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的錯Det Var Inte Mitt Fel》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不是我的錯Det Var Inte Mitt Fel》

📖書籍簡介:

  「世界上正在發生的許多事,和我沒有關係嗎?」

  童年的共同記憶,總是會有一個小同學受到欺負與打壓,

  這個時候,是選擇出面袒護他?還是杵在一旁不發一語?

  抑或加入虛張聲勢的團體?

  《不是我的錯》是一本從學校同儕相處的角度,

  來觸發「責任」這個問題的省思,淺顯白描敘述性的文字,

  到全書結尾以問句留下發人深省的空間。

raw-image

📝兒子長相比較清秀,看起來就瘦弱,剛上國小一年級的時候,就遇到強勢不講理的老老師,還有會欺負人的同學,他回家都會告訴我學校發生的事,我叫他要保護自己,我們不能欺負別人,無論言語行為都是,不想被同樣對待,就不該給出傷害的言行,但如果同學先「動手」了,我們也不需要害怕或退縮,我甚至教他,必要的時候就「適度」反擊回去,不要讓自己受傷。

高年級時曾遇到挑釁他娘的同學,他說他回頭兇狠的說:「這樣啊!那要來幹架嗎?!乾拎涼咧!」,結果對方愣住不敢再講話。

女兒的氣質本來就屬於冷靜的感覺,直到國中的時候,才有同學因為嫉妒她功課好,說話帶酸刺,她也直接回應:「妳這樣講話讓我覺得不舒服,是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對方也嚇一跳立刻道歉。

二個孩子平常跟同學互動都不錯,都有很要好的朋友,導師們的評語也都是說人際關係很好,個性溫和(?)。

我唯一教孩子們教得不錯的台語都是「語助詞」和「感嘆語」(俗稱髒話?明明就是一般用語哪裡髒了?😅),導致看起來溫和的我家大小寶,強硬起來氣勢驚人,也願意支持同學、朋友不受人欺負。

這本繪本在他們很小的時候,我就唸過給他們聽了,我讓孩子們思考,在能夠支持別人之前,先要能夠做的是什麼?是照顧好自己,長出自己強壯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要能夠「求助」,自己還弱小的時候,要能夠懂得尋找可以保護自己的人和力量。

對於我這個從幼小時就被家暴長大的人來說,教導孩子們如何保護好自己,再能夠支持他人,已經是我能想到的,在孩子們進入團體生活時,優先且最重要,必須告訴與教導孩子們的事了。

