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罷凌」:普遍存在的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前幾天,我在同一天內收到好幾個講「職場罷凌」的文章。如果職場罷凌那麼常見、那麼普遍,多數人都曾經歷過,或許我們就稱為「微罷凌」吧!
有個上國際媒體的案例應該可稱為「罷凌」無誤:Swatch手錶日本分公司一位50多歲女主管,被她的上級,另一位外國籍女性,以侮辱性的語言指責她愚蠢、能力不佳,導致她出現適應障礙疾患。這已經被日本勞動部門認定為職災。
其他「微罷凌」的統計數字就頗讓人心驚。例如紐西蘭最近的研究發現,有四分之一的受雇者,認為他們在最近這一星期遭受到同事罷凌。有90%表示,過去一年曾遭遇某種程度的罷凌。
兩年前的美國研究則發現,有一半員工曾遭遇職場罷凌。而職場罷凌發動者有70%是男同事,被罷凌的目標多數是女同事。而罷凌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掌控」,也就是取得主導權。
而罷凌的結果,常會導致各種精神科問題,如失眠、頭痛、慢性疲勞、功能性腸胃問題、焦慮、憤怒、憂鬱、創傷,甚至自殺意念。
「微罷凌」通常沒有那麼明顯,這涉及職場上的同盟,如果不加入同盟,就會在一些員工活動裡微妙地「被消失」,就拿不到一些會影響工作表現的關鍵情報,有時也會感受到一些情緒上的冷淡。
「有毒的職場」常造成員工離職或看身心科,或看身心科然後離職。但世界各國的統計,都顯示「有毒的職場」無所不在,例如電影中看似樂天的印度人,有45%畏懼先天不良的職場文化,有62%離職員工是因為有毒的工作環境。
或許現實的環境是:罷凌存在人心,人多的地方就有罷凌。如何創造讓工作者舒服一點的職場環境,對管理者來說並不容易,有時甚至是不可能的任務了。但至少像Swatch日本分公司這種嚴重案例,我們一定要想辦法避免。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478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豐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許多人在等待美股跌到最低之後搶進,希望能再賺到一波反彈,甚至是長波段的獲利。不過,低點是在什麼時候?現在是低點嗎?還是會再繼續往下跌一波? 我不知道,也不會猜。不過,正好看到許多講認知偏誤的文章提到投資理財問題,所以就整理幾個常見的重點。
或許這算是個有趣的花絮新聞,但仔細想想,背後有蠻深的衍生意義。那就是,國外某個大型、超過兩萬人的厭女社團,長期的社群版主(moderator)宣布脫單了。 可想而知,他沒辦法再待在這社群。除了必須辭掉社群主持人外,許多先前的追隨者咒罵他是背叛者。
橘高校吹奏樂部來台灣表演時,每位高中生我們都覺得活潑可愛。但如果她們下課途中讓我們在京都路上遇到,可能就會覺得只是平凡的女學生。這或許有一部分來自「啦啦隊效應」:在團體裡,我們會顯得比平常更有吸引力一些。
美國的財富顧問很愛講框架效應,因為這關係到投資人的投資效應。「框架效應」的中文翻譯不太精準,這名詞的原意是我們接受到資訊的脈絡,常常會比資訊的真實內容更能影響我們的決策。這在訊息萬變的投資市場,就會決定贏家與輸家。
最近美國政治評論界有一串有趣的鬥嘴,右派的政治網紅指責民主黨推動讓女性不想結婚的政策,然後不婚族又大比例的支持民主黨。自由派的專欄作家反擊說,共和黨就是不注重未婚女性這一區塊,所以在期中選舉沒有拿到預期中的大勝。
美國的政治人物與政治評論家提出警訊,批評德國一直拖延提供武器給烏克蘭。我會注意到這資訊,是因為他們使用了「常態偏誤」(normalcy bias)這認知偏誤的專有名詞。 這是人類大腦的習性,我們傾向忽略一些警訊,相信這世界還是會如往常一樣。
許多人在等待美股跌到最低之後搶進,希望能再賺到一波反彈,甚至是長波段的獲利。不過,低點是在什麼時候?現在是低點嗎?還是會再繼續往下跌一波? 我不知道,也不會猜。不過,正好看到許多講認知偏誤的文章提到投資理財問題,所以就整理幾個常見的重點。
