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適合參加心理團體嗎?」:一篇文章幫你認識、分析與評估你的需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面對生活,想求助的人不少,但很多人不是不想求助,而是不知該如何求助。

然而,我觀察到近兩、三年,隨著心理科普的線上、線下平台與自媒體的興起,加上年輕人更加不會對求助心理諮商師和問診有「污名化」的包袱,有越來越多人願意求助一對一的心理諮商。同時,也有越來越多年輕人接受「心理團體」的幫助。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心理團體」,希望能讓正處於心理困境,不知如何找到解決之道的讀者,借由認識心理團體,找到一條求生之路。


§心理團體賣的是什麼「藥」?

談到心理團體,首先我們要和一些經常被人混淆的群體加以區分。簡單說,心理團體和「心理課」、「企業教練」與「一對一心理諮商」具有不同的內涵。

一、心理團體不同於「心理課」

顧名思義,心理課是「課程」,課程的目的在於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強調個人通過學習以得到知性上的成長。課程的參與者叫「學生」,而授課的是「老師」,雙方是師生關係,雙方的關係是單向的,是不對等的,學生們基本都面向一位老師,單方面的吸收老師教授的內容。

心理團體注重的是群體中成員之間的互動,以及每個人通過互動獲得心理方面的自我認識,在互動中獲得關於自我的與關係方面的成長。當中不存在一位授課老師,只有一位促進大家更好地交流的帶領者。

因此,心理團體中,每個人都是參與者,都是為彼此帶來改變的關鍵人物。


二、心理團體不同於「企業教練」

企業教練有時也會以團體的形式展開,但企業教練的作用跟心理團體不盡相同。最大的不同在於目的,企業教練是為企業服務,通過提高員工素質、激勵員工的工作狀態,達到提高企業績效的效果。

比如越來越不受年輕工作者歡迎的「團建活動」就是如此,這種活動無論過程有趣與否,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員工更好的發揮工作效率,這並不能真正打動員工的心,有時甚至還會引起員工的抵觸心理。

但心理團體不是為特定企業服務,不是為特定人士服務。心理團體是參與者自願參加,是參與者自己想要通過團體互動處理特定心理問題、生活困境的自發活動。


三、心理團體不同於「心理諮商」

心理團體和一對一的諮商有共通之處,雙方都企圖為參與者提供一個安全、支持性的關係,讓他們能在關係中分享自己的想法、情感與人生經驗,從而促進心理成長和改善心理健康。換言之,心理團體或諮商,其核心都是為了讓一個人更好地認識自己,進而有助於保持心理健康,自我完善。

差別在於,在心理團體中,參與者是透過與其他成員的互動和交流來認識自己,看見自己的盲點,學習如何與人互動,瞭解何謂健康的人際關係,又該如何開展健康的人際關係,跳脫不健康的人際關係。

此外,心理團體因為其參與者的數量和互動方式,可以提供某些一對一諮商無法實現的場景,比如「家族治療」可以通過參與者進行家庭成員的角色扮演,使參與者從中得到啓發,看見個人自身家庭結構的問題。

那麼心理團體和一對一諮商可以同時進行嗎?按歐文.亞隆的《團體心理治療——理論與實踐》中的觀點,只要諮商師判斷參與者的情況合適,心理團體和一對一的心理諮商可以兼容,進而發揮更大的效果。


§我適合參加心理團體嗎?

如果你也對心理團體有些心動,我想提供正反兩方面的「自我提問」,供你通過自問自答的方式,確認自己是否適合參加心理團體:

●正面的自我提問:

  • 第一、你是否願意和他人互動,分享自己的想法與感受?
  • 第二、你是否願意與他人建立更健康的關係?
  • 第三、你是否願意撥出一定的時間與精力,穩定出席至少一個系列的心理團體?


●負面的自我提問:

  • 第一、你是否願意在團體中訴說自己的人生體驗,暴露自己的隱私?
  • 第二、你是否能接受參與者之間發生衝突?
  • 第三、你能否接受帶領者看重團體的發展,勝過看重你個人?
  • 第四、你認為當前的你是否能夠適應群體對話的氛圍與方式?


