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量與測驗/信度與效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台灣的考試制度引導教學。我們必須問考試的目的是什麼?但這個問題之前,又要區分評量(assessment)與測驗(testing)。台灣的大部分的考試既不是評量,也不是測驗,根本就是刁難。我記得大一微積分,教授讓我們10題考8小時,讓你有充裕的時間寫。台灣的考試是題數多、時間短、題意又不清。
效度(validity)又稱有效度(可自行查wiki)。愛因斯坦說:如果你用爬樹能力來斷定一條魚有多少才幹,牠整個人生都會相信自己愚蠢不堪。一語道盡測驗的本質。物理考卷真的能測出學生的物理程度嗎?我記得我以前可以為一道題目想一個晚上。我為了『物體在任意夾角θ的兩平面鏡之間會成幾個像?』花了至少五年的時間,而後發表於科學教育月刊。台灣物理段考的題目常常是考古題代代相傳,真的是為了傳承考試文化而考試。沒人在乎效度。物理分數與物理程度的相關係數是多少?台灣的教育制度,直接把物理分數與物理程度的相關係數,直接訂為1。 測驗的專家效度(Expert Validity)又是如何?台灣又直接把出題者,直接訂為專家,所以專家效度又是1。再舉了例子,在台灣有駕照跟敢開車上路是兩件事,效度我覺得只有0.5。敢上路跟開車有教養又是兩件事,相關係數=0。
信度(reliability)又稱可信度(可自行查wiki)。換言之,台灣不同老師對於『爬樹能力』的標準,並不一致,可憐的魚兒啊,每參加一次爬樹考試,成績可能還都不一樣。
教學是一項專業,測驗也是一項專業。我常問誰來評量大考中心?誰來測驗大考中心?台灣的考試,效度有多少?信度有多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會員
27內容數
當補習班老師快滿30年了! 分享一些教育的心得與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邱博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或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是瑞士心理學家尚·皮亞傑所提出,在教學實務上有一定的指引。 在初學階段,最好讓學生接觸到實體的教具。這跟蒙特梭利教育(Montessori Educa
名師,前輩說,廣告錢砸下去就有名了。我想成為明師。 前文已述,要站上台,其實要有天分也要有努力。補習班老師跟學校老師差異很大。 我覺得身為補習班老師,第一,要有憂患意識。少子化,產業萎縮。唯有強者,才能存活。補習班老師是自由業,補習班可以開除你,你也可以隨時開除補習班,就是跳槽到更好環境、更
再討論補習班老師的收入之前,我先表明幾個觀點: (1)我目前沒有徒弟與團隊,因為少子化造成教育市場急遽萎縮,我一向不鼓勵後輩,進這個產業 (2)前文已言,台上表演,有時候需要天分,沒有這個天分,並不適合這個工作。但有天分,也需要熱忱,會不會成為一代名師,還要看天意。 (3)補習班老師在健保署或國稅局
一位補教界的前輩,堪稱重考班第一名,一代宗師,他的重考班鐘點費[一節課(業界以4小時計算,實際上課1小時40分,休息20分鐘,再上1小時40分)兩萬元]、師資評鑑學生滿意度98%,仍是我等後輩的天花板,重考班沒有名氣的老師只能領到五千元上下,而且調降的可能性比加薪的可能性高出許多。可惜我剛認識他時,
我是一位補習班老師。補習班老師在台上的教學就像一場表演。表演的好壞,有天分、有努力。沒天分靠努力,只能勝過有天分而不努力,卻贏不了有天分又努力的演員。所以,自稱補習班名師者眾,但能達頂者不多。 論語的第一句話:學而時習之。日文發揮到極致。学ぶ【まなぶ】、習う 【ならう】、 勉強 【べんきょう】意義有
