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風景)不是任何關係都能「以愛之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難得有機會和兩位熟女朋友閒聊,才知道不論年齡多長,許多人都困在自己的原生家庭裡。
A女是家中長女,其下有兩個弟弟,大弟因意外很年輕就去逝。身為長女的A女,當時幾乎每天都花費了快3小時的時間,往返於老家及上班地點,就為了痛失愛子的母親。而她的母親也的確更加依賴自己的大女兒。她的媽媽覺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為了小孩著想,更期望小孩都能跟她一樣有對等回報。
A女對於這樣將子女視為一切的母親,非常的頭疼,也曾經試著隔了好久不回去探望母親,試想這樣母親能否獨立一點,有自己的生活?沒想到換來的是母親的輕微燥鬱,也讓A女更加不敢違逆母親的意思,即使之後結婚了,仍舊三天兩頭回娘家。有時買好吃的給媽媽吃,媽媽總會再三推託,要孩子們都吃了,她再吃剩下的,A女曾略帶情緒的告訴媽媽:「這是我們身為子女的孝心,買了你就吃吧!你這樣自己不吃,都留給小孩吃,也不會有誰會感謝妳的,妳要對自己好一點!」,無奈老人家的行為模式,豈會輕易改變呢?
A女也曾多次和母親溝通,希望母親以自己為重,做自己喜歡的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然而母親給她回應都是:我把你們從小養到大,你們卻不知道要感恩!
是的,A女的母親永遠抓不到子女孝順的心意,因為她一直活在「自己犧牲很多」這個自我偏執裡。
我不是A女,跟她的母親沒有任何感情,所以無法告訴A女該如何做,我相信也沒人可以告訴她可以怎麼做,才讓讓她的母親懂得愛自己,放過自己也放過子女。
但A女能做的就是照顧好自己及自己的家庭。但旁觀者出一張嘴都容易,受傷的人有否足夠力氣去執行,又另當別論了。所以我願意繼續當個傾聽者,傾聽她的辛苦。
B女,是家中的次女,上有一個哥哥,下各有一個妹妹和弟弟。 聽她說,她從小就不得父母疼愛,尤其母親的態度更是明顯偏心,就連B女已經出嫁了,母親更誇張的跑到婆家講自己女兒的不是,要婆家別對自己女兒太好。
我聽到後真的覺得好不可思議,不加思索的跟B女說,那你是不是就別回娘家了,既然娘家的人都不把你當自己女兒了!
沒想到B女卻說,他有當子女應盡的義務,所以隔三差五的還是會回去探望老人家,但對自己的父母的確沒有以前好了,例如以往每個星期都會回去幾天探望他們,現在只有逢年過節才會回娘家聊表心意。但也因為B女表現的沒有以前熱絡,自己的父母非旦沒有因此更珍惜,反而四處告狀自己女兒的果然真的不孝。
這樣不惜福的例子,其實不只在父母子女身上,在各種關係都很常出現。我們總把各種關係的付出,都當成是應該。當對方不再付出了,錯的就是對方。也只有將對方往死裡踩,自己才能彌補失去後的那種不甘心。
我想,B女目前能做的,就是做他想做的,然後到了有壓倒駱駝最後一根稻草出現之時,就是她解脫之時吧?在此之前,我也願意繼續聽她說。
這兩位可愛的女性,是我出社會後,難得擁有的珍貴的純友誼,所以我真心的希望她們都可以過的好。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2會員
7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emy的享念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模仿犯是宮部美幸於1995年11月至1999年10月在《週刊Post》連載的作品,並於2001年3月發行,共有上、下兩冊。 上、下兩冊都超級厚的,我在翻開之前很好奇,故事內容到底有多龐大。原來故事中登場人物,不論各個主角、主配角或客串等角色,作者對其都有相當篇幅的背景交代,著實為一套相對完整的小說。
就在已經完成離職申請手續時,另一個業務單位的主管問我有沒有意願過去擔任短期職務代理缺。 當下我是心動的,因為業務內容是我過去從未碰過的,所以我很想挑戰看看,而且又只是幾個月的短期代理,更讓我覺得可以放手一博。 但要過去新的單位,仍然要重新投去履歷和面試,因為我已經完全離職了,一切就職程序都要重新來過
重啟人生是2023年上演的日劇。劇中以傳統的日式吐槽,探討各種人性。而人們又可以為自己所堅持的目標付出及放棄多少呢?在付出或放棄之後,又能得到什麼?