如果上面七個問題,你的答案都是「是的,我願意!」,那麼你挺適合參加心理團體。如果你不符合,那也不是世界末日,只能說心理團體可能不是最能為你提供幫助的方式。但你還是可以尋求其他方式來找到自己人生的解答,畢竟最好的方式,往往是適合自己的方式。

不過,我要補充一點:一般心理團體都有「入組訪談」。

亦即團體帶領者會在團體前通過一對一的面談,確認想加入的人是否適合入組。所以也不是你想加入,就能加入。

比如今天一個關於「瞭解自己為何憂傷」的團體,一個人在訪談時表示他加入的初衷是「交朋友」,那他大概率會被帶領者拒絕。但這不是對這個人的否定,而是因為這個團體不對應這個人的需要。

此外,每個心理團體都遵守基本倫理和規章。所以違反倫理和規章的參與者,有可能被「請出」團體。這部分還要請有興趣參加團體的人,在參與前仔細閱讀和瞭解該團體的說明。當然!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入組訪談時好好跟帶領者談一談。


§結語:在關係中實現自我

除了嚴格意義的心理團體,有些線上與線下與心理、情感、社交相關的平台,都推出了結合部分心理團體作用的團體活動。

比如招募一群人一起露營,然後中間有一個環節,心理諮商師帶領大家通過卡牌來認識自己。我還看過有些桌游活動,主辦方也安排了諮商師帶領大家通過桌游彼此互動,學習感情交流。

無論是嚴格意義或借用部分心理團體結構的社團活動,其背後都指出我們內心的需要,就是「真的沒有人完全想要活得孤獨」。有時我們選擇孤獨,不是因為我們真的喜歡孤獨,而是比起其他的選擇,一個人的代價比較小。

然而,心理團體或相關活動,其目的就是幫助我們能夠從「一個人算了!」的無助感中走出來,進而自我覺察、澄清問題,並獲得支持與溫暖。

也許你已經迷茫一段時間,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或是面對生活的重擔,對結婚、生子等人生事務不抱希望。過去你也曾求助親友,但得到的更多是無用的指責或缺乏共情的回應。那麼,建議你不妨試試心理團體,或者與心理團體有關的活動。給自己一個機會,再次嘗試從人與人的連結中得到救贖。


p.s. 如果你想瞭解心理團體的運作,可以參考Bilibili上搜尋歐文.亞隆的心理團體錄影,或閱讀塔特(Christie Tate)的著作:《被治癒的時間》(GROUP)。



