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無可忍(1916):愛與鬥爭的文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忍無可忍》(Intolerance, 1916),又翻作《黨同伐異》。相較於D.W.Griffith上一部關於南北戰爭、種族榮耀《國家的誕生》(The Birth of a Nation, 1915),《忍無可忍》在藝術上有更高的突破。不僅受到Giovanni Pastrone拍攝的史詩神話片《神廟》(Cabiria, 1914)宏偉壯觀的布景影響,更受到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小說啟發,充分使用平行剪輯與交互剪輯,使得四段跨越時空的故事得以交織,點出「愛與鬥爭」的文明史。〔世紀電影聖經〕
受到《神廟》啟發搭建成的巴比倫布景,https://www.britannica.com/

四段黨同伐異的故事

聖巴托羅買大屠殺,弗朗索瓦·杜布瓦(françois dubois),來源:維基百科
  1. 巴比倫有兩派神明,一派是馬爾杜克Bel-Marduk,一派是伊斯塔Ishtar。巴比倫祭司與巴比倫王伯沙撒(Belshazzar)各自宗教對立,於是祭司謀合隔壁國居魯士王朝,預謀毀滅巴比倫。
  2. 偽君子法利賽人忌妒耶穌,聯合羅馬地方官處死耶穌。
  3. 法國宮廷與天主教交好,迫使國王同意對新教徒展開聖巴托羅買大屠殺
  4. 現代美國的資本家為了支持妹妹不慈善的慈善機構,減低工人10%薪資,因此引發罷工。失去工作後的一名工人只能與愛人搬到便宜的地方住,卻仍然被前老闆資本家誣陷竊盜入獄,剛出生的小孩還被「慈善家」老阿姨搶走。出獄之後發現資本家想侵占他老婆,展開了一場鬥爭,互相扭打之餘,老闆被不知名因素槍殺。
從公元1000年前的巴比倫陷落、33年耶穌受難、1572年聖巴托羅買大屠殺,一直到1916年的勞資糾紛。橫跨近3000年的宏觀歷史,所講述的主題如出一轍──忍無可忍。人們對異己思想忍無可忍,對自己所堅信的不容置喙。帶著刺的心,怎能接受他人擁抱?因此,鬥爭從此展開。

愛的鬥爭

四段不同時空的故事,做出相同的行為──黨同伐異,寫出人類狹隘自私的行為。而Griffith傑出之處,不僅是憤世忌俗地將歷史重演。他透過小人物「為愛鬥爭」行為,點出人類仍有希望的一面。例如:
工人男孩的愛人,Mae Marsh飾演,維基百科
  • 為了證明丈夫沒有殺人的清白,而不停奔走的Mae Marsh,在好心警察的幫助下找到真兇──資本家的女朋友,及時在絞刑前一刻搶救工人男孩。
  • 曾經被販賣到婚姻市場的山中女孩,因為伯沙撒王路過,給予他可以免婚的自由,從此決定效忠伯沙撒。得知祭司即將聯合居魯士軍隊,偷偷深入敵營打探消息,疾駛馬車回巴比倫警告伯沙撒王,並且為國王戰到最後一刻。
  • 耶穌為了信念捨身取義,釘死在十字架上(刪減版耶穌故事描述極少)
  • 天主教徒用袍子藏匿險遭殺害的新教徒。
即使當下環境充滿險惡、狡詐、欺瞞,仍有人願意為了「愛」而戰,是Griffith不斷想要強調的理念。透過鉅細靡遺描述歷史背景,當時的人們如何生活、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逐漸描繪出人類「黨同伐異」的心理過程。然而,人類的情感充滿變化。如果只有鬥爭,那麼便與動物無異。而眾多小人物處於亂世的寬容與仁慈,一點一滴地滋潤我們的豐沛情感,這才是世界文明成長的搖籃。

