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購物時的選擇,可能正在影響你所處的社會,或是世界另一個角落的人們
沃爾瑪效應(The Wal-Mart Effect)
作者:Charles Fishman。
大塊文化出版
這是一本2006年的書,過了17年,先來看看這一家可能沒有很熟悉的巨大公司規模是多少,貴為全世界最大的零售商,全球約有8500家門市,全美有4742家,連續9年蟬聯財星五百大榜首,2022營業額六千億美金,如果把他當一個國家,那麼他的營收對比GDP會是全球第25名的國家。不過以股票市值來看3905億的市值,或許這也是天天低價的一個非常有力的要素,便宜不好嗎?
但如果這樣的便宜間接導致了供應商的倒閉,海外生產環境的汙染,不合法的勞工剝削環境,直接員工的貧窮率,但也抑制了通貨膨脹,沒有絕對的好壞,但作者的內容很值得我們去思考!
或許待過大賣場的工作經驗,這位山姆大叔的一些基本經營核心滿容易理解,因為零售的毛利本來就不高,所以要如何把費用做到最為極致,才能擠出最後的那一點點淨利,也透由作者訪談中的例子很直接看到,要控制人事成本在8%,所以硬生生的就把人員調走。總部用的是廠商提供的樣品,想盡辦法每年要求供應商降價,看似一切都為了提供給消費者最低價優惠,好像沒甚麼太大問題。
#我們的目標是把事業當成自己的在經營
#如果你的客戶已經買了一些東西,你要怎麼做,才能讓他再多買一些東西呢?
挾帶著超級強勢的訂單能量與採購量體,如果同樣規格的商品,每年要求供應商降價,然後部分的利潤回歸給消費者,讓消費者可以買到更優惠的商品。對於供應商,透過合作關係協助找出怎麼樣可以提供出更優惠的價格,聽起來也很棒。
可是當供應商開始越來越依賴的時候,就如同毒品一樣,如果不能配合降價,那麼他就會去找願意降價的供應商,或是找到更上游的工廠。甚至說服供應商調整製造工廠,零組件的材質。如果底子不夠深厚的供應商,大概會隨著合作的年限最後淪落破產倒閉。間接的產生的美國生產的工作機會,另一頭則是移轉到其他世界生產的產品,可能是在一個環境規範相對有問題之下所生產的!
#在這種環境規範下所製造出來的商品,我們卻嫌貴不想買
#我們透過購物的過程,把自己的工作丟掉了
可是一家這麼龐大的零售商,不也創造出許多就業機會嗎?根據作者的研究,雖然Wal-Mart對外也會這樣的說,事實上可能相反,因為新增的就業機會可能遠比不上被消滅的工作機會。
無法配合改變的供應商,供應商背後的美國製造工廠。因為最低價而被擠壓消費的原有零售商,甚至賣場售價比自己的進價還要低,這是要怎麼競爭呢?於是乎隨著賣場進駐之後,大家反而變得更窮了,也加深了需要便宜購物的需求,這循環是否聽起來有點可怕呢?
當然,市場就是越來越競爭的,贏的不是低價,而是低成本領導,看另一個成功案例西南航空不也是如此嗎?
作者也真的拿了西南航空做為另一個例子,不過在西南航空的經營模式裡,提供低廉的價格,不需要使顧客成為壓榨員工的共犯(他們薪資不輸其他航空業),更不需要壓榨供應商,然後透過服務與風格創造差異化。
#西南航空不只是便宜而已,還很有趣。而沃爾瑪不只是便宜而已,還很無趣。
超大的資訊缺口,沃爾瑪除了因上市需求提供的財務資料,就不再參與其他美國政府的市場價格調查,甚至要求供應商三緘其口,但這樣的結構之下,讓政府更加難以掌握市場價格波動,相關的勞動力資訊等。表面上這樣大的一家公司是為了消費者的福利,但是如果處在資訊不對稱的狀態之下,大家不會更好。
#真正的人並不是活在「總體」經濟裡面;真正的人也不活在「長期」裡頭
一樣是來自楊醫師的贈書,或許是本會涉獵範圍的書,但2006年的那個時候我應該是錯過了這樣的一本書。在現下這個時候閱讀起來感受與想法完全不同。隨著社會價值的進步,我們慢慢開始跳脫CP值的觀念,不在一昧的追求低價,或許是開始體會到品牌跟品質的重要性,而也才慢慢的願意在能力許可之下多花一點錢。
或許我們現在的每一個選擇,背後也代表著是支持哪樣的企業價值,或許特別的不挑選一些品牌,在在的希望透過一些小小的力量,可以讓台灣跳脫低薪的狀態。透過日常的尊重,體現職業平等的價值,關心每一個在工作位置上認真付出的人,在抱怨自己薪資或是不被尊重之時,不要也成為背後的幫兇。
#2023/01 #阿崴閱讀 #沃爾瑪效應 #讀書心得 #心得
因為開始上工了,所以讀書心得大概會是一個月兩本的速度前進,還有一些庫存心得還沒上架,所以大概還能撐一陣子可以周末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