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一種認知偏誤,有用的文字資訊在你眼前冗長排列,搞不好是你的致富密碼,但你的大腦逃避不想看,看了在三天後也已經忘掉90%。但如果有人精心設計圖表,那你就有可能還記得65%。
這叫做「圖片優勢效應」(picture superiority effect)。沒辦法,人類發明文字還不到一萬年,很長一段時間只有貴族跟地主家庭能學習文字,許多部落在一兩百年前還沒有文字。以前會唸書的人就能得到一些權力,現在呢?如果不知道如何善用影像,你貼的東西在IG、抖音與臉書可能就很少人看。
人類本來就是視覺的動物,大腦經手的資訊,有90%是以圖像傳輸,其他觸覺、聽覺、嗅覺、味覺等等只佔了10%。如果只以文字傳輸資訊,就會有很多大腦吸收資訊的潛能被浪費了。
有學者說,大腦處理圖片資訊的速度,是文字的60000倍。也就是說,看圖片相對輕鬆,看到美照還會心情愉悅。如果在投影片上看到一排密密麻麻的字,大腦馬上喊累。當你看到犀牛或河馬向你衝過來,你的大腦馬上可以意識到要趕快逃。但如果沒有看到猛獸,然後眼前有個大螢幕打出「犀牛河馬來了趕快逃喔!」,以人類的反應速度大概就來不及了。
文字資訊在吸收後一小時就已經忘掉一半,所以好的教材要善用圖像來說明,才能幫忙記憶重點。圖表最好也別太複雜,簡單的線條加上小圖最好。有時自己手繪的圖像說明雖然有點醜,對增強記憶也還是有用。現在有許多AI工作幫助做圖,要做圖表或文配圖的門檻已經大幅降低。
「圖片優勢效應」也說明好好設計個商標或LOGO對企業的重要性。如果以文字提及企業名稱,有10%會被短暫記憶,圖像LOGO可能是35%,文字+LOGO更可提升到65%。
所以啦,有人說,文字配圖可以得到比較多讚,這未必是臉書刻意提高觸及,而是人類大腦本來就比較喜歡看圖、不喜歡看太多文字。圖像比文字有30倍的機率被注意到,當現代人類因為資訊過載,注意力通常只能停留6-8秒時,圖像的渲染力量會比純文字大多了。
人類大腦比較容易記得人臉,比較容易記得室內的場景,這可能也是演化的需求,我們要記得有互動的人、要記得家具跟私房錢擺在哪裡。人名就常記不住,戶外的自然風景也比較難留下印象。
還有個重要訣竅是:單純背景留白的人臉比較難記,跟著某個場景一起拍照會讓人比較有印象。國外有專門的書在講這些網路行銷技巧,不曉得愛莉莎莎的課有沒有提到這些?用picture superiority effect去搜尋,還可以找到更多有用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