人生沒有絕對,這是大部份的人都知道的事。 但我們在生活中,似乎會常常用到「絕對」這兩個字。 「我絕對不會再做那種事了」、「我絕對不會再上當了!」 等等之類的宣誓,常常用到「絕對」兩字。 但「絕對」又是存在的,但應該只存在於有限的時空及人事物中。 就像數學中的絕對值,| | 只有在這兩條槓的中間,也
我只是還沒全力以赴,是2022年的韓劇,為同名日本漫畫改編,在2013年時,日本有改編成電影(堤真一主演)。 這部劇主要描述不同型態的父愛以及每個人不同的活著的樣貌。 主角南金弼是一位40多歲的離婚中年男子,有一個高中生女兒(南相雅),並與父親祖孫三人同住,房子是金弼父親買的。 南金弼在一家賣醫療器
在兩個孩子都漸大,需要我的時間越來越少之後,我對於現在這份工作的厭倦更加深了,更沒有具體的理由支撐我繼續留下來,所以一直都有想離職的念頭。雖然孩子們讀書需要錢,但近二十年的工作,我也存好了教育基金。雖然不像其他人可以供孩子出國或學習許多才藝。但要完成大學學業,是沒問題的。也因此,我更不想再為了穩定的
模仿犯是宮部美幸於1995年11月至1999年10月在《週刊Post》連載的作品,並於2001年3月發行,共有上、下兩冊。 上、下兩冊都超級厚的,我在翻開之前很好奇,故事內容到底有多龐大。原來故事中登場人物,不論各個主角、主配角或客串等角色,作者對其都有相當篇幅的背景交代,著實為一套相對完整的小說。
就在已經完成離職申請手續時,另一個業務單位的主管問我有沒有意願過去擔任短期職務代理缺。 當下我是心動的,因為業務內容是我過去從未碰過的,所以我很想挑戰看看,而且又只是幾個月的短期代理,更讓我覺得可以放手一博。 但要過去新的單位,仍然要重新投去履歷和面試,因為我已經完全離職了,一切就職程序都要重新來過
重啟人生是2023年上演的日劇。劇中以傳統的日式吐槽,探討各種人性。而人們又可以為自己所堅持的目標付出及放棄多少呢?在付出或放棄之後,又能得到什麼?