作者:高浩容。哲學博士,前台灣哲學諮商學會監事。著有《心靈馴獸師》、《小腦袋裝的大哲學》等著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容我說
97會員
103內容數
哲學博士。結合哲學諮商與教育的實務經驗,以存在心理學視角,提供對於:自由、責任、命運、孤獨、存在感、價值感等人生課題的分析與覺察。
容我說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放不下的人,往往受困於某些心結,這些心結既使他們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影響更大的是,使他們無法活出自己,以致於一直活在一種自我消耗的痛苦之中。
Thumbnail
2025/04/28
放不下的人,往往受困於某些心結,這些心結既使他們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影響更大的是,使他們無法活出自己,以致於一直活在一種自我消耗的痛苦之中。
Thumbnail
2025/04/01
如果在清明節這個關於死亡的日子,我們能夠提醒自己生命中必須面對和學習的重要課題,那麼清明節的意義才能真正豐富起來。孩子理應得到大人的尊重,而欺騙絕非尊重。唯有幫助他們面對生命的真相,以適當的方式引導他們在死亡之前以自己的方式好好生活,這才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對生命的尊重。
Thumbnail
2025/04/01
如果在清明節這個關於死亡的日子,我們能夠提醒自己生命中必須面對和學習的重要課題,那麼清明節的意義才能真正豐富起來。孩子理應得到大人的尊重,而欺騙絕非尊重。唯有幫助他們面對生命的真相,以適當的方式引導他們在死亡之前以自己的方式好好生活,這才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對生命的尊重。
Thumbnail
2025/03/27
有些人口口聲聲說「我想要被理解」,實際上他想要的是「你照我說的做!」,到底真正的理解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5/03/27
有些人口口聲聲說「我想要被理解」,實際上他想要的是「你照我說的做!」,到底真正的理解是什麼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最近服務民眾的過程中,比起個人的心理困擾,我發現更多是對於心理師這個行業,與心理諮商的好奇,包括:「什麼樣的狀況下,可以開始做心理諮商?」、「心理諮商可以提供我什麼協助?可以做什麼來避免需要找心理師?」,以及「心理諮商師與心理醫師的差別?」。我覺得這些提問很有價值,我試著回答這些問題,期待能增加你的
Thumbnail
最近服務民眾的過程中,比起個人的心理困擾,我發現更多是對於心理師這個行業,與心理諮商的好奇,包括:「什麼樣的狀況下,可以開始做心理諮商?」、「心理諮商可以提供我什麼協助?可以做什麼來避免需要找心理師?」,以及「心理諮商師與心理醫師的差別?」。我覺得這些提問很有價值,我試著回答這些問題,期待能增加你的
Thumbnail
  原先我計畫在上學期帶團體,但在參與專督在醫院的團體後,我發現即使不是帶團體,每次參加團體都需要相當大的能量,加上上半年尚在適應兼職實習生活,幾經思量我和夥伴決定將團體延後到下半年。
Thumbnail
  原先我計畫在上學期帶團體,但在參與專督在醫院的團體後,我發現即使不是帶團體,每次參加團體都需要相當大的能量,加上上半年尚在適應兼職實習生活,幾經思量我和夥伴決定將團體延後到下半年。
Thumbnail
有時我們選擇孤獨,不是因為我們真的喜歡孤獨,而是比起其他的選擇,一個人的代價比較小。然而,心理團體或相關活動,其目的就是幫助我們能夠從「一個人算了!」的無助感中走出來,進而自我覺察、澄清問題,並獲得支持與溫暖。
Thumbnail
有時我們選擇孤獨,不是因為我們真的喜歡孤獨,而是比起其他的選擇,一個人的代價比較小。然而,心理團體或相關活動,其目的就是幫助我們能夠從「一個人算了!」的無助感中走出來,進而自我覺察、澄清問題,並獲得支持與溫暖。
Thumbnail
  碩一下和上學期最大的差異,在於理論與實務的比重...。
Thumbnail
  碩一下和上學期最大的差異,在於理論與實務的比重...。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諮商這麼貴,有其他的服務可以取代嗎?有時候我只是想找個人聊聊,但是一個小時2000元我真的花不下去,我好像也沒有病到多嚴重;諮商這麼的神秘,到底這世界有多少人願意去諮商,他們都是很嚴重的嗎?」 和朋友的聊聊 VS 和心理師的聊聊 「和人聊聊」其實是我們想到最簡單
Thumbnail
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諮商這麼貴,有其他的服務可以取代嗎?有時候我只是想找個人聊聊,但是一個小時2000元我真的花不下去,我好像也沒有病到多嚴重;諮商這麼的神秘,到底這世界有多少人願意去諮商,他們都是很嚴重的嗎?」 和朋友的聊聊 VS 和心理師的聊聊 「和人聊聊」其實是我們想到最簡單
Thumbnail
想讓一群人聽得懂自己,也想練習聽得懂人嗎? 你是否覺得自己的情緒控制力不足,總是陷入焦慮和情緒化的狀態? 你是否經常面對人際關係的問題,無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溝通與關係? 如果你有以上的困擾,那麼<幸福魔法團體>將是你最好的選擇。 「我也好想活得更加幸福。」如果這是你的心聲,一起來團體練習活出幸福吧
Thumbnail
想讓一群人聽得懂自己,也想練習聽得懂人嗎? 你是否覺得自己的情緒控制力不足,總是陷入焦慮和情緒化的狀態? 你是否經常面對人際關係的問題,無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溝通與關係? 如果你有以上的困擾,那麼<幸福魔法團體>將是你最好的選擇。 「我也好想活得更加幸福。」如果這是你的心聲,一起來團體練習活出幸福吧
Thumbnail
在諮商學習與實習社群裡,時不時會有人在交換講座或是課程資訊,或是有不少研究參與者徵求文還是實習心理師帶領團體徵求參與者的文章。剛好近日也有在社群看到有人提問申請學校準備書審資料時,若沒有太多參與團體或是工作坊的經驗,看起來資料似乎太少,但參加工作坊有許多又所費不貲,感到有些困擾。
Thumbnail
在諮商學習與實習社群裡,時不時會有人在交換講座或是課程資訊,或是有不少研究參與者徵求文還是實習心理師帶領團體徵求參與者的文章。剛好近日也有在社群看到有人提問申請學校準備書審資料時,若沒有太多參與團體或是工作坊的經驗,看起來資料似乎太少,但參加工作坊有許多又所費不貲,感到有些困擾。
Thumbnail
很多人在問,要如何找到合適的心理師?如何找到優質的心理師?如何找到專業議題的心理師? 心理諮商是一個非常􏰀視隱私保密的工作,心理師不只不會請治療成功的個案出面幫忙宣揚來彰顯 治療師的能力,更因為心理師有保護及保密個案個人相關資料和會談內容之責任,除非個案自己向 他人透露其諮商事宜,否則諮商室中發生
Thumbnail
很多人在問,要如何找到合適的心理師?如何找到優質的心理師?如何找到專業議題的心理師? 心理諮商是一個非常􏰀視隱私保密的工作,心理師不只不會請治療成功的個案出面幫忙宣揚來彰顯 治療師的能力,更因為心理師有保護及保密個案個人相關資料和會談內容之責任,除非個案自己向 他人透露其諮商事宜,否則諮商室中發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