這是一本,可以認真跟孩子討論的繪本(書後附了許多關於戰爭的歷史照片)。

raw-image

📔不是我的錯

Det Var Inte Mitt Fel

✍️作者:雷.克里斯強森

譯者: 周逸芬

🎨繪者: 迪克.史丹柏格

📚出版社:和英

出版日期:2019/08/0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u nian 舒年書黏的沙龍
46會員
414內容數
☘️閱讀記錄📖、喜歡的書籍📚、偶爾出現生活吃喝☕️、人生感受也有一些🗓。
2025/05/03
《甘願綻放》 ✍🏼作者:許菁芳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20/06/01 📖書籍簡介(摘錄自書背封面): 夏‧練習接納   接納自己真實的面貌,每一個懦弱的陰暗的歪斜的都是自己。   接納身體真實的形狀,在呼吸吐納間整理情緒,安然著裝。   
Thumbnail
2025/05/03
《甘願綻放》 ✍🏼作者:許菁芳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20/06/01 📖書籍簡介(摘錄自書背封面): 夏‧練習接納   接納自己真實的面貌,每一個懦弱的陰暗的歪斜的都是自己。   接納身體真實的形狀,在呼吸吐納間整理情緒,安然著裝。   
Thumbnail
2025/04/28
《越讀者》 ✍🏼作者:郝明義 🎨繪者:張妙如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出版日期:2017/08/30 📖書籍內容簡介(摘錄自書背封面): 閱讀,是在密林裡尋找一片樹葉。   閱讀,是深夜裡孤獨地攀登七道階梯。   閱讀,是駕駛插翼跑車,跨越夢想的界限
Thumbnail
2025/04/28
《越讀者》 ✍🏼作者:郝明義 🎨繪者:張妙如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出版日期:2017/08/30 📖書籍內容簡介(摘錄自書背封面): 閱讀,是在密林裡尋找一片樹葉。   閱讀,是深夜裡孤獨地攀登七道階梯。   閱讀,是駕駛插翼跑車,跨越夢想的界限
Thumbnail
2025/04/25
2025/04/25 幾年前,爸爸把我放在老家的舊書給清光了,又是在沒有通知我的情況下做的,當時我的難過心痛一直延續到現在,想到我的父母親從我幼時就是這樣,完全不會尊重我的意願,隨意翻閱我的日記書信、丟棄我的物品,就如同他們從來也沒有在乎過我的感受一般。我高中畢業就離家生活,二十出頭就結婚,似
Thumbnail
2025/04/25
2025/04/25 幾年前,爸爸把我放在老家的舊書給清光了,又是在沒有通知我的情況下做的,當時我的難過心痛一直延續到現在,想到我的父母親從我幼時就是這樣,完全不會尊重我的意願,隨意翻閱我的日記書信、丟棄我的物品,就如同他們從來也沒有在乎過我的感受一般。我高中畢業就離家生活,二十出頭就結婚,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被欺負時,可以打回去嗎?》打回去或許不是唯一正解,也不是最好的方式,但我們終究得教孩子學會的是-在真實世界保護自己。 就算反擊會讓自己滿身是傷,但很多事情「不能就這樣算了」。以堅定的意志,為自己勇敢發聲,成為自己生命中的那道光,就能照亮黑暗。
Thumbnail
《被欺負時,可以打回去嗎?》打回去或許不是唯一正解,也不是最好的方式,但我們終究得教孩子學會的是-在真實世界保護自己。 就算反擊會讓自己滿身是傷,但很多事情「不能就這樣算了」。以堅定的意志,為自己勇敢發聲,成為自己生命中的那道光,就能照亮黑暗。
Thumbnail
我明白未來肯定還是會犯錯,肯定也還是會遇見被討厭這件事。 我並不會想要追求絕對的受人歡迎,而是尋找在不論是受到喜愛抑或是厭惡時,都能不卑不亢地生活下去的力量,重新建構自我的框架與紀律,學習建立內在父母給予身心靈無條件的愛與堅定修正錯誤的心。 所有一切的發生都有意義,都是生命中獨一無二寶貴的厚禮。
Thumbnail
我明白未來肯定還是會犯錯,肯定也還是會遇見被討厭這件事。 我並不會想要追求絕對的受人歡迎,而是尋找在不論是受到喜愛抑或是厭惡時,都能不卑不亢地生活下去的力量,重新建構自我的框架與紀律,學習建立內在父母給予身心靈無條件的愛與堅定修正錯誤的心。 所有一切的發生都有意義,都是生命中獨一無二寶貴的厚禮。
Thumbnail
某友說:「我不想惹麻煩,所以假裝不知道......」 某友是老師,前同事。 她班上孩子有不恰當行為,這行為基本上就是觀念錯誤引起,需要洗掉重新建立、「砍掉重練」,這過程很艱難,但是導師有一年、兩年的時間,可以好好的「磨」。 但是這孩子的家長「不好惹」,了解一下「不好惹」是啥? 就是「我的孩子不會有錯
Thumbnail
某友說:「我不想惹麻煩,所以假裝不知道......」 某友是老師,前同事。 她班上孩子有不恰當行為,這行為基本上就是觀念錯誤引起,需要洗掉重新建立、「砍掉重練」,這過程很艱難,但是導師有一年、兩年的時間,可以好好的「磨」。 但是這孩子的家長「不好惹」,了解一下「不好惹」是啥? 就是「我的孩子不會有錯
Thumbnail
《不是我的錯Det Var Inte Mitt Fel》 📖書籍簡介:   「世界上正在發生的許多事,和我沒有關係嗎?」   童年的共同記憶,總是會有一個小同學受到欺負與打壓,   這個時候,是選擇出面袒護他?還是杵在一旁不發一語?   抑或加入虛張聲勢的團體?   《不是我的錯》是一本從學校同儕
Thumbnail
《不是我的錯Det Var Inte Mitt Fel》 📖書籍簡介:   「世界上正在發生的許多事,和我沒有關係嗎?」   童年的共同記憶,總是會有一個小同學受到欺負與打壓,   這個時候,是選擇出面袒護他?還是杵在一旁不發一語?   抑或加入虛張聲勢的團體?   《不是我的錯》是一本從學校同儕
Thumbnail
#先照顧自己才有能力照顧別人 #外面沒有別人只有我們自己 #沒有人天生就會自責自責都是學來的 在無憂花學堂〈愛自己‧深度自我陪伴〉第1堂課,有很多顛覆過去想法的洞見,狠狠地撞擊了自己。 如果我們認為是因為別人做了某件事情,才導致我們有某種情緒產生的話,那是不是代表我們把自己情緒的主導權交到別人手上,
Thumbnail
#先照顧自己才有能力照顧別人 #外面沒有別人只有我們自己 #沒有人天生就會自責自責都是學來的 在無憂花學堂〈愛自己‧深度自我陪伴〉第1堂課,有很多顛覆過去想法的洞見,狠狠地撞擊了自己。 如果我們認為是因為別人做了某件事情,才導致我們有某種情緒產生的話,那是不是代表我們把自己情緒的主導權交到別人手上,
Thumbnail
昨天的線上課程 有一個夥伴問了這個問題 我覺得很感謝! 我們家大概有5年不處罰孩子了 因此我已經甚少思索這一類的問題 昨天經夥伴這麼一問 勾起了我的回憶… 我們都曾經是孩子 應該也都曾經被處罰過 不管是被罵、被關廁所、被罰站、罰半蹲加提水桶 甚至被打、被皮帶抽、被衣架打、被賞耳光… 回想一下 小時候
Thumbnail
昨天的線上課程 有一個夥伴問了這個問題 我覺得很感謝! 我們家大概有5年不處罰孩子了 因此我已經甚少思索這一類的問題 昨天經夥伴這麼一問 勾起了我的回憶… 我們都曾經是孩子 應該也都曾經被處罰過 不管是被罵、被關廁所、被罰站、罰半蹲加提水桶 甚至被打、被皮帶抽、被衣架打、被賞耳光… 回想一下 小時候
Thumbnail
記得今年有次跟夥伴一起和解練習時 看見了國小一段早就被我忘記的回憶: 我曾經欺負同班的一位男同學 也是現在所謂的霸凌
Thumbnail
記得今年有次跟夥伴一起和解練習時 看見了國小一段早就被我忘記的回憶: 我曾經欺負同班的一位男同學 也是現在所謂的霸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