人生沒有絕對,這是大部份的人都知道的事。 但我們在生活中,似乎會常常用到「絕對」這兩個字。 「我絕對不會再做那種事了」、「我絕對不會再上當了!」 等等之類的宣誓,常常用到「絕對」兩字。 但「絕對」又是存在的,但應該只存在於有限的時空及人事物中。 就像數學中的絕對值,| | 只有在這兩條槓的中間,也
我只是還沒全力以赴,是2022年的韓劇,為同名日本漫畫改編,在2013年時,日本有改編成電影(堤真一主演)。 這部劇主要描述不同型態的父愛以及每個人不同的活著的樣貌。 主角南金弼是一位40多歲的離婚中年男子,有一個高中生女兒(南相雅),並與父親祖孫三人同住,房子是金弼父親買的。 南金弼在一家賣醫療器
在兩個孩子都漸大,需要我的時間越來越少之後,我對於現在這份工作的厭倦更加深了,更沒有具體的理由支撐我繼續留下來,所以一直都有想離職的念頭。雖然孩子們讀書需要錢,但近二十年的工作,我也存好了教育基金。雖然不像其他人可以供孩子出國或學習許多才藝。但要完成大學學業,是沒問題的。也因此,我更不想再為了穩定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偏心的于奶奶竟然要長子于爸爸,必須幫助弟弟老二、老三創業、買新房、辦婚事。連同老宅購地、父親後事都被迫包辦。 當于二叔因病昏迷時,于媽媽、于二嫂跟于奶奶三人遍尋名醫無果後,私下因某女法師逆天施救,得以甦醒。 可于奶奶卻打破誓言告知外人。 術法反噬了全部人,於是女法師的先生身亡;于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偏心母親獨于二叔,身為家中老大的于爸爸,不僅一人事業有成,在娶妻生子的同時。還依照父母的意願幫助老二老三創業,連同老宅新房婚事都被迫包辦。 甚至連老父後事也一力承擔,就當于爸爸一家人以為終於塵埃落定時。 于二叔,病倒了。 于媽媽為了苦惱的于爸爸,她決定要站出來幫忙。但這個決定,卻
Thumbnail
母親一生勤儉,辛苦存錢,在雙北存了三間房,但因為將女兒們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母女關係中寫下了悲劇。文章探討了母親對兒女的不公平分配,以及房產如何成為家庭關係的藩籬。
Thumbnail
年近(進)中年,隨著身邊的人陸續成為了父母,也各自帶著、領著不同生命階段的小生命成長,似乎也會不禁回顧起自己身為他人子女的歷程,以及我的母親是如何選擇成為一位母親的故事。
Thumbnail
當一位母親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學習也好,發光發熱也好,讓小孩看到,並自己去思考這究竟是不是他們要的,這才是渲染力。至少,到了老年,我不希望成為對著子女訴苦:「都是因為你們,我放棄了我自己的人生。」這樣的女人。
Thumbnail
這是一個家庭糾葛的故事,描述了大兒子與母親之間的衝突,以及弟弟對於家族遺產的看法。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親情和家庭關係中的複雜情感和糾葛。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自己好,才有能力對別人好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偏心的于奶奶竟然要長子于爸爸,必須幫助弟弟老二、老三創業、買新房、辦婚事。連同老宅購地、父親後事都被迫包辦。 當于二叔因病昏迷時,于媽媽、于二嫂跟于奶奶三人遍尋名醫無果後,私下因某女法師逆天施救,得以甦醒。 可于奶奶卻打破誓言告知外人。 術法反噬了全部人,於是女法師的先生身亡;于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偏心母親獨于二叔,身為家中老大的于爸爸,不僅一人事業有成,在娶妻生子的同時。還依照父母的意願幫助老二老三創業,連同老宅新房婚事都被迫包辦。 甚至連老父後事也一力承擔,就當于爸爸一家人以為終於塵埃落定時。 于二叔,病倒了。 于媽媽為了苦惱的于爸爸,她決定要站出來幫忙。但這個決定,卻
Thumbnail
母親一生勤儉,辛苦存錢,在雙北存了三間房,但因為將女兒們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母女關係中寫下了悲劇。文章探討了母親對兒女的不公平分配,以及房產如何成為家庭關係的藩籬。
Thumbnail
年近(進)中年,隨著身邊的人陸續成為了父母,也各自帶著、領著不同生命階段的小生命成長,似乎也會不禁回顧起自己身為他人子女的歷程,以及我的母親是如何選擇成為一位母親的故事。
Thumbnail
當一位母親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學習也好,發光發熱也好,讓小孩看到,並自己去思考這究竟是不是他們要的,這才是渲染力。至少,到了老年,我不希望成為對著子女訴苦:「都是因為你們,我放棄了我自己的人生。」這樣的女人。
Thumbnail
這是一個家庭糾葛的故事,描述了大兒子與母親之間的衝突,以及弟弟對於家族遺產的看法。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親情和家庭關係中的複雜情感和糾葛。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自己好,才有能力對別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