或許這算是個有趣的花絮新聞,但仔細想想,背後有蠻深的衍生意義。那就是,國外某個大型、超過兩萬人的厭女社團,長期的社群版主(moderator)宣布脫單了。 可想而知,他沒辦法再待在這社群。除了必須辭掉社群主持人外,許多先前的追隨者咒罵他是背叛者。
橘高校吹奏樂部來台灣表演時,每位高中生我們都覺得活潑可愛。但如果她們下課途中讓我們在京都路上遇到,可能就會覺得只是平凡的女學生。這或許有一部分來自「啦啦隊效應」:在團體裡,我們會顯得比平常更有吸引力一些。
美國的財富顧問很愛講框架效應,因為這關係到投資人的投資效應。「框架效應」的中文翻譯不太精準,這名詞的原意是我們接受到資訊的脈絡,常常會比資訊的真實內容更能影響我們的決策。這在訊息萬變的投資市場,就會決定贏家與輸家。
最近美國政治評論界有一串有趣的鬥嘴,右派的政治網紅指責民主黨推動讓女性不想結婚的政策,然後不婚族又大比例的支持民主黨。自由派的專欄作家反擊說,共和黨就是不注重未婚女性這一區塊,所以在期中選舉沒有拿到預期中的大勝。
美國的政治人物與政治評論家提出警訊,批評德國一直拖延提供武器給烏克蘭。我會注意到這資訊,是因為他們使用了「常態偏誤」(normalcy bias)這認知偏誤的專有名詞。 這是人類大腦的習性,我們傾向忽略一些警訊,相信這世界還是會如往常一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近期因為一些新聞事件讓「職場霸凌」成為了許多人的熱議的話題。 我遇到不少來訪者都曾提到自己曾遭遇到職場霸凌(多數都是遇到遭糕的主管或老闆),這其實也是許多上班族在工作中可能遭遇的隱形壓力之一。 我想也許你會想知道,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自保或自我防衛?這裡提供一些具體方法與策略給你參考
Thumbnail
【勞動部公務員輕生,疑遭職場霸凌】 勞動部勞發署北分署驚傳公務員在辦公室輕生,原因疑遭分署長謝宜容長期職場霸凌,案件持續延燒。
Thumbnail
根據1111人力銀行於2011年進行的調查顯示,高達54%的台灣上班族表示曾遭受職場霸凌。這代表超過一半的台灣上班族在職場中經歷過言語、行為、肢體或互動等形式的霸凌。
Thumbnail
職場霸凌不僅限於肢體暴力,它還包括言語羞辱、情緒勒索和不合理要求等隱形形式。許多員工因恐懼失去工作而選擇沉默,但這樣的有毒環境會對身心健康造成長期影響。本篇文章深入探討職場霸凌的特徵、影響,以及如何勇敢面對和改變這一現象,促進更健康的工作環境。
Thumbnail
在臺灣的職場中,人們經常因懼怕改變、社會壓力、及懶惰而選擇忍受不滿的工作環境。面對這種情況,建議可以客觀評估、設定目標、提升技能、拓展人脈、財務規劃、尋求幫助、嘗試改變,及勇於嘗試。改變雖難,但也是成長的開始。
Thumbnail
從台灣的工程師墜樓到日本橫濱縣職員自殺事件。 新聞媒體是嗜血的,直至有公司職員被職場霸凌,直至受霸凌的被害者選擇自殺一途時,這時才有事件被報導、披露的價值,用鮮血與消逝的性命以換得社會的與論,重視職場上的主管霸凌及公司職場文化。 ✍️✍️✍️✍️✍️ 無獨有偶,日本的高壓及上下屬階級明顯的
Thumbnail
 在台灣的職場中,「跳槽」一直是個熱門話題。但是,當你下定決心要離職,主管卻突然拿出加薪大絕來挽留你,這時候該怎麼辦呢?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職場困境。 先來看看小美的故事。小美是個業務主管,在某科技公司工作了五年。最近,她覺得工作沒有挑戰性,加上薪水一直原地踏步,於是決定跳槽。
Thumbnail
惠普 (HP) 的一項新調查結果傳達了一個殘酷的現實:超過 70% 的知識型員工與工作之間,存在著殘害身心靈的不良關係。 雖然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兩個主要原因是公司缺乏領導能力與工作場所缺乏尊重和關懷。只有 20% 的人認為領導者具備足夠的管理能力來應對當前的環境。
Thumbnail