表現手法

故事清晰點出人類重蹈覆轍的行為,並在剪輯手法上,透過交叉剪輯(Crossing Cut),將愛與鬥爭的主題發揮得淋漓盡致。最充滿張力的點莫過於前往刑場的Mae Marsh搭乘火車 - 趕回巴比倫告誡伯沙撒的山中女孩Constance Talmadge。這場跨越千年的奔馳,都是為了營救自己所愛的對象。
奔馳的火車與居魯士大軍,約2:28:00處,來源:YouTube
此外,更透過「圖形的動態連戲(Graphic Editing)」,將萬馬奔騰的居魯士大軍與火車疾駛的畫面剪輯在一起,讓鏡頭之間引發注意力的一致性,產生相當強烈的緊張感,讓觀眾擔心即將被攻陷的巴比倫與快被處死的工人男孩,是否能夠順利獲救。〔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12th,p.301〕

千年文明如一日

今天如同昨天,搖籃不停搖蕩,
伴隨著人類同樣的熱情、喜悅及悲傷
──《忍無可忍》引言
最後,Griffith展示了一幅夢幻的蒙太奇。那裏貌似沒有戰爭,戰火停息,彷若日出之際煙消雲散,一切冷酷的兵器已成植物恣肆生長的棚架。只有人們的歡笑、喜悅以及美妙。像是天國,也像是人間。嬰兒的搖籃藉著母親的手,搖啊搖啊。曙光的照耀之下,人類即是因愛成長,因鬥爭茁壯。在歷史的擺盪中,孕育著我們的一切文明。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1會員
60內容數
嘗試重新翻譯心理學、社會學著作,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讓人從生活問題中走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玄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電影界的莎士比亞──黑澤明 談到黑澤明,不得不說到他高度的電影作者性。幾乎所有電影的劇本、拍攝、剪輯都是由他親自監督。而他對於文學的涉略,更是直接在電影中呈現。除了黑澤明深愛俄羅斯文學,將杜斯妥也夫斯基《白癡》改編成同名電影《白癡》之外,更是將改編了莎士比亞的兩部著名悲劇《李爾王》與《馬克白》,改寫
原文網址 不論有沒有意識到,電影創作者永遠都在使用電影理論 其實在娛樂產業裡的作者、導演、攝影、剪輯或任何專業人員,如果不依靠電影理論,不可能成為一位稱職的創作者。但是為什麼這麼多電影創作者,對這個定理皺起眉頭,產生疑惑呢?或更慘的,對此羞於開口,避而不談。 全世界有很多電影學程與電影學校,幫助那些
現今大家都能拍電影,每個人都認為他們能拍電影,你知道。 對於不太懶的人來說,學怎麼剪片、怎麼用攝影機不會太難,但我可以給新人的建議是:不要把你的作品、電影跟自己的生活分開,不要去分別你的電影跟生活。因為導演就跟其他藝術家一樣,畫家、詩人、音樂家,要求貢獻自己。那麼看到電影導演把自己的工作賦予特殊地位
自20世紀50年代《電影手冊》雜誌將 「作者」一詞應用于電影導演以來,電影製作人和評論
這是最常聽到的。很多人到我這邊來,說他想當導演。
電影界的莎士比亞──黑澤明 談到黑澤明,不得不說到他高度的電影作者性。幾乎所有電影的劇本、拍攝、剪輯都是由他親自監督。而他對於文學的涉略,更是直接在電影中呈現。除了黑澤明深愛俄羅斯文學,將杜斯妥也夫斯基《白癡》改編成同名電影《白癡》之外,更是將改編了莎士比亞的兩部著名悲劇《李爾王》與《馬克白》,改寫
原文網址 不論有沒有意識到,電影創作者永遠都在使用電影理論 其實在娛樂產業裡的作者、導演、攝影、剪輯或任何專業人員,如果不依靠電影理論,不可能成為一位稱職的創作者。但是為什麼這麼多電影創作者,對這個定理皺起眉頭,產生疑惑呢?或更慘的,對此羞於開口,避而不談。 全世界有很多電影學程與電影學校,幫助那些