出生台南,但捷運電扶梯會靠右站。台南人說我是台北人,台北人說我是台南人。喜歡吃甜,但平常都喝無糖。 有Leica相機,但喜歡用iPhone拍照。 養了兩隻瑪爾濟斯16年,Cuty死了,Candy還在。 小時候想當畫家、作家、物理學家、電腦工程師,人生的際遇如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最後當了物理老師。 天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或 Theory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是瑞士心理學家尚·皮亞傑所提出,在教學實務上有一定的指引。 在初學階段,最好讓學生接觸到實體的教具。這跟蒙特梭利教育(Montessori Educa
名師,前輩說,廣告錢砸下去就有名了。我想成為明師。 前文已述,要站上台,其實要有天分也要有努力。補習班老師跟學校老師差異很大。 我覺得身為補習班老師,第一,要有憂患意識。少子化,產業萎縮。唯有強者,才能存活。補習班老師是自由業,補習班可以開除你,你也可以隨時開除補習班,就是跳槽到更好環境、更
再討論補習班老師的收入之前,我先表明幾個觀點: (1)我目前沒有徒弟與團隊,因為少子化造成教育市場急遽萎縮,我一向不鼓勵後輩,進這個產業 (2)前文已言,台上表演,有時候需要天分,沒有這個天分,並不適合這個工作。但有天分,也需要熱忱,會不會成為一代名師,還要看天意。 (3)補習班老師在健保署或國稅局
一位補教界的前輩,堪稱重考班第一名,一代宗師,他的重考班鐘點費[一節課(業界以4小時計算,實際上課1小時40分,休息20分鐘,再上1小時40分)兩萬元]、師資評鑑學生滿意度98%,仍是我等後輩的天花板,重考班沒有名氣的老師只能領到五千元上下,而且調降的可能性比加薪的可能性高出許多。可惜我剛認識他時,
我是一位補習班老師。補習班老師在台上的教學就像一場表演。表演的好壞,有天分、有努力。沒天分靠努力,只能勝過有天分而不努力,卻贏不了有天分又努力的演員。所以,自稱補習班名師者眾,但能達頂者不多。 論語的第一句話:學而時習之。日文發揮到極致。学ぶ【まなぶ】、習う 【ならう】、 勉強 【べんきょう】意義有
出生台南,但捷運電扶梯會靠右站。台南人說我是台北人,台北人說我是台南人。喜歡吃甜,但平常都喝無糖。 有Leica相機,但喜歡用iPhone拍照。 養了兩隻瑪爾濟斯16年,Cuty死了,Candy還在。 小時候想當畫家、作家、物理學家、電腦工程師,人生的際遇如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最後當了物理老師。 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最近孩子因為升上五年級,很多科目學的內容比較難了,原先不怎麼唸書也能拿到90多分的他,現在有些小考變成7、80分 其實我對於成績的「數字」沒什麼太大的感覺,我經常跟孩子說的是「每一次考試其實就是一次健康檢查,而每天寫作業跟唸書的方法就像是我們平日運動跟飲食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眨眼一年,又是放榜時候。   為求安慰考生,人們常說:「文憑試不能定義你的人生。」我同意。可是,文憑試是一把尺,嘗試衡量一個人的能力——既然如此,文憑試本來就是「嘗試定義」一個人。   這把尺如何不公,社會早有公論,小弟不再重複。即便大學如何政治正確,說「我們收生會考慮其他因素」……
Thumbnail
在台灣的環境教育,或者以狹義的自然生態教育的實施方式而言,一直有兩個不同的途徑,一種是知識上的教導,也就是所謂的自然解說,著重在鳥獸蟲魚的名稱,分類,作用……等等,另一種是自然體驗,強調忘掉知識,直接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流動,著重在靈性的體會。  這兩種不同的做法彼此的追尋者也有過一些爭議與批判
Thumbnail
成績,似乎與臺灣的教育密不可分。時常把成績掛在嘴邊的父母、時常將成績作為評判標準的老師、時常將成績互相比較的同學隨處可見。 究竟成績要怎麼看待?在經過國中三年、高中半年多的洗禮後,這篇文章透露作者對成績及競爭的看法,讓人反思自己對成績的態度。
Thumbnail
考上與沒有考上的人有什麼差別呢?差在一個會考試一個比較不會考試,如此而已(運氣也是實力的一種)。而這考試既考不出思考力、考不出創意、考不出人品道德、考不出溝通能力、考不出長得帥不帥美不美等文字以外的所有能力;像個無知之幕一般,頂多以「字」取人(自認字還滿「藝術」的,辛苦閱卷老師了),只考會不
