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包含了聽說讀寫,作為母語人士的我們,聽說沒問題,但讀寫卻是很多孩子的痛。但大家要知道,在公小體制的孩子,讀寫能力也不見得比國際學校的學生好。在PYP適應良好的孩子,說不定閱讀和寫作能力還優於公小的孩子。
閱讀能力及寫作能力都是需要培養的。並不是培養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就不請自來了,那有沒有辦法不補習,在家裡自己培養呢?
當然有,而且效果也好。在那之前,我們要先了解閱讀與寫作的關係。
閱讀與寫作的關係
閱讀並不是寫作的基礎。所以,不要奢望提升了孩子的閲讀量之後,孩子就能夠自然而然寫出好作品。要寫出好作品,最重要的是不斷模仿及修改的過程,但是要寫出好作品,不可能讀得少。
寫作能改善閱讀能力。寫作比閱讀更高階複雜,除了大量的心理活動外,還有技能展現,所以寫作能夠提升閱讀的層次。
發現這奇妙的關係了嗎?
寫作,不一定要讀得多,然而好作品,需要會閱讀,更需要持續寫。
因此,只要孩子能說、能寫,就要讓孩子寫寫看、説説看。閱讀與寫作可以同時進行,甚至寫作可以先於閱讀。
寫作的基礎是說話
我手寫我口是最簡單的寫作方式。也就是我說什麼,把它記錄下來,那就是一種寫作,一開始孩子的寫作,可以從紀錄說話開始。
幼兒園時你可以這樣做:讀故事給孩子聽,然後搭配閱讀心得,詢問孩子讀完書的感覺、想法、喜歡哪個部分、討厭哪個部分、理由是什麼......把孩子說的話記錄下來後,重新唸一次給他聽。口頭禪保留、發語詞保留,然後再示範一次沒有口頭禪、沒有發語詞的紀錄給孩子聽,詢問他想要留什麼版本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