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是人生的課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是一種成群結隊的動物,所以當有一個人做出一些脫離團隊的舉動,我們就會試圖用一個名詞解釋他,也就是這個世代產生的病「孤獨症」。
其實我也不確定孤獨症到底會有什麼統一的症狀,而當我在被朋友說我好像有一點孤獨症的時候,我回頭才發現,喔原來我所做的事在他們眼裡是異次元的。
怎麼說呢,我可以一個人去健身房,可以一個人去旅行攝影,可以一個人去吃飯,可以一個人去書店看書,大概是從我什麼時候意識到1大於2的時候。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內心豐腴者,獨行也出眾」,當你開始可以大方承認去哪裡做什麼事都一個人的時候,恭喜你,你學會了如何與孤獨相處。
孤獨是需要契機的,到大學前我從小身邊就有很多玩在一起的朋友,就是不管怎麼樣都很快樂,所以我不會在快樂後詢問自己我剛剛是真的快樂嗎還是其實不開心,簡單來說就是還不會為自己的行為做到反思的階段。
契機是什麼。
大二失戀以後,我有千千萬萬的爲什麼,為什麼妳可以忘記妳當初說的話,為什麼妳可以認為我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為什麼妳不實話實說,為什麼妳總要裝作一副可以處理好這件事情的樣子讓我相信妳讓我抱持者希望,然後再讓我絕望。
這件事情我到現在還是沒有解惑,但我也已經不再好奇了,而經過了半年每晚的反思,我學到了一件事,「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個性不同、立場不同,不要妄想用一個你期望的她的樣子去改變她」。因為角度不一樣,看到的事情不一樣,選擇做的事也會不一樣。
再延伸到朋友、家人身上,不是每個人都有跟你一樣的話題,不是每個人的興趣都跟你一樣,不是每個人的想法都跟你一樣,你可能會遇到一些相處有趣的朋友,這時候就要開始篩選,誰,你覺得可能可以跟他聊到更深的話題,誰,剛好也對攝影有興趣可以一起旅遊拍出喜歡的照片,篩選做這些事情的朋友最重要的過程是,他與你做這件事是對他而言這件事本身是也有意義的,還是他只是盲從,簡單來講就是他自己是不是真心喜歡「這件事」,如果沒確認好他的決定,其中一個人沒有足夠的耐心,還要在意到他的情緒,兩個人就會消耗彼此。所以當你認為你們的心不會在一塊,就一個人吧,一個人也有一個人的好。
這可能與我天生敏感有關係,我可以感知到一些微小的變化,語氣的改變、表情、肢體,我可以瞬間了解到他們的狀態然後假裝不知道,再看他們做出了什麼事情。首先要學會時時刻刻的觀察,觀察到了什麼然後「反思」他的行為,在夜晚的時候與自己的三觀去做分析,半年以後,我「確信」你會了解到,為何「孤獨,是人生的課題 」。
avatar-img
2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獨處在群聚中和群聚中的獨處之間的心態差距,主要在於情境的選擇、心理狀態的不同,以及對社交需求的反應。理解這些差異能幫助自己,更好的處理社交場合中的情感和需求。 情境感受: ●獨處在群聚中:這種情境下,個人身處於一群人中,卻感到孤獨。可能是因為社交壓力、無法融入或是情感上的隔離。這種情況可能會
在面對孤獨感和、面對與人相異的成長經歷時,我們隨時都能重新審視自己擁有的一切。分享自己從不同生活環境和人際關係中所感受到的自我發現:藉著思考過去的點滴,我們其實能夠意識到身邊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以及自己所擁有的價值,找到心中的平靜與力量。
Thumbnail
人是群體動物。 這不是我說的,是在許多書籍文章裡看到各個學者們說的。 也是人們普遍對「人」的解釋之一。 人是群體動物,那麼總是獨來獨往的人呢? 由於天生高敏性格,在很小很小的時候身上就伴隨著一股憂鬱;而這份憂鬱通常沒什麼人能夠察覺到,只有我知道,是因為從小我就發現,大家都比較喜歡
Thumbnail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和經歷,也都會有孤獨的感覺,但是透過孤獨,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體驗自己的情感世界,也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當我們學會單獨面對自己的內心時,我們也會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物,讓自己的生命更豐富多彩。