職場霸凌和逼退員工都是職場中的不正當行為,但兩者之間有一些關鍵差異。 🚫🚫🚫🚫🚫 職場霸凌 職場霸凌通常指的是一種持續的、有意圖的行為,目的是恐嚇、羞辱、貶低或傷害某個員工或一群員工。霸凌行為可能包括但不限於: —————— 言語攻擊:如侮辱、嘲笑、惡意的批評或恐嚇。 社會排斥
有一位朋友一直堅持國外的工作環境比台灣好,當然不可否認法規上西方國家是更完善;但我的職場單位越來越讓我迷惑,我真的是在先進國度工作嗎。 今天討論的語言霸凌是外勤同事遇到的。她的Buddy一直找理由把不順眼的同事趕走,已經因此趕走了好多人,這個buddy照顧客人十來年,已經在情感上把自己當成客人的監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近期因為一些新聞事件讓「職場霸凌」成為了許多人的熱議的話題。 我遇到不少來訪者都曾提到自己曾遭遇到職場霸凌(多數都是遇到遭糕的主管或老闆),這其實也是許多上班族在工作中可能遭遇的隱形壓力之一。 我想也許你會想知道,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自保或自我防衛?這裡提供一些具體方法與策略給你參考
Thumbnail
【勞動部公務員輕生,疑遭職場霸凌】 勞動部勞發署北分署驚傳公務員在辦公室輕生,原因疑遭分署長謝宜容長期職場霸凌,案件持續延燒。
Thumbnail
根據1111人力銀行於2011年進行的調查顯示,高達54%的台灣上班族表示曾遭受職場霸凌。這代表超過一半的台灣上班族在職場中經歷過言語、行為、肢體或互動等形式的霸凌。
Thumbnail
職場霸凌不僅限於肢體暴力,它還包括言語羞辱、情緒勒索和不合理要求等隱形形式。許多員工因恐懼失去工作而選擇沉默,但這樣的有毒環境會對身心健康造成長期影響。本篇文章深入探討職場霸凌的特徵、影響,以及如何勇敢面對和改變這一現象,促進更健康的工作環境。
Thumbnail
在臺灣的職場中,人們經常因懼怕改變、社會壓力、及懶惰而選擇忍受不滿的工作環境。面對這種情況,建議可以客觀評估、設定目標、提升技能、拓展人脈、財務規劃、尋求幫助、嘗試改變,及勇於嘗試。改變雖難,但也是成長的開始。
Thumbnail
從台灣的工程師墜樓到日本橫濱縣職員自殺事件。 新聞媒體是嗜血的,直至有公司職員被職場霸凌,直至受霸凌的被害者選擇自殺一途時,這時才有事件被報導、披露的價值,用鮮血與消逝的性命以換得社會的與論,重視職場上的主管霸凌及公司職場文化。 ✍️✍️✍️✍️✍️ 無獨有偶,日本的高壓及上下屬階級明顯的
Thumbnail
 在台灣的職場中,「跳槽」一直是個熱門話題。但是,當你下定決心要離職,主管卻突然拿出加薪大絕來挽留你,這時候該怎麼辦呢?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職場困境。 先來看看小美的故事。小美是個業務主管,在某科技公司工作了五年。最近,她覺得工作沒有挑戰性,加上薪水一直原地踏步,於是決定跳槽。
Thumbnail
惠普 (HP) 的一項新調查結果傳達了一個殘酷的現實:超過 70% 的知識型員工與工作之間,存在著殘害身心靈的不良關係。 雖然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兩個主要原因是公司缺乏領導能力與工作場所缺乏尊重和關懷。只有 20% 的人認為領導者具備足夠的管理能力來應對當前的環境。
Thumbnail
職場霸凌和逼退員工都是職場中的不正當行為,但兩者之間有一些關鍵差異。 🚫🚫🚫🚫🚫 職場霸凌 職場霸凌通常指的是一種持續的、有意圖的行為,目的是恐嚇、羞辱、貶低或傷害某個員工或一群員工。霸凌行為可能包括但不限於: —————— 言語攻擊:如侮辱、嘲笑、惡意的批評或恐嚇。 社會排斥
有一位朋友一直堅持國外的工作環境比台灣好,當然不可否認法規上西方國家是更完善;但我的職場單位越來越讓我迷惑,我真的是在先進國度工作嗎。 今天討論的語言霸凌是外勤同事遇到的。她的Buddy一直找理由把不順眼的同事趕走,已經因此趕走了好多人,這個buddy照顧客人十來年,已經在情感上把自己當成客人的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