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頁兒童刊物上看到這樣一段對話。有一位老師問班上的孩子們:「雪融化之後會變成什麼?」
「水。」孩子們異口同聲這樣回答。只有一個小女孩卻高興的大叫:「春天!」
前面那一群孩子答的是絕對標準答案,只有後面這唯一小女孩卻是詩人的口吻。詩就是這樣會用異樣思考來回答問題,卻把標準答案也包在裡面,只是將之引伸出感動,讓人讀來會心一笑。詩人總用這種手法來取悅人。大陸老詩人沙白(1925年生)在〈八十初度〉詩裡所寫的「春天」變成這樣:
春天的夢/到了秋天/便成為紛墜的落葉/在西風前打旋
秋天的落葉原來只是春天殘夢,想來是滿有道理的。秋天的落葉在我寫的〈晴朗的詩〉中變形得更淒慘:
落葉呵!/你已經摔在地上了/還在窸窣些什麼?//落葉回答:/這已經是最後機會了/我還要黏著些陽光
法國詩人聖瓊‧佩斯說:「詩人是為我們扯斷慣性思考這根線的人。」那個小女孩將來必定是個詩人。
【2007/01/25 聯合報/向明﹝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