二門,指明聖道門非末法鈍根眾生所能悟證,有凈土門簡要易行,乘佛的本願力即能往生凈土。所以他一生宣揚凈土法門。
Thumbnail
同歸向淨國,皆共成佛道。 —釋道綽撰 唐朝的道綽禪師(562-645)撰寫《安樂集》一書,上下二卷,是繼承龍樹菩薩,曇鸞大師之自力難行、他力易行的思想。道綽禪師把佛的教法分為聖道、凈土二門,指明聖道門非末法鈍根眾生所能悟證,有凈土門簡要易行,乘佛的本願力即能往生凈土。所以他一生宣揚凈土法門。
Thumbnail
天親菩薩著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又稱《淨土論》或《往生論》 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Thumbnail
天親菩薩著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又稱《淨土論》或《往生論》 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Thumbnail
大佛頂首楞嚴經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 修淨土法門者必讀 *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 . .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Thumbnail
大佛頂首楞嚴經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 修淨土法門者必讀 *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 . .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