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地學習個人管理,成為超級個體
我們常常對很多成功學、企業管理,商業案例,名人傳記感興趣,本專欄的誕生正是要解決很多人共同擁有的痛點,那就是即便熟讀了上述的書與知識,往往還是有許多的不可複製性,可能是因為時空背景的條件是完全不同,也可能是諸多個人特質無法複製等。不過本專欄要提供讀者,可以系統性學習的能力,告訴你個人且通用的管理知識,讓你了解從個人端我們應該關注什麼,而且我認為能夠透過閱讀與獨立思考的你,已經是比大多數人更具備成功的特質,只是畢竟這是訊息時代,站在文字工作者的角度,必須要在提供真正有用的內容與提供成為暢銷書的內容中做取捨。
譬如明明不該扯上AI或Chat GPT的內容,但是適當地加上標題與內文,有時候那流量可以百幾倍之差,但是那篇文章真正核心跟有用的內容,其實反而會因為被雜訊干擾,我相信閱讀是需要深度思考的,如果文字能夠有更少的雜訊,才會幫助你進入學習狀態,下了很多有趣跟聳動的關鍵字,雖吸引來短暫流量,但是長期卻是讓真正習慣使用文字學習的讀者離開作者,因此這專欄的文章我會只給有用的內容。
聰明又努力夠嗎?為什麼學了常常沒有用?
有沒有聽到某某人,或是哪裡說過:「為什麼我學到了這麼多道理,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有或者是:「為什麼有些人既聰明又努力,為什麼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呢?」,就這兩句話我想先點破第一句,因為從學到到實踐,從實踐到成功還是有距離的,我問上很多人時間管理的問題,他們都能侃侃而談的說,就是分成緊急與重要,他們分明學的很好,但是在實踐的時候,他們一天到晚在腦中思考最多的就是等等中午我該吃什麼?是摩斯漢堡還是八方雲集?今天是穿紅色毛衣還是綠色外套等等,可能對長遠來說不重要的事情,卻足足花了20分鐘傷腦經,這顯然就是沒有學以致用,如果你是一個愛學習的人,請你也要開始實踐,從做中上去反思自己學與應用的差異,進而有效的進步。
而後者:「為什麼有些人既聰明又努力,為什麼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呢?」,這句話通常是在某某同學會結束後出現的,他可是當時高中的學霸,考上不得了的名校,最後目前成就稍微平庸。這可能有原因很多,簡單來說,就是唸書唸得好跟個人成就,還是有會可能會有差距的,我研究過覺得最靠譜的原因是現在的教育還是深受
洪堡體系的影響,洪堡體系在當時的工業革命時代可是偉大的制度改革,因為他的教育改革培育出大量的工匠思維的技術人才,而現今大學畢業後,很多硬實力其實根本一輩子用不上太多,而軟實力才是往往在職場能夠逐漸攀登高峰的基石,所以那些既聰明又努力的高材生,往往太過關注在短期可以得到的正反饋的事情(如成績與標準答案),卻沒有想到很多事情在社會上,沒有辦法有即時的反饋,比如說你選擇的這份工作好不好,通常不是短短的一兩年可以有一個答案的,而是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做出客觀評斷。
所以我們唯一能夠管理的就是刪去法,一定得拋開我們小時候很多的刻板印象,你小時候有沒有很多被灌輸的觀念,其實現在是不適用的,比如家父與家母都認為,因為他們小時候受教育水準不高,導致現在才過得辛苦,不能給我們一個富裕的家庭,所以從小就很重視我的早期教育,我小時候流行的公文數學、何嘉仁美語我都有被“很好心”的報名先修,可是在我往後的求學期間數學跟英文卻沒有成為我的很大的優勢,而且在國中後全部的先修優勢也幾乎等同沒有。最重要的是給了我最大的錯誤的觀念就是,只要在學歷上好好投資,將來成功的人生就隨之而來,而事實上是如果沒有能持續終身學習,那即便是讀到世界一流的名校,畢業五年後那所學的也都不夠用,更何況是你在學校沒學到的軟實力。
最大的價值就是判斷力,選擇做什麼與不做什麼的能力
最後個人管理學到底要學什麼呢?我認為第一堂課,那就是個人的策略管理,如同企業的策略管理上的說明的願景、目標與任務,這對我們個人個體來說最重要,你選擇做什麼與不做什麼,都是要來自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當你往成為什麼樣的人去努力,那你要管理的事項會絕然不同,如果你想成為一名運動員跟發明家那在健康管理上一定是有很大的不同,那就不能懶惰的用同一種方法去管理這兩個人的身體健康,他們應該調配的食物、睡眠、運動量也一定大大的不同。
再來有什麼事通用個人的管理呢?如財務規劃、正向心理學,組織行為學、健康與精力、最後還有幸福的定義等等,都是非常值得探討的,最後我一定要鼓勵你,相信你一定自己可以透過閱讀與思考,進步成為一個終身學習的大師,然後得道多助,甚至再來反饋給我一起成長,我是Only與你一起開啟這個人成長的道路,讓我們出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