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

更新於 2023/03/3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印象中,第一次體驗共感是國小的時候,我不甚從攀高設施中踩空,墜落後用腳擊中弟弟的眉心。當時隱約見到血從眼睛附近滲出,但看似不嚴重,還小的我也不懂判斷傷勢,只見爸媽還算冷靜的為他止血,並帶他去家附近的診所抹藥,明明大家都挺冷靜的,弟弟好像也沒有哭鬧,但我卻莫名地只敢站在診所門外,遠遠的聽見關於針線與縫、關於傷疤與痛,那個年紀我根本不懂在皮膚上縫線的意思,以當時的智識思考,只想得見在布料上穿針的模樣。
想像至此,我突然眼前一陣黑,像是盯著日光燈太久,突然移開視線那樣,當時的我甚至沒體驗過暈眩,於是不敢喊叫、不敢好奇,只是靜靜的蹲下,等待那無法理解的時刻過去。弟弟結束診療,媽媽帶著他走出診所,我就靜靜的跟著,不敢提起剛剛的經歷。
之後的好久,我也沒曾提起過那段。國中的某堂課上,因應課堂,老師和我們分享某則刑案,忘了原因,總之老師竟鉅細靡遺的描述行兇經過,我突然下腹劇烈疼痛,不得不趴下等待那份灰暗度過,被班導質問的時候,仍只敢輕描淡寫的說身體不適。當時的我已經隱約知道,是因為那些關於犯案過程的描述,讓我真的感到痛,但這太不現實了,不該有人為了語言描述,而具體疼痛的。
還有一次,總是激動的班導,又對著我們破口大罵的時候,我竟感受到空氣劇烈震動,我害怕地忍不住顫抖,一面感受著這一切究竟是不是錯覺,直至辦公室的鐵製便當盒在沒有人觸碰下,突然應聲落地,地上的匡啷聲響持續了好久,我才確定這不是錯覺,空氣真的被他的聲音重擊,當然同時重擊的是我的自信心。
後來的好幾次,不小心進了醫院的時候、看見血腥新聞的時候,我都感覺真的痛。在醫院裡臉色蒼白的話,總被家人擅自解釋,「是不是太悶了?空氣不好?」我總說對,到外面走走就好。直到好幾次後我終於確信,我是無法看見痛苦的人們,聽見他們呻吟,我就真的痛。這很不合理,但我的身體卻一再證明這千真萬確。
出社會後,不可避免的面對各種權力關係,以及對立角色間的僵持,很多時候與我無關,我卻真的感知窒息,幽閉恐懼那樣的,在辦公室的一整天都想著逃脫,離開辦公大樓的那刻,竟以為世界仍是一場巨大的密室任務,無可逃離。
理解高敏感特質後,勉強算是找到一個出口,開始嘗試與自己的「玻璃心」和「想太多」共處。於是開始,回頭和站在診所門外的自己說,「沒有人怪你,傷口也不嚴重,別怕。」告訴至今仍重複夢見國中班導的自己,「感覺害怕、感受得到自尊受重擊,不是因為特別脆弱,只是因為敏感。」
後來也發現,不確定是我刻意關掉這高效接收器,或者太憂鬱以至於我打不開,總之被生活折磨而麻痺的時候,我竟有點想念它,想念它讓我感同身受、讓我體驗、讓我寫。讓我痛的同時,也讓我感動,深刻體解活和生活,並且感覺珍惜。
────────────────────────────────
有興趣可以玩玩看這個測驗,想知道大家幾分?
────────────────────────────────
如果這篇文章有泛起你心中什麼樣的漣漪,歡迎不吝給予愛心並留言。
更可以追蹤我的IG:yihan__writing ,會看見不一樣的創作內容!
avatar-img
48會員
104內容數
名字念起來是易寒,唱起來像遺憾。 於是就這樣其實符名的活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iha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會這樣,在某個時刻,會覺得若人生是一場電影的話,現下這幕一定可以成為劇照。而在台東的星空下,我久違的有這種感覺,恨不得能以第三人的角度,好好把那一瞬記錄下來。
但我當然認得出上面的字跡是來自於誰,那歪斜的、我的名字,和寫下我家地址的方式,我彷彿能重新看見寫下那封信的他。打開前就相信,我一定知道內容是什麼,也就因為這樣,於是遲遲不敢面對,怕哭、怕愧對、怕失望......後來無可逃避地還是打開了,畢竟我曾是如此期待他的來信。
年是一串必須團圓的日子,曾經出走的日子裡,不自覺地害怕這類氣氛,怕需要一再解釋自己,怕適應安穩。 那時候返鄉過年的前幾日總在想,為什麼人要是群居的生物,為什麼年少的愛人們,大多渴望組成家庭來牽絆自己呢?
