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任教的科目不列入畢業成績計算。也就是說孩子畢業拿第幾名,跟我這門課八竿子打不著,他在我這堂課表現得再優秀,也不能保證他拿市長獎。
我善用這種彈性,也認為父母應該善用這個彈性。於是我決定用成績如實呈現孩子的上課狀況,如果能夠透過成績來讓孩子對自己的表現有感(上課鬼混,作業寫都不寫,是有後果要承擔的);讓父母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需要我們協助與介入,我認為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然而事實上,我實在低估了成績對父母的影響。應該說,世界上父母好幾種,所以一種成績,好幾種解讀及應對方式。我去電告知,成績會「如實」呈現孩子的上課狀況與作業考試,既然成績不列入畢業成績,希望家長跟我站同一陣線,一起指導孩子學習負責。我們可以透過討論成績,指導孩子請假過後要主動去找老師詢問有什麼作業要補,或者前幾天的學習進度是什麼,畢竟列在成績單上會特別有印象,即使孩子並不知道這不列入畢業成績。
然而,聽完後,家長第一句話就說:「老師,不能補作業嗎?」
第二句話是「如果你給我的孩子不到60分,我會立刻到學校去,去校長室,我就是這種家長」
中間的攻防、應對過後,掛上電話時我還以為這個家長可以理解我的苦心邀請。
結果家長傳訊息給導師,告知導師,如果「我」給的成績沒有如「我」所說將近70分,請告知家長,他會立刻來學校。導師轉知我這件事情時,我心都涼了一半。所以我在那邊苦苦說明了一個小時,難不成是在講心酸的嗎?
其實,如果我不打這通電話,我的教育行為只做一半,正因為我打了這通電話,邀請父母跟我合作一起指導他的孩子,才讓我的這個成績有了意義。但是孩子的父母接到這樣的訊息以及邀請後,第一個想法就是覺得老師在找我孩子麻煩,我要捍衛我的孩子。
最後結果如何呢?
最後,我考慮再三。把所有孩子,包含他,通通將成績改成了優,每個孩子都九十分,不交作業的也90分,優秀的孩子100分,大家皆大歡喜。
反正,沒有人願意讀懂成績背後代表的意義,也沒有人想要透過這個成績去了解孩子什麼。這是一個忙碌的世界,忙著賺錢都來不及了,只要有人攻擊我的孩子,我就攻擊回去,這就盡了我父母的責任,我是孩子教育的第一道門,我能阻擋一切不利孩子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