現今大家都能拍電影,每個人都認為他們能拍電影,你知道。 對於不太懶的人來說,學怎麼剪片、怎麼用攝影機不會太難,但我可以給新人的建議是:不要把你的作品、電影跟自己的生活分開,不要去分別你的電影跟生活。因為導演就跟其他藝術家一樣,畫家、詩人、音樂家,要求貢獻自己。那麼看到電影導演把自己的工作賦予特殊地位
自20世紀50年代《電影手冊》雜誌將 「作者」一詞應用于電影導演以來,電影製作人和評論
這是最常聽到的。很多人到我這邊來,說他想當導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巴比倫》 (Babylon) 達米恩·查澤雷的《巴比倫》是一部描繪好萊塢黃金時代的電影,展現了這個時期的奢華與墮落。電影設定在1920年代末,講述了一群明星和電影製作人如何在好萊塢的快速變遷中掙扎求生。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轉變,影響了許多人的命運。影片通過複雜的角色和激烈的情節...
Thumbnail
     石窖內充滿刺鼻的血腥味及腐肉氣息,牆上火把搖曳暖黃光源,似悲憫般,映照濺滿牆面的深褐色陳血,滿地狼籍的零碎肉屑與殘骨。   滴答,滴答。   濃稠的豔紅滴在被關押者的心頭上。   嗚咽仍不停溢出,慘嚎仍不停迴盪,刑房執掌者依舊忠實執行貝薩斯所下的命令。   落難的貴族,命,也不
Thumbnail
新仇舊恨 以色列與埃及。 巴比倫攻陷耶路撒冷,以色列人「是可忍、孰不可忍」,與埃及成立共同戰線對抗巴比倫,然而以色列人似乎忘記了,自家人曾經被埃及奴役、屠殺男嬰,這些血淋淋的舊恨,因著新仇與埃及交好。 「反攻大陸」「漢賊不兩立」是國民政府早期來台的政治標語,如今,「聯共制台」「化獨促統」又
Thumbnail
這眾百姓,就是以法蓮 和撒馬利亞的居民,都要知道; 他們憑驕傲自大的心說: 磚牆塌了,我們卻要鑿石頭建築; 桑樹砍了,我們卻要換香柏樹。 因此,耶和華要高舉利汛的敵人 來攻擊以色列, 並要激動以色列的仇敵。 東有亞蘭人,西有非利士人; 他們張口要吞吃以色列。 雖然如此,耶和華的怒氣還未轉消。
Thumbnail
改編自美國傳奇馬戲團大亨巴納姆先生的創業發家史。 背景在十分重視階級的時代,身為裁縫師之子的巴納姆,在因緣際會之下,認識富家千金夏麗蒂。家教嚴格的夏麗蒂被巴納姆的逗趣、幽默給吸引,長大後捨棄富裕生活,決定與巴納姆同甘共苦,攜手共度人生。
Thumbnail
本文繼上一篇,引用「自強不息者最終能得到拯救的主題」探討東西文化差異。在文章中提到了亞斯蘭、彼得、愛德蒙、露西和蘇珊等角色,以及他們在納尼亞世界中的冒險和成長。文章指出人生中充滿了善惡拉鋸的現象,只有忠於展現獨特自我的生命冒險,才能達到人生的最高理想境界。
Thumbnail
戰爭是世界各地持續發生的題材,需要記者親身去記錄與呈現。《帝國浩劫:美國內戰》以戰地記者視角,呈現戰爭如何從各個面向改變國家的樣貌,以及記者在戰地如何面對內心掙扎。觀眾透過電影可以更深入瞭解戰爭對人們造成的影響,以及媒體在報導戰爭時所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巴別塔 巴別塔的故事來自聖經,記載於創世紀11章。在這個故事中,人類共同使用一種語言,決定建造一座通天的高塔,以達到神的境界。然而,上帝見狀,打亂了他們的語言,使他們無法溝通,並將他們分散到世界各地。 不周山 不周山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座山,也被稱為人間的天柱。根據文獻記載的書籍包括《
Thumbnail