既然我們仍是害怕時間垂直流逝,那我們何不珍惜水平存在的「一起」。要能同時被年跨過是多難能可貴的事,要能年復一年仍有機會道聲快樂多好,有多少人沒能一起來到2023?又有多少人到了2023,卻不想或不敢聯繫了?
可是又在好幾次,被那浪漫的傳說擊中,被孩子們天真的「信任」融化,例如今天看了【蔡桃貴成長日記# 109】,被他們的單純和信以為真逗笑,被大人們精心保護孩子的夢給感動,也許只是劇本或所謂資本主義的操作,但是在感覺得到溫暖的冷天裡,還是不免覺得,如果因為一些偏狹的人事,就將相信希望的日子拒之千里,那不就
近年來因為兩岸關係,憤恨中共的同時,常一併厭煩起中國人,但其實黨國本來就不該是一體的,也許籠裡的每一隻鳥,都該知道飛翔是權利,於是燃起的點點火花,就足以燎原。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會這樣,在某個時刻,會覺得若人生是一場電影的話,現下這幕一定可以成為劇照。而在台東的星空下,我久違的有這種感覺,恨不得能以第三人的角度,好好把那一瞬記錄下來。
但我當然認得出上面的字跡是來自於誰,那歪斜的、我的名字,和寫下我家地址的方式,我彷彿能重新看見寫下那封信的他。打開前就相信,我一定知道內容是什麼,也就因為這樣,於是遲遲不敢面對,怕哭、怕愧對、怕失望......後來無可逃避地還是打開了,畢竟我曾是如此期待他的來信。
年是一串必須團圓的日子,曾經出走的日子裡,不自覺地害怕這類氣氛,怕需要一再解釋自己,怕適應安穩。 那時候返鄉過年的前幾日總在想,為什麼人要是群居的生物,為什麼年少的愛人們,大多渴望組成家庭來牽絆自己呢?
既然我們仍是害怕時間垂直流逝,那我們何不珍惜水平存在的「一起」。要能同時被年跨過是多難能可貴的事,要能年復一年仍有機會道聲快樂多好,有多少人沒能一起來到2023?又有多少人到了2023,卻不想或不敢聯繫了?
可是又在好幾次,被那浪漫的傳說擊中,被孩子們天真的「信任」融化,例如今天看了【蔡桃貴成長日記# 109】,被他們的單純和信以為真逗笑,被大人們精心保護孩子的夢給感動,也許只是劇本或所謂資本主義的操作,但是在感覺得到溫暖的冷天裡,還是不免覺得,如果因為一些偏狹的人事,就將相信希望的日子拒之千里,那不就
近年來因為兩岸關係,憤恨中共的同時,常一併厭煩起中國人,但其實黨國本來就不該是一體的,也許籠裡的每一隻鳥,都該知道飛翔是權利,於是燃起的點點火花,就足以燎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有些高敏感者"很容易被誤會"總是往負面的方向走, 但其實只是因為特別的"共感力", 明明不是自己的情緒,卻彷彿是自己親身經歷般而產生"同理心", 高敏感者很輕易能同理他人,卻無人能同理自己, 這其實會讓高敏感者時常陷入一種"孤獨感"。
Thumbnail
覺得自己為何要被人這樣對待? 很委屈、很生氣、很傷心難過,對與錯和前因後果都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有理說不清..是因為各站各的理, 我無法控制別人,只能全心全意的放在我自己上, 因為這個人根本不值得占據我的心理、影響到我本來的心境。
Thumbnail
想像你在辦公室與一位熟識的同事擦肩而過,但對方不僅沒有展露笑顏亦沒有跟你打聲招呼,此時你的心裡會怎麼想呢?你會開始感到狐疑進而憤怒,還是暗自揣測對方可能恰好今天心情不好而不以為意? 假設你的答案是前者,那很可能你是屬於容易在人際關係中產生不良反應的人,也就是說容易把他人傳遞給我們的訊息視為
Thumbnail
如果你常覺得自己和別人不太一樣,對環境、他人的情緒和自己的感受特別敏銳,那你可能就是所謂的「高敏感族群」。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高敏感族群更好地理解自己,找到適合的生活方式,實現平衡和幸福!