Thumbnail
如果你想在獨處時不再感到孤獨,那麼你需要擁有獨處能力。 本文探討了人與內在客體的關係,以及如何培養獨處的能力。擁有獨處的能力不僅能減少在孤獨時的焦慮感,同時也可以幫助人們建立更真實的親密關係和獲得良好的自我感。文章最後提出了在成年之後獲得獨處能力的一些建議。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身邊的朋友很多,常常會一起出遊打鬧,相處起來很舒服,但內心其實容易感到寂寞?說不出是怎樣的感覺,只覺得心裡空空的。 如果你有類似的經驗,那很有可能你是「內在孤兒」哦!! 「我知道他們愛我,但我就是感覺不到」內在孤兒對生活充滿破壞力 孤獨感是很常見的隱性主題,很多人不知道自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一個人一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總在假裝自己很享受孤獨、很享受一個人,這個世界時常需要很多假裝,而人也害怕被別人知道自己其實有時候不那麼喜歡自己一個人。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Thumbnail
獨處在群聚中和群聚中的獨處之間的心態差距,主要在於情境的選擇、心理狀態的不同,以及對社交需求的反應。理解這些差異能幫助自己,更好的處理社交場合中的情感和需求。 情境感受: ●獨處在群聚中:這種情境下,個人身處於一群人中,卻感到孤獨。可能是因為社交壓力、無法融入或是情感上的隔離。這種情況可能會
在面對孤獨感和、面對與人相異的成長經歷時,我們隨時都能重新審視自己擁有的一切。分享自己從不同生活環境和人際關係中所感受到的自我發現:藉著思考過去的點滴,我們其實能夠意識到身邊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以及自己所擁有的價值,找到心中的平靜與力量。
Thumbnail
人是群體動物。 這不是我說的,是在許多書籍文章裡看到各個學者們說的。 也是人們普遍對「人」的解釋之一。 人是群體動物,那麼總是獨來獨往的人呢? 由於天生高敏性格,在很小很小的時候身上就伴隨著一股憂鬱;而這份憂鬱通常沒什麼人能夠察覺到,只有我知道,是因為從小我就發現,大家都比較喜歡
Thumbnail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和經歷,也都會有孤獨的感覺,但是透過孤獨,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體驗自己的情感世界,也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當我們學會單獨面對自己的內心時,我們也會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物,讓自己的生命更豐富多彩。
Thumbnail
如果你想在獨處時不再感到孤獨,那麼你需要擁有獨處能力。 本文探討了人與內在客體的關係,以及如何培養獨處的能力。擁有獨處的能力不僅能減少在孤獨時的焦慮感,同時也可以幫助人們建立更真實的親密關係和獲得良好的自我感。文章最後提出了在成年之後獲得獨處能力的一些建議。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身邊的朋友很多,常常會一起出遊打鬧,相處起來很舒服,但內心其實容易感到寂寞?說不出是怎樣的感覺,只覺得心裡空空的。 如果你有類似的經驗,那很有可能你是「內在孤兒」哦!! 「我知道他們愛我,但我就是感覺不到」內在孤兒對生活充滿破壞力 孤獨感是很常見的隱性主題,很多人不知道自
Thumbnail
偶然聽到了一句頗有感覺的一句話,"別人覺得我過得很孤單,但我覺得很舒服。"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都習慣把社交互動,與生活的充實程度與人際關係的豐富程度畫上等號 然而,有些人卻有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些人可能是深思熟慮的靈魂,喜歡將自己的時間花費在獨處中,他們對於大部份人認為是社交的
一個人一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總在假裝自己很享受孤獨、很享受一個人,這個世界時常需要很多假裝,而人也害怕被別人知道自己其實有時候不那麼喜歡自己一個人。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