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落後的「我們」?西方的東方:讀薩依德的《東方主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文亦刊登於開根好,特此致謝

薩依德(Edward W. Said)的《東方主義》,已經是當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一本無庸置疑、並且不可能跳過的經典。這本書的魅力而在?它如何跨越國家、地區、和學科,跨領域的造成各種層面的突破?以下,我們先稍微敘述《東方主義》原本討論的主題,也就是「東方主義」或「東方學」這一門學科的理解、誤解、和所造成的影響;接著,我們再討論《東方主義》之所以能夠跨越不同領域和團體,帶給人們啟發的原因。

raw-image

東方學:學科或是想像?

薩依德所說的「東方主義」或「東方學」(Orientalism),是指歐美國家(特別是在19-20世紀主要掌控東方的英國、法國)對「東方」進行研究的學科。這本書的目標,就是要去反省和發掘在「東方學」這一門學科中,包含了哪一些未必是真的、人們卻常常不假思索便接受的預設:「落後、非理性、髒亂、狡猾、偏執、殘忍」等;也就是透過這些預設,歐美人對「東方」有了扭曲的認知與想像。

若是薩依德在本書中羅列的眾多證據,和他對於這些資料詳盡的分析能夠說服讀者的話;我們便可以看到:即使是一個傳承已久、在學術領域中不斷被討論的學科,仍然會受限於一些不自覺但卻非常根本的偏見,於是便產生了許多沒有證據、甚至明顯的不符合現實的判斷。而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而不僅僅是東方學的研究者須要警惕的:也就是,我們是否被自己已經深植於心的意見所影響,結果做出了缺乏證據的判斷;並且,還因為這個缺乏證據的判斷,而忽視了甚至去反對明顯的事實。

旅行與「認識」:如何了解另一片土地?

「東方學」作為一門學科,它所蒐集的資料、它的論點的有效性,應該是被時空和環境所限制的。理由是:它是一門須要探討「歷史」和當地居民生活的學問。所以,如果時空和環境限制了我們無法取得可信的資料,那麼,我們就不應當做出太肯定、太強烈的判斷。

薩依德之所以批評「東方學」,不是為了完全取消這門學科,而是要阻止東方學者繼續做出沒有根據、卻極為強烈的判斷。在這本《東方主義》中,薩依德對東方學的誤解有很多細緻的探究;為了便於讀者理解,在此我用「旅行」的例子,來說明「誤解」通常是如何產生的。

當我們出門旅行,離開家鄉,到達一個陌生的地方時;我們要怎麼樣把握眼前的這一切呢?眼前的這一切,對我們這些外地人來說太過奇特,和我們自己在家鄉的生活方式不同;並且,當我們遇見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件時,我們又常常沒有辦法賦予這些不同的現象,一個讓自己滿意的、協調的解釋。

可是,我們能看見的事件不多,停留的時間不多;而那些正好被我們所遭遇到的事件、聽到的傳聞,也許只能代表當地一部份的人,但並不能代表當地其他團體的生活方式。並且,即使是這些我們實際遇到的人、遭遇到的事件,我們也可能已經先經過了傳聞、書本、旅遊手冊的誇大和誤導,而對這些人的行為與文化,做出錯誤的理解。

於是,透過前面的這些描述,我們可以發現「理解」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一個比較符合現實的理解,其實是須要我們常常反省自己的資料和推理的限制,來避免自己做出沒有可信證據的結論。反之,如果我們不能經常反省自己的認識限制,便很可能會放大某些特殊的經驗(或傳聞),於是對於自己不熟悉的地方和人民,塗抹上一層厚厚的誤解和偏見。要能夠去除這些偏見,最好的方法不是從此不去旅行,而是盡可能詳盡的蒐集資料,並且阻止自己用僅有的一部份經歷,來概括自己無法實際接觸、無法做出合理推測的領域。

結論

我們能不能常常反省自己?我們能不能保持一種開放性的態度;讓自己心目中的對於他人、他方的既定印象,當我們在現場實際接觸到了他們時,被他們顯示出來的面貌所修正?這是薩依德向「東方學」這一門學科提出的問題。同時,這也是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可能影響團體和社會的本地人與外地人,必須為了他人與自己審慎思考的問題。

這是一個有難度而且「複雜」的工作。但是,如果我們完全拒絕了生活中的「複雜」,我們要完全用自己既定的、未必符合他人的實際面貌的想法,來阻擋和取消自己更深入的理解眼中所見到的事情的可能性;那麼,生活還有什麼意思呢?