Thumbnail
「教育是學習的途徑,不是通往成功的輸送帶。」
反思考試制度留在我思惟裡的遺毒… 1)雖然自己喜歡學習,但因考試這堵高牆而選擇了好找工作的科系—即使我有那麼強烈的文學性。 2)以為自己是死記硬背而來的高分。很聊得來的Tiffany曾經在公車上問我你是不是很聽話的好學生啊?我說我只是會考試,我會選「正確」答案,但我會懷疑正確答案,所以才會有我們
課程的評分方式並不是最重要的考量條件,課程內容、在教什麼才是,然而同學好似重視前者的比例大勝後者。
Thumbnail
從科舉制度以來,華人對於考試制度就很熟悉,然而我們想討論的是學測的信度與效度如何?學測成績牽涉到學生申請大學「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及「考試分發」、「四技申請」、「軍校正期班」、「警察大學」等入學管道招生使用,重要性不言可喻。   從科舉制度以來,華人對於考試制度就很熟悉,然而我們想討論的是學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最近孩子因為升上五年級,很多科目學的內容比較難了,原先不怎麼唸書也能拿到90多分的他,現在有些小考變成7、80分 其實我對於成績的「數字」沒什麼太大的感覺,我經常跟孩子說的是「每一次考試其實就是一次健康檢查,而每天寫作業跟唸書的方法就像是我們平日運動跟飲食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眨眼一年,又是放榜時候。   為求安慰考生,人們常說:「文憑試不能定義你的人生。」我同意。可是,文憑試是一把尺,嘗試衡量一個人的能力——既然如此,文憑試本來就是「嘗試定義」一個人。   這把尺如何不公,社會早有公論,小弟不再重複。即便大學如何政治正確,說「我們收生會考慮其他因素」……
Thumbnail
在台灣的環境教育,或者以狹義的自然生態教育的實施方式而言,一直有兩個不同的途徑,一種是知識上的教導,也就是所謂的自然解說,著重在鳥獸蟲魚的名稱,分類,作用……等等,另一種是自然體驗,強調忘掉知識,直接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流動,著重在靈性的體會。  這兩種不同的做法彼此的追尋者也有過一些爭議與批判
Thumbnail
成績,似乎與臺灣的教育密不可分。時常把成績掛在嘴邊的父母、時常將成績作為評判標準的老師、時常將成績互相比較的同學隨處可見。 究竟成績要怎麼看待?在經過國中三年、高中半年多的洗禮後,這篇文章透露作者對成績及競爭的看法,讓人反思自己對成績的態度。
Thumbnail
考上與沒有考上的人有什麼差別呢?差在一個會考試一個比較不會考試,如此而已(運氣也是實力的一種)。而這考試既考不出思考力、考不出創意、考不出人品道德、考不出溝通能力、考不出長得帥不帥美不美等文字以外的所有能力;像個無知之幕一般,頂多以「字」取人(自認字還滿「藝術」的,辛苦閱卷老師了),只考會不
Thumbnail
「教育是學習的途徑,不是通往成功的輸送帶。」
反思考試制度留在我思惟裡的遺毒… 1)雖然自己喜歡學習,但因考試這堵高牆而選擇了好找工作的科系—即使我有那麼強烈的文學性。 2)以為自己是死記硬背而來的高分。很聊得來的Tiffany曾經在公車上問我你是不是很聽話的好學生啊?我說我只是會考試,我會選「正確」答案,但我會懷疑正確答案,所以才會有我們
課程的評分方式並不是最重要的考量條件,課程內容、在教什麼才是,然而同學好似重視前者的比例大勝後者。
Thumbnail
從科舉制度以來,華人對於考試制度就很熟悉,然而我們想討論的是學測的信度與效度如何?學測成績牽涉到學生申請大學「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及「考試分發」、「四技申請」、「軍校正期班」、「警察大學」等入學管道招生使用,重要性不言可喻。   從科舉制度以來,華人對於考試制度就很熟悉,然而我們想討論的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