一般人的國際觀常陷入「擬人化」的謬誤,把自身在法治社會對公平正義的價值觀與認知,簡化套用在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認為國與國之間的往來,如同人與人之間一樣,遵循著普世一致的規範與道理,以至於當現實與認知失衡時,便哭爹喊娘對著空氣呼喊著不公不義,甚至做出義和團式的自殺決策。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巴比倫》 (Babylon) 達米恩·查澤雷的《巴比倫》是一部描繪好萊塢黃金時代的電影,展現了這個時期的奢華與墮落。電影設定在1920年代末,講述了一群明星和電影製作人如何在好萊塢的快速變遷中掙扎求生。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轉變,影響了許多人的命運。影片通過複雜的角色和激烈的情節...
Thumbnail
     石窖內充滿刺鼻的血腥味及腐肉氣息,牆上火把搖曳暖黃光源,似悲憫般,映照濺滿牆面的深褐色陳血,滿地狼籍的零碎肉屑與殘骨。   滴答,滴答。   濃稠的豔紅滴在被關押者的心頭上。   嗚咽仍不停溢出,慘嚎仍不停迴盪,刑房執掌者依舊忠實執行貝薩斯所下的命令。   落難的貴族,命,也不
Thumbnail
新仇舊恨 以色列與埃及。 巴比倫攻陷耶路撒冷,以色列人「是可忍、孰不可忍」,與埃及成立共同戰線對抗巴比倫,然而以色列人似乎忘記了,自家人曾經被埃及奴役、屠殺男嬰,這些血淋淋的舊恨,因著新仇與埃及交好。 「反攻大陸」「漢賊不兩立」是國民政府早期來台的政治標語,如今,「聯共制台」「化獨促統」又
Thumbnail
這眾百姓,就是以法蓮 和撒馬利亞的居民,都要知道; 他們憑驕傲自大的心說: 磚牆塌了,我們卻要鑿石頭建築; 桑樹砍了,我們卻要換香柏樹。 因此,耶和華要高舉利汛的敵人 來攻擊以色列, 並要激動以色列的仇敵。 東有亞蘭人,西有非利士人; 他們張口要吞吃以色列。 雖然如此,耶和華的怒氣還未轉消。
Thumbnail
改編自美國傳奇馬戲團大亨巴納姆先生的創業發家史。 背景在十分重視階級的時代,身為裁縫師之子的巴納姆,在因緣際會之下,認識富家千金夏麗蒂。家教嚴格的夏麗蒂被巴納姆的逗趣、幽默給吸引,長大後捨棄富裕生活,決定與巴納姆同甘共苦,攜手共度人生。
Thumbnail
本文繼上一篇,引用「自強不息者最終能得到拯救的主題」探討東西文化差異。在文章中提到了亞斯蘭、彼得、愛德蒙、露西和蘇珊等角色,以及他們在納尼亞世界中的冒險和成長。文章指出人生中充滿了善惡拉鋸的現象,只有忠於展現獨特自我的生命冒險,才能達到人生的最高理想境界。
Thumbnail
戰爭是世界各地持續發生的題材,需要記者親身去記錄與呈現。《帝國浩劫:美國內戰》以戰地記者視角,呈現戰爭如何從各個面向改變國家的樣貌,以及記者在戰地如何面對內心掙扎。觀眾透過電影可以更深入瞭解戰爭對人們造成的影響,以及媒體在報導戰爭時所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巴別塔 巴別塔的故事來自聖經,記載於創世紀11章。在這個故事中,人類共同使用一種語言,決定建造一座通天的高塔,以達到神的境界。然而,上帝見狀,打亂了他們的語言,使他們無法溝通,並將他們分散到世界各地。 不周山 不周山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座山,也被稱為人間的天柱。根據文獻記載的書籍包括《
Thumbnail
一般人的國際觀常陷入「擬人化」的謬誤,把自身在法治社會對公平正義的價值觀與認知,簡化套用在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認為國與國之間的往來,如同人與人之間一樣,遵循著普世一致的規範與道理,以至於當現實與認知失衡時,便哭爹喊娘對著空氣呼喊著不公不義,甚至做出義和團式的自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