2023/05/06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傅元罄的沙龍
69會員
150內容數
對有興趣的哲學論題進行科普,希望吸引大家來一起討論。
傅元罄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31
本文探討AI革命的風險與益處,並以OpenAI執行長奧特曼的事件為例,分析「有效利他主義者」與「有效加速主義者」的觀點差異。文章批判將AI技術封閉於營利機構的風險,並指出「實用主義」的侷限性,強調人類應基於自身目的運用AI,避免被科技奴役。 (本摘要由方格子AI所生成)
Thumbnail
2025/03/31
本文探討AI革命的風險與益處,並以OpenAI執行長奧特曼的事件為例,分析「有效利他主義者」與「有效加速主義者」的觀點差異。文章批判將AI技術封閉於營利機構的風險,並指出「實用主義」的侷限性,強調人類應基於自身目的運用AI,避免被科技奴役。 (本摘要由方格子AI所生成)
Thumbnail
2025/03/17
為人工作,客觀上就是一件受制於人的事情。受制於公司所提供的資源、人力支援、還有分派的工作量。明明是我們自己的任務,即使自己希望能夠好好的做,但別說是追求卓越了,就連僅僅只是維持應有的標準,卻也都還是受制於這些操之於他人手中的財力、人力的效用。
Thumbnail
2025/03/17
為人工作,客觀上就是一件受制於人的事情。受制於公司所提供的資源、人力支援、還有分派的工作量。明明是我們自己的任務,即使自己希望能夠好好的做,但別說是追求卓越了,就連僅僅只是維持應有的標準,卻也都還是受制於這些操之於他人手中的財力、人力的效用。
Thumbnail
2025/02/17
我把「陰謀論」界定無法被事實或論據所糾正的一系列看法;陰謀論的特點便是「看法」單方面的決定相信什麼事實和事實如何解釋,而事實或論據對他們的「看法」不存在真正的、有意義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2/17
我把「陰謀論」界定無法被事實或論據所糾正的一系列看法;陰謀論的特點便是「看法」單方面的決定相信什麼事實和事實如何解釋,而事實或論據對他們的「看法」不存在真正的、有意義的影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內容非常豐富,主要是從最早的神話、聖經、國家本位、神秘劇、乃至於現代文學等等,自各種不同的面向搭配歷史脈絡來談論文學的發展。
Thumbnail
內容非常豐富,主要是從最早的神話、聖經、國家本位、神秘劇、乃至於現代文學等等,自各種不同的面向搭配歷史脈絡來談論文學的發展。
Thumbnail
薩依德所說的「東方主義」或「東方學」(Orientalism),是指歐美國家(特別是在19-20世紀主要掌控東方的英國、法國)對「東方」進行研究的學科。《東方主義》的目標,就是要去反省和發掘在「東方學」這一門學科中,包含了哪一些未必是真的、人們卻常常不假思索便接受的預設。
Thumbnail
薩依德所說的「東方主義」或「東方學」(Orientalism),是指歐美國家(特別是在19-20世紀主要掌控東方的英國、法國)對「東方」進行研究的學科。《東方主義》的目標,就是要去反省和發掘在「東方學」這一門學科中,包含了哪一些未必是真的、人們卻常常不假思索便接受的預設。
Thumbnail
我們要怎麼定義「事實」呢?從不同角度看世界,便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作者帶我們一窺極端主義者的世界,了解他們的價值觀,以及觀看世界的方式。
Thumbnail
我們要怎麼定義「事實」呢?從不同角度看世界,便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作者帶我們一窺極端主義者的世界,了解他們的價值觀,以及觀看世界的方式。
Thumbnail
知識可以壟斷嗎?所謂的知識份子,應該如薩依德所言,帶著批判,尤其批判自己的專業,不僅是為了真理,更是為了社會民眾,也就是回到「助人」的意義。
Thumbnail
知識可以壟斷嗎?所謂的知識份子,應該如薩依德所言,帶著批判,尤其批判自己的專業,不僅是為了真理,更是為了社會民眾,也就是回到「助人」的意義。
Thumbnail
從一名來台從事教育工作的日本籍教授視角,帶出勢必於政治範疇中,無法輕易擺脫殖民遺緒的矛盾民族位置不對等關係,進而討論文學場域中的逆輸入,是這本《流轉的亞洲細語》非常有趣,值得一讀的上乘反思之作。
Thumbnail
從一名來台從事教育工作的日本籍教授視角,帶出勢必於政治範疇中,無法輕易擺脫殖民遺緒的矛盾民族位置不對等關係,進而討論文學場域中的逆輸入,是這本《流轉的亞洲細語》非常有趣,值得一讀的上乘反思之作。
Thumbnail
但除此之外,文化還有另一面向:在不公義的受苦情境中,它還有「分析的力量」。透過文化,我們將「敵人」放回他們的歷史脈絡之中觀看,質疑「敵人」對自己的官方論述,但也鬆動我們對他者的既定印象。在現況中,文化有可能與我們一同尋找新的路徑。
Thumbnail
但除此之外,文化還有另一面向:在不公義的受苦情境中,它還有「分析的力量」。透過文化,我們將「敵人」放回他們的歷史脈絡之中觀看,質疑「敵人」對自己的官方論述,但也鬆動我們對他者的既定印象。在現況中,文化有可能與我們一同尋找新的路徑。
Thumbnail
這篇的風格會和其他篇不太一樣,主要為書中的內容經過我理解後的樣子,並把書中後段的內容加進書的最初所提出的大框架下去補充。如有不懂,或想引用原文建議還是可以去把書拿來直接做抄錄。另外,書末有附上一場研討會的內容,裡面主要有「中國與台灣」以民族的觀點所進行的相關討論。但我覺得大概沒有人敢出這類題
Thumbnail
這篇的風格會和其他篇不太一樣,主要為書中的內容經過我理解後的樣子,並把書中後段的內容加進書的最初所提出的大框架下去補充。如有不懂,或想引用原文建議還是可以去把書拿來直接做抄錄。另外,書末有附上一場研討會的內容,裡面主要有「中國與台灣」以民族的觀點所進行的相關討論。但我覺得大概沒有人敢出這類題
Thumbnail
思維從古至今,一直都是個大哉問。 探索思維,意謂探究我們究竟是如何思考? 而將思維系統理論化的學問—哲學,以富有比較性的動態系統來探討文化現象,不僅理解文化,更會改變一個文化,而哲學思考能使我們認知過去、現在,也能預見潛在的未來......
Thumbnail
思維從古至今,一直都是個大哉問。 探索思維,意謂探究我們究竟是如何思考? 而將思維系統理論化的學問—哲學,以富有比較性的動態系統來探討文化現象,不僅理解文化,更會改變一個文化,而哲學思考能使我們認知過去、現在,也能預見潛在的未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