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種成群結隊的動物,所以當有一個人做出一些脫離團隊的舉動,我們就會試圖用一個名詞解釋他,也就是這個世代產生的病「孤獨症」。
其實我也不確定孤獨症到底會有什麼統一的症狀,而當我在被朋友說我好像有一點孤獨症的時候,我回頭才發現,喔原來我所做的事在他們眼裡是異次元的。
怎麼說呢,我可以一個人去健身房,可以一個人去旅行攝影,可以一個人去吃飯,可以一個人去書店看書,大概是從我什麼時候意識到1大於2的時候。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內心豐腴者,獨行也出眾」,當你開始可以大方承認去哪裡做什麼事都一個人的時候,恭喜你,你學會了如何與孤獨相處。
孤獨是需要契機的,到大學前我從小身邊就有很多玩在一起的朋友,就是不管怎麼樣都很快樂,所以我不會在快樂後詢問自己我剛剛是真的快樂嗎還是其實不開心,簡單來說就是還不會為自己的行為做到反思的階段。
契機是什麼。
大二失戀以後,我有千千萬萬的爲什麼,為什麼妳可以忘記妳當初說的話,為什麼妳可以認為我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為什麼妳不實話實說,為什麼妳總要裝作一副可以處理好這件事情的樣子讓我相信妳讓我抱持者希望,然後再讓我絕望。
這件事情我到現在還是沒有解惑,但我也已經不再好奇了,而經過了半年每晚的反思,我學到了一件事,「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個性不同、立場不同,不要妄想用一個你期望的她的樣子去改變她」。因為角度不一樣,看到的事情不一樣,選擇做的事也會不一樣。
再延伸到朋友、家人身上,不是每個人都有跟你一樣的話題,不是每個人的興趣都跟你一樣,不是每個人的想法都跟你一樣,你可能會遇到一些相處有趣的朋友,這時候就要開始篩選,誰,你覺得可能可以跟他聊到更深的話題,誰,剛好也對攝影有興趣可以一起旅遊拍出喜歡的照片,篩選做這些事情的朋友最重要的過程是,他與你做這件事是對他而言這件事本身是也有意義的,還是他只是盲從,簡單來講就是他自己是不是真心喜歡「這件事」,如果沒確認好他的決定,其中一個人沒有足夠的耐心,還要在意到他的情緒,兩個人就會消耗彼此。所以當你認為你們的心不會在一塊,就一個人吧,一個人也有一個人的好。
這可能與我天生敏感有關係,我可以感知到一些微小的變化,語氣的改變、表情、肢體,我可以瞬間了解到他們的狀態然後假裝不知道,再看他們做出了什麼事情。首先要學會時時刻刻的觀察,觀察到了什麼然後「反思」他的行為,在夜晚的時候與自己的三觀去做分析,半年以後,我「確信」你會了解到,為何「孤獨,是人生的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