高敏感是想太多,或是在某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會有極大的反應,但那些的極大,只是別人沒看見他為何如此的過程才會如此覺得。 亞斯則是與外界的聯繫較少,比較容易陷入自己的思考當中,難以脫離原先的預設想法。
Thumbnail
最近國際情勢劇變,許多人時時關切新聞與資訊,也藉由關注、捐款、捐贈等努力盡一份心力。但因資訊來的又快又多,不少朋友反映不看訊息的時候感覺焦慮不安,一直看訊息又感覺眼睛疲勞腦袋混亂。這種資訊接收過載的狀況,身為高敏感的我心有戚戚焉,因此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緩解眼睛疲勞,放鬆心情的兩種園藝療癒方法。
Thumbnail
已經有非常多相關的文章(或書籍)介紹這一類的人,都有很詳細的論述,有興趣的人可以多深入研究一下。  也是因為看過幾本書與文章之後,開始有意識地觀察自己,以下是我自己本身這幾年下來覺得最深刻的覺察。 是特質,也是天賦 對於聲音、光線、味道都很敏感,因此很重視睡眠品質及時長,才可以在有限
Thumbnail
當我看見這本書的書名時,內心冒出一股質疑,「真的嗎?別人都我說想太多耶!我也覺得自己常常想太多,怎麼會是天賦呢?」
Thumbnail
許多高敏感人、大腦多向思考者都有個共同的特質,就是共感、同理能力高。雖然同理是有效溝通的重要基石,許多創作者們亦藉由高度同理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累積靈感與洞見,寫出讓人有共鳴的文章。 然而有時太過容易共感卻也會造成生活上的困擾...... 困擾一:經歷他人的經歷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有些高敏感者"很容易被誤會"總是往負面的方向走, 但其實只是因為特別的"共感力", 明明不是自己的情緒,卻彷彿是自己親身經歷般而產生"同理心", 高敏感者很輕易能同理他人,卻無人能同理自己, 這其實會讓高敏感者時常陷入一種"孤獨感"。
Thumbnail
覺得自己為何要被人這樣對待? 很委屈、很生氣、很傷心難過,對與錯和前因後果都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有理說不清..是因為各站各的理, 我無法控制別人,只能全心全意的放在我自己上, 因為這個人根本不值得占據我的心理、影響到我本來的心境。
Thumbnail
想像你在辦公室與一位熟識的同事擦肩而過,但對方不僅沒有展露笑顏亦沒有跟你打聲招呼,此時你的心裡會怎麼想呢?你會開始感到狐疑進而憤怒,還是暗自揣測對方可能恰好今天心情不好而不以為意? 假設你的答案是前者,那很可能你是屬於容易在人際關係中產生不良反應的人,也就是說容易把他人傳遞給我們的訊息視為
Thumbnail
如果你常覺得自己和別人不太一樣,對環境、他人的情緒和自己的感受特別敏銳,那你可能就是所謂的「高敏感族群」。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高敏感族群更好地理解自己,找到適合的生活方式,實現平衡和幸福!
高敏感是想太多,或是在某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會有極大的反應,但那些的極大,只是別人沒看見他為何如此的過程才會如此覺得。 亞斯則是與外界的聯繫較少,比較容易陷入自己的思考當中,難以脫離原先的預設想法。
Thumbnail
最近國際情勢劇變,許多人時時關切新聞與資訊,也藉由關注、捐款、捐贈等努力盡一份心力。但因資訊來的又快又多,不少朋友反映不看訊息的時候感覺焦慮不安,一直看訊息又感覺眼睛疲勞腦袋混亂。這種資訊接收過載的狀況,身為高敏感的我心有戚戚焉,因此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緩解眼睛疲勞,放鬆心情的兩種園藝療癒方法。
Thumbnail
已經有非常多相關的文章(或書籍)介紹這一類的人,都有很詳細的論述,有興趣的人可以多深入研究一下。  也是因為看過幾本書與文章之後,開始有意識地觀察自己,以下是我自己本身這幾年下來覺得最深刻的覺察。 是特質,也是天賦 對於聲音、光線、味道都很敏感,因此很重視睡眠品質及時長,才可以在有限
Thumbnail
當我看見這本書的書名時,內心冒出一股質疑,「真的嗎?別人都我說想太多耶!我也覺得自己常常想太多,怎麼會是天賦呢?」
Thumbnail
許多高敏感人、大腦多向思考者都有個共同的特質,就是共感、同理能力高。雖然同理是有效溝通的重要基石,許多創作者們亦藉由高度同理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累積靈感與洞見,寫出讓人有共鳴的文章。 然而有時太過容易共感卻也會造成生活上的困擾...... 困擾一:經歷他人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