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舉內容
我要反「情緒勒索」,我們都曾經是勒索者

2023/03/18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勒索者不自覺自己有勒索行為,他的心裡一定有個合理化的想法,「我是愛你才這麼做!」、「我的父母也是這樣對我的」,不過他們的年代沒有心理專家為他們仗義直言,但這一代在台灣經濟紅利下,享受著最舒適的成長環境,但卻養育出一堆白眼狼。
當年輕人一昩地認為長輩或父母動輒情緒勒索時,只是不自覺自己也曾是勒索者,「你不給我XX,我就不上學了。」、「為什麼同學都有XX,我卻沒有。」、百忙之中,要送東西到學校,有些活動要陪,有些活動想陪也不給陪,這些也是情緒勒索,對父母一樣是需索無度,不管是生心理,或是經濟層面上。
大多數的家庭都曾經是滾沸的熱鍋,一方煎熬著,另一方還猛添柴火,沒有誰是不辛苦的,角度不同,看法就會不一樣,沈默的一方不見得不苦,只是沒有說出口而已。
坊間出現了「情緒勒索」這本書之後,年輕人像拿到了護身符和擋箭牌,得利時不吭一聲,一旦不順他意,就搬出「又在情緒勒索了!」,連基本的權利義務都要計較、都要規避,父母生你、養你,卻連一點基本的盡孝都做不到,我承認某些極端案例存在於社會之中,但我身邊卻多的是拿雞毛當令箭的年輕人,包括我的同事和教過的學生。
我也知道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但把一切歸因於情緒勒索,其實是直接為溝通畫上休止符,長輩反而成了弱勢族群,小時候兒女喜歡的繪本,父母可講上一百遍,但兒女教年邁父母用「智慧型手機」,不到十次就棄械投降了,兒女年幼時陪住院的都是父母,父母生病時,病房內都是看護,甚至是另一個年邁的雙親。
我不喜歡這本暢銷書,也討厭這個觀念,但身為三明治世代,上有高堂,下有只想到自己的少年郎,我也認了,自求多福,顧好老本和老伴,但心態上還是要堅決「反情緒勒索」。
圖片取材自網路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是個高職退休老師,喜歡看書、看電影及記錄生活中的大小感動,在學生引介之下,接觸了方格子,興起了為自己保留文字作品的想法,初期計畫是希望第一年可完成100篇文章,中期計畫希望可以在二~三年內有100位追踪者,長期計劃則是希望有朝一日可上方格子推薦作者。Hope my dreams come true
每天打開方格子查看是否有新的徵文主題,變成我的固定習慣,有時蒙編輯青睞,獲選為推薦閱讀,則可以讓我連作夢都會笑,就像小時候投稿的心情一樣,按下發佈就開始等好消息,即使沒選上也不氣餒,總還有下一個徵文等著我去練筆,我還是會繼續努力地寫,因為我中了寫作的邪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red
如果要發表留言,請先登入註冊會員
方格子徵文系列 的其他內容
享受沈浸的閱讀體驗
徜徉在不受干擾的簡約介面,瀏覽數百萬篇原創內容。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